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日本人,但幫著中國罵日本被殺害。魯迅聽後極度悲憤寫文致敬

2020-12-14 蕭中九歌

文·蕭中九歌

1933年2月,距離日本全面侵華還有4年

中國著名文豪,當代語文課本「釘子戶」魯迅先生,懷著極度悲憤的心情給一位日本人寫下悼詞:

「中日兩國人民親如兄弟,資產階級欺騙人民,用血在我們中間製造鴻溝,並且繼續製造。但是無產階級和它的先鋒隊正在用自己的血來消滅這道鴻溝,小林多喜二同志的死就是一個證明!」

小林多喜二是誰?魯迅先生為何要給他寫悼詞,心情還這麼悲憤?

下面來揭開歷史的答案,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的感觸。

小林多喜二

小林多喜二,生於日本佃戶家庭(日本佃戶相當於中國的貧農),童年極其艱苦,經常吃不飽飯,為了生活不得不早早去給地主打工,貼補家用。

就算生活給了他如此磨難,小林多喜二依舊沒有放棄學習。他在班裡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並且從小樽高商畢業。

(小樽高商大學,北海道知名的一流國際商業學校)

大學畢業後,小林多喜二。在銀行工作期間,然後創辦了同人雜誌《光明》。

只為尋找真理。

後來又創辦《不在地主》一書,揭露銀行地主,狼狽為奸盤剝農民的故事。

之後就被銀行開除了。

小林多喜二的行為被當地政府部門嚴重警告,甚至經常收到恐嚇信,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他沒有屈服,仍然勇敢的與日本右翼勢力進行英勇的抗爭。

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對中國東北進行佔領。

小林多喜二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興奮,以為國家的領土和資源又得了擴大,自己可以分得好多的戰爭紅利。相反,小林多喜二認為這是非正義的行為。

出於國際主義戰士的自我覺悟,小林君多次發文抨擊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分子的邪惡嘴臉。

甚至直接以魔王來稱呼天皇,認為日本天皇是吞噬民脂民膏的魔王。之後,他就被逮捕入獄,飽受折磨。

被關押了兩個多月。

他仍舊不屈服。多次特殊的經驗,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也讓小林多喜二在創作上有了更多的靈感。

小林多喜二是個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經受住了組織的考驗,於1931年10月加入了日共,積極的與日本右翼侵華勢力作鬥爭。

為減輕中國地區同志們的壓力,小林多喜二與本國的其他同志策划行動,比如破壞日本軍工的生產、到軍隊中去進行反戰宣傳。

不幸的是,小林君被人出賣,再次被捕入獄。

日本特高課給了小林多喜二一次悔過的機會。

只要他轉變文學創作的方向,為日本侵華正當合理化做辯護,就可以無罪釋放,但是他拒絕了。

日本特高課認為小林多喜二無可救藥,於是下令將他毒打致死。

日本特高課

就這樣,一位優秀的無產階級鬥士,慘遭日本特高科的毒手。

更令人氣憤的是,日本特高科並沒有終結此事,他們還要殺人誅心。

日本政府宣傳小林多喜兒是日本民族的叛徒,許多不明真相的人,對小林君的貢獻視而不見,紛紛對他破口大罵。

上面提到的,聽聞此噩耗後,魯迅感到極其憤怒,當晚連夜寫下了悼詞。

其實像小林君這樣的人,在日本社會中並不少。

他們大多出於追求真理,號召世界的窮人們聯合起來。

想為各自的國家打造出一個新的世界,那個世界沒有壓迫。

只可惜與當時主流價值觀並不相符,他們受到主流社會的排斥。

他們被本國人視為叛變者。

出於宣傳的需要,他們的功績,被有意或者無意的弱化,最後消失不見。

最根本的是,既得利益階層為此感到恐懼。

用一句《三體中》的名言,對待敵人最好的方式以及最高境界就是趕盡殺絕。

他們所做的貢獻,應當被牢記。

但大多人國人對日本的印象還停留在,日本人都是邪惡的,他們是壞人。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印象,是因為日本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傷害。

但是,此等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對於我們認清世界的真相,非常不利。

而宣傳此等觀點的人不是壞就是愚蠢。

事實上在日本存在不少的日本友人,比如小林君,他們天然的和中國人民是朋友。

比如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對中國人民懷著深切的同情,對待去留日的學生幾乎是恨不得把自己會的全教完。

