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地區廣泛流行的俗語,實際上凝結了幾千年的文化精粹。雖然俗語往往都以充足的語言,去表達大家顯而易見的道理。
如果大家能夠了解所有蘊含的內涵,相信一定會對這種文化刮目相看。所以雖然體現的是通俗文化,但是其中的人生哲理卻一點也不俗氣。
在北方地區有一句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
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
「喜事叫,喪事到」中的人情世故
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其實也反映出了農村地區的生活狀態,以及鄉裡鄉親們的人情往來。別人家有喜事的時候如果沒有叫自己,那麼一般人都不會主動登門。相反當別人家辦喪事的時候,很多人卻往往會不請自來。
大家如果仔細觀察這個詞語,就可以發現在說到喜事的時候,用了一個十分生動的「叫」字;而在說到喪事之時卻用了「到」字。
這一「叫」一「到」,就充分體現出了民間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第一、喜事叫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叫」字,有比較主觀的、積極的情感色彩。在辦喜事的時候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熱鬧,所以就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
叫來的人越多、場面越壯大,就越可以說明主人家的地位和面子,同時也可以使喜事變得更為隆重。
「叫」字,體現出的是一種熱鬧的場面。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們只有在辦喜事的時候才會奔走相告,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氣氛更為熱烈。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辦喜事的時候沒有幾個人參加,不僅會使場面顯得特別冷清,而且也會讓舉辦喜事的家庭顏面掃淨。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辦喜事時主人都會叫很多人來參加。當然,在我國農村地區,「叫」又有邀請的意思。
比如,朋友聚會的時候會叫上某某,實際上表達的含義就是邀請。農村人都特別願意參加喜事,因為在參加喜事的時候,也可以讓自己沾上一些喜氣兒。
雖然辦喜事的主人會邀請很多人,但是在邀請的時候也會限定人員。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邀請親屬,以及平日裡朝夕相處的朋友、同事。
雖然有很多人都可以稱為朋友,但由於平時關係並不是特別近,所以很可能不會被「叫」。
第二、喪事到
「喪事到」簡明扼要的說,就是子啊辦喪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來到辦喪事的人家,然後幫著主人家忙前忙後。
「到」其實含有一種被動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主人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時,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招呼到場的客人。
在農村地區由於鄉親們,一般都會在一起相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哪家有大事小情的時候,宣城人基本上都會悉數到場。
尤其是在聽到誰家有人去世的時候,那麼無論關係遠近都會到場幫忙,正所謂有人充個人場有錢幫個錢場。
事實上就算是兩家人平時沒有來往,在得知對方家中有喪事的時候,也都會抱著比較崇敬的心情參加葬禮。
這主要是因為,在農村人的心目中死者為大,再加上舉辦道理的時候有很多瑣事。而家屬大多數都會沉浸於悲痛之中,所以很容易出現疏忽。
這個時候接來參加葬禮的人,就會幫助家屬處理喪事中的事情。一個「到」字就表現出了,農村人善良淳樸的本性。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到」,其實還有不請自來的意思。在某個家庭有喪事的時候,不請自來的人往往也都十分善良。
事實上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記者也說出了民間老百姓的人情世故。在農村地區由於平日裡低頭不見抬頭見,所以人們其實關係並不是特別親密,但是在遇到別人家辦喪事的時候,也會伸出援助之手聊表寸心。
結 語
俗語「喜事叫,喪事到」,既說出了農村地區辦喜事或喪事的習俗,而且也表達出了人與人交往時的原則。
那就是有喜事的時候,你可以不叫我,但是家中有喪事的時候,我還會不請自來。這其實也體現出了農村人交往的哲學,叫、到雖然一字之差,但卻差之毫厘謬以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