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什麼意思?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2020-12-18 葉三說

在農村地區廣泛流行的俗語,實際上凝結了幾千年的文化精粹。雖然俗語往往都以充足的語言,去表達大家顯而易見的道理。

如果大家能夠了解所有蘊含的內涵,相信一定會對這種文化刮目相看。所以雖然體現的是通俗文化,但是其中的人生哲理卻一點也不俗氣。

在北方地區有一句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

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

「喜事叫,喪事到」中的人情世故

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其實也反映出了農村地區的生活狀態,以及鄉裡鄉親們的人情往來。別人家有喜事的時候如果沒有叫自己,那麼一般人都不會主動登門。相反當別人家辦喪事的時候,很多人卻往往會不請自來。

大家如果仔細觀察這個詞語,就可以發現在說到喜事的時候,用了一個十分生動的「叫」字;而在說到喪事之時卻用了「到」字。

這一「叫」一「到」,就充分體現出了民間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第一、喜事叫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叫」字,有比較主觀的、積極的情感色彩。在辦喜事的時候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熱鬧,所以就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

叫來的人越多、場面越壯大,就越可以說明主人家的地位和面子,同時也可以使喜事變得更為隆重。

「叫」字,體現出的是一種熱鬧的場面。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們只有在辦喜事的時候才會奔走相告,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氣氛更為熱烈。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辦喜事的時候沒有幾個人參加,不僅會使場面顯得特別冷清,而且也會讓舉辦喜事的家庭顏面掃淨。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辦喜事時主人都會叫很多人來參加。當然,在我國農村地區,「叫」又有邀請的意思。

比如,朋友聚會的時候會叫上某某,實際上表達的含義就是邀請。農村人都特別願意參加喜事,因為在參加喜事的時候,也可以讓自己沾上一些喜氣兒。

雖然辦喜事的主人會邀請很多人,但是在邀請的時候也會限定人員。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邀請親屬,以及平日裡朝夕相處的朋友、同事。

雖然有很多人都可以稱為朋友,但由於平時關係並不是特別近,所以很可能不會被「叫」。

第二、喪事到

「喪事到」簡明扼要的說,就是子啊辦喪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來到辦喪事的人家,然後幫著主人家忙前忙後。

「到」其實含有一種被動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主人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時,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招呼到場的客人。

在農村地區由於鄉親們,一般都會在一起相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哪家有大事小情的時候,宣城人基本上都會悉數到場。

尤其是在聽到誰家有人去世的時候,那麼無論關係遠近都會到場幫忙,正所謂有人充個人場有錢幫個錢場。

事實上就算是兩家人平時沒有來往,在得知對方家中有喪事的時候,也都會抱著比較崇敬的心情參加葬禮。

這主要是因為,在農村人的心目中死者為大,再加上舉辦道理的時候有很多瑣事。而家屬大多數都會沉浸於悲痛之中,所以很容易出現疏忽。

這個時候接來參加葬禮的人,就會幫助家屬處理喪事中的事情。一個「到」字就表現出了,農村人善良淳樸的本性。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到」,其實還有不請自來的意思。在某個家庭有喪事的時候,不請自來的人往往也都十分善良。

事實上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記者也說出了民間老百姓的人情世故。在農村地區由於平日裡低頭不見抬頭見,所以人們其實關係並不是特別親密,但是在遇到別人家辦喪事的時候,也會伸出援助之手聊表寸心。

