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真的是恐龍的後裔嗎,科學家有全新發現,揭示鳥類為何是鳥類

2020-12-27 美女小倩談科學

地球從產生第一個生命體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億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將生命的演化史,全面地連接起來,因為這樣能夠讓人類知道自己的過去,了解我們是如何成為人類。可是地球的歷史過於漫長,很多研究甚至牽涉到宇宙層面,因此科學家需要更多的時段來慢慢連接演化史拼圖,這需要一個相當久的過程。恐龍在地球的生命演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開恐龍演化之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不過,時至今日恐龍研究,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人類沒有辦法得到科學的解答,特別是恐龍到底有沒有滅絕,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朋友們喜歡最新的科學趣聞,記得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朋友們創作更多的科學類文章,歡迎朋友們和我一起探討。

現在有一種科學推論,那就是有一部分恐龍演化成了鳥類,因此白堊紀的那一場浩劫,並沒有完全的將恐龍滅絕。這樣的科學發現,對於我們正確的認識白堊紀,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這幾年中國科學家的研究,似乎在進一步的揭示鳥類之謎,不過現在依舊存在很多問題,科學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確認,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明白鳥類和恐龍的情況。

這幾年我國科學家對於鳥類和恐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們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鳥類可以籠統地稱之為恐龍後裔,因為我國科學家通過化石的研究有了新發現,科學家認為鳥類的骨骼和肌肉,類似於一類恐龍。可以追溯到一類雙足恐龍,這些恐龍屬於肉食性動物,被科學家稱為獸腳亞目恐龍【Theropoda】,而且是一種兇猛的恐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專家鄒晶梅組成的國際團隊,對於獸腳亞目恐龍有全面的研究和發現,他們認為這類恐龍最早出現於二點三億年,這時候屬於三疊紀晚期。這些食肉類的恐龍,在這一個階段,開始有了鳥類的轉化,當然一開始只不過是為了生存而已,因為三疊紀晚期,地球遭遇到大滅絕的災難,此時恐龍演化是一個很必要的事情。

我國的科學家在中國東北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期的鳥類,時間上判斷應該屬於白堊紀早期,距今大約是一點四五億年前的鳥類化石,這些鳥類和現代鳥類非常相似,擁有很多類似的生活習慣,擁有喙和長尾羽,這種鳥類就是我國發現的孔子鳥【Confuciusornis】,科學家認為這就是恐龍和鳥類演化的一個最早的例證。

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他們找到了很多有鮮明特色的孔子鳥,而且發現了這些鳥類生活的一些習慣。最重大的一個發現是,科學家找到一些孔子鳥的化石,它們的化石中竟然具有髓骨。美女小倩給大家解釋一下,當鳥類具有髓骨的時候,那麼就說明,這是一種在性成熟的雌鳥,這些雌鳥的海綿狀組織,意味著鳥類已經全面的進化完成。

我國科學家還發現了鳥類在白堊紀吐出的未消化魚骨,這也更加證明科學家的論證。因此可以說當你看到海邊的鳥類,當你看到飛過房屋的麻雀,其實你就是看到了恐龍,鳥類的演化歷史,科學家已經有初步的結論,鳥類確實來自於恐龍,來自於遙遠的過去。

