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奔波兒灞與沙和尚竟然是在晉祠金人臺玩的捉迷藏

2020-12-14 山青發布

《西遊記》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電視劇,可謂是幾代人的回憶,尤其是86版《西遊記》堪稱經典之作。當年,西遊記劇組走遍大半個中國,取景拍攝。有很多名勝古蹟也都進入了西遊劇組的視野。

其中有一集《掃塔辨奇冤》的取景地就在山西晉祠。劇中九頭蟲讓手下奔波兒灞投毒,意圖將拴在金光寺的白龍馬毒死,沙僧在後面看到了他,他們在金人臺玩捉迷藏那段,就是在山西晉祠的金人臺拍攝的。

晉祠金人臺, 也稱「蓮花臺」。臺為方形,四面圍磚砌低欄,東西闢臺階,遊人可通行。西南隅的鐵人,是仿佛教天王塑造,威武勇猛、攝人心魄。這尊金神採用北宋先進的冶煉鑄造工藝(拉皮腹膜、分部鑄造)代表了宋代鑄鐵藝術的最高水平。

宋代不鏽鋼,金人蓮花臺

金人臺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閣,高4米,為祭祀時焚燒祭文用。臺四隅各立一尊高約2米的鐵人,稱「鐵太尉」。因鐵為五金之屬,所以稱金人臺。根據《太原縣誌》的說法:「鐵本黑金,熔鐵鑄人,名曰金神。祠為晉水源發之區,鎮以金神,亦謂金能生水,有金則水愈旺矣。」希望難老泉的水量充沛供當地人生活灌溉之用,同時也用來防止水患。

金人臺四角的鐵人大小相似,形態各異,相比較保存最完整、鑄造工藝最好的是西南角的這一尊,它鑄造於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雖經歷900多年風霜雨雪,至今完好無缺,明亮不鏽。因其鑄鐵中含有鉻、鎳等合金成分,被譽為是宋代的不鏽鋼,同時採用了當時先進的拉皮腹膜、分部鑄造的工藝。由此可見我國北宋時的冶煉鑄造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它為研究我國宋代鑄造技術和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從造型藝術方面來看,這尊鐵人造形生動,體型健美,威武雄壯,濃眉闊目,炯炯有神,身著宋式鎧甲,英武雄健,肅穆威嚴,似佛教中天王的形象,從頭到腳顯示出力量之美、威武勇猛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東北角這尊民國二年補鑄的鐵人,此像造型呆板,比例失調,鑄造技術較差。除了東北角一尊為民國二年(1913年)補鑄外,其餘皆為北宋鑄造,東南角鑄造於元祐四年(1089年);西南角鑄造於紹聖四年(1097年);西北角鑄造於紹聖五年(1098年)。

有人說晉祠鐵人與河南嵩山中嶽寺和清徐水武村的鐵人相似,恐怕是依俗、依地為鎮祠而鑄。根據鐵人銘文:「立此金神,用彰陰報」,「鑄鐵人一個,獻上昭濟聖母,永充供養。」可知,它們除了鎮水之外,還有作為保佑家族及鄉社,保護聖母殿中聖母邑姜的作用。他們把鐵人當作聖母的守護神奉獻於聖母,並讓它「永充供養」。

三尊鐵人本地戶,「老鄉」一起話家常

關於這幾尊鐵人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這些鐵人在金人臺上天長日久,承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漸漸有了靈性,不僅會說話,還懂得了人情世故。特別是西北角、東北角、東南角這三尊鐵人,他們都是本地戶,站在「老鄉」的立場上,故而情投意合,無話不談。按照鑄造年代不同,他們分為老大、老二、老三。

一天夜裡他們閒聊起來,西北角的老大說:「我們在這金人臺上風餐露宿,日曬雨淋,每日的供品還被廟裡的老僧剋扣,真是心有不甘呀。況且我們不該只防自家的水患,應該也為廣大群眾防止水災。」東南角的老二聽了老大的話之後頻頻點頭表示同意,他說:「大哥說得極是,我聽說黃河上遊經常受洪水侵擾,當地的百姓苦不堪言。我們即為鎮水金神,也應該為黃河邊上的老百姓防止水患,」東北角的老二向來勇猛,拍著胸脯說:「大哥,三弟,我願為先行軍為二位兄弟探路。」商量之後,東北角的老二決定連夜動身,先行一步。

可是沒想到他剛走,逃跑的事就被廟裡的老僧知曉了。老僧拿著戒尺攔住了還沒來得及動身的老大和老三。再說老二來到黃河邊,見河水滔滔,無法過河,正在猶豫之時,忽見一老船夫撐著一隻小船順水而來。老二便對老人說:「老船家你能否幫我渡河?」老人答道:「這有何難,你到我船上我便可幫你渡河。」老二又問:「你的船能載得動我嗎?」老人哈哈大笑說:「你又不是晉祠的鐵人,還怕載不動嗎?」老人話音剛落,鐵人便顯出了原形,原來老人是河神爺,聽說晉祠逃跑了一尊鐵人,因此在黃河邊等候他,點化他從此坐鎮黃河水。(黃琳)

