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基金經理離職數已超去年全年 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流失嚴重

2020-12-14 瀟湘晨報

中國網財經12月8日訊(記者 張明江) 今日,華潤元大潤禧39個月定開債、天治趨勢精選靈活、浙商中證500指數增強等多隻基金髮布公告,三家基金公司旗下有三位基金經理離職。

截至目前,2020年來已有239位基金經理離職,超過2019年全年230位基金經理離職數量,2018年共有190位基金經理離職,基金經理離職數量已連續三年持續增加。

今日公告基金經理離職的基金公司均為中小基金公司,受困於所管基金份額過少,不少基金經理尤其是績優基金經理無奈出走。

今日離職的三位基金經理中有兩位為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分別是管理著天治趨勢精選靈活配置的施鈺和管理著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浙商中證500增強的王劍。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施鈺自2019年7月26日起管理天治趨勢精選混合,任內基金淨值累計上漲100.00%,任職年化回報65.53%,該基金2020年以來淨值累計上漲72.31%,在1900隻同類型基金中排名第81位。

數據顯示,王劍自2019年8月7日起管理浙商中證500指數增強,該基金A類份額自王劍任職期累計上漲65.08%,年化回報45.38%,該基金2020年來累計上漲40.07%,在166隻同類型基金中排名第35位;王劍與另外兩位基金經理自浙商港股通中華交易服務預期高股息指數增強於2019年10月30日成立時管理該基金,該基金A類份額自成立以來累計下跌6.99%,今年累計下跌12.28%,在166隻同類型基金中排名第165位。

因港股近兩年來持續低迷,目前港股主題基金業績普遍低迷,若不統計港股主題基金,施鈺和王劍兩位基金經理短期業績均排在同業前三分之一的水平,屬於績優基金。

但另一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天治趨勢精選混合份額僅餘1.25億份,而該基金二季度末份額僅0.87億份;浙商港股通中華交易服務預期高股息指數增強和浙商中證500指數增強截至三季度末份額分別為1.09億份、2.24億份,相比於市面上其他動輒數十億份、上百億份的權益類基金,兩位基金經理管理的權益類基金明顯份額過少。

此外,同樣於今日公告離職的王致遠此前管理著華潤元大潤鑫債券、華潤元大潤禧39個月定開債、華潤元大現金收益貨幣、華潤元大現金通貨幣、華潤元大穩健債券、華潤元大潤澤債券、華潤元大雙鑫債券等7隻基金,幾乎一人肚子扛起了華潤元大基金旗下全部固定收益類基金。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今年5月份後有基金經理離職的80家基金公司中有50餘家公司為份額、資產在千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而富安達基金、朱雀基金、湘財基金、南華基金、格林基金、新沃基金、金信基金、嘉禾基金、北信瑞豐基金此類基金經理數量本就不多的基金公司均有基金經理離職,而大型基金公司人員則相對穩定。

去年以來權益類基金業績持續上揚,不少次新權益類基金和老牌權益類基金份額開始迎來久違的淨申購。但與此同時,隨著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不少業績不突出的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被市場拋棄,份額陷入持續縮水的怪圈,而面對份額僅幾千萬份甚至幾百萬份的基金,基金經理無奈只能選擇離職。

2018年後,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渠道尤其是銀行門檻不斷增高,渠道在推薦新基金時更加青睞明星基金經理、優秀的過往業績、清晰的品牌辨識度,還有部分公募基金大佬離職創業成立的新基金也公司也因「流量明星」效應迅速做大了規模和影響力,而這卻成為很多中小基金公司翻不過去的一道「高牆」。

