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為什麼要力促秦趙聯盟,他又是如何消除趙王趙偃疑慮的

2020-12-23 時光漫漫車馬遠

文 | 時光漫漫車馬遠

導語:《大秦賦》的播出已經來到了第56集,在最近的劇情中,秦王嬴政為了促成和趙國的聯盟,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可能很多觀眾在看的時候,並沒有仔細思慮,為什麼秦王要力促秦趙聯盟的締結,秦王嬴政又是如何消除了生性多疑的趙王趙偃的疑慮的,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孫皓暉先生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孫皓暉先生用一種藝術的手法,向我們再現了大秦帝國的崛起。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改編的電視劇系列的第四部,也是收官之作。

能夠感覺得出來,出品方和製作方都非常用心,這部電視劇目前正在央視熱播,書和電視劇都非常精彩。

我們再說回到劇情。

一:秦趙聯盟

在最新的劇情中,秦王嬴政想要和趙王趙偃籤訂盟約。

但是我們都知道,秦趙自古就是世仇

而秦王嬴政的父親,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在自己還不是太子的時候,更是久在邯鄲為質。

秦王嬴政也是出生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在自己和父親都在趙國為質的歲月裡,一家人夾著尾巴在邯鄲過日子,更是受盡了當時還是趙王的兒子趙偃的欺侮

可想而知,秦王嬴政內心對趙國是何等的痛恨,對趙偃自然也是懷恨在心。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秦王嬴政卻想和趙王趙偃訂立盟約,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說到當時秦王嬴政計劃統一六國的軍事戰略。

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嬴政召集朝中重臣一起討論滅六國的策略,有兩派比較突出的計策,一派是以李斯為首的先滅弱韓,再取他國的策略,另一派是以將軍王翦為代表的先滅強趙,再取他國的策略

這個問題,其實就回歸了秦王消滅六國,先拿誰開刀的問題。

電視劇中,秦王採納了將軍王翦的計策,先滅趙國。

這就有了《大秦賦》中,秦王要力促秦趙聯盟締結的劇情。

秦王嬴政之所以要力促秦趙聯盟的成功,主要的目的還是麻痺趙國,再誘使其出兵攻打燕國。

因為趙國和燕國相鄰,在趙國攻打燕國的時候,秦國再出其不意出兵攻打趙國,就能夠使趙國首尾不能相顧,腹背受敵。

二:頓弱遊說

秦王嬴政為了達成自己的這一計劃,可以說是和趙王趙偃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首先,秦王派出了歸順秦國,曾經是趙國大臣的說客頓弱。

嬴政讓頓弱攜帶自己的一封密信,秘密前往燕國,並授意其在途徑趙國的時候,一定要被趙國的士兵抓住。

在趙王趙偃抓住了頓弱的時候,自然是對秦王想要聯合燕國的動機深表懷疑,並因此質問頓弱,秦王嬴政是否想要聯合燕國來攻打趙國。

但是頓弱對此矢口否認,表示秦王想要聯合燕國,攻打的是楚國。因為秦楚也是世仇,「三戶亡秦」這個成語就是形容的歷史上秦楚之間的世仇關係,意思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但是生性多疑的趙王,對於頓弱的說法還是深表疑慮。

但是,這個時候,頓弱在恰當的時期獻上了自己的計謀,這自然也是秦王嬴政的計謀,那就是,趙王趙偃如果懷疑秦國想要攻打的是趙國,可以和秦國訂立盟約。

再聽聞了頓弱的這個提議之後,趙王趙偃心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儘管當時他還沒有打消自己對於秦國的疑慮,但是他心裡盤算的是,如果趙國和秦國訂立了盟約,自己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一直和自己毗鄰的小國燕國,從而壯大自己的國家實力

而這,恰好中了秦王嬴政的圈套。

秦國在之前已經提前買通了趙國的丞相趙開,在頓弱、趙開和多方的促成之中,趙王帶著自己內心的疑慮赴上了前往秦國都城鹹陽和秦王嬴政訂立盟約的路途。

三:消除疑慮

在鹹陽的時候,趙王趙偃一直在暗中調查秦王嬴政想要和自己訂立盟約的真實意圖,這和他生性多疑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計劃周詳的秦王嬴政最終沒有讓他得逞。

