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致璋 在清香流動中 找尋心之所在

2021-02-07 清香齋二號院


Eastbounder 東遇 報導





在臺灣,我們幾乎每天都喝著茶,大街小巷裡都有茶飲店,也有設計得美侖美奐的茶藝館。但關於茶,我們卻知道很少,很多人願意花時間研究如何泡出一杯好咖啡,而對於源自我們文化的中式茶道感到卻步;很多人愛喝茶,對得天獨厚的臺灣好茶偏偏了解不多。在臺北,難得有一位中式茶美學的傳承者,低調地帶領著許多對茶文化一竅不通的人,這些茶學生總是一學經年,從做茶主人的時光中慢慢學會泡茶、奉茶與品茶,在茶席間培養自己的生活與美感,亦不知不覺地在茶事裡找到自己,了解心之所在。


文字:梁景文 / 攝影:Hailing Wang / 製片:Lola Cinema 影像工作室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4bsFwHExTmU



這天我們來到解致璋老師位於杭州南路的清香齋二號院,天下著微微細雨,讓這座由臺電舊宿舍改建的美麗房子多了一份幽靜淡雅。從大門走入,映入眼盡是綠意,教人頓時忘掉門外煩擾。二號院這座由解老師主理、體驗臺灣茶道的茶室空間,四面落地大窗讓陽光冉冉穿透,空間沒有太多裝飾點綴,純粹簡單地讓人安靜下來喝一杯茶。採訪當天,老師的三位學生一起前來擔任茶主人,在各具特色的茶席間,分享了她們當初學茶的緣由,還有一路走來的各種轉變。


茶主人  梁娟   泡茶不只是泡茶

很多人以為學茶是很正經又很複雜而不敢去碰,但解老師的學生,很多竟然是無心插柳下投入臺灣茶世界,從零開始慢慢找到不一樣的自己。像跟著老師學習已有 13 年的梁娟,當初因為研習日文,跟日文老師翻閱到一本介紹臺灣烏龍茶的書,裡面採訪了優雅美麗的解老師,挑起了她學茶的心,「沒想到日文老師的茶道老師正是解老師,就這樣牽了一條線開始學茶。」平常品酒泡咖啡,我們看重風味與產地,但梁娟在解老師的茶世界裡,學到的遠比好的茶湯風味還要多。







學懂收與放的微妙

個性開朗直接,剪著一頭短髮的她,準備的茶席完全展現她的個性 — 白黑條紋配上淡藍色茶具,簡潔清爽,「學茶之後,我慢慢覺得看待事情原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就像我們擺茶席泡茶,中間有很多關係:你跟茶壺之間的關係,或是茶壺跟茶盅,茶盅跟茶杯,甚至是茶席的整個佈局。」茶讓她看到更多的自己,重新審視自己跟工作、跟孩子家庭之間的關係。她猶記得上課時老師常說,要去了解你跟別人之間,或是站在其他的角度上來看事情,耳濡目染她以前尖銳直接的說話方式,也慢慢放得軟柔。「現在我做任何事會想一想,緩一緩,甚至發現頭腦更清醒,更懂得表達與跟別人相處,這是我學茶後最大的改變。」








茶主人  李婉瑄   在茶席裡創造自己的美感世界

從小喜歡設計與創意,在國外唸書的李婉瑄 ( Francis ),美麗時尚,從外表怎也猜不出她已經學茶 12 年。她很記得 2006 年在文化局的一場茶空間推廣活動裡,遇見老師的攤位,很簡單卻很有現代劇場感,「那完全跟我對茶的印象不一樣。」她回想自己被那充滿美感的氛圍深深吸引,Francis 正式踏上學茶生涯,在茶事裡發現創作,發現藝術。






