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文字真的是不可執取的東西,當一句話說出來或者寫下來,它就不是你得了,你必須允許別人任意解讀,甚至誤讀。所以我最想說的話,其實在我開口的那一刻就已經說完。」——扎西拉姆·多多
文學的確是奇妙的一種東西,它以最簡單的文字形式,講述著一個個複雜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面,有人心的真善美,也有記恨世俗的醜惡,有多情愛,也有傷別離,有感嘆春秋無數,韶華正好,也有追憶逝水年華,多情自古空餘恨。文字的魅力,就在這一筆一划之中展現開來。
而我國的文學史,更是世界文學史上漫長銀河中最為閃耀的星辰之一。
從屈原先生的離騷,再到流芳千古的那些文學著作,每一個文字的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辛苦耕耘,在我國作家莫言獲得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我國更是把這種傳奇發揚到了頂峰。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莫言的代表作《豐乳肥臀》卻一度成為了禁書,這又是為什麼呢?
初聞不知曲中意
很多讀者第一眼看到莫言的這本代表作,其實內心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疑惑,因為這本書的書名,的確就已經足夠顯眼。
在書店裡瀏覽過去,一派文藝學名、傷春悲秋的書名中,《豐乳肥臀》多多少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很多不明就裡的讀者甚至會疑惑,這本書是否是擺錯了位置,不應該擺在當代文學或者暢銷名著的書架中呢?
這個顯得有些情色意味的名字,其實也是作者莫言有意為之。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這本書,《豐乳肥臀》作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書中文風也是大家熟悉的莫言風格,在描述中國封建社會的苦難故事的時候,莫言習慣往自己的文筆中加以濃墨重彩的西方文學元素潤色,讓文學作品在有著強烈的中國色彩的同時也不失西方文學的熱情奔放,正是這樣恰到好處的結合才造就了一本本經典文學作品。
在《豐乳肥臀》這本書中,莫言塑造的最為成功的一個形象,就是一個母親的形象,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作為一個母親,絲毫沒有封建社會的拘束保守,顯得與那個破舊的時代格格不入,書中對於她人格的塑造顯得隨意而淡然:她的一生多次與不同的男人的媾和,最終生下了一共八個兒女。但是這些男人卻最終都沒有陪她走到最後,到後來,她甚至成為了一個根本無人問津的可憐女人。
這樣的題材和立意多多少少顯得有些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因為在那個背景下,大多數女人都背負著封建的枷鎖,顯得沉重而又束縛,他們不得不裹小腳,侍奉夫婿公婆,照顧兒女,只能忍氣吞聲,偶爾還要被自己的丈夫狠狠教訓一頓,生活在那個年代高密的女子更像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她們的人生,不僅僅是自己的人生,更是一個家庭乃至幾個家庭的人生。
故事的最後,莫言巧妙的使用了一個手法,當母親走投無路時,最開始出現在全文開頭的瑞典律師馬洛亞出現了,他在最後的關頭成為了這個母親的依靠,並且生下了主人公上官金童,上官金童作為混血兒,這輩子受盡了苛待和有色的眼鏡,莫言借著他的口吻,敘述完了這難過漫長的一生。
再見已是曲終人
第一次粗略讀這本書,習慣傳統中國文學的大家會感到有一些不適應,因為本書中描寫的大尺度內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莫言本人的名聲,也曾經因為這本書中的大尺度描寫被人質疑,有人認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如果如此大尺度的描寫那些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內容,是否會顯得有些不合適呢?畢竟青少年的價值觀尚未成熟,而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名稱又顯得太過擲地有聲,大名鼎鼎,吸引青少年讀者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當時批評指責莫言文風的人大有人在,有人直言如果名著不注重尺度問題,其效果其實與禁書《金瓶梅》無異,而所謂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不過就是當代的「蘭陵笑笑生」罷了。
這當然是完全錯誤的認知,且不說當代文學市場已經非常開放,莫言的《豐乳肥臀》一書中,更多的是對於現實社會和生活的一種諷刺,如果隨隨便便就加之以否定,那麼到最後,無異於是買櫝還珠了。
歷史是不會被忘記的,莫言寫這本書最重要的意義,絕不是所謂的傳播大尺度文學,之所以取這個令人浮想聯翩的書名,不過也是為了吸引那些骯髒的人的眼光,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他看到這個世界的顏色,有的人眼中的世界美麗奇妙無比,有人眼中的世界卻十分之骯髒,因此他們所看到的,也是骯髒而不值一提的,書中哪些警示的內容,反而卻被他們拋之腦後了。
作者莫言想表達的正是這一點,在全本書無數的對於人性的描寫、歷史的苦難的時候,那些專門奔著書名來一睹為快的心術不正的人,僅僅能夠看到書中大尺度內容卻忽略那些價值的人,顯得是這樣的卑劣。
他們專程為著情色而來,最終卻失望而歸,難免出演詆毀,上演一個誣陷的把戲,殊不知,在眾多的看客面前,自己只是一個個跳梁小丑,令人發笑罷了。
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不能夠僅僅因為一本書的書名就去定性它的文學價值,也不能僅僅因為某一處的文學描寫就認為這本書不值一提。可能在當時這本書的創作背景下,時代是狹隘的,可是今天的時代早就已經在突飛猛進中成長起來,最終獨當一面,成為大家所敬佩的,也是海納百川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