電視劇《大秦賦》中,為了讓趙王趙偃能夠籤訂盟約,特意刻畫出了秦王嬴政胸襟寬廣的性格,處處向趙王趙偃示弱。

因為嬴政自小在趙國邯鄲為質,知曉趙偃好強的個性,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日後,能夠滅掉趙國。

比如說再宴請趙王趙偃的時候,秦王嬴政為趙王安排了士兵表演的舞蹈,但是趙王趙偃在看過了之後表示不服,也讓趙國的士兵未經操練就上來表演,而且確實表現不錯。

在趙王趙偃當著秦趙兩國大臣的面當眾問秦王嬴政,趙國的士兵和秦國的士兵比起來,誰的表現更強一點?

這顯然是趙偃想要侮辱並試探秦王的一句話,但是秦王毫不吝嗇地當著眾人的面,誇讚趙國的士兵表現比秦國強。

從這裡我們也能夠看出,在秦王的心中,他的目標並不僅僅是為了滅掉趙國,而是六國,乃至統一中國,趙王想的卻是在士兵舞蹈上和秦王嬴政比個高下,兩個人的胸襟也是高下立判。

結語:

電視劇《大秦賦》中,秦趙之間最後的聯盟應該是順利達成了,這部分劇情在第57集中應該就會揭曉。

達成聯盟之後的趙王趙偃,回歸邯鄲之後,就發動了對燕國的戰爭。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秦國早就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等他走出這一步。

不過,《大秦賦》作為電視劇格局還是太小了,只是停留在一種宮鬥,賢臣,佞臣,明君的框架內,沒有用一種唯物史觀的客觀角度解構秦國。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秦朝的歷史,我強烈推薦你讀一下孫皓暉先生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也就是《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改編依據的小說。

在《大秦帝國》這部書中,孫皓暉先生以一種非常藝術的手法,層層解剖,為我們解析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和根源,對這段歷史缺乏了解的讀者不妨買來一讀。

書中呈現給我們的大秦帝國,它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今天仍然規範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END-

