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這首詩,帶火了一座古寺,其中一句更是成語曲徑通幽的出處!

2020-12-23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在唐朝燦若星辰的詩人中,常建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著名詩人。在歷代唐詩選本中,都有常建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宿王昌齡隱處》二首。其中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成為唐詩中的名句,廣為流傳,影響很大。

在唐朝文壇上,常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李白。如唐丹陽進士殷王番的唐詩選本《河嶽英靈集》中就把常建置於卷首,位在李白、王維等人之前,並在詩序中大加稱讚。

他的詩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孟 一派。他善於運用凝練簡潔的筆觸,表達出清寂幽邃的意境。這類詩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懷。

該詩為題壁詩。所謂題壁詩,就是寫在牆壁上的詩。一般來說,牆壁又有寺壁、石壁、郵亭壁、殿壁、樓壁之分。

像我們最熟悉的那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蘇軾題在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的一首寺壁詩。

本文這首詩也是一首題寺壁詩。其中,破山寺即興福寺,位於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因寺在破龍潤旁,故又稱「破山寺」。唐鹹通九年懿宗御賜「興福禪寺」額,興福寺成為江南名剎之一。

其中的名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更是成語「曲徑通幽」的出處。

《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這首詩雖然寫的是破山寺的優美景色,卻也隱隱表達出了詩人寄情山水的閒適心情。看似平淡,其實是自有深意。

都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古寺本來就是給人以安靜清幽之感,在這裡,能讓我們的心靈徹底得到安撫。清空思緒,思考人生。而常建,則把這種感覺寫了出來,化悟性為有形,妙哉!

總之,不論是從哪方面看,這首詩都是值得後人誇讚的!

早上是一天之中靈氣最充沛的時候,古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現代研究證明:早起的人身體狀態往往會好一些。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我很早就醒了,閒來無事,決定出門散步,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這座古寺裡,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那高聳的竹林,清幽的環境更添幾分寧靜。

我沿著曲折的小路,向著前方未知的地方緩步前行。這條小路很曲折,彎彎曲曲的,而且很長,我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定睛一看,原來那裡是僧人們居住的禪房。被不知道的花和林木遮蓋了,顯出幾分清淨、幾分美麗、幾分神秘。這確實是誦經禮佛以及居住的好地方。

我站在這裡,眺望破山寺後的山,它們被陽光照耀著,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那是被太陽照射而折射的結果。抬頭,發現有群鳥兒在自由自在地歌唱,連我都被它們的歡樂感染了,忍不住也想跟它們一起歡歌。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一個水潭,往下望去時,只看到頭頂的天與自己的身影都印在水中,一派空明。這一瞬間,仿佛天地萬物通通都不在了,只餘我一人在此,獨享美景!

那磬聲,引領我走進另一個神奇的世界,我感覺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淨化。即便是住在此處,也是願意的!

常建這首詩,帶火了一座古寺,其中一句更是成語曲徑通幽的出處!你是怎麼認為的?你喜歡常建這首詩嗎?

