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鎮江方面發布會上的信息披露,截至目前,鎮江食醋生產規模達50萬噸,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10%,是全國食醋品類最豐富,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城市。同時,「鎮江香醋」的品牌價值高達458.92億元,位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第二,僅次於「茅臺」。龍頭企業恆順的食醋產銷量連續25年位居全國第一,並在今年迎來創建180周年。
如果不是這條新聞,一向以「吃醋」聞名天下的山西人,尤其是太原清徐人,想必早就認為「中國醋都」的榮譽,理所當然是囊中之物。
鎮江蓄勢已久,山西沒有袖手旁觀。2020年上半年,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聯合清徐醋產業協會已為清徐申請「中國醋都」做了諸多積極準備工作。據省食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前,兩個協會建議有關部門繼續提出申請。
真正讓山西人感到「酸」的是,鎮江醋業協會會長朱炳國對媒體表示,拿到「中國醋都」稱號的,鎮江是第一、也是唯一。在「鎮江發布」官方微博帳號下,不少愛「吃醋」的山西人前去留言——「山西連醋都不配擁有嗎?」似乎有些心酸。
在吃醋這件事上,山西人就沒服過誰。山西醋擅打「文化牌」。隋朝學者謝相《食經》記載,公元前665年左右,春秋時期的虞國國王虞公在失去王位後,潛心研究晉國地理,利用當地粱秫繁多、汾水充盈之優勢,造出了斷魚腥、去豬臊、除羊羶的食醋。這是現有可考的發源證據,至今也有近3000年的釀醋史。
山西醋還有「工藝牌」。山西陳醋以高粱麩皮為主要原料,以稻殼和穀殼為輔料,鎮江醋主料則為優質糯米。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等均為醋醅陳釀代替新醋陳釀,陳釀期分別為20至30天,也有一年左右;唯山西老陳醋以新醋陳釀代替醋醅陳釀,陳釀期近一年,或長達數年。「夏曬冬撈」,新醋經日曬蒸發與寒冬撈冰後,濃縮倍數達3倍以上,便是老陳醋名字精華所在。
爭「醋都」當然要看體量。目前中國食醋行業年產量約500萬噸,山西食醋年產規模達80多萬噸,佔到全國產量約20%,位列中國食醋之首。全省近130家醋企業主要分布在清徐。清徐食醋年產規模達70萬噸,位居全國區域食醋產量規模之首。中國調味品協會數據顯示,恆順集團、紫林醋業、水塔醋業分別列食醋產量的前三位。
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和四川閬中保寧醋,為中國「四大名醋」。鎮江,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對手。
2008年,鎮江建成中國最大的醋文化博物館,是國內首個專業性醋文化主題博物館。2016年,作為全國首個對食品行業進行地方立法的城市,《鎮江香醋保護條例》經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實施。2017年,鎮江出臺《重點產業鏈優化培育工作實施意見(2017~2019年)》,將香醋納入7條特色產業鏈當中,提出要打造世界規模最大的穀物釀造食醋生產基地。
再看企業,不得不承認,作為中國食醋業首家上市公司,以黃酒起家、因醋馳名的百年恆順,是現今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食醋生產企業,其商業版圖在業內已是標杆。恆順一家年產量32.5萬噸,連續25年蟬聯國內食醋銷售收入第一。近年來,恆順甚至在山西、安徽、重慶等地實施跨區域發展。
清徐醋業的發展也有自己的規劃和藍圖。2019年9月,總投資約55億元的山西文旅醋都小鎮建設項目在清徐縣正式啟動。2020年,清徐提出爭取實現「食醋產能100萬噸,年產業產值100億元的「雙百戰略目標」,並全力扶持醋產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全力支持紫林和水塔上市,整合帶動中小醋企業向著標準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水塔集團董事長武崢興表示,將在5年內將水塔品牌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做到家喻戶曉,市場份額佔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一半。
獨愛麵食加陳醋,山西人「繳槍不繳醋」;搭配大閘蟹,鎮江「香醋擺不壞」。如果非要一決高低,那中國辣都在川渝還是湘楚?中國酒都在貴州懷仁還是四川宜賓?中國瓷都在潮州還是景德鎮?
其實,不同的水土養育不同的口味,各自散發芬芳。就像南北方豆腐腦和粽子甜鹹黨之爭,舌尖上的較量永遠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按照現有評選規則,「中國醋都」之稱具有唯一性,也有時效性,「自發文之日起,有效期4年」。4年之後,「醋意江湖」誰主沉浮?延續歷史傳承、帶著家鄉味道的醋產業,如何進一步發展,突破瓶頸開拓新局面,是授予榮譽背後的難題。
大國商幫網:www.daguo123.com
大國商幫(www.daguo123.cm/)——全球華人商業組織共享平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網全媒體全區域全覆蓋的媒體傳播方式,多領域多方向開放包容的資源整合模式已經形成。揚帆起航!現招募全球合伙人,共創未來!新聞、資訊、招商、商機、分舵等!(合作聯繫方式:18103515480【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