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2020-12-16 騰訊網

俗語、民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來傳承至今,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倒不是說俗語會有多高的文學素養,更多的是在於這些俗語中蘊藏著的思想、知識。換句話說,那是生活中的常識。

一個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常識不通。舉個例子,老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是有規矩的,若不依照規矩辦事,那麼就會為江湖所不容。此處將「江湖」換成「社會」同樣在理。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民間中常見的常識性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農村生活過的人深有體會。

喜事叫

中國,是一個好客的國度。儘管地域廣袤,但幾乎每一個民族對待他人時總是熱情的。隨著時間的演進到今天,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

「喜事叫」,就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規矩。意思是指人逢大喜之事時,要叫上親朋好友共同慶祝。

這裡的「大喜之事」包含很多,比如大婚之喜、孩子滿月之喜、房子喬遷之喜,若是家有學子學業有成,高中狀元,則又有高中之喜。

值得一提的是,將自家喜事與他人分享並非我國特有習俗。事實上,其他國家民族也是這麼做的,由此可大致以人類的角度說:人類是願意分享的。

在中國民間,有喜事一定要「叫」。當然,這裡的「叫」不是大喊大叫,而是去將人叫來。那麼,要叫哪些人呢?

主要是父老鄉親、親朋好友,將自己的喜事廣而告之,邀請他們來家裡做客,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故一定要親自上門去叫。

我們相信當讓我們滿懷誠意地對待他人時,他人也一定會這樣對待我們。所以,誠意一定要做到十足。但需要注意一點,喜事時主家請客是會分親疏遠近的。

主家一般邀請的會是關係比較近的,若是關係比較遠的,主家不會貿然邀請。

對於被邀請者來說,若是主家沒有邀請自己,自己也不會自己「不請自來」,對方根本沒有邀請自己的意思,又何必湊這個熱鬧?

須知,我國自古就有「好客、惡客」之分的,雖然辦喜事的一方不會反對你湊熱鬧,但隨席的其他賓客卻會對不請自來之人十分反感,故而沒有人願意做「被反感之人」,一定要主人家親自「叫」才會去。

喪事到

我國民間有句古話叫做:「報喜不報喪」。家裡有喜事要廣而告之,與他人同慶。若家裡有了喪事,同樣也需要告知他人。

但注意這裡的「告知」只是讓他人知道,而主人一般是不會邀請他人來參加喪事的。

喪事,意味著不幸。在很早之前,老祖宗就告訴咱們自己的不幸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他人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來幫助你。所以,懷著這等樸實的願望沒有人會要求他人來幫自己解決自家的喪事。

不過,人與人之間畢竟是有關聯的,通知一下其他人是必要的,來不來就看自己各自情況,於是就有了這句俗語「喪事到」。故而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被通知到的人是一定要到的。

我們必須明白一點,這裡沒有強制性。但是在我們自古傳承下來的常識中,「喪事到」要求我們必須儘可能的要到喪事現場,到主人家裡幫忙。

因為咱們相信,誰都有低谷的時候,家有喪事,家人心情沉痛,需要他人安慰,加之諸多儀式若僅靠一家人去操辦,顯得其他人太不近人情。

「人情味」,是中國民間各個習俗中最易體現的東西。由人情味衍生出了許多讓人尊敬的品質,比如同情,比如,善良,比如互助,又比如團結。

住過農村的你,是否見過這樣的事情?

