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位拳擊手會向肌力與體能教練請教如何在賽前降體重,一位健身愛好者會向肌力與體能教練請教如何在兩個月內將臥推重量提高10公斤。
這個目標總是由顧客提出來,然後由肌力與體能教練想辦法去滿足。兩者之間就像是顧客與理髮師的關係。
當然,有時候教練也會主動向顧客推薦某種他可能會感興趣的,新的訓練方法,比如懸吊系統(trx)。這就好比,理髮師有時也會主動推薦某種流行的髮式。但這種情況應該看作是支流,而前者才是主流。
體育訓練是以效果為導向的。
運動員的能力是強是弱,體育教練的水平是高是低,全憑比賽成績說話。為了取得好的效果,每個教練都有自己的一種訓練體系。運動員可以選擇是否跟隨這位教練,但不能自由選擇訓練內容。肌力與體能訓練的目標需要由訓練者提出來,這個事情非常要命。在我看來,學習技術知識,學習制定訓練計劃的知識,這些都沒有定目標那麼難。如果你問小學生,他們的理想是什麼,有人會說當科學家,有人會說當軍事家,有人會說當作家。
如果你問30歲的人,他們的理想是什麼,有人的回答會走低端路線:「讓一家人活下去。」有人的回答會走模糊路線:「快樂過好每一天。」
小學生無知無畏,成年人才知道為生活制定目標是何等困難的任務。這不奇怪,我們並不會先通盤設計好人生規劃,然後才去過日子。能夠先通盤設計好人生規劃,然後才去過日子,那已經可以算是先知級別的賢人了。如果你能為自己的肌力與體能訓練制定一個目標,那你接下來根本不需要求助於教練了,你自己已經是一個偉大的教練了。肌力與體能訓練是以目標為導向的,而訓練者又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你說荒唐不荒唐?「肌力與體能訓練是以目標為導向的」,這裡面包含一個前提,就是你已經選擇了肌力與體能訓練。在此之前,你還要面對一個問題:要不要進行肌力與體能訓練?如果你花錢去裝修自己的房子,沒人會質疑你,你也不會質疑自己;如果你花錢去買衣服,沒人會質疑你,你也不會質疑自己;如果你花錢,時間,精力去進行肌力與體能訓練,又明顯不可能在體育比賽裡拿獎盃和獎金,人們就會質疑你,你也會質疑自己。如果你原本不是很富裕,還沒達到隨心所欲生活的程度,你會更加強烈地質疑自己。肌力與體能訓練脫胎於軍事訓練。軍事訓練不是自願的,是被迫的。肌力與體能訓練恰恰在這一點上與軍事訓練不同,它是自願的。裝修房子和買衣服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這種習慣已經寫入了人類的基因。肌力與體能訓練只有百年歷史,還沒有寫入基因。如果選擇做這件事,你必須給自己一個理由,而這個理由並不容易找。這就導致肌力與體能訓練不容易進入,不容易堅持,不容易帶來成就感。即使你已經成為這方面的高手,你仍然會每天質疑自己這樣做究竟值得不值得。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是:職業運動員的肌力與體能訓練應該是高強度,高頻率,大訓練量,健身愛好者的訓練應該是低強度,低頻率,低訓練量。理由是:一方面,二者的天賦不同;另一方面,職業運動員有職業教練的指導,有營養師的幫助,有專業的恢復手段。如果這種觀念是對的,我們可以從中推導出一個結論:在訓練的第一年,體校學生和健身愛好者的差距是最小的。以後,隨著訓練的年頭越來越長,兩者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健身者永遠追不上運動員,就像烏龜永遠追不上兔子一樣。顯然,更合理的觀點應該是:職業運動員中,有聰明一點的,也有笨一點的,有成績好一點的,也有成績差一點的。成績差的,有可能被逐漸淘汰。業餘運動員也是如此,有水平高的,有水平低的。水平最高的,有可能會轉為職業運動員。當然,在實踐中,業餘運動員未必一定能轉為職業運動員。因為中國的專業教練們選拔人才時,習慣在專業運動隊內去選。