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瀚視野
說起中國的開門七件事,相信大多數人都能如數家珍「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這其中醋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國調味品,最近一段時間一個消息卻在網上引發了爭議,這就是中國醋都花落江蘇鎮江,一時間網上可謂是風言風語,其味道一點都不亞於醋味了,特別是中國的吃醋第一大省山西,為啥一個省的山西醋都比不過一個恆順呢?
近日,鎮江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宣布,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聯合授予鎮江市「中國醋都鎮江」稱號。這是目前中國食醋行業的最高榮譽,也是鎮江近年來獲得的又一塊「國」字號招牌。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鎮江醋業協會會長朱炳國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拿到「中國醋都」稱號的,鎮江是第一也是唯一。根據發布會上的信息披露,截至目前,鎮江食醋生產規模達50萬噸,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10%,是全國食醋品類最豐富,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城市。
同時,「鎮江香醋」的品牌價值高達458.92億元,位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第二,僅次於「茅臺」。龍頭企業恆順的食醋產銷量,連續25年位居全國第一。
對於鎮江此番摘得「中國醋都」頭銜的過程,央廣網介紹稱:為充分發揮鎮江醋原產地核心優勢,推動醋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共建管理辦法》(修訂版)文件精神,鎮江市在今年申報了「中國醋都-鎮江」授名。
10月中旬,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組來鎮實地考評和論證。鎮江食醋產業悠久的歷史傳承、獨特的釀造工藝、優良的產品品質、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影響力給專家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根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官網公布的《中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共建管理辦法(修訂版)》,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稱號的授名分為都、基地(城、園、區等)、鄉(鎮、街等)三級分類,按行業進行專業分目。其中,「都:是指在該區域產業優勢、區域特色突出,行業或產品綜合,主導產品產量、銷售量居全國同行業前3名;或該地區主導產品出口居全國同行業前5名,或以具有歷史形成的、傳統特色的特別著名品牌產品為核心,對國內外市場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對輕工行業發展貢獻特別突出的地區。」
而江蘇之所以能成為醋都,當然和其擁有食醋行業龍頭企業「恆順」的鎮江顯然在「特別著名品牌產品」這一方面具有優勢有密切關係,作為中國食醋的生產大省山西卻與醋都失之交臂,這讓人不禁想問一個問題,為啥百家醋企比不過一個恆順呢?
通過啟信寶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以醋業為關鍵詞命名的公司中,全國有多達1389家,而山西一省的醋業公司就多達597家,我們如果把這個範圍放到江蘇省的話就只有61家了,其中還有多達20家公司是恆順的關聯公司,看到這樣的結果讓人也真的不禁感嘆真的是百家醋企比不過一個恆順。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看這件事呢?
首先,吃醋的確重要,但是中國人的吃醋量卻真不大,根據公開市場資料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食醋產量呈穩步增長趨勢,2018年中國食醋產量437萬噸,同比增長3.55%;2019年中國食醋產量445萬噸,同比增長1.83%。但是,正如同中國今年最大的妖股海天味業所代表的醬油產業比一比,中國的食醋產業就有些太小了,根據數據顯示,年產量佔比最高的仍為傳統調味品醬油和食醋,份額分別為43.1%和17.9%,但是醬油的產量達到了醋的兩倍以上,相比於中國的近鄰日本,中國人的人均食醋量都是不大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醋雖然在中國的調味品中很重要,卻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調味品中海天味業是龍頭老大,卻沒有食醋企業能夠領軍的原因所在。
其次,中國的三大食醋巨頭中呈現出一家獨大的特徵。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公布的數據,中國的食用醋產業中前三名穩定是恆順醋業、紫林醋業、水塔醋業,除了恆順是江蘇的,另外兩家巨頭實際上都是山西的醋業品牌,雖然從這個角度看貌似沒啥問題,去保不齊醋業產業是一家獨大,恆順醋業是國內製醋龍頭企業,最早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間朱兆懷先生始創於江蘇鎮江的恆順品牌,公司於 2001 年掛牌上市,是A 股唯一一家主營食醋製造的企業。2019年恆順醋業營業收入18.32億元,同比增長8.15%;2019年恆順醋業營業利潤3.93億元,同比增長10.08%。我們再來反觀另一個中國食醋之都的有力競爭者,山西清徐就會發現,雖然清徐全縣食醋年產規模達到70萬噸,佔全省的80%以上,但是卻是雙頭並立的局面,無論是紫林醋業還是水塔醋業,在和恆順的較量中都難以抗衡,最終導致了恆順的獨大。再看另外一組數據,山西醋業品牌似乎更慘,根據調味品協會數據,恆順18年食醋行業市佔率為7%,第二名海天味業市佔率3.6%、第三名山西水塔市佔率3%。
第三,為啥山西百家醋企比不過一個恆順呢?這一點我們可以分幾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是恆順的產業集聚讓其可以集中力量。我們前文就說過,雖然江蘇地區的醋業公司僅有61家,但是恆順的相關企業就佔據了20家之多,再加上與之關聯的公司,這讓恆順可以集中力量發展其自身,再看山西,雖然企業眾多,但是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的數據,除了紫林、水塔兩大品牌之外,大部分的食醋生產業企業的生產規模都在1-5萬噸之間,這就直接導致了山西的食醋企業是多而不強,沒能形成集中的戰鬥力。
二是恆順的資本化水平遠超山西各家企業,作為中國食醋生產企業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恆順實際上成為了整個產業中最擁有資本優勢的企業,藉助資本市場的優勢讓恆順可以在發展中主動作為,而且可以槓桿式發展,而山西的各家企業不知是因為地理原因還是管理觀念,始終沒有在資本化的道路上走出關鍵一步,缺少了資本力量的加持,讓山西的醋業屬於叫好不叫座的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醋都的名號被恆順拿走也並不讓人意外,不過對於山西來說,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好好培育出真正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這是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了,作為一個四千年吃醋文化的地區,山西讓醋都花落別省總讓人有些說不出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