這些人是真正的國際主義戰士,他們值得被中國人民永遠的銘記。

一個學新聞的歷史故事只有者。關注我,這裡有現象背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魯迅從來不罵日本人?魯迅對日軍侵華的態度究竟如何
    文/遊有方想到這個題目,完全是因為《「一二八」事變時期的魯迅》一文(3月6日南方都市報歷史版)。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中國駐軍堅決抵抗,淞滬會戰爆發。曹聚仁《魯迅評傳》則根本沒有提到此事,卻介紹了內山完造回憶錄中的一個片段。有一天,魯迅對內山說:「老闆,孔老夫子如果此刻還活著的話,那麼他是親日呢?還是排日呢?」內山笑道:「大概有時親日,有時排日吧。」魯迅聽了,就哈哈大笑起來了。考慮到魯迅和內山笑談排日親日是在1931年後,「民族之間的情緒,緊張到那麼程度」(曹聚仁),會不會更加覺得不可思議呢?
  • 他是同盟會的元老,因為日本人跳海自殺,魯迅感慨,棄醫從文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69,閱讀約2分鐘陳天華是湖南人,1903年,他來到日本留學,聽說沙俄要佔領東北,他寫了很多學術寄回學校。湖南巡撫被他的壯舉所感動,親自在學校閱讀了這些學術,並在報紙上發表,使全省抗俄熱情高漲。陳天華也直言,清廷已經是一個被外國人控制的政權,鼓勵人民站出來對抗列強。1904年,他準備來江西策划起義,但由於漢奸洩密,他只能去日本躲避。
  • 魯迅去世,其原因至今不明!64年後,周家發聲:可能日本人謀害
    1936年10月19日,正是日本外相廣田弘毅喊出「防中」口號的半年後,彼時中國知識界領袖、左翼「盟主」魯迅,突然在上海病逝,年僅55歲。日方何以要暗害魯迅,原因也不言自明:魯迅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不妥協的抗日誌士,而且還是左翼宗主,收買不了只有清理。現在網上很多朋友,總跟風說魯迅親日、從不罵日本人云雲,這實際是很無知的傳謠詆毀。「民族魂」的認定,豈是當時那些人稀裡糊塗就會給蓋上的?
  • 回憶日本留學往事,魯迅與恩師藤野說法很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在這篇課文裡魯迅回憶了自己青年時期去日本仙臺學醫並認識藤野先生的過程,回國後他選擇棄醫從文,但是他在仙臺和老師的美好記憶始終不能忘懷,於是寫下了此文,並收錄在了他的名作《朝花夕拾》裡。令人稱奇的是藤野先生晚年也寫了一篇文章,叫《謹憶周樹人君》。在文章裡他說魯迅只記得是個中等生,印象不深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郭沫若痛罵魯迅是法西斯蒂,大才子多彩的愛情史,讓人目不暇接
    1928年,在日本妻子佐藤富子溫柔鄉中的郭沫若,不甘寂寞,寫了一篇痛罵魯迅的奇文。下面我們來奇文共賞:他(指魯迅)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餘孽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的反革命。魯迅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以前說魯迅是新舊過渡期的遊移分子,說他是人道主義者,這是完全錯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諦)!
  • 魯迅一生筆桿子救國,魯迅去世後,蔣介石在花圈上寫了6個字
    或者就在中國?答案可想而知了。中國的歷史漫長,長得像天方夜譚。中國被那個依然自以為是天朝上國的晚清弄得民不聊生,封建勢力卻一直戴著一副高貴迂腐的皮囊去掩蓋那將近是空殼的肉體,而他國土內的人事物便成了為他填補黑洞的一把塵土,隨手而得,拍掌即散。無知膽怯者是默默無聲的,反抗掙扎者便成了眾矢之的。反抗者的努力雖微小,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真理。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罵,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的一生
    魯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之一,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驅者和奠基人,對白話文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他還嫉惡如仇針砭時弊,一篇《阿Q正傳》不知道「罵」了多少人。
  • 今天是魯迅忌日,日本仙臺各界紀念先生逝世82周年
    1904年,全日本還只有東京帝國大學和京都帝國大學這兩所高等學府,在校學生總數5256人,也就是說,兩校合計每年招收只有約千餘人。鑑於這樣的情況,從日本文部省到高等學校自身,對中國留學生進入高等學校都持慎重的態度。魯迅如要進大學深造,須先進高等學校學習3年。對中國學生而言,進入高等學校,不僅要參加考試,而且要有中國駐日公使的推薦信。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寫5字回懟,人們笑道:說得沒錯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寫5字回懟,人們笑道:說得沒錯郭沫若在現在的民間是一個很具有爭議性質的人物,但是拋開其他東西不說,郭沫若在文學、甲骨學等等領域都有著非常出色的成就,而在中國的近代文壇當中,魯迅和郭沫若都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 魯迅先生的犀利深刻,改經典古詩,諷刺國民政府,幽默中帶悲憤