但這是一個行政問題,而不是永不改變的真理。所以,正確的觀點應該是:體育就是體育,訓練就是訓練,職業與業餘,那是人家給你貼的標籤,你不能給自己貼這樣的標籤。給自己貼上業餘的標籤,不僅是自輕自賤,也會把簡單的問題搞複雜,每見到一種訓練方法就問:「這是給職業運動員用的,還是給業餘愛好者用的?」如果你見到一個熱狗,你會不會問:「這是吃熱狗比賽專用的,還是給業餘愛好者吃的?」當我發出一篇關於某種訓練方法的帖子,總會有人回帖:「你那是練力量,不是練肌肉。」任何一個籃球愛好者,都知道籃球訓練應該包括籃球技術訓練,肌力與體能訓練;任何一個羽毛球愛好者,都知道羽毛球訓練應該包括羽毛球技術訓練,力量與體能訓練。當然,並不是每個業餘愛好者都重視肌力與體能訓練。比如,某個籃球愛好者會說:「我不做肌力與體能訓練,因為我是業餘的,只不過是瞎玩,沒把打籃球當成一樁事業在幹。」先不談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至少人家承認了籃球訓練應該包括籃球技術訓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只有健美愛好者例外。很多健美愛好者,要麼不知道世界上還有肌力與體能訓練,要麼是不認為健美訓練需要肌力與體能訓練。他們似乎認為,健美運動是得到了上帝保佑的一種神奇運動,與其他運動是完全不同的。在其他運動中行得通的規律,到健美運動中就行不通了。面對這種態度,我也只能說,不值得一駁,省得在辯論中被他們拉低到和他們一樣的水準。另外一種給我的常見回復是這種類型的:「你不要講那麼多沒用的理論,我們要聽的是你自己的話,不是書本上的話,你直接告訴我怎麼練就行了。」顯然,他們認為講理論就是忽悠人,隱藏自己的秘訣,不願示人。只有告訴他們怎麼練的人,才是無私的人,提供的才是有用的方法。他們所說的怎麼練,應該指的是動作數,組數,次數,重量,組間歇這5個參數。問題是,你得到這5個參數以後,就夠用了嗎,就天下無敵了嗎?完成一次動作的時間呢?你認為用1秒鐘完成一次臥推,和用5秒種完成一次臥推,效果是相同的嗎?你要選擇什麼樣的動作?以深蹲而論,你需要的是能提高舉重水平的深蹲,能提高力量舉比賽成績的深蹲,能提高格鬥比賽成績的深蹲,還是發展肌四頭肌的深蹲?兩次動作之間,應該有停頓嗎?如果應該有,應該停頓多久?如果你在照搬一種訓練方法時,發現自己完不成,怎麼辦?你要對它進行修改嗎,還是換一個?如果要進行修改,怎麼改?減動作數,減組數,減次數,減重量,還是延長組間歇,還是選擇其中幾個,還是全都選擇?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選擇?只能這樣選擇嗎?你認為這些問題是怎麼練的問題,還是理論問題?為什麼?很多健美愛好者認為,明星教練和明星運動員有自己的秘訣,他們在寫文章時只是在照抄書本上的話,至於秘訣,他們是從不肯公布的。如果得不到他們的秘訣,我們就是再練一百年也不會進步。如果得到了他們的秘訣,哪怕水平再差的人也能成為明星運動員。你看,當我把這些話寫出來以後,你已經可以看出其中的荒謬了。但他們自己卻不覺得,總是在不斷在健身論壇發這種風格的回帖。如果這種觀點成立,得出的結論應該是這樣:國家應該停止培養大學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停辦大學,改為開辦若干個秘訣培訓班,有物理秘訣培訓班,有化學秘訣培訓班,有健美秘訣培訓班,等等。在培訓班上,由神奇教練出馬,花十分鐘講述自己的秘訣,並發給每位學員一份秘籍複印件,這就大功告成了。接下來,經過一年的研習,大家都掌握了這些秘訣。兩年後,我們國家被這些人才建設成了人間天堂。他們可能會說,要證明這個結論不成立,國家必須真的停辦大學才行,但我估計國家未必願意。所以,也許他們認為我並未推翻他們的觀點。有效果的訓練法是好的訓練法,在我身上沒有效果的訓練法不是好的訓練法有效果的訓練法是好的訓練法。你同意這個表述嗎?同意?