相關焦點

  • 奔波兒灞和灞波爾奔為何會被捉?他倆的出現,有何含義?
    但是在小說《西遊記》當中,九頭蟲在偷走金光寺寶塔當中的佛寶之後,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還安排兩個小妖在塔中巡塔。這兩個小妖,就是咱們今天重點要說的奔波兒灞和灞波爾奔!退一萬步說,就算是九頭蟲想要炫耀自己,在安排小妖巡塔的時候,也應該找幾個能力強的小妖,只有這樣,才能在萬一發生緊急事情的情況下,最起碼能及時脫身!
  • 漢代壁畫撞臉 「奔波兒灞」走紅,專家:仔細看他的臉!
    豫薦你|文【全文873字,圖片6張】漢代壁畫撞臉 「奔波兒灞」走紅,專家:仔細看他的臉!壁畫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瑰寶,代表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一張漢代壁畫走紅了,壁畫中的人物身穿紫色衣服,鬍鬚俏皮,最關鍵的是他和 「奔波兒灞」撞臉了。「奔波兒灞」這個名字,出自古代四大名著《西遊記》,裡面還有另一個奇怪的名字叫「灞波兒奔」。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是兩隻普通的魚精,奔波兒灞是鯰魚,灞波兒奔是黑魚,兩個妖怪主要負責在龍宮巡邏,是《西遊記》中的小角色。
  • 晉祠之銘和金人臺
    在晉祠中軸線會仙橋正西是金人臺,古稱蓮花臺。因臺上四隅各鑄鐵人一尊,亦稱鐵太尉。臺是正方形,四周砌欄板,正中設琉璃焚帛爐,高約4米。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的形象和和鑄造質量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紹聖四年鑄」銘文。
  • 在86版《西遊記》中飾演二十多個角色
    在86版《西遊記》當中,有很多演員都曾「一飾多角」,相信大家都不清楚吧? 其實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演員飾演多個角色也是比較正常的,那你知道曾經那些稀奇古怪的角色形象都是誰扮演的嗎? 作為四大主角的沙僧扮演者--閆懷禮,其實也是飾演了不少角色的,你知道有哪些嗎?
  • 86版《西遊記》幕後花絮:唐僧片場開汽車,白象精給張豐毅打電話
    《西遊記》在我們中國人心中可以說是不可代替的經典。至今它已經通過影視作品、戲曲、動畫片等諸多型式演繹過不下千餘次,而其中最讓觀眾們津津樂道的無疑還是央視86版的西遊記,可以說是這部作品定義了師徒四人在國人心中的最初形象,以至於在日後其他的版本出來時觀眾們已經很難再輕易的接受了。
  • 86《西遊記》配音演員,一人分飾多角,「唐老鴨」張涵予也在其中
    86版《西遊記》被稱為最經典的《西遊記》,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幾乎每年暑假都能聽到熟悉的「噔噔噔噔 噔噔噔噔 丟丟丟」的聲音,短短25集,拍完了原著,其節奏之緊密,可見一斑。在1986年的《西遊記》當中,裡坡為豬八戒和廣目天王(林志謙飾)獨角鬼王(韓善續飾)祿星(李潤生 飾)奔波兒灞(李建成 飾)靈臺方寸山樵夫等角色配音。此後,裡坡還在1994年的《三國演義》中為董卓(裡坡飾)和孟獲(胡戰利飾)配音。
  • 西遊記完全按照原著拍,會怎麼樣?(沙和尚篇)
    西遊記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拍?結果會是什麼樣?與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中一樣嗎?這個問題,之前寫過了孫悟空篇和豬八戒篇,介紹了從形象到取經路上,他們與影視劇的不同。今天,繼續寫沙和尚。是的,西遊記完全按照原著拍,沙和尚會是什麼樣?先說形象觀音到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時,曾遇到沙和尚,不過當時沒提到他身高。
  • 30萬寶馬摩託現街頭,騎車的是「皮卡丘」,坐車的是「奔波兒灞」
    但是這名車主和他的朋友卻另闢新徑,車主在頭上戴了一個皮卡丘的帽子,而他的朋友在後方則帶了一個像極了奔波兒灞的綠魚帽子。兩個人如此的卡通形象,看起來仿佛與豪華帥氣的機車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車主在駕駛的過程當中,仍然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風馳電掣的魄力。
  • 《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差在哪兒,給菩薩化煙燻妝?
    美夢重溫的結果一般都不太好,比如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無比經典的86版《西遊記》就是,當《西遊記續集》開播時有多少人心心念念希望能夠重溫童年,可惜只有少部分人如願了,很多觀眾表示《西遊記續集》不僅沒有童年的味道,相反還有些毀童年的感覺。那麼,《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到底差在哪兒呢?
  •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猴子,豬悟能是豬,那麼沙和尚是什麼呢
    《西遊記》中,取經團隊以大唐高僧唐三藏為首,跋涉十萬八千裡,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靈山,取得佛國真經,造福於民。在取經團隊中,唐僧是人,孫悟空是猴子,豬悟能是豬,那麼,沙和尚是什麼呢?很多人覺得沙和尚是人,吃了仙丹得道成仙,但是一個普通凡人怎麼能浪蕩乾坤呢?