完。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何不秉燭遊矣喲~

相關焦點

  • 為你讀詩:《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心靜山更幽,還是山水空人心?
    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常建的一首流傳很廣的佳作。雖然常建這個盛唐詩人,我們現在不太熟悉,但是唐時卻有「王孟儲常」之稱,把常建和王維、孟浩然、儲光羲放在一起,並稱為盛唐詩派代表。甚至有人更偏愛常建的作品,比如,唐朝詩人殷王番。他在編著詩選《河嶽英靈集》時,把常建放在王昌齡、李白的前面。常建跟王昌齡是同一榜的進士,但起王昌齡,常建的仕途更不如意,詩才在身,卻不獲重用。但他的不獲重用,卻讓後人有這樣的說法:高才無貴士。
  • 曲徑通幽處,只羨鴛鴦不羨仙:這些常見的成語或名句都來自哪裡?
    這是87版電影《倩女幽魂》中,寧採臣和聶小倩的定情詩。雖然人鬼殊途,卻演繹出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悽美絕戀。詩中最後一句「只羨鴛鴦不羨仙」,被廣泛引用於歌頌愛情的文章中,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以至於,我們就認定這句詩就是本來面目了,其實這句是一句仿寫詩,原詩名為《長安古意》。
  • 富有古典韻味的成語起名,詩意又儒雅!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不僅有優美動聽的韻味,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還有美好的寓意,所以,用成語來給孩子起名,既能讓名字帶有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很美好。同時,成語出處也頗多,有一些出自詩詞中的成語,詩意滿滿,充滿著詩情畫意,因此,從這些詩詞中起名,很有韻味。
  • 解讀常建《三日尋李九莊》:追求世外桃源,這是多少人心中的夢想
    如果對古詩了解不是太多,對於常建這個人,一般不會太熟悉。#常建#這麼默默無聞的一個盛唐詩人,卻寫出了流傳千年的經典詩篇,還引申出了兩個成語。在唐代,甚至他在詩歌上的成就還高於李白。正可謂,詩紅人不紅。常建寫的哪首詩這麼著名呢?就是《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拋磚引玉》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趙州東院從稔禪師》:「大眾晚參,師云:『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近義詞】  引玉之磚、一得之見  ▽▽▽▽▽▽▽▽-  成語典故
  •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作者:太湖梅子江南福地,常來常熟。
  • 一首流傳了2000多年的詩,每一句都是名言,其中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兩千多年的漢朝時期詩歌已經就很成熟,這一時期同樣有很多優秀的詩作,而且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其中譬如李延年的《李延年歌》,那就是一首節奏歡快,同時很唯美的佳作,這首詩每一句都是名言,同時也寫出了一位絕世而獨立的佳人,最為令後人津津樂道的是這首詩還誕生了一個成語「傾國傾城」,這個成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主要是來形容美麗的姑娘。
  • 當你心煩意亂時,你不必讀佛經,讀這首詩
    當你心煩的時候,讀這種充滿禪宗理論的作品,總比過去燒香拜佛好,也沒有必要去讀佛經,在這幅看似普通的作品中,我經常用非常細膩的毛筆寫下我內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理解,可見詩人對現實的感悟和對人生的理解是極其深刻的,才能寫出如此生動有趣的作品。清晨,古寺進入森林。曲徑通幽,禪房花木幽深。鳥語花香湖影空心。
  • 【成語故事 ·唐】拋磚引玉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成語釋義: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較為著名。趙嘏(約806年—約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唐代詩人。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輕時四處遊歷,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幹功名,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後回江東,家於潤州(今鎮江)。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後東歸。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入仕為渭南尉。
  • 10首詩詞,10個美麗的成語,讓人賞心悅目
    細細琢磨,是不是這些成語都似曾相識呢?沒錯,很多成語都源自古詩詞,那麼美的成語,源自同樣美好的詩詞。清幽的香氣,稀疏的枝影,自甘清冷,這是梅花的風姿和氣度。一生所求,不過如梅花一般,高潔清冷。8曲徑通幽《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在現存十多首寫給李白的杜詩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詩聖的才華,更看到了詩仙灑脫豪放的形象。在這些詩中,不僅有讚美李白才華的「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還有發洩無盡相思的「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夢李白二首(其二)》),但更讓人感興趣的是他刻畫了狂傲的李白形象:「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善從妙化自翻新,直取入詩詞彙貧。簡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詩友直接用成語入詩,這種現象是不是可取呢?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也有很多成語是從詩詞中衍生而來的,比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衍生的成語是「曲徑通幽」;還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心煩意亂時讀一讀常建這首詩,比讀任何的佛經都有用,讓人更寧靜
    心煩意亂時讀一讀這種充滿禪理的作品,勝過去寺廟燒香拜佛,也根本沒有必要去讀佛經,在這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常建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還有對於人生的理解,可見詩人對於現實的感知,還有對於人生的理解,那都是極為深刻,從而才能夠寫得如此生動有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懷舊、煙雨、古寺、空境、禪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遺留下來的四百八十多座羅剎古寺,在朦朧的煙雨之中,古寺的樓臺都顯得多麼的深邃與靜默,這是一種幽邃與空境。它們經過多少歷史風雲的洗滌與燒灼,年年歲歲花相似,古寺似乎早已看破人間之事,朝代的更迭,人事的代謝,似乎古寺裡的青燈古佛一直矗立在這一片繁華的江南之地,無悲亦無喜的看著這一片朦朧的煙雨籠罩。一股禪意便油然而生。試上超然臺上看,半豪城水一城花。
  • 10首美麗詩詞:詩情畫意,美到極致
    有些詩,如畫;有些畫,如詩。詩意塑造的畫面,令人不願走出,只願長醉不醒,停留在那最美的畫面裡,停駐在那至美的詩意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畫面感超強,黃沙漫天的大漠,寬廣無垠,夕陽漸漸西下,落輝泛著柔光,乾燥的沙粒上好似飄出幾縷孤煙,落日斜照地面。
  • 若看文人失意的喟嘆,盡在落第的詩中
    然而一舉登科者,總是寥寥無幾,更多的是像韓愈,孟郊這類幾經落第者,當然更糟糕的是,有的人屢屢受挫,或考到年老白了頭,或一生從未中榜。於是,落第的文人們,就把自己的心酸落寞,苦悶愁腸熔鑄成了一首首落第詩。所謂落第詩,指的是科舉應試不中而落第的詩,和友人落第時投贈的詩。
  • 這首罵人詩,許多人認為是誇女人天生麗質,還誕生了一成語
    就如杜甫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送給花敬定,這首詩明明是諷刺花敬定的,他可能還激動著感謝杜甫贈詩呢。中唐時期,有一位叫做張詩人曾寫過兩首詩諷刺楊玉環姐妹恃寵而驕,其中第二首,許多人卻認為這是誇女人的,並且後來還誕生一個成語,專門形容女子不加粉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