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Android」

導讀:「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杜巧梅,宋豆豆

編 輯丨林虹

圖/ 東方IC

山雨欲來風滿樓。

短短十天裡,在汽車製造領域密集布局的富士康,成為汽車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

在1月4日與拜騰汽車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工作後,1月13日,富士康又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

隨後,由富士康旗下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全資持股的南京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公司浮出水面。據了解,該公司成立於1月12日,註冊資本約3.23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汽車零組件研發、汽車零組件及配件製造等。

1月14日,有消息稱,富士康任命蔚來前執行總裁鄭顯聰(Jack Cheng)為電動汽車平臺執行長。

一系列布局背後,難掩富士康進軍汽車產業的決心。

「目前來看,科技網際網路企業蠢蠢欲動,造車運動轟轟烈烈,主要是因為資本市場對造車的估值特別高,所以這些公司都希望藉助造車來提升自己的估值,同時來抓住新一輪增長的機會。」1月14日,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以特斯拉、蔚來為代表的新造車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衝擊著全球百年汽車工業,也吸引著資本市場的關注。

儘管富士康與各方的合作尚未從協議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但資本市場早已「聞風而動」,在過去兩個交易日內,富士康相關公司工業富聯(601138.SH)股價連續上漲;港股富智康(02038.HK)股價在1月13日直線拉升,一度大漲近34%,截至收市,漲幅回落至18%。

15年坎坷「造車」路

圖/ 新華社

富士康的造車之路可以追溯到15年前。

2005年,富士康以3.7億的價格買下了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的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正式涉足電瓶線、影音傳輸線束、倒車雷達及智能設備等車用電子用品的製造。

2010年富士康接下了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成為後者中控觸控螢幕、連接器和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並在2013年成為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的供應商,供應包括車載娛樂設備、汽車電動機械在內的汽車電子設備。

2014年,富士康與北汽新能源共同組建北京恆譽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電動汽車租賃、分時租賃、電動計程車等業務上展開合作。

而在2016年放棄和諧富騰後,富士康並沒有就此脫離汽車行業,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等領域。從2017年開始,富士康在汽車相關和出行領域大量投資,先後投資入股過網約車獨角獸滴滴出行、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

2020年初,鴻海宣布計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組建一家合資企業,在中國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但鴻海本身不會參與任何組裝。2020年10月,富士康與裕隆共同發布「MIH EV開放平臺」,同時宣布2024年將推出固態電池。

這意味著,富士康開始正式進軍汽車行業。

按照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的計劃,富士康未來不會生產整車,也不會打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但將在2025年-2027年間,為全球10%的電動車(約300萬輛)供應零部件或提供服務。

劉揚偉稱,目前富士康正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商談合作,他們要將臺灣的電動汽車產業推向世界。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並不明朗,但是現在,智能電動汽車的前景發展已經十分廣闊。對富士康來說,現在是一個進入行業的好的時機。」此前,汽車行業獨立分析師張翔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科技企業在內的各個行業都在跨界造車,富士康造車是基於對手機市場的預判並拓展業務領域來平衡風險。」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在研發、製造、供應鏈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富士康此舉並非心血來潮。

一直以來,儘管蘋果公司的業務佔據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約一半的銷售額,但在全球手機及電子業務的全線下滑,以及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的崛起等因素影響下,富士康逐漸看到了這個業務的天花板。

富士康2019年的年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的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同比增長率僅為0.82%。2017年時,這一數字還是8%。

智慧型手機的增長天花板觸手可及,同質化、價格戰問題此起彼伏,汽車作為下一個最具前景的智能終端設備,也成為富士康等「跨界者」尋求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增長點的重要抓手。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發布了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數據,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基於此,中汽協預計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40%。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和使用環境的不斷優化,歐美各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增速只會越來越快。

龐大的市場吸引著包括百度、蘋果、富士康等在內的多方入局者。

造車還是代工?

進入2021年,隨著富士康的頻繁「落子」,儘管劉揚偉公開表示「富士康並不準備生產整車,也不準備推出自己的品牌」,但外界對富士康「造車」也產生頗多想像。

但從富士康與拜騰、吉利的合作內容來看,富士康似乎志在「代工」。

「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劉揚偉指出,希望把過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訊科技業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經驗,應用到汽車這個新領域。

據了解,與拜騰的合作方式不同,富士康與吉利的合資公司將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同時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

「富士康本身是代工行業的標杆企業,可以把手機行業的代工經驗帶到汽車行業當中,更好地為第三方公司服務。」張翔表示,現在企業強調強強聯合,尤其是在產業鏈非常長的汽車工業中,通過資本的合作將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從市場來看,隨著網際網路的造車公司越來越多,代工會逐漸成為一個主流的模式。

