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隆美爾全權指揮進攻蘇聯,是否有成功的勝算?

2020-12-27 騰訊網

德國在二戰中被蘇聯擊敗,主要是因為蘇聯的戰爭潛力強大,綜合國力比德國更強。

在蘇德戰場上,曼施坦因的指揮能力絲毫不亞於隆美爾,然而曼斯坦因仍然沒能改變德國一敗塗地的結局。在蘇德雙方巨大的綜合國力差距下,德國在二戰後期的失敗已經無法挽回,並不是一個隆美爾所能改變的。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非常優秀的一位指揮官,他的指揮藝術高超,被人們稱為「沙漠之狐」。在希特勒上臺前,隆美爾只是德國軍隊中的一名中層軍官。

希特勒上臺之後,偶然看到了隆美爾寫的《步兵攻擊》這本書,在看完《步兵攻擊》這本書後,希特勒非常欣賞隆美爾的指揮才華,將隆美爾一路提拔重用。

隆美爾也因為這本書成為了一路晉升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法國戰役期間,隆美爾率領的第7裝甲師平均一天行進50英裡,首創了使用高射炮攻擊坦克的戰法,第7裝甲師在戰後被稱為「魔鬼之師」,這種首創式的作戰方式也讓隆美爾成了德軍名將。

法國戰役結束後,隆美爾被派往北非幫助義大利盟友抵禦英軍的進攻。

因為隆美爾被派往了北非對付英軍,在蘇德戰爭爆發後,隆美爾並沒有參加對蘇聯的作戰。在隆美爾沒有到達北非之前,義大利軍隊已經快要被英軍全殲,義大利作為德國的政治盟友,戰鬥力實在是太差,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區幾乎被摁在了地上摩擦了一邊。

隆美爾到達北非後,很快便將戰場的局勢扭轉過來。

在隆美爾出色的指揮藝術下,德國軍隊在北非多次以少勝多,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希特勒為了表彰隆美爾的攻擊,破格提拔隆美爾的軍銜為元帥,給予隆美爾十分高的榮譽。

然而在北非作戰後期,英軍名將蒙哥馬利被派往北非對付德軍,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中被蒙哥馬利擊敗,德國在北非的作戰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

蒙哥馬利的到來,成為隆美爾一生中在北非最大的軍事噩夢,他不知道一次次的擊退隆美爾在北非的坦克集群,還讓隆美爾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隆美爾被蒙哥馬利擊敗後,希特勒逐漸冷落了隆美爾。

隆美爾從北非回到德國的時候,正值德國和蘇聯在歐洲戰場決戰的關鍵時期,然後在這個關鍵時期,希特勒卻把隆美爾調到了義大利和法國等地擔任駐軍司令員,沒有讓隆美爾繼續回到前線作戰。

在北非作戰結束後,很多人都評價隆美爾是一個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這個評價對隆美爾來說是比較的中肯,對於隆美爾而言,他最為擅長的是獨立指揮軍隊靈活作戰,但是一旦面對軍團作戰的時候,他很容易心慌意亂,失去陣腳。

作為軍事統帥的他,這一點是他最為致命的缺點,隨著德國戰爭的不斷進行,隆美爾雖然成為了一方統帥,但是他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能夠駕馭北非的龐大坦克軍群,以至於在蒙哥馬利進入北非戰場之後,隆美爾屢戰屢敗,退出了北非戰場。

在大兵團決戰方面,德軍最優秀的將領毫無疑問都是曼施坦因。

而在蘇德戰場上,曼斯坦因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戰績,他曾經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一敗塗地的時候,通過誘敵深入的方式,取得了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重新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後來又在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戰敗的情況下,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

然而這些勝利都沒能改變德國失敗的結局,在蘇德戰爭的後期,希特勒也逐漸放棄了希望,將多次觸怒自己的曼斯坦因從前線調回。其實德國一直都不缺乏優秀的指揮官,德軍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的傷亡情況遠低於蘇聯。德軍之所以敗給蘇聯,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蘇聯的綜合國力更強,戰爭潛力更強。即使讓隆美爾、曼斯坦因、古德裡安三人強強聯手,在巨大的綜合國力差距之下,德國也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

