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杜牧嗎,他的人生並非只有花前月下

2020-12-23 薩培喇談藝錄

杜牧是晚唐時期著名詩人,他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他們二人都很擅長描寫細膩複雜的情感。杜牧,字牧之,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唐代中期的宰相杜佑。杜牧自幼由祖父親自教誨,除了熟讀經史子集,他還對兵書戰策很感興趣。杜牧26歲中舉,通過殿試排名進士第五名,震動京城。杜牧在23歲時,就寫出天下傳誦的經典名篇《阿房宮賦》,當他科舉高中之後,更坐實了風流才子的美名。

杜牧初入官場只在長安任職一年,大多數時間都是外放。他既去過繁華勝地洛陽、揚州,也去過相對貧苦一些的宣州。在揚州,他寫下了很多佳句,「二十四橋明月夜」、「十年一覺揚州夢」、「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等等。表面上看他沉迷於遊樂,其實他內心中還保留著清醒認識,他建議朝廷儘早解決藩鎮割據的問題,並且密切關注邊境戰況警惕外族入侵。

杜牧擅長寫長詩,在揚州期間他以歌姬為主題寫出了《張好好詩》和《杜秋娘詩》。這兩首詩都是借用平凡美貌女子的經歷,訴說面對無法掌控的命運,小人物的無奈與可憐。從這方面看,他作為富貴中人,也有體恤平民的一面。

杜牧外放為官大概有10年之久,當他回到長安之後被任命為史館修撰。當他離開江南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喜悅,想要在長安做出一番事業。很可惜的是,杜牧只在長安任職兩年,又被外放做官。杜牧很不滿意的這樣的任命,他覺得這是當朝宰相李德裕對他的打擊排擠。

這一次外放長達7年,他先後輾轉於黃州、池州、睦州等地。在這次外放過程中,他看到了更多的底層百姓生活。農民深受苛捐雜稅的壓榨,到了春天播種的季節甚至沒有種子。於是在杜牧外放期間,他力求親力親為,在他的權力範圍內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幫助。比如他在黃州期間,約束下屬官員,處理了一批民憤極大的酷吏。但治理一個地方,無法改變晚唐百弊叢生的政局。曾經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此時已經像個垂暮老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走入」墳墓。

杜牧46歲的時候,再次返回長安,還是擔任史館修撰的職務。這時李德裕已經下臺,他在官場的生活相對要滋潤一些。經歷了宦海沉浮,他有了明哲保身的念頭。當時李商隱也在長安,他們二人早就互相敬慕,這一次終於相聚。杜牧和李商隱相互勉勵,讓杜牧燃起了雄心壯志,於是他在48歲那年,請求出任湖州刺史,想要造福百姓。

從湖州返京之後,杜牧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於是他定居在樊川別墅開始整體自己的作品。樊川別墅是杜牧的祖宅,他在這裡時刻懷念祖父杜佑對他的教誨,於是把自己的詩集起名為《樊川集》。在編纂詩集過程中,杜牧燒毀了很多他不滿意的詩稿,《樊川集》中只錄入了他自己的滿意的「十之二三」。杜牧病逝之時年僅50歲,縱觀他的一生,享受過,奮鬥過,努力過,失望過,這樣豐富的經歷造就了他詩文作品的風格多變。

拓展閱讀

筆墨當隨時代,清代揚州畫家的園林山水夢,高翔繪《僧掃落葉》

對於歷史愛好者,這幾部編年體史書一定要了解

前景表現空間幽深,遠景表現山勢雄偉,王翬繪《連山積雪》

唐代以前的著作中很難看到有關茶葉的記載,因為那時稱之為荼

相關焦點

  •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大和九年(835年)年初或年中,杜牧被朝廷任命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前,牛僧孺在節度使府中為杜牧設宴餞行,並告誡他說:「以你通達處事的氣概,一定能走上坦途。然而,你風流不羈的性情,卻讓我憂慮,或許也會對你的身體有所傷害。」杜牧連忙分辨道:「所幸我平常能檢點自己的行為,還不至於讓您擔憂吧。
  • 十年一覺揚州夢,十首杜牧古詩詞!
    前言靜品杜牧之詩,清麗俊逸又有卓越含蓄之姿,是以,最愛他筆下的江南煙雨,青山隱隱水迢迢,帶來片刻的美好安寧。江南之外,有哲理,有情深,無論哪一種都別有一番韻味,也永遠不忘,揚州三生杜牧。迷人的江南,依山傍水的村莊山郭,迎風招展的旗幟,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佛寺、樓臺,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且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增添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詩酒人生
    可是在他降生的時代,「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朝廷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藩鎮跋扈,宦官專權,土地兼併嚴重,貧富不均加劇。而在杜佑死後,杜氏一門也日漸敗落,他不能再依靠家族的世襲庇蔭,只有自己努力進取,才能施展平生抱負。
  • 杜牧,低級趣味的揚州夢
    壞就壞在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杜牧到揚州生活。時年三十餘歲的杜牧到揚州後喜宴遊、好青樓,他在揚州一呆就是九年多。杜牧在《遣懷》中講的非常清楚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首先,我杜牧來到揚州是落魄了,並且一落魄就是十年,怎麼落魄的呢?
  • 杜牧《遣懷》:一個滄桑綽約的煙雨揚州夢,卻被誤解為豔情詩
    《遣懷》詩歷來被人誤解為豔情詩,以為觀涉杜牧在揚州時的放浪生活。詩說: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如果我們不懷疑自己的直觀感覺的話,那麼問題出現在第一句上:