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精神成長下培育健全人格,自律自立培養自學覺悟

2020-12-12 沐希書閣

01

周末,考慮到小侄子在學校學習一周,必定是精神疲憊,就想叫他出來吃個飯放鬆一下。可誰知,電話撥出去接通後,剛上高一的他馬上就拒絕了。原因是,他要在家刷題,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理科科目,周末要是不在家好好刷題,下周上課很可能就跟不上了。

這讓我大吃一驚,衡量成績的標準跟路徑必須得是靠好好刷題才能踐行與實踐嗎?我心裡打起了否定鼓。其實小侄子在學校成績一直蠻好,差不多總是班級前5。我從未想到,他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學習壓力。尤其是,他竟以這種玩命肉搏的方式在學習。

我自己也帶過很多學生,我總是建議他們多思考,然後在題目中去感悟,去體驗,去深刻理解。我一直認為純粹的刷題很難必然實現高成績這一目標,學霸當然也刷題,可學霸的基礎與理解能力,普通孩子真的要差一截,真的可以一概而論嗎?肯定不啊!

02

那為什麼,還有前赴後繼的學生們在瘋狂刷題呢?是老師強加,同伴壓力,父母相逼嗎?今天,當我讀到這本叫做《教育的本質》這本書時,我對這事有了更深的感悟。它的封皮上這樣寫道,「昨天剛種下果樹苗,今天就盯著看看有沒有結出果實。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是教育者心太急。」深以為然。

這本書的作者叫陳錢林,他不但自己從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裡對教育生態整體了如指掌,更是在整個教育歷程中長期努力尋覓教育的本質與意義。而且他自己的兒子在14歲時就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女兒呢也在16歲時就經過層層選拔,考入了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

這本書一共分為4個部分,第1部分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是培育健全人格,重視精神成長;第2部分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第3部分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本質是育人為先,要重視自律,自學自勵;第4部分則告訴我們,好的老師是要與孩子共成長,修人品、善學習的。

03

在整本書對教育本質探索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格,尊重,習慣,情商,幸福,環境,勞動教育,體育教育,愛好,賞識,學生活動,班委輪崗,閱讀,自學,自律,自立,師德等一眾名詞,對於我們慣常所了解智教育明顯不同。

它更全面,更有活力。它告訴我們,在教學生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盯著成績,也需要考慮到他們外在內在的許多需求與嚮往,加長應為何而堅定地陪伴,老師應品學兼修助生成才。

