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燕青渾身刺滿花繡,在宋朝的時候,刺青藝術真的很成熟嗎

2021-01-09 歷史店

刺青是時髦藝術,還是自殘行為,是超級前衛還是絕不入流,這個早就有定論,小編就不磨嘰了。其實,在宋代的時候,刺青就已經很流行了,甚至在技術方面,完全可以與現代刺青相媲美,宋代的刺青技術到底有多牛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在《水滸傳》中,曾經提到四個全身紋滿花繡的好漢,包括魯智深、史進、龔旺和燕青,其中屬燕青的花繡最為惹眼,連李師師都對其傾慕不已。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燕青本是盧俊義府上小廝,從小跟著主人盧俊義學習槍棒,因聰明伶俐又長得斯文帥氣,盧俊義對其甚是喜愛,故此為其找高手刺了一身花繡。原文為「為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俊義叫一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再後來,燕青私會李師師,李師師見燕青一身花繡,直喜得「纖纖玉手,便摸他身上,凝視良久,終不捨得將眼神移開」。由此可見,當時盧俊義給燕青找來的刺青師傅,確實是一位高手,這刺青的錢消費的值。

盧俊義是大戶人家的員外爺,只要銀子到位,自然服務上檔次。可是燕青身上的刺青,真的能代表北宋時期的最高成就嗎?您還別說,真的能,並且當時的刺青的手法完善的程度,也不是現代人能夠想像的,下面小編就分三點來談談。1、衛生技術成熟在北宋時期,還沒有出現酒精,碘伏和消毒水等化學用品,可是,當時的刺青師們卻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消毒」裝備。刺青的針雖大小不一,卻多為銀質,銀與鐵不同,銀針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能夠降低細菌附著在針頭存活的機率。

刺青開始時,他們先是在被刺青者身上繪畫圖案,同時將銀針浸泡在開水中,開水之下有火爐子,能夠一直對水加溫保持開水沸騰,這是殺菌消毒的最關鍵一步。在用銀針進行刺青時,還要不斷的用「刺菜水」與「薄荷汁」進行擦拭,以防第二次感染。在這三重保護下,即使是全身大面積刺青,也很少有潰爛發炎等症狀的發生。2、繪畫技術成熟在《水滸傳》中,李師師是宋徽宗的愛姬,其生活品味的高雅,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可是她卻對燕青的紋身愛不釋手,由此可見,燕青的一身花繡應該是極為漂亮的。據《酉陽雜記》記載,黔南有一位觀察使,曾經在手臂上紋了一條蛇,蛇頭正在虎口處,他經常將其用衣袖遮住,在下人倒酒時,突然將蛇頭漏出,以嚇唬下人為樂。還有一個北宋的紋身達人,在全身紋滿了白居易的詩,竟有三十首之多,詩文旁還配有圖案,致使全身上下沒有一塊「乾淨」的皮膚。

由此可見,北宋時期的紋身水平,已經能夠做到文字、圖案並存,色彩花樣繁多,且能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境界了。3、顏料色彩豐富 相比現在的專業刺青化學顏料,北宋的刺青師傅們顯得更專業,因為他們只會發揮聰明才智,用最純天然的刺青顏料。青色刺青用草木灰加牛膽汁,還可以適量加入一些靛藍和墨汁,綠色的就用槐子黃加藍靛,若是非要紋一個紅色的,那就用硃砂拌鴿子血來染色,反正可以任選顏色,刺青師傅都會根據各種物質的色調來進行調配,讓刺青顧客滿意。北宋的刺青藝術,儼然成了當時最為流行的時髦行為,眾多男子都以自己有刺青為榮,甚至有不少浮浪子弟,紋了刺青後,天天光著膀子在大街上閒逛,用以炫耀滿身的花繡。不僅如此,《水滸傳》中凡是全身花繡的好漢,都被冠以與刺青相關的外號,諸如「花和尚」與「花項虎」的「花」,「九紋龍」的「紋」等等,都突出表現刺青的美,甚至「一丈青」扈三娘都被傳說身上紋著一條青龍,只是大家誰也沒看過,估計這個秘密也就只有矮腳虎王英才能知道了。