    詩的第三聯則是寫他登上黃鶴樓所見之景,最後以煙波江上迷濛不見家鄉作結,將詩意重歸於首聯那種蒼茫縹緲的意境之中。△ 沒了帽子只有欲哭無淚這首改詩,語帶調侃,幽默風趣,讓人忍俊不禁。帽套被人偷去,不再回來,唯有頭在寒風中等待,悠悠難堪。想像其情景,倒也形象生動,讓人發笑。
  • 郭沫若與魯迅對罵半生,皆因為私生活而起,百年後結局出人意料
    因此去日本留學學習西醫,但後來發現治療靈魂比治療身體更重要,於是棄醫從文,成了我們所熟悉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文風犀利,從不懼怕任何勢力和任何人,直言不諱。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文學,翻譯方面都具有很多成就。但因為私生活混亂,一生毀譽參半。
  • 魯迅因一個日本女人與弟弟感情破裂,恩斷義絕後,兩兄弟永不相見
    文/徐永超1923年7月14日夜裡,魯迅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餚,此可記也。"而在此之前,魯迅一直是和家人共同用飯的。1919年,全家從​紹興搬到北京八道灣。作為長子的魯迅,毅然挑起了養活一大家子人的重任。除了在教育部上班領薪水(雖然時常欠薪),有先後做過八所大、中學校的兼職講師。
  • 【魯迅名言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題小像》 賞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出自《自題小像》是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在日本東京學時給他的摯友許壽裳的詩作。詩本無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 當我們喊著「去魯迅化」時,日本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這是為啥?
    魯迅這幾年來魯迅的文章一直從課本裡被刪除,那自然是為學生著想,要知道現在學生,其實不用說學生,可能現在的一些大人,那也是無法理解魯迅的文章,有相當一大批的人在網上討論魯迅,認為他如何如何,寫的東西怎麼樣,認為他的那些文章沒有了任何的價值,魯迅也只是一個只會罵人的作家。
  • 躲過了軍統,卻沒防住日本人,周海嬰憤怒揭露:魯迅是被謀殺的!
    魯迅少年棄醫從文,是我國白話文創作的先驅之一,他的文章被大中小學教材收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紀念劉和珍君》等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魯迅用筆作匕首和投槍,為民族精神吶喊,是我們的民族魂。
  • 在日本哪些人最容易挨罵:日語「罵倒語」大盤點
    」,罵子路「不得其死」,罵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還罵「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先秦以來的宗法制社會,最強最痛快的罵詈就是前刨祖墳、後絕子嗣,或充人長輩(自稱「老子」、「大爺」,罵人「孫子」以及罵娘系列等),而且中國傳統文化對性持比基督教更為嚴厲的壓抑閉鎖態度,所以漢語罵詈語多與祖宗戚屬子孫長幼和男女有關。
  • 魯迅憶日本恩師藤野先生:永生難忘!藤野先生疑惑:魯迅是誰?
    我國偉大領袖說過這麼一句話:「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的確,魯迅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革新與摧枯拉朽的獨立進步思想,他善於從文化與思想深處探究國民之病源,而且開具適合大眾進步自立之藥方。不過,魯迅之所以會取得如此成就,卻不得不感謝他的日本恩師——藤野先生。
  • 中國國罵「他媽的」,日本國罵怎麼罵?
    這位學者還引用魯迅雜文集《墳》裡《論他媽的》的一段話:假使有人說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那麼,『他媽的』就可以算是中國的「國罵」了。你看,這位漢字學家能從文化學著手精準地解構「他媽的」,也令中國人亮眼。日本有國罵嗎?答案是從性關係上,從祖宗層面上生出的國罵,日本是沒有的。日本人的一個基本思路是,性關係的人倫,何以成罵人之語?這就表明他們是將性與道德分離的。
  • 多年前魯迅深夜咳血病亡,獨子周海嬰:日本人暗害的嫌疑很大
    魯迅先生的思想在那個年代宛如一道光,射入大家的心中,對中國思想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文章我們也在課本中讀過不少。魯迅本迅但魯迅先生的死是一件非常有爭議的事情,他的兒子周海嬰一直認為,魯迅先生是被日本人的惡意害死的。
  • 日本著名漢學家小川環樹:我所見的魯迅,並不是那樣的
    小川環樹,日本學者,專注於研究中國文學,被日本京都大學院長兼博物館長評價是戰後時期研究中國文學的支柱。我國學者李慶評價他是研究中國文學的棟梁。他對魯迅的評價有他自己的看法,並且直言說:「我所見的魯迅,並不是那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