相關焦點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據報導,近日,在科學雜誌《白堊紀研究》上,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化石記錄,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這種恐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地區,它們的大小和雞差不多,兩足行走,主要的食物來源,是一些小型的脊椎動物和昆蟲。
  • 鳥類真是恐龍後裔嗎?如果被證實,恐龍算不算是滅絕動物?
    那麼,恐龍還有後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嗎?根據科學家們現有的研究成果,恐龍可能真的有在地球上生存下來的後代,也就是鳥類。換句話說,許多人可能會充滿疑問:鳥類根本不像恐龍。他們怎麼會有聯繫?然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鳥類很可能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1860年,在德國索倫霍芬附近出土的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塊化石上有一根羽毛,長60釐米,寬11釐米。我們知道,至少從現代動物身上,我們只能看到鳥類有羽毛。因此,該化石被認為與鳥類關係密切。
  • 科學家最新研究:與恐龍食性差異或助鳥類躲過大滅絕
    科學家最新研究:與恐龍食性差異或助鳥類躲過大滅絕植食性古鳥類(左)和小型掠食性恐龍(右)的生態復原場景。在這一食物鏈崩潰引發的大滅絕事件中,恐龍的後代鳥類為何得以倖存?這一學界長期關注的古生物演化謎團,近日被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破解——與恐龍的食性差異,可能是鳥類躲過大滅絕而倖存至今的關鍵。白堊紀早期古鳥類-會鳥的化石標本(黑色箭頭標示牙齒位置),收藏於中科院古脊椎所。
  • 科學家提出證據!鳥類可能屬於恐龍類!
    然而,某些特徵——比如持續的、有動力來源的飛行——將古代鳥類與其他獸腳亞目動物區分開來,並最終定義了現代鳥類的譜系,當然,並不是所有現代鳥類都會飛行。今天,所有的非鳥類恐龍早已滅絕。但是鳥類仍然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嗎?答案:是的。
  • 始祖鳥真的是鳥類祖先嗎?研究發現,它或許不會飛
    始祖鳥的標本,都是在德國境內發現的,簡單來說,除了德國境內,再也麼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現過始祖鳥的化石,所以,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懷疑始祖鳥化石是造假。不過,古生物學家通過檢測發現,始祖鳥的化石的確至今約有1.5億年的歷史,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外形有一點像野雞,尾巴很長,身上長有鳥類的羽毛。
  • 探索鳥類起源——有沒有比始祖鳥更為原始古老的鳥類呢?
    然而,幾乎沒有人質疑它作為最原始的鳥類的地位。始祖鳥一直是鳥類起源研究的核心。還有比始祖鳥更原始的鳥類嗎?在探索鳥類起源的過程中,科學家們不光要把注意力放在始祖鳥身上,他們也一直在努力尋找比始祖鳥更原始、更早的鳥類,探索更深層次的進化史。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來自美國的本土鳥類。1984年,原鳥化石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地層中被發現,距今約2.1億年。
  •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比拳頭還小,或許會改寫鳥類演化史?
    近日,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發現了一塊琥珀,裡面保存著近一億千年前的鳥狀頭部,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小的恐龍,取名眼齒鳥。琥珀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始於1.45億年前,剛好趕上了恐龍時代的班車,這樣的巧合使得大量古生物得以被發現。如果沒有松柏科植物的樹脂,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還有這麼小的恐龍。這個體型極小的恐龍的出現,或許將改寫鳥類的演化史,並且讓科學家了解到更多恐龍時代的生態環境。
  • Nature:恐龍滅絕前夕一隻 「神奇的雞」 化石,揭示現代鳥類的起源
    文 | 學術頭條昨天,《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小組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現代鳥類化石,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這一發現為了解鳥類進化時間提供了線索。這一發現表明,現代鳥類恰好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事件發生的前夕出現(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不到 100 萬年,那次撞擊導致所有大型恐龍滅絕)。研究人員表示,這塊新化石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鳥類在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而巨型恐龍卻沒有。冠群鳥類包括所有現存鳥類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不過,由於化石記錄空白,科學家們對於冠群鳥類的早期演化一直不甚明了。
