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潭到長沙的第十年,我還是會因為常常想念湘潭的飯菜而陷入肚子裡的「鄉愁」中來。
你看,湘潭離長沙也就五十幾公裡路而已,不僅口音差異明顯,飲食、口味也千差萬別。
比如說,湘潭話喊「辣椒」叫bān jiāo,刨鹽魚叫「熱魚(yé yú)」 ,餛飩我們則喊「餃餌」。
更別說這麼些年,我就從來沒在長沙街上看到過的「白薯」、「鍋餃」、「雪水臭乾子」和「瓿蕹菜杆子」。
前陣子,我在朋友圈裡久違地看到了一家新開的湘潭菜館,瞬間就鎖死了幾道菜。
工作日的中午,店內已經坐得滿滿當當。清一色的木頭桌子靠背椅,一張紅塑料桌布鋪起,跟農村的路邊小飯店一樣。
店裡基本沒有裝修,兩塊黑板寫著菜單和推薦菜。一排存放食材的冷櫃半隔開前廳和後廚,四個灶臺不歇氣,炒得鑊氣沖天。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老闆說菜單會根據食材供應情況調整,比如推薦菜單上的「擂臭豆腐」就暫時斷供了,成為我當天的小小殘念。
光看賣相,這道胡椒蒸豬肚平平無奇,算不上誘人。但服務員從身後上菜的時候,我的鼻子就捕捉到了濃濃的白胡椒味。
我爺爺做菜極喜歡放白胡椒,不是超市那種白胡椒粉,而是用木頭做的胡椒碾子現碾的,尤其是燉湯、蒸菜,有油葷的地方他都要來點。去海南旅遊,他也只吩咐我,要帶點海南的白胡椒粒回來,香。
這份豬肚已經蒸得十分軟爛,去淨了雜味。大量的白胡椒的猛烈辛香味先聲奪人,遠比我之前吃的海南白胡椒香味強烈好幾倍,感覺就十分夠味。
追問下老闆告訴我,他們試了很多地方的白胡椒,最後用的是柬埔寨的貢布胡椒,品質是目前最好的,成本也貴點。
底下是五花肉,蒸出來柔嫩得跟水豆腐似的,肥肉的油水已經被蒸掉了許多,入口並不覺得油膩。白胡椒的香味都滲入到豬肚和肉裡,湯鮮味濃。如果是冬天我喝到這碗湯,幸福感還會翻倍。
我覺得湘潭菜的代表之一應該有水煮河(雜)魚。奶白的魚湯、青椒紫蘇調味,一鍋透鮮。雄魚、草魚、鯽魚、黃鴨叫都經常做水煮,但在湘潭,近來也很流行用剁辣椒去蒸黃鴨叫,重口開胃。
巴掌長的黃鴨叫一字排開,幹辣椒粉、剁辣椒、一小撮豆豉,豬油逼出香味。高壓蒸熟,黃鴨叫用的食材不錯,沒有細刺和泥腥味。
老闆說他們用的野生黃鴨叫,我也分不太出,只覺得個頭大,肉質細嫩有加。幹辣椒的香和剁辣椒的酸,恰如其分,沾湯吃起來比水煮黃鴨叫更撩味,值得去試試。
見我第一道菜就點的是「白薯燒肉」,老闆便立刻反問我,「你是湘潭人吧?」看來,這個白薯果然很「小眾」。
白薯,我們也叫腳板薯,形狀不規則,大大醜醜的,吃起來和淮山有點像,但口感要粗一些。
白薯想脆就要快炒,半分鐘就行,炒久了就粉。因為對這碗白薯燒肉有太高期待,結果可能燒得太過,口感失了大半。於是我不死心地繼續和老闆溝通,希望再炒一份的「溜白薯」,而且再三強調,別炒久了,一定要脆一點。
一碗溜白薯上來,簡簡單單,清清脆脆。豬油香味潤著,沒有什麼獨特的味道,就是熟悉,喜歡吃而已。
花石香乾也是湘潭的特色食材。和臘肉一起蒸,香乾帶點柴火的臘香氣,豆腐非常軟滑,很細膩。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湘潭話裡醬辣椒,就被叫做「浸辣椒( jìnbān jiāo)」,可以炒肉,但我們更喜歡用來炒雞雜。
雞雜切薄片與浸辣椒一起炒,酸香脆辣依次在口裡跳脫出來,足以讓我這碗米飯聞風喪膽。
其實血鴨不是湘潭菜,是永州菜。廚師把血鴨寫進菜單,可能是比較有自信吧?我開始沒想點,但看到別桌吃得津津有味,也有了食慾。
醬紅色的鴨肉香味逼人,肉嫩肥少,在口裡細細嚼著,鴨血和鴨肉融合得挺好。皮薄肉厚的青辣椒配得很出彩,有清香的辣椒味又不會喧賓奪主。
蠻紮實的一碗肉,瘦少肥多。紅辣椒就用了幹椒和鮮椒兩種,估計一個增辣一個提香。油水也足,典型的口味小炒。
切細絲蒸熟然後加大量蒜末爆炒,簡直正中我下懷。臘腸子軟韌適度,蒜香很有回味。
青菜燙一遍,然後太陽下面曬到半脫水,擦鹽進罈子汲兩天,我們叫「汲菜」,隨便加點大蒜辣椒炒就很下飯。
比起長沙的粉麵店都用酸豆角、榨菜絲佐味,湘潭的粉店更多會有這樣的酸汲菜、瓿蕹菜之類。
湘鄉有道「教堂雞」,火辣得直白,這道「辣得叫回味雞」有過之而無不及。裡面用了至少3種辣椒煨出來的,雞肉充分吸收了辣椒的香和湯的鮮,辣得上頭,而且有後勁。我們菜點得有點多,不然會有下碗清水面的衝動。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臘鰱子魚也是近來突然成了「網紅」的下飯菜。羅大姐這主要是用豆豉辣椒蒸出來的,所以魚肉不會很乾。送飯下酒,可以選擇。
這家店屬於社區的排檔館子,沒有環境沒有包廂,但味道、食材都算上乘。上菜速度快,適合看重口味和性價比的湘菜愛好者。
除了味道比較滿意之外,我更觀察到這的廚師有注意每道菜辣椒的搭配,有的菜是幹辣椒、有的菜是浸辣椒和鮮紅椒,有的是紅椒配青椒。
這說明廚師有拿捏,不像很多小炒店,所有菜都是小米辣圈,追求一味的刺激和辣而已。
吃完飯,老闆過來跟我們張檳榔。我順勢問起才知道,原來老闆是個愛吃湘潭菜的長沙人。在湘潭吃過之後覺得和長沙菜很多不同,於是挖了一幫湘潭本地的廚師過來,開了這家店。他說店裡很多食材只能從湘潭賣過來,包括湘潭的竹根辣椒(音譯)。
如果還要我一個湘潭人去挑這家開在長沙的湘潭菜館的毛病,我會希望能吃到更多有代表性的湘潭菜或小吃,比如荔枝蒸肉、麩子肉、佛手卷、鍋餃那些。
對了,要是有操一口湘潭話的服務員在耳邊喧譁,那也會更有味咧。
*本篇文章基於當次探店情況,
僅代表個人觀點口味主觀,合理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