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雜劇,影響較廣的時期則在元朝時期,尤其是元曲的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他們分別代表了元代雜劇,不同時期的熱門人物,其四人的雜劇流派均各有春秋,雜劇的創作成就超出同領域人。
雜劇簡單地解釋為:是把某種歌曲、賓白、舞蹈三種融為一體,這就形成了漢族傳統藝術「雜劇」。元曲四大家,流派是各有春秋,關漢卿揭露社會黑暗;白樸寫唐朝愛情故事;鄭光祖寫男女的愛情生活;馬致遠則抨擊文臣武將;但歸結起來,他們都屬於雜劇流派,只是在思想上不同罷了。且看他們四人的思想內容領域:有批判、有讚揚、有美好等。
01元代戲劇大師,關漢卿揭露黑暗,推行人道主義
關漢卿屬於元曲四大家之一,出生於金代末年,史料中的記載則是這樣的:他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大師。關漢卿之所以能夠成為戲劇大師,原因就在於他六七十部作品當中,可惜遺存至今的僅有十八部雜劇,戲劇大師關漢卿的雜劇,題材不僅廣闊,內容上也是相當出色的。
大師之所以會被稱為大師,原因就在他的作品:《竇娥冤》、《望江亭》《單刀會》等。這些作品主要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醜惡,自然也包括了社會的腐敗,同時也含有頌揚的一面,如:頌揚民眾、支持正義等,尤其是青年婦女的抗爭精神,同時還對現實進行了深刻的描繪,進而還在其中,滲透出了民主思想和人道主義。
02文學、雜劇家,白樸開啟先河,劇情才人韻事
白樸最出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則是《梧桐雨》,他對白居易的《長恨歌》進行了升華,將詩歌中的故事,演變進化成了雜劇。白樸的劇作,題材多出於歷史傳說,劇情自然呈現出一種才人韻事的味道,如今還保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就是白樸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白樸能夠成為元曲四大家之一,原因就在於他描寫的愛情故事,與同領域人相比,他人無白樸的語言雍雅華貴,絢麗多彩,然雜劇的先河是白樸開啟的,這難道還不能夠納入四大家之一?且再看《鴛鴦間牆頭馬上》雜劇作品,描寫了女性李千金衝破名教、自擇配偶的故事,前後表達出了跌宕起伏,由雄渾悲壯走向喜劇,感情色彩是極具奔放,富含愛情藝術的生命力。
03著名雜劇、散曲家,鄭光祖描寫生活劇,出彩於民間
鄭光祖一生寫過十八種雜劇劇本,至今還能夠看到僅有《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騙翰林風月》、《虎牢關三戰呂布》等劇作。其代表作則是《迷青瑣倩女離魂》,劇本與小說素材有關,是以唐朝陳玄佑的《離魂記》為題材,講述了秀才王文舉與倩女指腹為婚的情節。
元曲四大家之一鄭光祖,他主要是描寫男女之間愛情生活劇為主,以文採見長,語言典雅,將倩女魂魄與身體合二為一,描寫了一對恩愛夫妻得到團圓美滿的結局,一生都沉醉於雜劇創作中。這就證明鄭光祖在從事雜劇的創作,是把全部才能獻給了民間的藝術,鄭光祖當時的貢獻是轟動了藝術界,並且還贏得了很高的稱讚,這樣一看,就知道鄭光祖的生活劇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
04田園題材,豪放、清逸馬致遠,古典悲劇出彩
馬致遠是效仿陶淵明,作品頗有退隱山林的風格,同時還兼有豪放、清逸的特點,例如:《漢宮秋》描述王昭君的傳說以及《任風子》等,都具備了其風格。《漢宮秋》是被後人稱做元曲的最佳傑作,演的則是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
其劇作是塑造出了人物的風採,同時也抒發出對時代的變遷,以及人生的感慨。馬致遠創作的《漢宮秋》是體現出了矛盾與苦悶的思想,具備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性。他大膽地改變史實,塑造了王昭君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形象,進而還抨擊皇帝左右文成武將的昏庸和無能。可見馬致遠的作品呈現飄逸、沉鬱見同通脫,將其雜劇的樸實錘鍊得精緻,富有表現力,將文曲抒發出感情與主觀性,這題材語句難道沒有重大的情感意義嗎?
05總結:
結合以上,可見元曲四大家,他們的雜劇是具有代表性的,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感情色彩,以及劇本中的人物,都是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還具備了抗爭精神以及嚮往美好的愛情故事,這足以說明了元曲四大家,在各方面上是與眾不同的,是同領域人不能相對比的。總之,元曲四大家他們都將自己的流派,表現出其中的主要思想色彩,這也就表達出他們在雜劇中的是富有人情色彩,符合了當代雜劇的情感,其影響力可想而知了。
大家是否贊同呢?又有何看法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與探討!
參考史料《百度百科—元曲四大家》#元朝那些事兒#
本文為狐仙說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作者推薦:
五大文明古國,如今為何只剩下中國了呢?秦始皇的三點防止了滅亡
王陽明一生輝煌經歷了哪些呢?遠謫貴州,遭人嫉妒,唯有回鄉教學
為何王陽明的出生有看點呢?和尚道破天機,靠奶奶迎接、爺爺拯救
王陽明的學說:源於孔孟,反對程朱理學探真理,秉承發展於陸九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