過去農忙時節,先行忙完的一家會幫助其他村民一起工作。舉個例子,插秧,一個村子裡總有一兩戶人家人丁不旺,或者因為各種事故災難只剩下孤家寡人。

此時,其他的村民們會默契的幫助這家人插秧、幹農活,不索取任何報酬,管口水喝就成,這是「人情味」最開始的體現。

結語

生而為人,當有「人情味」,要想知人情味便須知生活常識。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充分體現了我國民間百姓的淳樸、善良,但願在未來的發展中人情味永不消失。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什麼意思?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在北方地區有一句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
  • 古人訓「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有何深意?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與風水息息相關。現在懂風水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風水還曾一度被認為是偽科學,所以這就讓人們對風水之說半信半疑。 實際上我國古代有一部風水總集,它就是被稱作群經之首的風水精華之作《易經》。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在農村算得上大事的就是紅白喜事了。
  • 農村喪事有歌舞,有樂隊,反而沒有嗩吶,老一輩說真是傷風敗俗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對於農村辦理喪事也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因為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原來的傳統習俗,並且參雜習著現在的花樣,最後讓喪事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好面子就變成了講排場,過於形式,所以對於農村的農民朋友來講,現如今辦理喪事,讓各個地方都頭疼。
  • 農村辦喪事過去人多勢眾,現在幫忙人很少,為什麼
    農村是個大舞臺,是個大社會,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也有很多約定成俗的規則。農村辦喪事,一般忙人不用主家去請,即便自己有很忙的事在做,也要放下來,去主家主動幫忙。這是自古以來由於農村農民分散居住的特點,逐漸形成的旨在體現喪葬文化方面,彰顯了中華民族儒家文化、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優秀民風。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有何深意?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有何深意呢?老祖宗道出了原委。在面對陌生的老虎時,只要不做出傷害它的動作,其實也可以與它很親近,反觀人類,越是熟悉越容易爾虞我詐。最開始的時候,動物對人一般都會有比較強烈的牴觸心理。但是隨著交往時間延長,它們就會慢慢放鬆對人類的警惕,進而與人類做出一些親密的動作。相信很多養狗的人都應該知道,如果將一隻狗從小養到大,那麼它就會將養它的人,當作自己的主人。
  • 農村喜事與白事日子衝撞在一起,兩家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導語喜事――結婚是人一生當中的大事,而舉行婚禮則是實現這個喜事。白事――俗話說:人,又生就有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他們家門前正好是一條大路,我們的門前雖然也有一條小路可走,但農村人講究,人死後出殯是最後看看村裡面了,講究都要走大路的。可是人家喜事的日子也是早定了的,不能更改。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跟人家商量,想著如果人家不讓路的話,我們只能走小路了!沒想到,人家喜事一方通情達理。
  • 農村辦喪事,送完葬回來擺宴吃飯,為什麼大夥還很高興?
    俗話說「人固有一死」,死亡是人類無法違背的自然規律,活到一定的歲數對死亡就能看得很開。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家裡的老人活到八十歲以上,可以沒病沒災的安詳離世,就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無論是對逝者個人,還是對親戚朋友來說,這都是值得「高興」的事,這就是農村的「喜喪」。
  • 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4樣」八成要衰敗,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欄目,如想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4樣」八成要衰敗,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如今農民家庭的生活過得也越來越好。而且農村經過幾十年時間的變遷,農村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也是最徹底的,包括農村的人居環境,甚至還有人們的思想觀念,無一不在發生著變化。
  • 農村風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你了解嗎?
    農村風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你了解嗎? 我父親退休後偶爾到城裡來住住,看看我們,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和母親住在農村。有一次剛到城裡來,二叔就給他打電話了,說是我們老家一個遠方的表爺爺去世了。第二天一早,父親就回鄉裡去了,他說村裡「老了人」(去世),必須要回去幫忙,這是大事。
  • 「喪事」、喜事、平常事兒:馮侖和他的94趟飛行
    馮侖說:「我去的地方都是人口增加的地方,房地產要發展,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人口增加。」所以,飛到哪兒,很簡單,只要人口增加的地方,經濟就會不錯,人口減少的地方,將會有很大挑戰。這也意味著,優勢地區的優勢會越發明顯,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勢必會進一步加劇。馮侖最近去往杭州的次數非常之多,這是因為那裡有若干項目要開業。
  • 喜事緩辦、喪事簡辦!市民政局發布疫情防控倡議書
    喜事緩辦、喪事簡辦! 關於婚喪事宜減少人員聚集做好疫情防控的倡議書廣大幹部群眾: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春節將至,為切實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在全市發出如下倡議:一、喜事緩辦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興的喜事了,就要和親朋好友目前們一起分享,並慶祝一下,所以在古代就有了辦喜事的習俗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而說到辦喜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紅喜事和白喜事。
  • 一副對聯就把同時發生的喜事和喪事都囊括了,堪稱對聯奇葩
    說起解縉,想必腦海中會浮現不少出自他手的對聯,如霸氣十足的「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諷刺權貴的「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等,就流傳甚廣。有一次,有個當大官的去鄉裡考察民情,遇到解縉,問到他父母以何謀生。解縉並沒有直接回答父母是賣豆腐的,而以一副謎聯答之:嚴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轉乾坤。意思自己的父親每天挑著擔子去賣豆腐,從太陽初升到月兒高掛,而母親卻在家做豆腐,豆腐是把黃豆放在磨子裡磨出來的,磨是圓的,如同八卦乾坤。這回答甚是巧妙,當官的一時沒明白,回味過來大加誇讚,甚至還給了解縉十兩銀子。
  • 俗語「四大嫩,四大緊,四大硬,四大不能摸」,古人這麼說有何用意!
    俗語「四大嫩,四大緊,四大硬,四大不能摸」有沒有聽長輩說過?那麼你知道這句話是有何用意嗎?聽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說到「嫩」這個字,你能想到什麼?除去一些令人「臉紅」的事情,想必大多數人會想到食物吧。在老祖宗看來,這四樣食物統稱為「四大嫩」,那就是頭茬韭菜、豆腐腦、小茄包和嫩豆角。
  • 農村人辦喜事真熱鬧
    "在農村,很多人結婚辦喜事就圖個熱鬧,從飯菜席到結婚當天,要大吃大喝好幾天。不像在城市裡,很多家庭辦喜事,就結婚當天在酒店擺一次酒席,還沒吃過癮就結束了。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農村住得久一點,總是能聽到一些老人嘴裡念叨的話語。初聽時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科學性,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話都是不可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貓頭鷹,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都是一種夜行動物,叫聲很可怕。但是有些農村老人卻總是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為何說「不怕紅臉關公,就怕抿嘴菩薩」?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別?
    今天,咱們就來解讀這句俗語,體會俗語中的人情世故,這兩種人區別在哪呢?紅臉關公紅色,在中國是最常見的顏色。每逢佳節、婚嫁喜事,人們張燈結彩,購買服裝用具無不用大紅的顏色,以此來彰顯喜慶。如朱熹《春日》詩云:「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農村才知道的講究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其含義顯而易見,意思就是說,寧願將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借給他人當婚房。自古以來婚喪嫁娶之事,都屬於生活中的大事,所以老人們在這些事情上,都頗為講究。但有一些所謂的講究,卻是蘊含了一定人生哲理。
  • 寒冬農村喪事「亂象「多,傳統儀式變了味,農民:有傷民風應禁止
    冬天的時候,條件好的城市地區會有空調或者暖氣,在屋子裡是不會感受到寒冷刺骨,農村地區可不一樣,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冬天很難享受到暖氣。寒冷對於身體素質比較好的青年人來說倒也沒有什麼大事,但是對於年老體弱的老年人來說,冬天可就難過了,天氣一寒冷,老人們身上的病痛就開始發作,因此,根據有關統計顯示,一般農村冬季的時候,喪事舉辦的比較多,這不僅和冬季氣溫低,老人自身的抵抗能力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