結 語

俗語「喜事叫,喪事到」,既說出了農村地區辦喜事或喪事的習俗,而且也表達出了人與人交往時的原則。

那就是有喜事的時候,你可以不叫我,但是家中有喪事的時候,我還會不請自來。這其實也體現出了農村人交往的哲學,叫、到雖然一字之差,但卻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江湖中是有規矩的,若不依照規矩辦事,那麼就會為江湖所不容。此處將「江湖」換成「社會」同樣在理。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民間中常見的常識性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農村生活過的人深有體會。
  • 俗語:人死飯甄開,不叫人自來,什麼意思?道盡農村人的淳樸
    俗語:人死飯甄開,不叫人自來,什麼意思?道盡農村人的淳樸我們經常說人多力量大,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若是親戚朋友齊幫忙,相信沒有什麼難關過不去。不過有個比較尷尬的事就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兄弟姐妹,所以當父母老去的時候,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一個人處理。
  • 農村俗語:「麵條不是飯,女人不是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舊時一些農村俗語,從空間上來說,因具有地域習慣的特點,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好理解,「麵條不是飯」就是這樣。還有一些農村俗語,從時間上來說,具有時代特點,不同時代的人,對不同時代產生的俗語,也不容易理解,「女人不是人」就是如此。不過,這句農村俗語整體意思還不是字面意思,是傳統俗語中慣用的比喻的手法。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啥意思?有道理嗎?
    鄉村是現在大多數人嚮往的地方,因為這裡到處到是青山綠水,炊煙嫋嫋,潺潺溪水。生活在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你就會把一切煩惱全部拋到腦後,過上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當然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忘掉一切浮躁,感受優美的環境,還能體會到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品一品那獨特的鄉土人情!
  • 俗語「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古人對此深有體會
    俗語「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到了夏至這個節氣後,夫妻最好分房各自睡,現在看來,或許有些不懂,為何過了夏至節,夫妻便要各自歇呢?到底有何講究?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通過俗語字面意思,能很清楚地理解其字面意思,就是夏至節過了以後,夫妻二人各自休息自己的了。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出現呢?是什麼讓夫妻二人分開各自休息呢?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從小在農村長大,在農村人的眼中,紅白公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請你喝酒,你可以找藉口不去,但是如果有的人家中有人去世,別人來找你幫忙,人家已經找上門來了,那麼你是不可拒絕的,否則以後你的家中有事了,別人也不會來幫忙。在農村結婚也是一樣的道理,人家找你幫忙是看重你,畢竟誰家都會有婚嫁喪娶這樣的事,互幫互助既顯得熱鬧,還顯示這家人的人緣好,大家都來幫忙。
  • 民間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是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民間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一轉眼春天就快要結束了,穀雨節氣已經到了,作為24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了,緊接其後的就是夏天了。這個時候的農村也是處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走在農村裡還能聽到各種鳥叫聲。像電線桿上,就能經常看到有燕子落在上面棲息。遇到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就會成群的低飛。燕子是一種自古以來就深受農民喜愛的鳥類,在農村有不少老人還渴盼著燕子來自家築巢。這是為什麼呢?從民間流傳的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是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是農村裡的一部分,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文化,對於說在農村裡,很多的人都會說上幾句俗語,可見俗語在農民心裡也是根深蒂固的位置了,農村的俗語有的是反映天氣的問題,有的俗語是教人做事,還有的俗語就是反映了當前的人情世故,畢竟在農村裡大家都是講人情的地方,就比如這句俗語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在農村算得上大事的就是紅白喜事了。
  • 俗語:「喪人出棟梁,生人不寢房」,是什麼意思?你遇到過嗎?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農村才知道的講究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其含義顯而易見,意思就是說,寧願將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借給他人當婚房。自古以來婚喪嫁娶之事,都屬於生活中的大事,所以老人們在這些事情上,都頗為講究。但有一些所謂的講究,卻是蘊含了一定人生哲理。
  • 俗語「五喜來家能人輩出,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啥意思?有道理嗎?
    你只有認真的學習,打心眼裡喜歡,才能真正的理解其真正的意思,才能全面的認識。就比如俗語,初聽覺得比較糙,但細細品味,才發現句句是大實話。因為它是人們千百年來勞動人們在實踐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道理。就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五喜來家能人輩出,五樹進宅人窮家敗」,現在聽來十分有趣,仔細揣摩又感覺有那麼一絲道理。
  • 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是什麼意思?在農村裡,人們對紅白喜事是非常重視的,特別是白事方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殯葬文化。而當村裡有人去世的時候,人們對白事的辦理都是有很大講究的。而一些農村老人認為,只有這樣遵循才對家庭好,如果違背了這樣的禁忌對整個家庭來說是非常不吉祥的。那麼為什麼有這種俗語呢,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內容豐富,農村的俗語老話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看似寥寥數字的大白話,卻能輕鬆揭示出某些道理。這正是俗語老話的獨特之處,通俗易懂、包羅萬象。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則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它源自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在床上別磕頭磕頭是一種傳統禮節,具體這個禮節是從什麼時候來的,史上並沒有資料記載,但自古至今都有磕頭的儀式。正常情況下,磕頭是人們拜見長輩的常禮。
  • 農村民間口口相傳的俗語「男佔258,女佔369」什麼意思?
    農村老一輩人相傳著許多俗語,而在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流行著許多俗語,情感上,工作上,為人處事上等等,農村人總結了許多經驗用俗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農村經常聽到爺爺輩的人說到:「男佔258,女佔369」,這句至今流傳的俗語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
    導讀: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近期天氣顯得愈發的寒冷,這也是節氣應該出現的天氣。隨著小寒節氣的臨近,天氣明顯一天比一天的冷,尤其是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寒潮的來襲。進入了真正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季節。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是啥意思?
    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研究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研究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門前不栽「耷拉樹」所謂的「耷拉樹」,是部分地區民間的一種說法,其實,是指「彎腰樹」的意思。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來說,整理農村老話(俗語)也有一段時間了,時間越長,越深入了解,越驚嘆於老一輩人的智慧。不管是運勢、財富、健康,甚至是做人的道理都可以編成俗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句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並沒有那麼容易懂,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無錢莫入眾,言輕莫勸人」,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我國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農民世世代代的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雖然只有隻言片語,卻讓人領悟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都是祖祖輩輩的生活經驗,對於如今的社會依然有著參考意義。在這些俗語中,有不少是關於人情往來、社會風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