不拘泥於傳統東方刻板印象   結合創意創新


像採訪當天的茶席,她以暑假時的巴黎之旅為靈感,以香奈兒經典的軟呢布為茶桌主要元素,在泡茶間帶著大家幻想香奈兒女士泡茶的樣貌。「學習這些年我慢慢懂得整合不同風格,像茶桌上有歐洲的布料,臺灣陶藝家的瓷器,以及日本創作者的物件,有老的新的。」不拘泥於傳統東方刻板印象,結合創意創新,她就是迷上這樣在茶席裡創造自己的美感世界,即使許多人都會說,茶自在輕鬆喝就好,但這樣細膩地思考,慢慢地準備,付出心力與時間,對她來說,其實就如藝術,如創作,在生活之上,引領著她的想像。







茶主人  邱瑋泫   找到表現內心的方式

自高一便跟著解老師學茶的邱瑋泫 ( 瑋瑋 ),跟茶的緣分意想不到來自一個美麗的窗臺。「小時候我跟媽媽常經過清香齋以前的茶空間,總會被那裡窗臺插花所吸引,每次站在馬路上看完後,心情總會不自覺的變好,感到很安靜很幸福。」後來瑋瑋的媽媽遇上老師,知道她在教人泡茶,便成為了學生,不久之後瑋瑋也走進茶世界。

「跟老師學泡茶,她會一直鼓勵我們表達自己的喜好與想法,在課堂上討論,對當時還是高中生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我,其實很新穎,也感覺到老師對每個人的想法都很重視,那是不分年齡的。」就這樣,瑋瑋跟著老師在很早的年紀,打開了不一樣的視角,在二十年前看過知名臺灣陶藝家蔡曉芳的作品,從很素雅簡單的茶席裡,學會了很基本比例層次顏色搭配,慢慢練習到現在花與植物的搭配營造,混搭世界各地不同的器具。






重新發現東方文化美學


當天的茶席,瑋瑋在秋意濃濃的天氣下,以溫暖的色調與花朵佈置充滿秋色的茶席,「老師一直都說,茶席要有花,茶具的聲音是安靜的,因此要有植物來呼應季節感,才會比較生動。有顏色跟質感,還有茶器去呼應,便會很豐富。我想如果沒有學茶,在傳統學校學習,我想無法體會鑒賞這些事物的美學品味,現在我自己有能力去分析鑒賞、分辨茶的滋味,慢慢地我在生活中也更清楚自己的喜好,甚至可以好好說出喜歡的原因,不喜歡的原因。」因為茶,她學插花學書法,跟著老師遊走中國庭園,從更多角度與思維理解東方美學與文化,「像書法的用筆以及留白,跟佈置茶席息息相關,其實中國文化藝術裡頭的養分,對於茶席是很重要的。」






傳統文化的美   豐富著現代生活

這天一直在學生茶席間欣賞拍照的解老師,總是帶著微笑地鑑賞學生的美麗作品,這位在學生心中優雅且充滿底蘊的茶老師,三十多年來專注於臺灣茶道教學,引領著茶人在泡茶時光裡尋找美的所在,打開對大自然的感悟。她坦言當初從沒想過教人泡茶,剛開始只是教小朋友怎麼做茶主人,「我想從小朋友開始培養一種品味禮節,有點像玩家家酒,那時候我也不知道會有什麼影響,但每一次都會準備很好吃很漂亮的茶食,讓他們很期待,後來才有簡單的想法,想從小朋友開始培養起他們怎麼做茶主人,怎麼做茶客人的禮節,像做一個主人要把茶具端出來該怎麼端?泡完茶了以後,他要洗杯子清洗茶具怎麼洗?從這些很基礎的開始講,我想只要教小孩子就好了。」沒想到這些小朋友的媽媽看著看著,紛紛跟解老師說想上課學習。

