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學博士 王冉東
隨著老齡化的進展,出現退行性關節炎的老年患者越來越多,接受關節炎封閉治療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封閉針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了,直到現在仍是治療疼痛的重要方法。它是治療骨、關節、肌肉疾病的標準療法,效果非常優異,快速而可靠,也是運動員損傷常用的治療方法。就關節炎來說,封閉治療的常規藥物是局部麻醉藥和糖皮質激素,最常用的就是利多卡因+複方倍他米松。除了這兩種,關節炎封閉往往還要加入起到潤滑與保護關節作用的潤滑劑。
1.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該藥麻醉強度大、起效快、彌散力強,藥物從局部消除約需2小時,因此病人在關節注射後,會出現疼痛症狀很快緩解,但可能2小時後又再次疼痛的現象,這就是局麻藥物消除後的反應。注射時要防止藥物誤入血管,否則可能出現低血壓及心動過緩,嚴重者還可出現驚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2.糖皮質激素。最常用的是複方倍他米松,由二丙酸倍他米松和倍他米松磷酸鈉按比例混合而成,一般用於全身性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皮膚病等,也可用於關節炎的封閉治療。關節內注射該藥,可在2~4小時內解除類風溼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伴發的疼痛、困擾及僵硬症狀。緩解的持續時間多數為4周以上。關節內注射的推薦劑量為:大關節(膝、髖、肩)1~2毫升,中等關節(肘、腕、踝)0.5~1毫升,小關節(足、手、胸)0.25~0.5毫升。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與劑量及療程有關,可通過減低劑量來消除或減輕副作用。關節封閉治療主要在局部用藥,且劑量較小,故不良反應較少,主要有關節內注射後潮紅及神經性關節病。
3.潤滑劑。最常用的是玻璃酸鈉。玻璃酸鈉為無色透明的黏稠液體,在人的皮膚、關節滑膜液、房水、眼玻璃體等部位均有分布。玻璃酸鈉為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在關節腔內起潤滑作用,可覆蓋和保護關節軟骨表面,改善關節攣縮,抑制軟骨變性變化,改善病理性關節液,增加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延緩關節退變,從而起到緩解疼痛和功能障礙、治療關節炎的作用。
給關節打封閉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使用過量會出現腫脹。2.個別病人局部注射可有一過性疼痛、腫脹或發熱感,偶有皮疹、瘙癢症狀,多數會在數天內緩解。3.有關節積液時,應先酌情穿刺排液,再注入藥物。4.對其他藥物有過敏史者、肝功能障礙者或有肝功能障礙病史者慎用。5.注射次數以5次為限,增加注射次數並不會增加療效。6.避免注入血管。
最後需要提醒,要避免在感染的關節內局部注射藥物。如果關節疼痛與局部水腫明顯加重、關節活動受限,出現發熱等不適症狀,就提示發生了化膿性關節炎。經確診後,應先給予相應的抗菌治療。此外,關節內反覆封閉注射,可加快關節的損壞、退變速度。當症狀改善後,應及時停用,不要長期、過量、反覆使用封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