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喪事,送完葬回來擺宴吃飯,為什麼大夥還很高興?

2020-12-17 解遊強蘇

俗話說「人固有一死」,死亡是人類無法違背的自然規律,活到一定的歲數對死亡就能看得很開。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家裡的老人活到八十歲以上,可以沒病沒災的安詳離世,就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無論是對逝者個人,還是對親戚朋友來說,這都是值得「高興」的事,這就是農村的「喜喪」。

在農村地區高壽老人的「安詳離世」在當地是值得高興的喜事,就會出現「熱鬧」的場景。農村有個習俗,自己的家人過世了不可以自己抬著去埋了,都是靠本家親戚或者鄰居幫忙,人緣好的不請自來,人緣差的還要提前請人來幫忙,除了好吃好喝招待人家,還要千恩萬謝!在親戚鄰居和鄉鄰的幫助下,安葬好老人之後,為了犒勞大家的幫助之情,通常都會擺宴吃飯,這不是對逝者的不敬,是為了表達對鄉親們的謝意。

高壽的人,最後順其自然的離世,叫做「壽終正寢」,而在農村地區一般認為家裡有老人高壽離世,事實上證明這家人基因非常好,按照遺傳學說,這家人後輩的基因中大概率會繼承這種優良基因,所以一般在下葬之後的擺宴飯中氣氛都不會很悲壯。在外人看來,一悲一喜,感情衝突太強烈,有點奇怪。其實這也是為了寬慰主家失去親人之痛「有效」的一種辦法,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傳統風俗文化。

其實現在很多喪事、喜事大部分已經淪為一個讓家族人聚一聚的藉口。現在已經沒有那種幾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了。家族成員散落在祖國的大地上,有的在工地,有的進工廠,還有的發了財當了老闆。雖然是一家人,但幾乎沒有聯繫了,除非什麼重大事件發生,不然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了。

在小編老家就有一個人外出打工20多年了,期間一直沒回過家鄉,在他二舅去世的時候他回來過一次,40多歲的年齡說哭就哭,嘴裡說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或許,一個人的去世能讓外出的謀生的人想到,我還有個根,我還有家可以回,這大概也是死去的人對活著的人最大意義吧。

