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是陸軍上將,他是陸軍中將,建國後享副兵團待遇

2020-12-23 小春說歷史

哥哥是陸軍上將,他是陸軍中將,建國後享副兵團待遇

說起永嘉鎮,重慶人知道的很少,即使在「銅梁」,人們的印象也僅僅是「很遠」就戛然而止了。事實上,這裡可是一個臥虎藏龍之地,最出名的當屬走出一門兩將的郭氏家族。

郭家以前姓文而不姓郭,是中原名門望族,祖上文治先為洛陽總兵,但不知何故,家族中落,移居永嘉紮根,改名姓郭,成了郭文治。郭家雖家道衰落,卻世代重教,雖然行伍出身,卻鼓勵尚文,雖然隱居山林,卻鼓勵族人放眼外界,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科舉成名。

至今古鎮老人都清晰記得郭家傳統,但凡族內青年好學,總不遺餘力供其讀書,送到外界長見識。不過即使這樣,卻依然沒有改變家族的宿命,將門之後必出將星,在長達幾百年的歷史裡,郭家並沒能通過科舉走出竹林深處,卻殺出兩員名將,在華夏歷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汝棟

「敢死將軍」郭汝棟

郭汝棟算得上是同盟會和蜀軍鬧草命的早期骨幹,一直幹到國民政府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他師從張培爵,出道「炸彈隊」,因為敢死敢拼,備受器重,從重慶到成都一直追隨張培爵左右,最後進入號稱川軍將領搖籃的學堂深造。

畢業後,從劉存厚部的工兵營排長開始川軍生涯,因為精明強幹,連升連、營、團長,勇猛霸氣遠近聞名,特別是在1925年楊森發起的「統一全川」戰鬥中,郭汝棟接連打敗劉文輝部,名氣、實力大增。

1926年,郭汝棟率部駐守涪陵,此地煙鹽稅收豐厚,憑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軍事實力,他自委官吏、攤派賦稅,擁兵自重,人稱「涪陵王」。

抗戰爆發後,他的血性再次激發,身為國民黨旁系,主動請纓作戰,從貴州徒步行軍翻山越嶺,不遠千裡馳援淞滬會戰,戰鬥中雖傷亡慘重,但寸土必爭。在八年抗戰中,郭汝棟的這支部隊參加了反攻南昌、上高之戰、奇襲紹興等大小戰役,戰功頗豐。

抗戰勝利後,他遷居成都,1946年7月晉升陸軍上將並退役。1949年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1952年去世。

「傳奇將軍」郭汝瑰

郭汝瑰是郭汝棟的堂弟,他的人生經歷更為豐富而傳奇。

他曾出任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中將廳長、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第二十二兵團司令等要職;他曾將國民黨軍的絕密作戰計劃發往延安,為我軍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軍事情報;他曾率領一萬三千餘國民黨官兵起義,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1919年,郭汝瑰隨父親前往成都,進入省城讀書,1925年高中結業後,他在堂兄郭汝棟的建議下前往黃埔軍校讀書,當時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多為共產黨員,郭汝瑰深受影響。

淞滬會戰照

1931年,郭汝瑰前往上海,要求報考中國陸軍大學,繼續深造,幾經周折,終於考入陸軍大學第10期學習。1936年西安事變後,蔣被迫同意聯共抗日,郭汝瑰見報效祖國的時間已到,在他人推薦下進入陳誠部十四師擔任參謀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他隨同參加華北抗戰,因臨時變故,他代理第四十二旅旅長,在上海郊區和日軍浴血奮戰,反覆衝殺七天七夜,陣地仍未丟失,從此成為聞名全軍的戰將,被任命為陳誠嫡系部隊五十四軍軍長,此後備受賞識,成為蔣心目中的「軍界精英」,並授予陸軍中將軍銜。

郭汝瑰進入國民黨上層,有和軍政要員直接接觸的機會,親眼目睹「各方面已腐敗透頂」、「不足以擔當救國救民之大任」,於是漸行漸遠,千方百計希望和中共恢復聯繫。

從1945年5月與中共建立聯繫開始,此後4年,至1949年12月領導國民黨第72軍在四川宜賓起義為止,郭汝瑰冒著生命危險,累計向中共提供了100多次核心軍事情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一份特殊的貢獻。

建國後,在仍需保密的情況下,並未公開郭汝瑰的身份,55年授銜時,僅授校級軍銜,但享受副兵團級待遇。1997年10月,郭汝瑰在送愛女途中意外發生車禍逝世,享年90歲。這位經歷曲折的軍事家,實在是近代史上的一個傳奇。

