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如何白手起家,推翻暴秦,打敗項羽,最終成為開國皇帝的?

2021-01-09 夏末講歷史

劉邦是如何白手起家,推翻暴秦,打敗項羽,最終成為大漢開國皇帝的?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長安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然而,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曾知道,作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出身可謂是非常低微,稱他為一介布衣,絲毫也不奇怪。混跡多年,也才當了一個小小的亭長。

試想一下,一個沒有實力的小亭長,想翻身做皇帝,看上去是不是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然而,可偏偏就是讓劉邦做到了。古人有云:「亂世之中出英雄。」而劉邦就是秦末時期的這個英雄之一,雖然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其他各路豪傑,但劉邦卻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劉邦出生於沛郡,自幼和盧綰交好,年齡稍大一些後,整日裡總夢想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因此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成年後,劉邦當上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在一次押送犯人去鹹陽的路上,正巧碰到了秦始皇出巡,倍感羨慕的他於是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如此啊!」

羨慕歸羨慕,但工作還是要做的,於是劉邦只能老老實實地押送犯人。或許是天佑劉邦,沒幾年,秦始皇便暴病而亡。繼位後的秦二世,在全國實施了恐怖的統治,導致民怨四起,繼而爆發了農民起義。

一時間,天下大亂,各路英豪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統治。此時,已48歲的劉邦,於是在蕭何、曹參、樊噲的協助下,於沛縣設祭臺,立赤旗,自稱赤帝子,打起了反秦的大旗。

在打出了反秦的大旗後,慢慢地追隨劉邦的人越來越多,先後在伐秦的徵途上結識了張良、陳平、韓信等人,這些人和最初的蕭何、曹參、樊噲一道都成了漢朝的開國功勳。隨著劉邦的實力越來越強,他接受了謀士的建議,率眾投靠了項梁,成為項梁麾下一員大將。

但沒過多久,秦將章邯大破項梁於定陶,項梁本人也戰死沙場。此時,被項梁擁立的楚懷王為了滅秦,於是派出了兩路大軍攻秦。一路是宋義率領的北路楚軍,另一路就是劉邦率領的西路軍。並且與二人約定,誰先攻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

宋義率領的北路楚軍,在行至安陽時,因畏懼強悍的秦軍,便不顧正在苦苦支撐的趙國,下令楚軍休整,自己整日飲酒作樂。看不慣的項羽,便將其斬殺,自己接過了領導權。稍作休整後,便率軍北上,在巨鹿破釜沉舟,擊潰了秦軍主力。

而劉邦呢,則率領西路軍,一路向關中挺進。在行軍路上,先後擊潰了數股秦軍。大軍行至鹹陽城下,秦王子嬰素車白馬,手持傳國玉璽,向劉邦投降。至此,共立國15年的大秦王朝,在劉邦的攻擊下,覆滅了。

雖說暴秦滅亡了,但此時的中國也變成了分裂的狀態,華夏大地上出了劉邦軍事集團外,還有一個強大的軍事集團,這便是項羽。除此之外,還存在著、韓、魏、代、趙、齊等多個諸侯割據勢力。

而這些割據勢力,有的唯項羽馬首是瞻,有的則效忠劉邦。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公元前206年,歷時4年多的楚漢戰爭拉開了帷幕。

起初,實力相對弱小的劉邦被項羽多次擊敗,其中有一次敗的十分慘,50多萬大軍被項羽3萬精銳擊敗,此戰死傷十餘萬漢軍。要不是劉邦跑得快,可能早就成了項羽的刀下亡魂了。

雖說戰敗,但劉邦麾下能人甚多,運籌帷幄有張良,後勤保障有蕭何,率兵打仗有韓信,而這三人也是漢朝的最大功勳,被尊稱為漢初三傑。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大決戰在垓下拉開。一方是率十萬之眾的項羽,另一方是率三十萬之眾的韓信,而劉邦則率另外三十萬漢軍在韓信後方壓陣。

雖說項羽勇猛、無人能及,但雙拳難敵四手,由於兵力的差距懸殊,西楚霸王項羽率軍苦戰多日後,最終兵敗垓下。見大勢已去的項羽只得率八百精銳騎兵連夜突圍難逃,跑到烏江邊時,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的項羽,自刎而死,年31歲。