而在平安智慧企業副總經理兼營運長張君毅看來,富士康一直想造車。無論是打造電動車平臺還是與拜騰、吉利控股合作,都是對於早期工作的落地和延續。做代工也好,做自己品牌也好,富士康也是像華為一樣,想進入到這個更大的生態領域當中去。

「富士康藉助自己過去十幾年在汽車產業鏈上的優勢,擴展在電動車方面的發展。跟拜騰、吉利等這些企業合作,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推進方式。未來富士康成為電動汽車的代工企業,相比自己造車,也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事情。」崔東樹分析認為,提早進行技術儲備,也有利於富士康實現從手機代工到造車的整體轉變。

也有業內人士猜測,未來蘋果將研發自己的電動汽車,富士康作為蘋果的代工廠,通過與外部合作,就可以快速加強自己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代工實力,為未來給蘋果以及其他電動汽車品牌代工提前打下基礎。

在業內看來,無論是代工還是「造車」,吉利無疑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吉利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自主品牌的車企,不僅工廠比較多,生產資源比較多,更為關鍵的是,在面向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吉利的浩瀚的架構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張翔表示。

據了解,在汽車生產製造領域,吉利控股已研發出BMA、CMA、SPA以及SEA四大基礎模塊架構,最新研發的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是全球高效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富士康聯手菲亞特克萊斯勒生產電動汽車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美媒稱,由於計劃與義大利-美國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建立合資企業,蘋果手機製造商富士康公司將加入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據美國「臨界點」網站1月16日報導,富士康公司16日宣布,兩家公司將聯手生產面向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由FCA負責汽車製造,而富士康負責電子設備和軟體。
  • 打臉馬斯克 富士康以安卓概念回歸造車-愛卡汽車
    [愛卡汽車 愛卡頭條 原創]  「與手機及智能手錶相比,汽車製造非常複雜,你不能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對其說道,給我造輛車。」這是多年以前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在接受《德國商報》時對富士康進行的調侃,不過放到如今來看,馬斯克的言論有些過於武斷了。
  • 拜騰汽車停擺半年現轉機,富士康再度入局能否起死回生?
    此前已有消息傳出危在旦夕的拜騰汽車有望「復活」,將以名為「盛騰」的新科技公司重啟經營,股東中仍有一汽集團以及南京市政府這樣的國有資本的支持。但是,外界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又多了一位大家並不陌生的巨頭——富士康。根據三方籤訂的協議,富士康將為拜騰汽車提供製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支持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
  • 富士康的「造車野望」
    但電動車興起後,汽車製造本身不再是最核心的環節,競爭核心開始轉向技術和產品實現,代工成為部分新入局者的選擇。這讓富士康看到了新的機會。無論是與FCA(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的「聯姻」、與臺灣裕隆汽車的牽手、與吉利的合資,還是與拜騰的合作,富士康都希望新能源車成為它的新增長故事。
  • 富士康欲涉足新領域 代工廠需自強不息
    【天極網IT新聞頻道】【Yesky新聞頻道消息】富士康在代工廠中算是佼佼者,但隨著蘋果訂單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員工工資水平持續增長,富士康的代工業務已經大不如前。有消息稱,富士康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未來會進軍電動汽車、雲計算、可穿戴設備以及傳感器和機器人等前沿領域。
  • 【行業】富士康跨界造車?
    在傳統手機代工業務盈利能力不斷下降之際,知名電子產品代工廠商富士康繼續在業務多元化的道路上前進。據外媒報導,本周五,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富士康將進軍電動車領域,目標是在5年後搶佔10%的電動車市場,將代工模式推向電動車領域。
  • 富士康「復活」拜騰,或為蘋果造車鋪路?|汽智|蘋果|拜騰|拜騰汽車|...
    在2020年新勢力的「生死年」中,拜騰、博郡等不少品牌都紛紛倒下,不過,日前有消息稱拜騰汽車將有望得以復活。據外媒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科技集團目前正在與拜騰洽談投資事宜。而去年6月29日,時任拜騰汽車CEO戴雷宣布了公司決定自7月1號起暫停中國內地業務運營。直到今年年底,拜騰汽車全體員工仍然在集體停工。而據近日曝光的《中國區停工停產延期通知書》內部郵件稱,公司還將延長停工停產至今年6月底。因此,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富士康真的能夠注資2億美元,將成為拜騰復活的「救命稻草」。
  • 力爭實現整車量產 拜騰汽車與富士康達成合作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拜騰汽車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合力推進拜騰新能源整車產品量產。力爭在2022年一季度前實現拜騰首款新能源汽車整車量產,加快推動拜騰汽車早日成為新能源汽車一線品牌。