其實戰爭並非一己之力能夠決定,更多的時候,大家需要的是配合,縱使隆美爾有很多的獨立作戰的軍事天賦,但是在大兵團作戰中,能夠依賴的還是大家的同仇敵愾,萬眾一心。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名將隆美爾到底厲害在哪裡,連對手都尊重他是真的嗎?
    1910年,才剛剛十九歲的隆美爾入伍,開始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隆美爾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歷任排長、連長和先遣隊長,轉戰法國、羅馬尼亞和義大利戰場,頗有戰功。1935年任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官;1939任元首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警衛營營長。1940年升任第七裝甲師師長,率部進攻法國。
  • 二戰德國名將隆美爾,為什麼被英國說成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裝甲指揮官、戰術指揮官。他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把握戰機,敢於冒險。應該說隆美爾這個特點很適合發揮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所以在北非戰役中,他給英國人製造了很大的麻煩,以劣勢兵力屢次重創英軍,戰績赫赫。
  • 蒙哥馬利明明打贏了隆美爾,為何人們還是普遍覺得隆美爾更強?
    二戰期間,義大利的表現可謂是十分糟糕,甚至不足以單獨進行作戰,而作為籤訂了約定的德國納粹自然也不會放任盟友走向失敗,畢竟唇亡齒寒,於是,德國派隆美爾去北非拯救戰爭。隆美爾的到來穩定了非洲的局勢。與此同時,蒙哥馬利來到了非洲,接任英國第八軍司令。一向謹慎的他卻也打破了之前的保守作風,果斷下令進攻,這其實並不難理解。
  •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失敗,如果不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結局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失敗,如果不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結局 德國的目標是要先打倒蘇聯,然後再來對付美國,那知道蘇聯不好打,志在必得的莫斯科,居然因為冬季偶然輸了。
  • 二戰納粹德國前五將軍排名,隆美爾僅列第三,第一敢硬懟希特勒
    首先就是古德裡安雖然創造了閃電戰戰術,但是這個戰術的概念和精髓卻來自蘇聯將軍—華西列夫斯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這本讀物當時在歐洲非常暢銷,給古德裡安的提點,就仿佛遊擊隊員閱讀《論持久戰》一樣醍醐灌頂,這才有了古德裡安自己的理論。其二就是古德裡安後期基本沒有參加大戰,他後期因為得罪希特勒而被調往工廠做裝甲兵總監,這也讓古德裡安非常鬱悶。
  • 二戰時期,九大元帥排行,第九是個日本人,隆美爾僅排第三
    日本海軍中當時唯一反對加入軸心國的高級軍官,反對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但在日本右翼勢力龐大的壓力和日軍高層的壓力下最終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妄圖先發制人,在對美開戰之初以艦載航空兵襲擊了珍珠港,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力,並確保日軍進攻東南亞的翼側安全。
  • 二戰九大元帥排行,第九是個日本人,隆美爾竟然僅排第三
    有無聊人士,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那些戰績卓絕、精彩的元帥們列了一個排行榜,來看看排行榜上都有誰:  TOP、9山本五十六【日本】  日本海軍中當時唯一反對加入軸心國的高級軍官,反對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但在日本右翼勢力龐大的壓力和日軍高層的壓力下最終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妄圖先發制人,在對美開戰之初以艦載航空兵襲擊了珍珠港,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力,並確保日軍進攻東南亞的翼側安全。
  • 二戰德國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
    就算與蘇軍的對抗中,想要成功的擊斃德軍的一股力量,蘇聯方面付出的至少是兩倍。在德國剛開始入侵蘇聯的時候,蘇聯的老百姓都質疑蘇聯的戰鬥力,都曾懷疑,他們不能夠保住蘇聯。如果同陣營的其他各國沒有牽制德國的兵力,能夠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那麼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很有可能打到北美洲了。如果在二戰期間德國可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呢?
  • 隆美爾兵敗非洲後,為什麼不能去蘇聯戰場?7天解除80萬意軍武裝
    #1943年3月,隆美爾黯然離開了徵戰2年的北非。儘管以最少的兵力,打出了德軍的威風,但終究回到起點的結局,讓孤傲的隆美爾沮喪不已。讓他難過的是,2個月後,德軍被徹底地趕出了非洲,25萬人成為戰俘,其中有15萬德國人。這樣的結局,讓隆美爾感嘆萬分。
  • 二戰北非戰役,隆美爾靠什麼迅速晉升元帥?忠誠膽識和指揮才華
    二戰期間,德軍有三位名將享譽世界,一個敗軍之將,應該說沒什麼可讚揚的,但隆美爾、古德裡安和曼施坦因三人卻是個例外,他們的指揮才能不僅至今還在被總結討論,其在戰爭中的表現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古德裡安、曼施坦因不同,他們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古德裡安靠通信和研究後勤運輸入手,把英法德意四國在一戰中的裝甲作戰理論不斷進行升華,形成了德軍獨有的閃擊戰理論,從而與德軍的快速擴張理念一拍即合,古德裡安在二戰還沒打響之前就在德軍和德軍心中佔有一席之地;曼施坦因由於深諳官場法則,有頂頭上司和其它將領的庇護,以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謀略在德軍參謀人才中一枝獨秀,成為德軍難得的指揮人才。