項羽死後,劉邦再無對手,最終平定各地,一統華夏,成為了漢朝開國皇帝。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項羽一生英雄蓋世,楚漢戰爭為何敗給劉邦?毛主席給指出了原因
    可能有人會說,推翻暴秦統治劉邦也在其中,這也的確如此,準確的說推翻暴秦統治,是劉邦和項羽聯合的功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論誰的功勞最大,那肯定是項羽。雖然說劉邦率先攻入鹹陽,但是因為有項羽牽制住秦軍的主力,才使得劉邦進攻鹹陽如此順利。
  • 劉邦重用韓信建立了漢朝,項羽重用韓信,能打敗劉邦統一天下嗎?
    先說結論:如果項羽重用韓信對付劉邦,項羽就會短暫統一天下,然後很快,就會重新大亂,最後再統一。如果項羽重用韓信,劉邦估計連漢中都出不來,項羽在封了天下之後,回到封地,首先是田榮在齊國造反,然後劉邦在漢中北上攻打關中,項羽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先攻打齊國的田榮,而沒有派能人攻打劉邦,只是導致劉邦迅速平定了三秦,再說,沒有韓信,劉邦不是那麼容易到漢中的,當時的張良不在漢中而在彭城與韓王成。
  •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有7位,姓劉的佔了6位,其中5位國號為漢
    而就在這段期間,劉知遠積攢了大量人馬;在石敬瑭死後,劉知遠通過數年打拼,最終自己稱帝,建立後漢。雖然不知道劉知遠的具體出身,但從劉知遠早年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卒看來,他應該算是白手起家。 TOP、5 陳霸先
  • 劉邦為什麼能推翻秦朝,打敗項羽?原來他有這些才能
    劉邦,也就是漢高祖皇帝,他是漢王朝的第一個皇帝,但是劉邦是怎樣在英雄輩出的年代一步一步當上的皇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歷經四百零七年的帝國的呢?下面你就聽小編給你講講歷史上真實的劉邦。劉邦早年間一直都沒有工作,也沒有結婚,也就是四十歲之前,劉邦算是一個很失敗的人。
  • 項羽如果聽從範增計謀,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最後會當上皇帝嗎?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無論有沒有劉邦,項羽都不會做皇帝,這是他的政治理想決定的。當然,如果劉邦死在鴻門宴上,項羽還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做他的西楚霸王。秦末烽煙四起,各路豪傑和六國後裔紛紛起兵,最終推翻秦朝。所以,滅秦不是項羽一家事業,或者說是由項羽、劉邦兩家完成的,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 項羽和劉邦都是推翻秦朝大軍中的佼佼者,但兩人的威望卻大不相同
    項羽和劉邦都是推翻秦朝大軍中的佼佼者,但兩人的威望大不相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開始的組建項家軍,然後徵戰四方。可以說項羽是抓住了當時的天下大勢。而劉邦呢?不過是混混出身,可以說流氓的那一套他都會,不過憑著自己的一番操作,竟然也佔據了一方。項羽性格剛猛,用人也一定要自己信得過的。
  • 陳勝吳廣張良韓信,劉邦的開國陣容快準備好了,天明還是主角嗎?
    ,劉邦的開國陣容快準備好了,如果真的是按照這個劇情發展,秦時明月就會變成劉邦傳,又或者是楚漢傳奇。文|小畫01漢高祖劉邦的開國陣容在秦時明月裡,劉邦還不叫劉邦秦時明月裡秦始皇看上去比劉邦還要年輕,不知道在這一方面玄機要如何刻畫?劉邦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打敗項羽成為第一位平民皇帝,是因為他拉攏一批人才,依靠這些人才出謀劃策勇猛衝鋒,劉邦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而開國陣容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漢初三傑。
  •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敗給無賴劉邦?
    三國裡,劉備的境遇曾經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很相似
  • 如果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沒有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不過很可惜,歷史給秦始皇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秦亡於二代,讓我們感到甚是可惜,在可惜秦亡於二世的同時難免會有所疑惑,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首先可以準確地說,秦始皇在世,劉邦和項羽是不可能推翻強大的秦朝的。秦始皇逐鹿中原自身就擁有很大的威嚴,秦始皇用收繳天下兵器和郡縣制來管理自己的子民。
  • 劉邦雖布衣出身,但憑藉這兩點笑到最後:知人善任,從諫如流
    前言:漢高祖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他只比秦始皇小兩歲。在秦末那個百姓和六國貴族紛紛揭竿而起的時代風潮中,劉邦這個沛縣泗水亭長出身的領袖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起家時的兵力都相當平庸。然而偏偏他就以布衣之身,仗三尺劍,僅用三年時間便西破鹹陽,推翻暴秦,又用四年多時間,將項羽圍困垓下。
  • 「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點評項羽、劉邦