【來源: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才流失引擔憂 華潤元大、金信基金等7公司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
    原標題:部分中小型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證券時報電子報/李迪公募基金行業今年迎來了大豐收,但基金經理離職高峰再次出現。今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離職率超過20%。在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的趨勢下,中小型基金公司受離職潮的衝擊更為嚴重。
  • 年內基金公司自購超41億元 較去年全年增近50%_基金動態_基金_中金...
    年內基金公司自購超41億元 較去年全年增近50%
  • 年內基金公司自購超41億元 較去年全年增近50%
    除業績外,公募基金公司年內自購旗下基金金額也再創下新高,因基金淨值年內普漲,公募基金依靠自購收入不俗。  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97家基金公司合計自購旗下基金303次,合計自購金額41.65億元,而2019年全年基金公司自購金額28.48億元,今年基金公司自購金額較去年大增46.24%
  • 28歲基金經理,年薪60萬,我又辭職了!
    「鐵打的基金公司,流水的基金經理。」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止至2020年12月14日,公募行業全部155家基金公司已有225位基金經理離職。離職人數超去年同期,與2019全年的233人很是接近。
  • 基金經理頻頻離任 德邦華富基金「換血」
    紅塔紅土事件絕非個例,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已發布近百則高管變更公告。天天基金網資料顯示,市場上的93家基金公司中有8家公司總經理的職位目前正由他人代任。公募基金業人才短缺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提拔新人來救場  與以往績差基金經理被動離開不同,此次出走的基金經理多數具多年從業經驗並且業績良好。
  • 新基規模是去年兩倍 16基金顆粒無收
    摘要 【新基規模是去年兩倍 16基金顆粒無收】今年無疑是公募基金髮行大年,據記者使用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共成立了1399隻新基金,首募規模已達到3.045萬億元
  • 數據眼|又到基金「分紅季」!今年公募基金分紅總額已超去年全年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據同花順iFind資料庫梳理發現,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來共有2058隻基金(A/C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進行分紅,合計分紅金額超過1555億元,而去年全年分紅的基金共有1846隻,但合計分紅金額僅為1400多億元,今年還剩一個多月,公募基金分紅總額已超過去年全年。
  • 結構性行情推動,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潮創5年新高,有績而優則奔私,更...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年內已有138家基金公司變更基金經理,其中新聘468人次,離任251人次,相較去年同期繼續小幅增長。上述背景下,一方面,在今年以來的結構性行情中,基金經理「奔私」勢頭再起,年度基金經理離職人數有望創近5年新高。
  • 小公司生存環境艱難 年內東興證券旗下三隻新基金均延長募集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年末,東興證券旗下基金管理規模較2018年底增長31.01億元,份額增長31.21億份。但份額增長主要來源於旗下固收類基金規模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東興證券旗下貨幣基金份額增加14.54億份,債券基金份額增加9.47億份。而旗下混合型基金去年增加兩隻,份額增加7.20億份,在東興中證消費 50 指數發行之前,東興證券旗下股票型基金數量一直為零。
  • 爆款基金經理高楠現身,國泰明星基金經理為何轉投恆越基金?
    短暫任職國泰基金高楠離開留下問號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高楠於2017年8月加入國泰基金,同時他於2017年11月底開始出任國泰融安多策略的基金經理。2018年,在二級市場泥沙俱下的情況下,國泰融安多策略全年錄得淨值增長率約為-8.32%,其在同類的1540隻基金中排在第591位;2019年全年表現超級驚豔,該基金全年錄得的淨值增長率約為89.22%,其在同類的1807隻基金中高居第10位。國泰融安多策略也是國泰基金2019年表現最好的一隻產品。
  • 部分中小公募掉隊 金元順安、華融、富榮等權益類基金去年零發行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20年,「炒股不如買基」再度得到印證,公募基金髮行規模水漲船高,全年新基發行量超過3萬億元,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髮行量佔比過半。不過,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卻並沒有感受到「基金大年」的溫暖,部分公司甚至全年權益類基金「零發行」。
  • 誰是基金銷售大贏家?半年銷量超去年全年的竟然不是「宇宙行」!
    原標題:誰是基金銷售大贏家?半年銷量超去年全年的竟然不是「宇宙行」!9家銀行半年賣萬億元新基金 摘要 【誰是基金銷售大贏家?
  • 基金髮行熱潮外的「瘠土」 14家基金公司今年未發新基金
    但隨著行業資源日漸集中,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卻與本輪新基金髮行熱潮,17家基金公司今年年初以來還沒有新基金成立,其中14家中小基金公司年內甚至沒有發新計劃。但截至目前,仍有17家進公司年內沒有新基金成立,有21家基金公司沒有權益類新基金成立或發行計劃,不少中小基金公司錯過了今年新發基金市場的熱潮。
  • 永遠的19歲:公募基金這一年
    「強監管」時代來臨:多個基金品種走向末路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金融監管部門共出臺重要監管文件超過20個,行政處罰超過2700件,罰款金額超80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堪稱是「嚴監管」元年。基金行業自去年三季度以來也接連迎來多個行業管理新規。
  • 七成以上基金公司高管進出,公募大年更是高端人才競爭大年
    在基金公司層面,上述高管變動涉及106家基金管理人,在全行業佔比高達74.12%,其中變動較為頻繁的機構主要集中在中小基金公司層面。事實上,資產管理行業人才一直處於稀缺狀態。但基金公司高管人員的頻繁變更,對於大型公募和中小型公司的影響存在較大區別。尤其是近兩年公募競爭愈發激烈,頭部效應逐漸凸顯,中小型基金公司面臨著更大的業績壓力,高管流動性隨之增加。
  • 尚智逢源:年內基金分紅1542億 遠超去年全年
    臨近年末,多隻基金積極分紅。據不完全統計,剛剛過去的11月至少有約334隻不同份額的基金宣布分紅,其中多隻基金每份分紅額度在0.3元以上。今年以來截止12月4日,公募基金累計分紅已達到1541.59億元,超過去年全年1290億元的分紅總額。
  • 基金經理排名前十2020年 基金經理排行榜前十名
    今年以來,新基金髮行市場火熱,數據統計,前5月新基金募集規模超過8000億元,刷新歷史同期紀錄,助推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逼近18萬億關口。照此計算,2020年全年的公募基金新發市場募集規模有望超越去年全年,創造最新的年度發行規模紀錄。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
  • 華富基金年內無緣主動權益爆款 明星基金經理缺失或是問題關鍵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該基金年內的淨值增長率約為60.99%,在同類排名居前六分之一位置,對比去年全年約20%的收益,可謂是進步明顯。從重倉股來看,基本是立訊精密、兆易創新、寧德時代等科技新能源類標的。如此情況,規模仍迷你的原因很可能就出在基金經理的變更上。
  • 東興證券旗下債基募集失敗,年內已有20隻基金募集失敗,多數為中小...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近日,東興證券旗下東興臻至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宣告募集失敗。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東興證券今年第二隻募集失敗的新基金。今年以來,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顯著,基金髮行勢頭強勁,爆款基金層出不窮。儘管如此,仍有少數基金未能達到成立門檻。數據顯示,年內發行失敗的基金數量已經達到2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