就這樣,解老師以小朋友課的內容,教著大人,指導大家泡茶的流程,像水溫、奉茶、怎樣喝茶、甚至是清杯子收杯子等,越來越多人想學,教她格外感動。「我一直都說我是培養玩伴,我沒有什麼理想大志,就是想要培養一些好玩的玩伴一起玩,我知道這個領域非常有趣,我學的是中國繪畫,覺得傳統藝術裡有很有味道的美感,能把那些美感轉成我們現代生活裡面來運用,會豐富我們的生活,會讓我們的生活多彩多姿。可是怎麼樣去轉換,怎麼樣去吸取傳統藝術的養分?」在這個快速的世代,要動腦筋想辦法才能將種子散播,解老師就從規律見面開始,與玩伴一起,尋找生活豐富的樣貌,不著跡地讓種子傳播。






從味覺延伸至七感的體驗

解老師長久以來專注於臺灣的茶,她解釋茶在她眼中,並不是解渴的茶。「我覺得臺灣的茶的製作非常精良,而且有地域的特色。它很秀麗,像我們的山川一樣很秀麗,它比較秀氣跟柔和,但也是有底蘊。 」常有人問她,怎樣才算是一杯好茶?她的答案總是教人深思:「對我個人來講,茶就像水墨。我們在品嘗一杯茶的時候,我們會喝到裡面的濃淡,韻律的變化,節奏、時間感、流動性,還有它的香氣跟味道。它又像音樂,像音樂的和音、和弦,光是一杯茶,香氣從熱香到慢慢降溫下來,到完全涼掉的冷香,那中間層次是漸層的變化,滋味也是,我們在拿起茶杯,趁熱喝一口,到你喝完最後的一口,它的滋味是時間的一種變化。」所以茶席佈置看起來大費周章,但是為了品嘗這一杯茶,為朋友佈置出來的一個喝茶的環境空間,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心意,也是自身跟這個世界的橋梁。







從情感流動在茶與心之間

泡好茶並沒有標準,有好的茶,茶也不一定泡得好。看到三位學生不同風格的茶席,最明顯直接感受到的,是在茶裡創作,原來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會展現個人風格,感受她們的情感流露,解老師認為最珍貴的正是這份情感:「你要感動人,讓人感動,但是要讓朋友感動之前,先要讓自己感動,所以不要為人而做,先為自己做,自己能夠滿足,自己能夠玩的開心,然後再分享。」當心情好的時候,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自在舒服的時候,茶自然就會好喝起來。


因著泡茶   慢慢感受生命

但要現代人泡茶,最難的是騰出時間靜下心來,老師卻是如此伴著茶生活持之以恆了幾十年,問她怎樣做到的,她卻不經意地提醒著我們,即使每天做同一件事,也沒有一天是相同的。「感覺上是跟同樣的朋友喝茶,可是沒有一次是一樣,你覺得到現在為止有重複嗎?我們十幾個人這樣輪了一圈以後,第二輪的時候,你覺不覺得它是一個迴旋上升了,它不在原來的平面,它在另外一個高度,它是迴旋上升的體驗,是成長學習。然後慢慢我們就創造出了一個空間,這空間是精神性的,是在我們的心裡,情感裡的。」她寄望我們這一代,能從興趣開始,加一點熱情,慢慢讓茶在生命裡萌芽,自然會開出不同的花,「我很期待這一塊會重新被重視。不論忙不忙碌,可以喝到一杯更有品質或者更有深度的茶,一定會讓我們更滿足。」從泡茶的基本功開始,慢慢把自己的內心變得清晰,當感受世界的方式變了,你自然會發現世界的不一樣。