  • 86版西遊記片頭曲,堪稱我人生第一首電音!
    《雲宮迅音》走你>>>六小齡童重扮經典風採不減當年,眾生齊盼孫大聖猴年春晚華麗歸來,三任唐僧魅力值大比拼,沙和尚竟是隱藏版時尚弄潮兒,帶您追憶我們心中永遠的「西遊取經團」>>>今天是北方人口中的小年,再過不久,農曆猴年就要到來了,如果要問大家有什麼新年願望,今年的答案可是相當統一,那就是希望能在春晚的舞臺上見到六小齡童的身影,畢竟他所飾演的齊天大聖早已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
  • 想當年|86版《西遊記》:30年了,它仍是一個奇蹟
    但這次爭吵不由讓我們想到現如今的影視公司,為了早點拍完電影、電視劇,寧可特效低質低劣、配音千篇一律,也要搶著去市場上撈一筆,相比之下當年確實是裡裡外外都希望《西遊記》能夠拍好。由於是1986年春節首播的前十一集,因而這部劇後來被稱之為「86版《西遊記》」,但事實上它並非在1986年首播,也非在1986年播完。
  • 在西遊記中,沙和尚挑的擔子裡裝著些什麼?
    相信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大家都是看過的。在這部作品中,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為故事主線,描寫了許多精彩絕倫的故事情節,也出現了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師徒四人。這師徒四人各有各的特點,唐僧慈悲為懷,孫悟空神通廣大,豬八戒好吃懶做,而沙和尚忠厚老實,總是挑著擔子走在隊伍的後面,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有很多人都會猜測,沙和尚一直挑著的擔子裡到底都裝著些什麼。
  • 30萬寶馬摩託車現街頭,騎車的是「皮卡丘」,坐車的是「奔波兒灞」!
    但是這名車主和他的朋友卻另闢新徑,車主在頭上戴了一個皮卡丘的帽子,而他的朋友在後方則帶了一個像極了奔波兒灞的綠魚帽子。兩個人如此的卡通形象,看起來仿佛與豪華帥氣的機車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車主在駕駛的過程當中,仍然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風馳電掣的魄力。
  • 《西遊記》中唯有「沙和尚」沒獨立電影,當孩子最該學他,不是麼
    而大家都知道,《西遊記》這部作品講述的就是唐僧帶著三個徒弟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一路上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歷盡艱難險阻方可完成使命。86年版本的電視劇《西遊記》可以說是最"得民心"的,被稱頌為經典版,之後隨著影視業的發展,雖然也陸陸續續有新的版本出現也不能撼動其地位所在。
  • 西遊記中沙和尚在取經的路上看著沒有什麼磨練,其實並不然
    影視《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幾人在前往西天的路上可謂是精彩不斷,對唐僧和八戒的美色誘惑,對悟空的陰謀詭計。對幾人的心性考驗可謂是屢見不鮮,但是對其中的沙和尚似乎毫無考驗。提到西遊記中的沙和尚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實人,難不成是因為沙和尚的老實本分讓上面的高層人物決定對他從輕處理嗎?但其實並不然,大家還記得第一眼對沙和尚的印象嗎?在沙和尚剛剛出場的片段,唐僧師徒三人到達了沙和尚的地界,當時沙和尚因為打碎了玉帝的心愛之物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來,遇見了觀音菩薩,被菩薩點化,願意陪唐僧去西天取經。
  • 西遊記中最聰明的人——沙和尚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充滿了坎坷和艱辛,與其說是一部神話劇,卻更像是一部生活勵志劇。命運把幾位性格各異的人物安排在了一起,通過不斷的磨合跟歷練,最終圓滿的通過了取經之路。要是說到師徒幾人中誰最聰明,可能每個人都會有給出不同的答案,不過在老夫看來,最聰明的人當屬沙和尚,為什麼這麼說呢?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可能這就是聰明人,我們經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沙和尚,那麼最恰當不過了。
  • 《西遊記》影像及各種卡通圖畫中沙和尚形象設計是錯誤的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來深受國人喜愛,被製作成各種影視、卡通、圖畫供人們觀賞,近日讀《西遊記》原著,發現許多人們對《西遊記》的認識理解錯誤,這裡先談談人們對沙和尚的理解錯誤。我們先來看原著對沙和尚形象的描寫。第一次形象描寫是觀音菩薩與木叉行者遇到時的描寫: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撩牙撐劍刃,紅髮亂蓬鬆。
  • 用英文打開《西遊記》悟空是Monkey King,唐僧譯成英文後竟然是……
    86版《西遊記》是我國第一批出口到世界的文藝作品之一它不僅是你的童年回憶殺更是很多外國人的童年回憶哦問題來了>西遊記翻譯成英文究竟是什麼樣?答:仔細看字幕,如意金箍棒的英語是:At-Will Gold-Banded StaffQ2師徒四人的「英文名」,竟然格外「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