相關焦點

  • 他負責評級授銜,卻把自己的正兵團級降為副兵團級,上將降為中將
    但也有部分高風亮節之人,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主動讓銜,徐立清就是其中一位,他曾負責評級授銜工作,卻主動把自己的正兵團級降為副兵團級,上將降為中將。徐立清,1910年出生,是安徽省金寨縣人。他早年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作戰、長徵、西路軍西徵,歷任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和紅四方面軍衛生部政委等職務。
  • 解放戰爭時,同為兵團司令:為何我軍多為上將,國軍全是中將?
    然而解放戰爭中的我軍各兵團司令,建國後多授予上將軍銜,有的甚至是大將;而對應的國民黨軍兵團司令,全部都是中將。為什麼會有這種級別差異呢? 從兵團數量就能看出,解放戰爭後期我軍總兵力突破了500萬人,除地方部隊外,一線野戰兵團只編成了19個,兵團數量竟然比兵力對比已處於下風的國民黨軍還少。原因很簡單:解放軍一個兵團的官兵數量要遠遠高於國軍的平均水平。以下舉幾個例子。1948年後國軍組成的兵力最多的兵團為華中剿總的黃維第12兵團和東北剿總廖耀湘第9兵團,總人數分別在12萬人左右。
  • 三野27軍的一匹黑馬,軍長中將師長少將,他是副連級卻封上將!
    27軍戰鬥力很強,又被稱為「第一猛虎軍」,是陸軍的王牌集團軍之一。27軍的前身是華野的第九縱隊,這支縱隊是許世友一手帶出來的,在淮海戰役中,參加了圍殲黃伯韜兵團和杜聿明集團軍的戰鬥。1949年,我軍進行了改編,第九縱隊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第27軍。
  • 美陸軍換新軍裝,中將副參謀長主管,以他為例解析「陸軍綠」制服
    眾所周知,美國陸軍正在換裝復古二戰風格的陸軍綠色常服(AGSU),美國陸軍部、陸軍司令部也公布了《美國陸軍「綠色常服」(AGSU)實施與換裝策略》、《美國陸軍綠色常服穿著指南》等文件,指導換裝工作。主管這次換裝工作的,就是美國陸軍司令部人事副參謀長( G1)加裡·布裡託中將。
  • 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成立後,現任陸軍司令員都有誰?什麼軍銜?
    2017年8月,韓衛國被正式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並晉升為上將軍銜。副司令員、劉發慶、中將軍銜劉發慶出生於1964年,河南偃師人。他自1982年參軍入伍後,便長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降兵部隊服役,並先後擔任了空降兵第15軍參謀長、空降兵第15軍軍長等職務。
  • 胡璉 -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歷史文獻5 勳章失竊案人物生平編輯青年胡璉原名從祿,又名俊儒,字伯玉,陝西華縣人。在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後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後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1949年去臺,為首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後升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出使」南越,歷時8年。回臺後受聘為「總統府戰略顧問」,晉級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
  • 授銜時,這六位副兵團級將領原本要授予上將,卻為何只授中將少將
    在最早擬定的上將名單中,李天煥、程世才、莫文驊、郭化若、廖漢生、賀晉年六位副兵團級幹部都是位列上將之中的,但最終卻都被授予了中將和少將,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組織上對授銜名單所做的調整。當李天煥升任政委時,已經是1949年了,資歷上稍微差了點,又不是軍事幹部,最終被授予中將也是比較合理的。另一位是程世才。程世才的資歷還是足夠的,他在紅軍時期就做過紅30軍副軍長、軍長的職務,是紅四方面軍最高級別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但是程世才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履歷不太夠,他做過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司令員、遼西軍區司令員等職務。
  • 他是少將中行政級別最高之人,授少將軍銜,卻拿著中將待遇!
    與軍隊級別對應的行政級別,當時上將一般定為行政五級,中將少數定為5級,大多定為六級、七級,少將多數定為七級、八級。不過,少將之中有一個人,他是副兵團級,卻被定為行政六級,是少將中行政級別最高的一位,比有些中將的級別還要高,這個人就是賀晉年。賀晉年,陝西人,1928年入黨,兩年後加入了紅軍隊伍。
  •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他,成功策劃了被中央軍委高度讚譽為"模範兵暴第一聲"的大冶兵暴;他,指揮了塔山阻擊戰、隆化戰鬥等我軍戰史上著名的戰例;他,是我軍十六個兵團司令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最早成立的兩個兵團的司令員之一,按照1955年的授軍銜標準,論資歷應是大將,而在授軍銜名單裡卻沒有他;他就是我軍著名的
  • 解放戰爭中,國軍起義的5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誰?建國後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由於戰局越發嚴峻,起義部隊及高級將領開始增多,尤其是中央系之外的地方部隊將領,1949年後紛紛起義投誠。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
  • 他是四野12兵團的軍長,建國後授上將,最後卻鋃鐺入獄!