  • 中外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大體型古鳥類
    中外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大體型古鳥類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2-10 22:20 來源:澎湃新聞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所有這些鳥類都可以追溯到一類雙足恐龍,它們主要是肉食性動物,被稱為獸腳亞目恐龍(Theropoda)。獸腳亞目恐龍最早出現於2.31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最早的鳥類與獸腳亞目恐龍有很多共同之處,包括羽毛和產卵。然而,某些特徵——比如持續的、有動力的飛行——將古代鳥類與其他獸腳亞目恐龍區分開來,並最終定義了現代鳥類的支系(儘管不是所有現代鳥類都會飛行)。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此次,研究團隊發現的琥珀被認為是中生代(大約 2.5 億到 6500 萬年前)白堊紀已知最小的恐龍化石,該化石在緬甸發現,只有 31.5 吋寬,含有完整的鳥(廣義的恐龍包括鳥類)的頭骨。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另外在二連地區還發現了一些蜥腳啖和鳥臀類恐龍化石,但屬種的豐富程度遠不及獸腳類恐龍。恐龍蛋在數次考察中皆有發現,其中1988年的考察中發現的恐龍蛋最為豐富,有5窩圓形恐龍蛋,每窩數量均有23個,直徑約9~10釐米,蛋殼表面光滑平整,推測是二連地區某種似鳥龍的蛋。
  • 被認為是鳥類祖先的始祖鳥,它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關於現代鳥類的起源,目前流傳範圍最為廣泛的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恐龍,因為曾有考古人員發現了具備飛行能力且長出羽毛的恐龍。而距離我們最近的恐龍至少也有六千多萬年,而始祖鳥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5億年,在這段時間裡恐龍是如何逐漸演化成鳥類的?它們是從何時開始發生演變的?
  • 蝙蝠的祖先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它
    2006年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新的思考,遠古翔獸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我們知道,天空是鳥類的專屬領域,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一直希望能突破自身限制,翱翔藍天。客觀地說,一種生物是否具備飛翔本領,與身體多項指標有關,例如骨骼重量、身長等。另外,是否能飛行也與身體內部組織或結構有關。
  • 鳥類的祖先是誰?它們是暴龍科的開創者,連霸王龍都是其後代
    說起恐龍,很多人都會把它和霸王龍聯想到一起,而且,還會認為是因為霸王龍的存在,才會讓恐龍時代稱霸地球,其實,恐龍的誕生是在三疊紀世紀,也就是距今2億多年前,而霸王龍是在距今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才出現的,所以說,恐龍的霸主地球,並非霸王龍帶來的,不過,和霸王龍也有一點關係。
  • 從「牙尖嘴利」到「無齒之徒」鳥類到底經歷了什麼
    來源:科技日報植食性古鳥類(左)和小型掠食性恐龍(右)的生態復原場景鄭秋暘繪圖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見鳥吃東西時,都是整個兒吞咽下去的。這是因為它們沒有牙齒,所以省去了咀嚼的環節。但是你知道嗎,很早以前,鳥類也是有牙齒的。
  • 鳥類起源於什麼?真的是由翼龍演化而來的?
    首先,鳥類真的始於翼龍嗎?為神魔小編會有這樣的猜想呢?詳細大家讀看過《侏羅紀公園》吧,這個電影當時盛極一時。那裡面則是講述了很多的恐龍,其中就有翼龍,當時我就在想,他會不會就是現在鳥類的祖先呢?畢竟他也是會飛的呀!但是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它是沒有羽毛的呀!
  • 源自中生代的最小恐龍化石,打破了我們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一隻蜂鳥大小恐龍的小頭骨被發現被包裹在了琥珀中,這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認知衝破,引發了關於鳥類進化和早期動物微型化趨勢令人震驚的思考。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頭蓋骨,只有7.1毫米長,屬於一種新的類鳥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科學家揭開鳥類羽毛顏色的秘密
    現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科學家能夠進行大量的對比研究,進一步了解全世界6000種雀類的毛色進化過程。鳥類羽毛是極為重要的進化標誌,尤其是雄鳥,它們為一身豔麗的羽毛失去了很多(保持美麗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在自然界,醒目就意味著很容易成為其他捕獵者的口中餐。然而生物進化學家一直都想弄清楚:擁有亮麗羽毛的雄鳥「父親」為什麼沒有把自己的這一特徵遺傳給下一代雌鳥呢?
  • 「神奇小雞」或為已知最古老鳥類
    【新華社微特稿】一具綽號「神奇小雞」的化石可能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鳥類化石,有助科學家了解鳥類早期進化情況。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8日刊載的一份研究報告,這具出土於比利時的鳥類化石可能有6670萬年至6680萬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