我猜你也會同意。事實上,你的同伴是非常多的,他們的常見說法有:「誰說卷腹沒用?我練了一年卷腹,剛開始只能一口氣做10個,現在能一口氣做25個了,腹肌線條也明顯多了。」誰說孤立的肱二頭肌訓練沒有用?我練了一年啞鈴彎舉,剛開始只能用5公斤的啞鈴,現在能用10公斤的啞鈴了,臂圍也提高了。『』」誰說孤立的核心訓練動作沒有用?我練了普拉提當中的那些孤立的核心訓練動作,現在核心力量強多了,對身體動作的控制更好了。『』」誰說史密斯機沒有用?我練了3年史密斯機深蹲,剛開始只能深蹲20公斤,3年後能深蹲150公斤了。後來有了自由深蹲架以後,我只用了6個月時間就能自由深蹲130公斤『』了。」誰說核心訓練沒有用?我從前每周訓練3個小時,後來每周加了1個小時的核心訓練,現在我的核心肌肉和核心力量都好多了。」對於前3種觀點,根據所列的事實,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這些訓練有用」,而實際上應該得出的結論是「訓練比不訓練有用」。因為他們是拿訓練後的效果跟不訓練時相比,而不是拿他們的訓練方法跟別人的訓練方法比。這就是不學哲學的後果。對於第4種觀點,根據所列的事實,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史密斯機深蹲有用」,實際上應該得出的結論是「練史密斯機深蹲比不訓練要好,但史密斯機深蹲對自由深蹲的轉移效果不佳。」在這裡要提一下,為什麼健身房裡很容易找到史密斯機,不容易找到自由深蹲架?並不是因為史密斯機優於自由深蹲架,而是因為健身房老闆怕顧客遇到危險,自己擔責任。有人會問:「這麼說,自由深蹲比史密斯機深蹲危險?」我的回答是:「如果你一定要胡來的話,自由深蹲的確比史密斯機深蹲危險。」對於第5種觀點,根據所列的事實,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核心訓練真的有那麼好」,實際上應該得出結論是「更長的訓練時間會帶來更好的訓練效果。(當然,這裡面也應該有限制,如果你一天訓練20個小時,那效果也好不了。)」在我身上沒有效果的訓練法不是好的訓練法。你同意這個表述嗎?不同意?我也不同意。但持這種觀點的人還不少。比如說某人給我的回帖:「誰說發展腹肌一定要減脂?我就是那種又瘦又沒腹肌的人。」他們認為,凡是對他們沒有效果的訓練法,對其他人也不會有效果。請問,這把另外六七十億地球人置於何地?在健身論壇上很常見的一類帖子是:「我的深蹲重量在150公斤上已經停滯一年了,怎麼辦?」「究竟哪種練法最有利於增肌,是輕重量高次數,還是大重量低次數?」更令人無語的是,收到若干回復後,樓主通常會回個帖:「怎麼說法都不一樣,究竟哪個是對的?」也許有人會問:「提問有什麼不對?這多勤奮好學?有不懂的,就應該問嘛。」這裡面涉及一個複雜現象:人類不喜歡做對自己有益的事,喜歡做容易做的事。比如說,在辦公室政治裡,按一般觀念來說,人們排擠的應該是與自己有利益衝突的人。把這些人排擠出局,他們才能獨享利益。但在觀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並不會去排擠與自己有利益衝突的人,而是去排擠老實人。為什麼?因為排擠老實人更容易。在訓練中,對自己有益的事是什麼事?學習,思考,堅持訓練,交流。容易做的事是什麼事?邊訓練邊聊天,在健身房裡抽菸,吹牛,看電視,洗桑拿浴,看別人訓練,遇到高手來,就對別人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見過比他強得多的。
·END·
關於體能網
始於2012年,體能網(www.tinengwang.com)是國內體能訓練第一站,致力於分享大眾健身和體能訓練知識。我們的口號是:普及體能知識,惠及大眾健身,衝破認知藩籬,離科學訓練更近。(小編微信:lang13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