原文連結








「清香齋二號院」是第二代茶舍,

我們在這裡探索生活美學,

享受恬愉、無爭的時光,

像握在手心的畫卷,緩緩展開季節的流霞。



˙


訂位專線

+886.905.303.399


訂位專用 Wechat ID

qxzno2


微信公眾號

清香齋二號院


˙


清香齋 二號院

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www.QXZ2.com





相關焦點

  • 《清香流動》:在茶道意境中,重新發現東方美學
    茶道美學家解致璋經典代表作全新升級,精裝典藏,作者親作全書修訂邀你共赴一場清香流動的茶會在茶道意境中,重新發現東方美學;於茶味底蘊裡,深入傳統文化精髓。「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從園林、器物、繪畫、詩詞、歷史、禪宗等不同側面,解讀茶道日常之美,接續中國文化傳統,感受東方審美韻味。《清香流動》是茶道美學家解致璋的經典代表作,全新典藏,重新修訂,重新精選配圖。
  • 尋心之旅,劍南春啟航南極「劍」證永恆愛情
    日前,「南極之心,永恆劍證」為主題的中國名酒劍南春環球文化之旅南極站「尋心之旅」完美收官,【劍南春·南極之心】南極尋心之旅紀錄片將於6月1日在愛奇藝隆重開播。南極之心帶著三個不同故事的家庭圓夢地球最南端,留下一段段刻骨銘心的特別記憶,他們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見證著愛情的永恆。
  • 清風拂之,淡淡清香
    青天之上閃過綺麗的光芒,空氣中散發著奇妙的清香。人們總是想要探究這一切,勳貴子弟總想找到那朵不可方物的花,將它戴在胸口,襯託自己華麗的衣裳。陽面臨街的樓上有一盆蘭花,街坊們也對它的美名略有耳聞。每天早晨,它的葉上布滿了晨露珠,在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絢爛的光,光芒愈加耀眼,最終在光芒中消逝,留一片清香。
  • 茶器之茶盅(勻杯)
    但之後多年,其器型大略不脫帶圈把的玻璃奶盅形式。臺灣以烏龍茶為核心,茶席大多使用壺泡法,這種圈把奶盅的形式與紫砂壺明顯在席上造成了重複呆板的印象。即使後來茶人覺察了玻璃器皿的現代感在茶席上凸顯的不和諧,找蔡曉芳燒制仿汝茶盅,也仍舊是帶了圈把的英式下午茶奶盅。清香齋主人解致璋的美學嗅覺明顯高人一籌,沒有合適的茶盅一直是她面臨的難題。
  • 國產片中的人口流動和流動人口:個人、家庭、時代和國家
    中國急速的改革,更是加速了流動進程。經濟的發展和政策性的鼓勵,讓人口的流動前所未有的巨大,「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不再具有現實的召喚意義,人們被新的時代精神感召,求學或打工,下海或漂泊。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有的人迎頭趕上,有的人則被狠狠甩下。
  • 郫都「流動青年之家」出發 引領青年「流」向社區院落
    當日,郫都區「流動青年之家」在這裡正式啟動。現場分別為「流動青年之家」家委會成員、「青春社區」合伙人和熱心公益的青年小夥伴授牌,並發布了社會融入、添趣業餘、心靈滋養、公益實踐等四大類別、20餘個青耀社區項目。近年來,郫都青年之家聚焦青年成長規律和多元需求,創新開展各類活動,贏得了青年的暖心好評。
  • 漫談霹靂布袋戲之清香白蓮素還真
    談起霹靂,今天就先談談霹靂布袋戲的當家一號男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素還真從霹靂金光登場以來就一路展露其中原領導的能力,深不可測是智慧,深不可測的武功,深不可測的才華,深不可測的情感,深不可測……似乎只能用深不可測來形容素還真,霹靂裡面出現了諸多超級先天,超級能人,但是皆不如素還真那般完美。
  • 《盜賊之海》蒼龍號在哪個島 蒼龍號所在島嶼一覽
    導 讀 盜賊之海中有個蒼龍號皮膚,玩家需要在蒼龍號所在島嶼上獲得,但是遊戲沒有提示蒼龍號所在島嶼在哪裡,
  • 《打開愛的生命盒子》:讓愛在家庭中流動起來
    愛在家庭中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有需求就應有回應。當需求得到回應,討愛的一方就能被滿足;否則,就會產生情感凝滯的心結,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而這一心結還會被帶入新的人際關係,甚至代代延續。回顧往事,勇敢地與家人探討這些問題:為什麼孩子說壞話,是在討愛?為什麼婆婆的不滿,其實是在討愛?為什么爸爸的責怪,也是在討愛?這些情感勒索的話語,在許多中國家庭裡並不少見。
  • 提升服務水平 提前預判風險 臨安流動人口管理「耳聰目明」