《教育的本質》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教育的價值與意義,變得更有人情味,更有前瞻性,更有豐富性。想要讓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就要給他相應的支持供給。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律、自立、自學的孩子?
    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陳錢林從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對教育生態整體十分了解,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龍鳳胎均獲世界名校博士學位。
  • 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
    說什麼減負和素質教育,當今社會競爭那麼激烈,你不拼命,將來靠什麼來活命? 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學校的教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求老師們關注並培養好每個孩子,顯然不現實也不可能,那麼剩下的呢?
  • 試著理解一下《教育的本質》
    1.教育的本質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育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長在陳錢林的理論體系中,教育的本質首先在於對孩子進行人格的培養。《管子·權修》中有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教育的本質》:追溯教育起源,探索東西方文化下教育要走向哪裡
    心情有些沉重,也開始反思教育:什麼是教育?教育從哪裡來?最終又要往哪裡去?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想成為一名好的家長,承擔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和義務,不妨來和我一起讀讀這本《教育的本質》,或許我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思和成長。
  • 《教育的本質》: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業
    看了他的《教育本質》,我明白了幾個道理。一 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了你好」。然而,孩子的幸福感是與成人不同的。成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總以為自己的幸福標準就是施加孩子以愛。
  • 教育的本質: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才能引領孩子實現精神成長
    孩子的成長,是自身的努力以及社會、學校、家庭、父母教育的綜合結果。對於絕大多數未滿18周歲的青少年而言,自身努力只是很小一部分因素,社會層面的影響,是大部分個人和家庭所難以幹預的,因此,起決定作用的,多半是學校、家庭、父母給到的教育。 哪些因素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 怎樣讓孩子更自律更自信?成都市郫都區西川匯錦都學校副校長李文劍...
    近日,成都市郫都區西川匯錦都學校主題家長沙龍開講,教育專家、學校副校長李文劍以「讓孩子擁有自信、自律的品質」為主題,與現場家長進行了交流探討。換位思考,理性交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轉移怎麼辦?換位思考,理性交流,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健全人格的豐富內涵培養孩子自信、自律的品質,進而使孩子富於理性、有責任擔當、喚醒孩子的自立意識,最終助力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李文劍告訴四川手機報,理性常與感性、衝動相伴,很多孩子之所以容易犯錯誤,原因就是缺乏冷靜的思考和分析。
  • 《教育的本質》:教育是為了創建理想之社會,塑造健全之人格
    正因為現在教育的平等,握有卓越學識和超人智慧再也不是將侯王相的專利,所有人都有平等享有教育的權利,所有人都能在教育下惠及己身,所以教育的競爭顯示出白熱化的狀態。教育關乎的是一個新社會的風尚,創建的是一個與舊時代完全不同的新時代,塑造的是一個個鐵骨錚錚有擔擔的擁有獨立人格的人。  但,這是教育制定者的初衷,卻在現實中被眾人的名利慾蒙瞎了眼睛,讓現行的教育滑向了惡性競爭的邊緣。優秀生源、優秀師資都成了搶奪的對象,老師、學生、家長以及聞血而動的蒼蠅都在這一場戰爭中逐利而為。
  • 揚林礪儒教育思想精髓 結「全人格教育」豐碩成果——信宜礪儒中學...
    他是我國現行「六三三」學制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行者,也是「全人格教育」的先行者。他培養出了如「中國火箭之王」錢學森、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中國現代哲學家國學大師張岱年、著名國畫家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關山月、文學家李健吾等一大批傑出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全人格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思想道德的人格化、理想情操的人格化和文化素養的人格化。
  • 高考作文輔導105:大學生的自律與教育、成長
    分論點一:在大學階段,青年要放開視野張望世界;精英大學要培養出同學少年、民族之光、中流砥柱、國之重器。分論點二:名校的青春氣息、寬和包容的校園環境、以及「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精神滋養可以促進人才的培養。
  • 淺談:體育教學中應注重體育精神與人格教育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樹立體育精神的意識,認識到體育精神對學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體育精神的教育貫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時時刻刻充分利用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格;其次,細讀精研教材,挖掘、提煉教學內容之間的體育精神;再次,教學過程中,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注意教學細節對學生體育精神的教育。
  • 孚科思專注力華總揭秘AI智適應教育本質
    隨著5G時代的到來,AI教育已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會發表了《北京共識》,文件上說:未來將構建終身學習系統,結合人工智慧平臺和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是關鍵。未來教育我們要做到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持下,不分性別、地域、健康、地位,讓每個人都能學習。
  • 教育的意義,比起積累知識,更在於培養人格
    本書收錄了幾篇作者圍繞教育撰寫的議論文或演講稿,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比如作者在百餘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人格」觀點,放到21世紀的今天來看,依然閃閃發光。雖然篇幅不長,但《新渡戶稻造教育論選集》是新渡戶稻造對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教育、教育家及教育體制的一次全方位思考。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動風趣,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核心思想「教育最重要的是培育人格」即使放在今天仍然顯得熠熠生輝。
  • 體育老師,健全人格的「雕刻家」
    整個社會,對於以體育老師為代表的體育人,欠缺足夠的善意與重視,特別是教育行業。體育的普遍性不足與缺失,帶來的後果,貌似是體質弱這樣的「小事」,其實還遠有更恐怖的。體弱往往就失了自信、少了能量,一群體弱的人,從氣魄上就軟了一大截——精神層面「手無寸鐵」(想起多少悲劇);遠離體育的人,往往不具備「規則意識」,於是習慣性「胡來」,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有所體現;當然,沒吃過體育的苦,更易步入「劍走偏鋒」的歧途,處處想走捷徑,於是不擇手段;更可怕的是,不經歷體育的「洗禮」,人格往往不健全,一旦條件成熟,成長為「變態」或「魔鬼」,那是「水到渠成」……
  • 閔行區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行業自律規範
    12月10日,閔行區成人教育協會第二屆教育培訓專業委員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業務培訓會議在閔行社區學院舉行。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處長蘇鐵、閔行區教育局副局長馬秀明、上海市教育評估協會秘書長王欣、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培專委副秘書長(昂立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王愛臣出席本次會議。同時,參加本次會議的還有閔行區成人教育協會第二屆教育培訓專業委員會7名委員和62家成員單位負責人。會議由閔行區教育局審批科副科長許長路主持。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都應貫穿於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二者相互融合、整體推進,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將工匠精神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突破口,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 教育的本質(三):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
    藝術虛幻的第二精神世界,可以使人類暫時度過孤獨寂寞的情感斷乳期,激起人類心底對生存的那份眷戀和對渴望想要生存下去的理由。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再現藝術、挖掘藝術、補救藝術,再造出人類心底渴望需要的第二精神虛幻世界,還原世界的本來真實面目。
  • 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烙下「求真」「博雅」印記 培育一片閃亮星辰
    以「生」為核助力多元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紹興市第一中學緊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關鍵,努力踐行「求真視野下走向『博雅』的生本教育」。
  • 家校合作——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建設路徑
    青少年階段是個體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人格教育在此階段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一般說來,人格教育指的是以培養個體健全人格為目的的教育。相較於個體其他發展階段的人格教育,青少年時期的人格教育具有突出的三點特徵: 第一,難度較大。這是由於青少年時期特殊的生理、心理發展階段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