  • 吉利控股與富士康組建合資公司 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及...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今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 與富士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富士康」)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 從風光到落幕拜騰最缺的就是錢 富士康花2億美金救它
    2010年,富士康成為特斯拉中控屏觸控螢幕面板等零部件供應商;隨後的幾年富士康與奔馳、寶馬等跨國車企都展開了電子零部件相關的合作。2016年,富士康向滴滴出行投資1.199億美元。2017年,富士康向寧德時代投資10億人民幣。2018年,富士康領投小鵬汽車的B輪融資。截止1月7日下午,寧德時代市值突破9620億元,小鵬汽車市值達到2040億元,滴滴出行近日也傳出赴港IPO。
  • 市場要聞丨加入造車大軍,富士康聯合吉利慾打造全球汽車代工廠
    2021-01-14 14:27:56 來源: 36氪 舉報   富士康加速推進造車之路
  • 富士康與比亞迪原來有不一般的關係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上周華叔淺談過比亞迪和富士康,今天將詳細聊聊他們的過去。現在許多人了解的比亞迪(BYD),更多停留在汽車上,新能源汽車、電池受到巴菲特青睞。但汽車以外的比亞迪你了解多少?均勝電子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成,目前公司為特斯拉供應安全帶、安全氣囊和方向盤等汽車安全類產品、HMI產品及相關傳感器,2019年與特斯拉的相關業務產生的營業收入預計不超過20億元,佔公司整體營收比例較小。2、永利股份:特斯拉是公司汽車模塑客戶之一。
  • Apple Car,能否終結特斯拉的神話?
    眼見特斯拉的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從公司資源到技術儲備,尤其是無人駕駛技術上,並不遜色於特斯拉的蘋果,進軍整車領域也在情理之中。最近,隨著蘋果更換無人駕駛部門負責人,和臺積電一起研發專門針對無人駕駛的晶片,尤其是北美不少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得到蘋果的RFQ(供應商詢價請求),都讓外界再度關注起蘋果造車的話題。放眼全球,真正有能力終結特斯拉神話的,也就只有蘋果Apple Car了。
  • 網傳富士康將投資10億赴印度建廠!富士康的回應耐人尋味
    對於為何要在印度增加iphone手機產能,該消息人士稱,受國際經貿緊張形勢以及疫情的衝擊,蘋果正要求供應商逐漸將iphone產能轉移到印度。目前,蘋果手機的產能主要分布在中國,分別是位於中國鄭州和深圳兩座工廠。
  • 富士康優爾鴻信與島津強強聯合,為未來汽車行業創造更多價值
    12月14日14時富士康優爾鴻信檢測中心張平處長島津(廣州)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湯淺總經理在富士康龍華園區華南檢測中心一樓大廳以期尋求汽車零部件檢測領域的深層次合作為客戶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汽車零組件、系統的檢測服務以及產品的解決方案最後預祝雙方攜手共進、共創未來
  • 蘋果汽車我們最期待什麼? 特斯拉以後的日子還好過嗎
    Evercore分析師阿米特·達裡亞納尼(Amit Daryanani)寫道:「如果蘋果在汽車電池方面取得突破,這可能會成為最終推進生產的動力,因為電池成本是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的主要障礙之一。」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亞當·喬納斯(Adam Jonas)稱,蘋果進軍自主駕駛電動汽車領域可能會創造「新的特斯拉熊市」。
  • 「蘋果牌」汽車真的要來了!號稱顛覆汽車電池技術,網友吐槽:看看...
    而與蘋果電動車相關的最新消息是蘋果的人工智慧主管John Giannandrea已經成為公司造車項目的新領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Apple Car或將採用自主突破性電池技術。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可通過消除容納電池材料的袋子和模塊,來增大電池中的單體電池體積,並釋放電池組內部的更多空間。
  • iPhone 12 開售:電商售罄,官網擁堵;富士康入局電動車,目標 10%...
    (來源:鳳凰科技) 富士康欲進軍電動汽車業,搶佔 10% 全球市場份額10 月 16 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表示,計劃在 2025-2027 年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 10% 份額。「我們希望將臺灣的電動汽車產業推向世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但集團並不會打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
  • 富士康聯手南京經開區復活拜騰,重回賽道還是重蹈敗局?
    蔚來、理想、小鵬等相繼在2020年實現量產交付,新能源領頭羊特斯拉在中國的超級工廠也投入生產,將加快腳步蠶食新能源汽車市場。寶馬、大眾、豐田等傳統車企也相繼入局,現在的新能源賽道上,已經擠滿了身強力壯的對手。曾經前途看似無限光明的拜騰卻還在準備起跑,重回賽道的拜騰面臨的壓力很大。
  • 富士康要做電動車行業的「安卓」
    世界最大的智慧型手機代工商富士康還真沒你想像中那麼簡單。 作者 | 大壯旅 新智駕按,世界最大的智慧型手機代工商富士康還真沒你想像中那麼簡單,在汽車電動化浪潮中它們也想分一杯羹。近日,代工巨頭就發布新平臺,欲幫助汽車公司製造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