  •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三大名將之一 埃爾溫·隆美爾
    埃爾溫·隆美爾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隆美爾1891年出生,在布倫茨河畔的海登姆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有沙漠之狐、帝國之鷹的稱號。 1910年9月,參加了符滕堡王國皇家陸軍第124步兵團當軍官候補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轉戰法國、羅馬巴亞和義大利戰場。第一次參加戰鬥時,他率領3名士兵擊敗了20名左右法軍的進攻,表現出色。
  • 二戰德國如果戰勝蘇聯,會轉移戰線進攻英國嗎?
    阿道夫.希特勒是法西斯主義的締造者,在他發動二戰時,波蘭就是他要進攻的第一個國家。蘇聯與波蘭在地理位置上相連,德國高層害怕德軍大舉入侵波蘭時,蘇聯大軍會趁亂加入戰鬥,從而進入蘇波的包圍圈。1939年8月2日,希特勒與蘇聯通信,想要與蘇聯保持互不幹擾的局面。當時的蘇聯與西方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為了能夠在資本主義包圍圈中生存下來。
  • 二戰十大名將,同盟國有六位將領入選,法西斯陣營也有四位上榜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同時也是一場浩劫,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有7000萬軍民喪失生命,約1.3億人負傷或者終身落下殘疾,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這場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到非洲,再到太平洋,太西洋都受到了戰火的波及。
  • 拋開偏見,二戰名將巴頓、蒙哥馬利和隆美爾,誰更出色?
    美國、英國和德國最著名的代表無疑是巴頓、蒙哥馬利和隆美爾。那麼,拋開偏見,這三位名將到底誰更出色?單就指揮才能而言,筆者認為,巴頓在隆美爾之上,隆美爾則在蒙哥馬利之上。他和保盧斯能夠得到元帥的權杖,很大程度上都有鼓舞士氣的因素。隆美爾在戰術上的光環,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除了隆美爾本身的戰術造詣以外,更多是來自於宣傳,一方面戰時德國的宣傳系統需要造神運動,一方面則是戰後美英方面的過度宣傳。
  • 二戰中最厲害的4位元帥,亞洲僅此一位,且是我們中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曠日至今的大規模戰爭中,各參戰國都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軍事將領,比如中國有彭德懷、林彪,美國有麥克阿瑟、尼米茲等等。其中,在眾多的將領當中,有4位元帥被評為二戰最傑出的將領,亞洲有一位上榜了,且在中國,他是誰呢?
  • 隆美爾,二戰縱火犯,贏得對手尊重,卻死於一場陰謀
    隆美爾,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一,當時主要負責北非戰場。二戰初期德國在戰爭中的優勢局面,既得益於當時先進的武器,也在於當時有一批得力的軍事幹將。隆美爾就是其中之一。隆美爾出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和祖父都是教師,他本人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工程師。不過他還是按照父親的願望參加了符騰堡王國皇家陸軍,在當地的步兵團成為了一名軍官候補生。在第一次參加戰鬥時,隆美爾就以少勝多,後期因為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獲取了戰爭功勳。之後擔任軍校教員。直到納粹政黨日漸壯大,隆美爾真正被重視,他進入最高統帥部任職,管理著一個裝甲師。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瘋狂?雖然三線開戰但依然攻勢兇猛
    二戰爆發後,德國發動了瘋狂地侵略,德軍席捲歐洲各地,歐洲諸國紛紛陷落。1941年6月22日,德國在擊敗英法佔領大半個歐洲後,又出動550萬軍隊全面進攻蘇聯,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急劇擴大。由於在戰爭初期蘇軍被德軍打得潰不成軍,一直袖手旁觀的美國緊急出手,聯合英國和蘇聯共同圍攻德國。就這樣,戰爭局勢變成了美蘇英三國聯合圍毆德國。但德國以一敵三卻絲毫不懼,三線開戰的德軍依然攻勢兇猛。
  • 二戰時,隆美爾身為德國戰犯,為何邱吉爾卻用「偉大」讚譽他?
    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如此,有太多人因為這場戰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愛的人,失去了自己原本十分幸福的家庭。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國家的綜合實力迅猛增強,這也讓他們想要擴張自己的版圖,最終德國還是挑起了這次席捲了幾乎整個世界的戰爭。戰爭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人被歷史銘記,有的人是名垂青史,而有的人卻是遺臭萬年。
  • 隆美爾被賜死前,攔住了要反抗的兒子,兒子晚年回憶:父親是對的
    德國和歐洲發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曾採訪過隆美爾的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問及:「隆美爾元帥事先是否知道1944年7月20日對希特勒的刺殺?」 曼弗雷德·隆美爾答道:「他不知道,將一切寄托在刺殺希特勒的成功上,這對父親來說實在危險,父親認為死的希特勒比活的希特勒還危險。」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 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