    1949年改編之時,下面有4個兵團編制,是四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也是出名將最多的野戰軍。建國後授銜時,四野總共出了519位開國將軍,其中上將就佔據了19位(全部57位)。今天我們聊一下四野旗下一位軍長的故事,建國後他位列上將,後更是官至副國級,不過最後他卻鋃鐺入獄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他是國民黨陸軍上將,陣亡後,一位戴眼鏡的解放軍將他埋葬
    他是國民黨陸軍上將,陣亡後,一位戴眼鏡的解放軍將他埋葬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國共雙方的高級將領中有很多都是黃埔同學。他們在戰場上是軍人,站在對面的是敵人,在戰場下卻是師生、是同學、是朋友。淮海戰役雙堆集圍殲戰中,與陳賡對陣的有一位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軍長熊綬春,他是黃埔三期生,陳賡的師弟。熊綬春是江西人,國民黨陸軍上將,曾在抗日戰爭中也打過幾次硬仗,特別是在打通滇緬路時,他率103師血戰松山一仗,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算是一條漢子。
  • 他是北洋政府時期的陸軍上將,又是琦君筆下的「父親」
    其實,琦君的父親潘鑑宗,也是那個時代值得一書的名人——他在北洋政府時期曾任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領上將軍銜,曾領兵討伐張勳復闢、出省援助粵軍,對浙江政壇的走向產生過影響。瞿溪老街走出的陸軍上將甌海瞿溪老街,在近代溫州是個藏龍臥虎、人傑地靈的地方。曾任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的潘鑑宗,就是從這裡走出的名人之一。
  • 劉和鼎——民國陸軍上將——劉氏名人
    劉氏宗親官網微信公眾平臺,劉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劉和鼎(1894—1969),字波鳴,安徽合肥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中將師長。
  • 《藍軍出擊》中,第一戰區陸軍司令員是什麼級別?享受什麼待遇?
    《藍軍出擊》中,第一戰區陸軍司令員是什麼級別?享受什麼待遇?《藍軍出擊》中有一個橋段,山豹旅以碾壓性優勢打敗。在演習講評會上,第一戰區陸軍司令員邢志強中將,做了長達20多分鐘的發言。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邢志強作為第一戰區陸軍司令員是什麼級別?享受什麼待遇?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一個問題,邢志強的軍銜是中將,這在《藍軍出擊》中是軍銜最高的高級將領。這貌似也是我國軍旅劇現狀,從《突出重圍》到《我是特種兵》,能夠出場的基本上都是中將。基於這一共識,我們再來看看邢志強的級別問題。
  • 解放戰爭唯一擊斃國軍上將兵團司令,人稱他一生所為跟其姓名一樣
    當然,也有極少數不識時務,頑固不化,執迷不悟的國民黨高級將軍,自以為是地認為,憑藉日薄西山般的個人微博之力,便可以與強大的解放軍對抗,選擇負隅頑抗,最終死在了戰場之上,其中,在戰場上全軍覆沒之後,被擊斃的國軍最高軍銜者,是第十一兵團上將司令官胡若愚。
  • 「五大戰區」陸軍司令員是誰?他們軍銜最高的是誰?
    2017年9月,54歲的張踐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陸軍司令員,並於2019年6月晉升中將軍銜。二、中部戰區陸軍司令員:範承才範承才,1964年1月出生,他的籍貫是重慶。範承才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副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第76集團軍軍長等職務。2018年1月54歲的範承才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陸軍司令員,2019年6月晉升中將軍銜。同時,範承才還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 最年輕現役中將劉振立:22歲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現任陸軍參謀長
    前面我們講述了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高級將領李作成上將,今天小編繼續為各位講述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他在作戰中十分勇敢,後來成長為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他22歲的時候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30年後成為解放軍現役中將中最為年輕的,他就是陸軍中將劉振立。劉振立,1964年8月出生,河北欒城人。劉振立1983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年劉振立19歲。
  • 將星殺手顯威,陸軍中將殞命,B-24轟炸機烏龍寫傳奇
    而時任盟軍第一集團軍群司令的斯利·麥克奈爾陸軍中將,則是布雷德利昔日的西點軍校校友,為了彰顯戰果,布雷德利就把麥克奈爾陸軍中將請了過來,作為"特邀嘉賓"為其觀戰助威的。麥克奈爾陸軍中將自然是樂得此行,既可以為校友助戰,又可以深入前線,觀測轟炸效果,掌握第一手作戰資料。
  • 他是抗戰時期名將,官至陸軍副總司令,特赦後晚年生活如何?
    他是抗戰時期名將,官至陸軍副總司令,特赦後晚年生活如何? 毋庸贅言,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對中國的抗戰史都曾不夠客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交流的加深,國民黨軍隊的抗戰事跡逐漸獲得了肯定,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位國軍的抗戰名將——範漢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