相關焦點

  • 農村辦喪事過去人多勢眾,現在幫忙人很少,為什麼
    農村是個大舞臺,是個大社會,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也有很多約定成俗的規則。農村辦喪事,一般忙人不用主家去請,即便自己有很忙的事在做,也要放下來,去主家主動幫忙。這是自古以來由於農村農民分散居住的特點,逐漸形成的旨在體現喪葬文化方面,彰顯了中華民族儒家文化、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優秀民風。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雖然有人說「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但是在農村裡做事情是有很多講究的,甚至比城裡要講究的多。就拿農村訪客隨禮來說,同樣是送禮,有人送禮送的皆大歡喜、全家高興;但是還有人送禮,讓客人是比較尷尬,苦笑不得。
  • 在農村參加完喪事酒席後,孝衣孝布怎樣處理才好?可直接帶回家嗎
    在我們菏澤農村參加葬禮能披麻戴孝的那一定是直系親屬,在遠一點的親屬穿的就是孝衣孝布,更遠一步的那就是給一個白手絹,有那個意思就可以了,大家可以從孝衣孝布上面能夠很直觀地看出親疏有別的關係,直系親屬直到葬禮結束孝衣孝布都是不能脫下來的,而遠一步的親戚,在祭拜完之後就可以隨手摘下來,所以從這點就能看出親戚關係的遠近
  • 不擺花圈和花籃 鄰裡幫忙不吃飯 柳市翁垟樹喪事簡辦典型
    這是柳市鎮推行移風易俗工作以來,首例自覺響應簡辦規定的喪事,為全鎮樹立典型。6月9日,該村一葉氏村民去世。村兩委、老協得知消息後,立即與柳市鎮、南城社區有關工作人員上門慰問家屬,並引導他們破除陳規陋習,從儉治喪。「她的家人十分認可厚養薄葬。」塘沿周村黨支部負責人說,「全村不論老少都很認同,不少村民主動來幫忙,為他家省了不少錢。」
  • 解除封鎖沒幾天農村就大辦喪事,這麼做對嗎?聽聽老農怎麼說
    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由於受疫情的影響,農村的紅喜事都已經處於停辦狀態,而白事則要求從簡處理。所以今年正月裡面,很多農村老人去世都只是簡單的處理後事,沒有邀請鄰居和親朋前來弔唁。而最近幾天在我們當地農村已經解除封鎖,很多農民正常外出。那麼這兩天農村有人去世,如果要大辦的話可以嗎?
  • 河北邱縣農村人死後辦喪事講究 村裡人死後的喪事步驟盤點
    點上香燭,貢品擺上,每次燃完一隻香就得馬上換一隻,燒黃表紙等。二、關於儀式小團隊已經磨合多年,有人負責廚師:買菜賣肉,菸酒茶葉,多少油麵調料等等。買來還要算計多少人做多少飯菜。有人負責接待,通知親戚來弔孝的,安排人手去通知的,這是今天做的活。負責裝飾的,招魂幡製作,輓聯寫就,布置,靈堂,租賃桌椅碗筷大鍋等。做衣服的。
  •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送禮都有哪些講究?
    導語: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農村送禮都有哪些講究?農村送禮又有哪些講究呢?(一)壽不送煙,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給老人祝賀壽時,不能送香菸。其語意是:在農村,人們為年齡大的老人賀壽過生日時,隨禮不能送香菸,這是老人非常忌諱的。
  • 父親去世之後,奶奶又去世了,孫子該出喪葬費嗎?
    父親去世之後,奶奶又去世了,孫子該出喪葬費嗎?喪事對誰家都是大事,特別是農村,遇上喪事,延續著「白事不請自到」的習俗,幾乎是全村人幫忙、吃酒席,還有當地的一些陋習,喪期至少三天,還有七天的。一場喪事,花費不是個小數目。
  • 「不辦喪事 不擺酒席 不收禮金」基層老黨員子女主動喪事簡辦降低...
    嶽麓區新聞網1月29日訊(記者 彭毓妍 通訊員 徐利娟)「父親是原核工業七一六礦退休的,是有著64黨齡的老黨員,父親在生前就叮囑我們,自己是接受黨的教育多年同志,不給組織添麻煩,喪事要一切從簡。」面前來探望的社區工作人員,長華社區七一六小區的老黨員謝月松的大女兒說道。
  • 寒冬農村喪事「亂象「多,傳統儀式變了味,農民:有傷民風應禁止
    冬天的時候,條件好的城市地區會有空調或者暖氣,在屋子裡是不會感受到寒冷刺骨,農村地區可不一樣,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冬天很難享受到暖氣。寒冷對於身體素質比較好的青年人來說倒也沒有什麼大事,但是對於年老體弱的老年人來說,冬天可就難過了,天氣一寒冷,老人們身上的病痛就開始發作,因此,根據有關統計顯示,一般農村冬季的時候,喪事舉辦的比較多,這不僅和冬季氣溫低,老人自身的抵抗能力弱有關。
  • 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什麼意思?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在北方地區有一句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
  • 浙江台州樹立婚喪禮俗新風尚 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
    此外,台州市還投入2.6億元改造提升殯儀館服務場所,配套一批喪事簡辦服務,全面推行「集中辦喪」制度,加快市縣兩級殯儀館守靈服務中心建設,提供火化、弔唁、治喪的全程服務,紮實推進「身後一件事」「零次跑」改革。台州市路橋區新橋鎮文明公約。
  • 熱鬧隆重的鄉村喪事,文雅含蓄的城市葬禮,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文化
    前幾年當班主任,有一學生幹部請十天假回農村老家,問啥事,說是奶奶去世了,當時我很有意見,奶奶去世了,家裡還有那麼多叔父輩操辦,要一個學生耽誤這麼多天學業合適嗎?再說,哪有辦個喪事需要這麼長時間的?學生說,有的喪事可能需要半個月,我不信,請這麼長時間也超越了班主任職權,乾脆推脫,讓學生自己去找上級請假。
  • 如今農村老人去世,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宿命,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開始操心起自己的後事了,畢竟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向講究死者為大,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 《人情新風「宿9條」》漫畫解讀|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
    畢傳國 作《人情新風「宿9條」》的首條內容是:「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十二個字簡短、精煉,一下子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受到大家廣泛認同和關注。據了解,此條內容是對廣大市民操辦紅白事範圍的總體界定。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在農村,有許多風俗習慣和禁忌,尤其是老年人對此十分看重,若你違反了規則或者觸碰了禁忌,就會被別人厭惡和厭煩。在這些農村老話中,其中便有「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看意思是,別人結婚辦喜事不能送傘,辦老人壽宴不能送煙,辦喪事時間一旦確定,你即便是錯過了也不能後補,為何會有這麼一說呢?
  • 「高興」辦的「高興」事
    「高興」辦的「高興」事——記雙峰縣經開區駐橋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曹高興雙峰縣石牛鄉橋亭村村民,只要一提到幫扶工作隊隊長曹高興,就會豎起大拇指:「他是全村脫貧攻堅的「幫扶工作搞得好,村裡面貌日日新;泥巴路變成水泥路,土磚屋換成小洋房;產業興來『紅利』分,貧困群眾好開心;水利建設『建』起來糧倉,行業助農『助』出致富路;『高興′來了好『高興』,黨的恩情似海深……」「高興」來了 事好辦了「『高興』來了,事好辦了。」
  • 宿9條「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引發泗陽市民熱議
    《人情新風"宿 9 條"》第一條是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它其實就是倡導大家節儉簡樸辦婚喪事宜,減少沒有必要的宴請名目,解決人情往來中"名目多、事項多、繁文縟節多"等問題。採訪中,不少年輕人紛紛表示,支持婚事新辦簡辦。市民 王秀秀:其實我覺得不需要去酒店舉行那種十分奢華的婚禮,可以把家裡門前和院子布置的溫馨一點,邀請上親朋好友,在家裡舉行婚禮。
  • 農村喪事有歌舞,有樂隊,反而沒有嗩吶,老一輩說真是傷風敗俗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對於農村辦理喪事也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因為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原來的傳統習俗,並且參雜習著現在的花樣,最後讓喪事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好面子就變成了講排場,過於形式,所以對於農村的農民朋友來講,現如今辦理喪事,讓各個地方都頭疼。
  • 南安市石井鎮:移風易俗入民心 喪事簡辦好家風
    "我們社區已經很久沒人大肆操辦喪事了,腰鼓隊、花圈、牌匾都少了,我們也很是贊同這種做法,所以自己父親的喪事也儘量簡化,就餐只有菜湯鹹飯,現場擺放的5個花圈也是循環使用,不焚燒汙染環境。我們在3天內就完成治喪,要不然大熱天的前來幫忙的親戚朋友也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