時光漫漫,車馬相伴。大家好,我是百家號著名情感領域創作者:時光漫漫車馬遠,現實生活中是一位法律從業者,擅長情感問題的分析與解剖,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長按下方點讚按鈕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呂不韋自殺之謎: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他 他對秦國有什麼功勞
    看熱播電視劇《大秦賦》嫪毐終於下線了,接下來該輪到呂不韋了,估計大家都盼著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了。在最新的預告中,渭陽君嬴傒帶領群臣逼秦王嬴政殺呂不韋,似乎嬴政不想殺自己的仲父,在真正的歷史上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呂不韋?為什麼秦王嬴政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後,呂不韋就自殺了。
  • 《大秦賦》秦王差點被殺,趙王也險些遇害,一統天下進程緩慢
    迎接妖后回來,只是為了大局著想,不曾想妖后因為嫪毐之事已經徹底迷失了自我,今日的趙姬已不是嬴政的母親趙姬,而是一個行屍走肉而已。秦趙兩國開始籌劃聯盟趙國丞相郭開被捕,剛好為秦王解決了攻趙還是攻韓的問題。
  • 秦王嬴政的逐客風波
    他去世以後,他的兒子,秦孝文王,正式即位只有三天就死了,因為昭襄王在位的時間實在太長了。秦孝文王的兒子秦莊襄王,也就是後來秦王贏政的父親,主政三年也去世了。三年以後,秦王嬴政繼位。就在秦王贏政即位的那一年,李斯風塵僕僕地來到了鹹陽。李斯是楚國人,年輕時在地方做基層小吏,覺得生活清苦,工作壓力很大,又沒什麼油水,就想換工作。
  • 大秦賦:嬴政為達目的設騙局,與趙王相互飆戲,這齣好戲可拿影帝
    《大秦賦》嬴政為達目的設騙局,與趙王相互飆戲,這齣好戲可拿影帝。這部劇開播後的評論一直褒貶不一,很多觀眾喜歡劇中緊湊的時間觀念和服裝道具,但也吐槽說秦國後宮線的故事太多,很多男人都圍繞著太后趙姬展開,反觀趙國的大王搞事業就比秦國專心,趙王每天都認真關注敵國消息,想辦法搞垮敵國,又是聯繫間諜又是跟著緊秦國事物。
  • 《大秦賦》趙偃入秦,王者風範完勝嬴政
    眼看秦國虎視眈眈,趙王使用倡後之計,想挾趙姬以令嬴政,於是身為趙國丞相的郭開被趙王要求偷偷潛入雍城,並且成功的劫持了趙姬。  在最新的劇情中,嬴政布局誆趙偃,以秦趙合盟為幌子,要在趙國面前虛晃一槍,讓趙國以為秦國對其有所忌憚,更以秦趙結盟讓其它幾個國家無法與趙國合縱,這才有了趙偃入秦的劇情。
  • 大秦賦:秦二度滅趙未果,卻因倡後這一戰術調整,致使趙國滅亡
    在最新劇集中,講到了秦王嬴政表面上與趙王偃達成秦趙聯盟之盟約,暗地裡,卻派桓齮、王翦攻打趙國邊境,致使趙國接連失地,邯鄲兵臨城下。而正在帶兵攻打燕國的趙將龐煖,在聽到秦軍已攻至邯鄲的消息後,本欲提振士氣,一舉拿下燕國,卻因倡後一句話,結果把自己的老命給送上了。
  • 秦滅六國第一步,先滅韓先滅趙?李斯與韓非不同,秦王如何選?
    秦國的崛起是由幾代秦國國君共同奮爭而來:秦昭襄王開始秦國漸漸強大,最終經過秦惠文和秦莊襄王的努力,秦國國力在其他六國面前越顯強大。秦王們一代接著一代,全力以赴將秦國做大做強,直到嬴政繼位之時,統一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這統一之戰從先滅哪一國開始呢?
  •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的關係怎麼樣?他叛秦的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最新劇情裡樊於期私自放走燕太子丹,這應該是為後面荊軻刺秦的事情做鋪墊,看過這部劇才知道原來樊於期曾是秦國大將,很想知道樊於期為什麼背叛秦國,秦王非常器重他,他沒有理由叛秦投燕,這真的令人不解。
  • 《大秦賦》呂不韋為什麼不贊成嬴政親政?莫非呂不韋想取而代之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主演的《大秦賦》已經更新至36集,該劇以另一種視角重新演繹了秦王嬴政,如何成為統一天下,又是如何成為秦始皇的過程。雖然該劇已經播出了36集,張魯一飾演的秦王還未親政,但由此卻引發了觀眾的討論,那麼就是呂不韋為什麼要阻止秦始皇親政?他的動機是什麼?難道是他太過戀權?還是他想取而代之?這就要從「奇貨可居」這則典故說起。
  • 秦王嬴政·雍城加冕
    雍城也是秦國宗室宗廟的舊地,秦國以往的國王陵墓多在那裡,所以有重大的祭祀儀式,秦國要在那裡舉行。所以,秦始皇在雍城舉行加冕禮,主要是向世人說明自己權利的正統和合法性,是至高無上的。    電視劇《大秦賦》中秦始皇加冕全過程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 剖析李牧之死:秦王和趙王各懷鬼胎,李牧被活活逼死,細思極恐
    素有「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蘇洵在《六國論》中云: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正如蘇洵所說,自李牧被殺之後,秦將王翦縱橫天下,再無敵手。秦國滅趙,指日可待。一、李牧怎麼死的?關於李牧為什麼被殺,《史記·廉頗藺相如傳》云: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