    如今,他所在的試點區域,37540間出租房都張貼了二維碼,流動人口和房東通過手機掃碼自動登錄「新臨居」平臺,錄入「兩照一號」,就可以輕鬆實現「非接觸」申報。隨著臨安區融杭發展進程加快,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數量不斷增加,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尤其疫情防控期間,流動人口底數難以摸清、動態難以掌控,為治理帶來不小的風險挑戰。這兩大系統依託杭州城市大腦,通過數據的歸集、碰撞、精算,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基層治理體系的融合,實現了新臨安人服務管理「一件事」和社會風險提前研判預警,為基層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 大曲清香型白酒和小曲清香型白酒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喝?
    有的人喜歡醬香型的酒體醇厚,有的人喜歡濃香型的芳香濃鬱,也有的人喜歡清香型的香氣清正。對於清香型白酒你了解多少呢?關於大曲清香型和小曲清香型的白酒有什麼區別你知道嗎?今天,老陳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大曲清香型酒和小曲清香型酒哪個好喝?
  • 人與人的邂逅充滿了神奇 流動的水沒有形狀 漂流的風找不到蹤跡
    唯一看透真相的是一個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的名偵探柯南」【4】「隨著時代的演進,困難的刑案也逐日增加;唯一看透真相的是一個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的名偵探柯南」【5】「飛逝的秒針,不斷流動的水聲,現代社會弊病從生,大家可要注意柯南所做的推理哦!
  • 越行記 | 不朽之城,歷史流動之城
    其實,歷史不止存在於文字、史詩之中,更在現代之河中流動,它更鮮活、更真實,這便是古城存在的意義與使命。在深邃古老的東方,西安作為黃河華夏文明的濫觴古都,是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亮點。今天,「挑戰100度」中歐品質行讓這座不朽古城與智能未來相遇,一道道歷史之門徐徐打開,吉利&殼牌車隊駛入西安,開啟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穿越之旅。
  • 電的流動原理_電的流動方向
    電子在電路中的運動叫做電流。   電流的定義是:電子在導線中定向移動產生電流。   電流流動的的第一步,導線中接通電場,第二步,電場以30萬公裡/秒的速度建立後,產生電壓差,第三步,電壓差迫使了自由電子去向移動。   電的流動原理   水的流動依賴於水泵中的壓力、水管的直徑和磨擦係數。   電流依賴於發電機產生的壓力和電路的特性。
  • 流動的旗幟 不變的初心——記民和縣駐深圳流動黨支部書記馬英
    有著20年黨齡、10餘年村幹部經歷的民和縣川口鎮南莊子村村民馬英就是這支創業大軍中的一員。2008年,馬英帶著家人在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嘗試著開辦了一家拉麵店,想從中尋一片創業致富的天地。然而,天不遂人願,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他在深圳勤勞打拼的創業之路僅僅維持了三年時間。
  • 專家:控本地日常人口小流動 促勞動力跨區域大流動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桂華:如何儘快解封農村勞動力流動日前,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完成了一份全國近百個村莊勞動力流動狀況的調查和分析,發現除極個別村莊出現農民工成規模外出之外,絕大部分村莊的勞動力流動很少。未計入湖北的情況下,全國各地村莊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總體比例低於10%。應該說,當前農村勞動力流動仍處於封凍狀態,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復甦。政策嚴控是造成全國勞動力缺乏流動的根源。2月中旬以來,湖北以外的一些省份政策越來越緊,防控措施越來越細,前期未封閉的開始採取封閉,前期未禁行的開始禁車禁人,前期不緊,後期不松,與當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疫情防控工作目標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