從古至今,對刺青的評價一直的冰火兩重天的,有人說他是藝術,有人說它是不入流的行為,總之一句話,喜歡就是好的,存在就有道理,而褒貶刺青的爭議,還會存在很長的時間,那就請聰明的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梁山英雄花繡滿身,《水滸》影響日本刺青文化
    札刺肌膚,謂之札青,盛於唐時。「長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競相比雕青」,在當時,長安、成都、荊州曾是紋身的三大基地,由於刺青十分受歡迎,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刺青工匠,喚作「札工」。     在宋朝,刺青達到了頂峰時期;《水滸傳》六十一回叫「賽錦體」,其實就是最美刺青比賽;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水滸傳》中,那些有刺青的好漢們。
  • 刺青人體藝術:日本浮世繪大師《水滸傳》人物畫滿刺青「體衣」
    刺青可視為用人體收藏的藝術嗎?從古至今,刺青的社會觀感不斷在正面、負面中間擺蕩,偶爾露出的冰山一角外,還有大片皮肉山水,不同圖像、風格、大小、位置,每件都獨一無二,是隔絕於當代藝術市場之外的「局外人的藝術」,如何成為美術館中的展覽?
  • 日本明令禁止刺青,為啥刺青文化反而更受青睞?難道與藝術有關?
    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公共的沐浴設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澡堂"開始歧視身上有刺青的人了。 不過,物極必反。刺青成了一種懲罰措施,政府對刺青也持否定態度,結果呢。經濟危機後的底層老百姓反而更加青睞這種"人體藝術",為了養家餬口很多人也得選擇一種「刺青」崇拜。東京一度成了男男女女追求刺青的絕好去處。
  • 紋身,穿越千年的時尚標籤,開放的宋朝,流行的紋身
    都說流行的容易過時,可是,有一種流行之風卻吹了一千多年,他就是紋身刺青。今天,它是年輕人張揚個性、標榜自我的一種特殊方式。往上追溯,1000多年前的唐朝中期到五代以及宋朝,紋身刺青就很流行了。當時用針在人的皮膚上刺出各種圖案,然後刷上石墨,等到創傷面癒合後,所刺圖案就無法去掉了。尤其是在宋朝,刺青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刺青的多是市井痞子、士兵、激情少年,還有囚犯。士兵刺青是因為朝廷怕軍人叛逃,便於管理和識別身份。五代時期,社會常年動亂,戰火不斷,在徵伐大戰中,臨陣叛逃的現象經常發生。
  • 別具一格的刺青文化,唐宋時期就流行刺青了,不一樣的藝術風格
    影視劇中,我們看到一些兇神惡煞的大漢身上布滿刺青,或者下意識的,只要看見身上有刺青的就會認為這個人不好惹。其實刺青文化歷史久遠,在先秦時期就有記載,在唐朝發展至巔峰,在宋朝略微下降,在元明清逐漸衰敗,直至少有人知道這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
  • 梁山好漢的紋身大多是老虎豹子,為何燕青的紋身是梅蘭竹菊
    在水滸傳中,很多好漢都有紋身,比如魯智深,水滸中描述道,魯智深當時在五臺山,忍不住酒癮下山喝酒,然後遇到送酒的小二,不由分說就把人家的酒給搶了,然後一口氣就喝了一桶,這時候酒勁上來,渾身冒汗,雖然是冬天,但是魯智竟然把衣服給脫了,然後綁在腰上,露出脊背上花繡來。由此看來,的紋身並不是像電視劇中所看到的是紋在前胸,而是整個後脊背。
  • 宋朝是刺青鼎盛時期,卻和唐朝差別很大,為何以紋龍虎之類居多?
    宋朝是刺青鼎盛時期,卻和唐朝差別很大,為何以紋龍虎之類居多?《水滸傳》裡的史進號稱「九紋龍」,就是因為他身上刺了九條栩栩如生的龍,魯智深諢號「花和尚」也是因為他滿背的刺青,最著名的青樓女子李師師也是因為燕青的刺青而迷上了他。
  • 水滸裡最霸氣的紋身,都比不過扈三娘的全身刺青,誰給紋上去的?
    在水滸中,紋身的另一種說法是花繡,從水滸傳中的描述來看,似乎那時的花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基本上你讓紋什麼都能紋出來。比如九紋龍史進,這哥們本來家庭富裕,家裡也希望他能有點出息,多讀點書,以後可以繼承家業,甚至發揚光大,但是他對讀書做生意一點興趣都沒有,卻偏偏對於練武有興趣,先後拜了七八個老師,敗了不少銀子,看起來也學了一些花架子,讓他信心十足。