  • 歷史上的樊於期,為助荊軻刺秦王不惜自殺,他和嬴政究竟有啥仇?
    那麼,歷史上的樊於期是因何跟嬴政結仇的呢?他後來既然已經逃到了燕國,又為什麼自刎而死呢?我們在讀高中的時候,曾學習過《荊軻刺秦王》這篇文言文。文章講的是死士荊軻奉燕太子丹之命,前往秦國都城鹹陽刺殺秦王嬴政,結果刺殺失敗他反而被殺。
  • 《王立群讀史記》 之秦始皇16 趙武靈王17 秦趙之爭18 長平之戰
    11李斯為政呂不韋被逼自殺,秦王嬴政從此失去了治國的一個關鍵助手,為了統一天下,秦王嬴政啟用了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李斯,在李斯的輔佐下一步一步結束了諸侯割據的局面,創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在秦王嬴政的歷史功績中,李斯功不可沒,身為楚國人又是平民出身的李斯是如何登上秦國政壇的呢,期節目為大家講述李斯為政。
  • 秦王嬴政憑什麼要自稱「皇帝」,他能hold住嗎?
    在《大秦賦》的最後幾集中,秦王嬴政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僅用10年時間就兼併了六國,繼而北拒匈奴,南平百越,建立郡縣制,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完成了華夏大地亙古未有的統一大業。嬴政認為「王」的稱號已經不足以彰顯其豐功偉業,「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命令李斯等人研究改號事宜,最後自己裁定為「皇帝」,意在「德兼三皇,功蓋五帝」。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其實,真正滅秦的是趙而非楚
    羋月是女政治家的傑出代表,她在秦國時,不惜犧牲自己與義渠王相好,終於幫助大秦除掉義渠王,消除秦國西部的最大隱患,此後才得以專心掉頭向東。可以說,沒有羋月的幫助,秦國也不可能全力以赴東出函谷關平定六國,也會向趙國一樣經常面臨兩線作戰的壓力。然而,羋月楚系一族在秦國的勢力過大,嚴重威脅了秦王的利益,羋戎、魏冉、白起等都成為大秦權臣,在秦國舉足輕重。
  • 秦國的羋月與秦始皇嬴政、秦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是什麼關係?
    羋月是秦昭王的妾,秦昭襄王的母親,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即宣太后。秦昭襄王與唐夫生來就是秦孝文王嬴柱,嬴柱的妾華陽夫人收養了秦莊襄王嬴子楚,嬴子楚與趙姬生來就是秦始皇嬴政。計算一下,羋月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母。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後來子孫在周天子手下打工,因為救主滅戎,周天子以趙城封賞,所以這一脈就以「趙」為氏,反倒是原封地因為處於邊陲,沒落了。 這個時候嬴姓主力就到了趙城,也就是戰國時候的趙國,但是已經不怎麼稱「嬴」了,以氏族名「趙」自稱。 到了後來,子孫又立了功。
  • 《大秦賦》之趙悼襄王:本想復興趙國,奈何生不逢時!
    但是,嬴政親政以後,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想辦法滅六國了,趙國是六國裡最強大的一個,嬴政也與趙偃有著很深的仇恨,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當下形勢扳倒趙國,是嬴政考慮最多的問題。想徹底滅掉趙國,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在《大秦賦》這部古裝歷史劇中,秦國多方周旋絞盡腦汁,嬴政甚至可以放下仇恨,假裝與趙偃冰釋前嫌,結盟示好。
  • 《大秦賦》:李斯欲先滅韓,王翦欲先滅趙,嬴政如何選擇?
    但是,廷尉李斯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先滅韓國,再進攻趙國等諸侯國。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中,李斯欲先滅韓,王翦欲先滅趙,嬴政如何選擇?一首先,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王翦和李斯的爭論,本質上就是先滅強國,還是先滅弱國的問題。對於王翦來說,主張先強後弱,但是,李斯則認為在秦滅六國中,應該先弱後強。
  • 秦國的羋月與秦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秦始皇嬴政是什麼關係?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死後,其子嬴蕩繼位,也就是秦武王。秦武王年少好勇,喜歡與人比試力氣。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他個人愛好的原因做了大官,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孟說在周王室比賽舉鼎,被龍文赤鼎砸死,時年23歲。因秦武王未立儲而突然暴斃,諸公子為爭奪王位而大打出手,給了其弟嬴稷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