    戰爭雙方的主帥,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位是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楚漢相爭開始時是楚強漢弱,而最終的結局是劉邦「得天統」。漢武帝時司馬遷寫《史記》130卷,排在前面的12卷本紀寫的是皇帝以來最高當權者的歷史。本紀第七和第八分別寫項羽和劉邦。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劉邦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歷史影響。這一影響也進入了毛澤東詩詞之中,其代表性的詩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
    ,劉邦就無法在關鍵時刻合圍項羽,一舉殲滅楚軍。再隨後,劉邦與項羽正面死磕在滎陽成皋戰線,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韓信又率軍北上,連破魏趙,把西魏之地納為漢國的郡縣,幫助劉邦的好友張耳成為新的趙王,並迫使燕國與漢國結盟,隨後又趁酈食其勸降齊國時,突襲拿下齊國,把整個北方諸侯都納入漢王國的陣營
  • 劉邦、項羽與田儋蜂擁而起
    據司馬遷記載,劉邦雖是母親劉媼所生,卻沒劉太公什麼事。「劉老太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劉老頭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是說有一天劉邦父親與母親外出,劉媼走累了在大澤之坡上休息。忽然天色轉暗,電閃雷鳴。劉太公急忙看視劉媼,見一條龍正趴在劉媼身上。沒多久,劉媼就懷孕,後來生了劉邦(季)。古時候開國皇帝大多都有神跡。
  • 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是如何從起義開始,就註定走向衰敗的?
    在兵戈擾攘的戰爭時期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楚漢之爭中,一代梟雄的西楚霸王項羽和前期一直被挨打的劉邦。這兩人的不同性格特點和身份差異,註定擁有天差地別的人生經歷。項羽和劉邦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帝位之爭後,終於劉邦在經歷長時間的被動挨打,茅塞頓開、深刻明白到如何利用計謀取勝,巧妙地抓住項羽的弱點。終於在垓下之戰中大勝項羽的軍隊,最後關頭贏得了勝利。
  • 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十八位諸侯,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即位四十多天的秦王子嬰素車白馬,頸系絲繩,封存了皇帝的玉璽、符節,在軹道旁投降。不久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四十萬大軍進入關中地區。由於楚王曾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準備攻打劉邦,由於張良、項伯的居中調和,劉邦妥協,雙方在鴻門宴上達成暫時的諒解。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劉邦的帝王之道,一介布衣如何籠絡人心,擊敗諸侯王貴族項羽?
    《資治通鑑》可以說是皇帝的教科書,那究竟怎麼才能做一個成功的帝王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皇位一代一代相傳,王朝更替屢見不鮮,由此看來,出身並不重要,天時地利人和必不可少。本次專門挑選了秦末漢初的時間段,來說一說劉邦的帝王之道,一介布衣如何能夠打敗諸侯王貴族,奪得天下。
  • 打敗項羽的不但有劉邦韓信,還有他
    到底是誰打敗了項羽?是劉邦?是韓信?這兩個人確實在戰場上打敗了項羽,但還有一個人,你一定沒想到。這個人就是範增。範增只是飽學之士,有些「計謀」害了項羽。我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範增是個臥底,但他的一些計謀確實幫了劉邦的大忙。比如說,範增建議擁立楚王室之後,這是為了從民所望。可是,他當時真的欠考慮,擁立後怎麼辦?如何處理這個楚王?歷史也證明,這個楚懷王給項羽造成巨大麻煩。範增這時在幹什麼?作為「軍師」,他裡應該幫著項羽處理這些事。
  • 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如果出生在同一時代,誰將稱帝?
    這四個皇帝也都非常的出色,因此他們完全可以被稱之為「千古一帝」,不過後人會對他們四個人的功績來做一個比較,就是說如果他們生活在同一時期的話,那麼誰又能最終成為皇帝呢?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秦始皇,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制定了封建制度的政治體系,也統一了貨幣、度量衡等等措施,這也加強了民族的團結。他還在北方建造了長城,阻止了匈奴人的入侵。不過他當政期間殘酷無比,使得百姓叫苦連連。
  • 項羽要烹殺劉邦父親,劉邦:我們是兄弟,煮你爹的時候分我一杯羹
    劉邦就知道項羽是名門之後,講仁義道德,不過若劉邦和項羽調個,劉邦也不一定會殺項羽的爹,殺項羽他爹也沒好處(如果還活著的話),只會讓項羽以報仇的名義打他,到時劉邦理虧,項羽那邊理直氣壯,士氣高昂,劉邦可以吃虧,劉邦不算聰明,但也不是傻子啊,這點利害關係還是能看透的,何況手下還有張良等人。
  • 毛澤東:漢高祖劉邦他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帝王中的最厲害的那一個
    他的第一對手,就是當時的「政府軍」秦朝,老秦人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與徵戰,終於推翻了齊、楚、燕、韓、趙、魏等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戰國爭霸,完成了中原一統,而贏政也成為了千古第一帝王。能將其它的國家全部滅掉,足以證明了秦軍鐵蹄的強大。其次是號稱西楚霸王的項羽,項羽是何許人也?他是項氏家族的子孫,新一代的領軍人物,他是項燕的孫子,項燕又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