  • 浪子燕青‖不負恩主不負兄!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為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俊義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不則一身好花繡,更兼吹的、彈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的諸路鄉談,省的諸行百藝的市語。
  • 紋身俗稱刺青 古文言文中叫涅 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
    不定時更新繪畫和紋身藝術 喜歡請關注 更歡迎轉發 讓藝術走進生活 ———天津陸紋畫Art Studio 文身俗稱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單調的皮膚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成為人生的永恆,留住記憶作為人生中最美的圖畫,原本不是壞人專屬的標記,文身的圖案無論是文字抑或圖案,文身總是為了取悅自己和別人,不管你文在哪裡。
  • 《天龍八部》裡喬峰胸前的「狼頭」刺青,是誰給他紋上去的?
    喬峰他親爹叫蕭遠山,是大遼蕭太后那一脈的族人,身份顯赫,他們有個規矩,就是孩子從出生就要在胸口刺上狼形的圖案,因為狼是他們的圖騰。蕭遠山是大遼的貴族,因家事而帶上全家老小進入中原。蕭峰承認自己是契丹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胸口上的狼頭刺青,他曾在雁門關看到幾名契丹武士身上有和他一樣的狼頭刺青。其實在以宋朝為背景的年間,人身刺花很是尋常,就算丐幫兄弟裡,身上有刺花的也有許多。宋朝名將嶽飛身上就有「精忠報國」四字刺青,北宋大將呼延贊身上之刺青比嶽飛還要誇張。還有水滸裡的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以及浪子燕青等,身上都是描龍繡鳳的,一看就是狠人。
  • 中國古代唐宋的刺青文化甩日本幾條街,只因他的一句話就戛然而止
    中國的傳統唐宋風刺青,其實比歐美的School和日式浮世繪都發展得早多了。特別曬在《水滸傳》裡,可以看到很多梁山好漢人都是花臂和大滿背,那叫一個威武抱起,你瞅啥,我就瞅你咋地?兩個好漢一言不合,就露出了自己的霸氣刺青,欲與天公試比高,不服來戰呀!
  • 宋朝的男人戴花、紋身你知道嗎?
    #拍一拍宋朝#宋朝從960年至公元1279年,一共經歷3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水滸傳》通過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徵戰的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 文壇巨匠金聖歎連用4個「妙人」點評的水滸人物,浪子燕青
    宋徽宗的畫燕青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小名叫燕小乙,綽號浪子,水泊梁山步軍統領,在108將中排名第36位,36天罡之天巧星。燕青是北京人氏,英俊秀氣, 遍體花繡,聰明伶俐,武藝高強,多才多藝。
  • 讓盧俊義當裁判,按照宋朝的規矩相撲,燕青能否打贏武松魯智深?
    梁山上擅長相撲的人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浪子燕青和沒面目焦挺,這兩個人摔黑旋風李逵,就像哈士奇甩動布娃娃。但要說燕青或焦挺是梁山第一相撲高手,肯定會有兩個人不同意。首先一個嘴上不說但心裡反對的,當然是玉麒麟盧俊義:「小乙的功夫都是我教的,他憑啥拿第一?」
  • 宋朝早就流行了紋身,連皇帝身邊的近侍都有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雖然紋身已經很流行了,但是帶給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還是不好的,因為許多社會上的混混都喜歡在身上紋上一些東西,漸漸地紋身也就跟混混那種形象聯繫上了,可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不是這樣認為的。
  • 徵方臘後,燕青一直在暗中保護盧俊義
    身高六尺以上,年紀二十四五,腰細膀闊細髯,一身好花繡,吹拉彈唱無所不能,拆白道字無有不會,各地鄉談無所不知,善使小弩,相撲無敵,如此多才多藝的帥哥,正是梁山第36位好漢浪子燕青。燕青算是個孤兒,他自幼父母雙亡,是盧俊義養大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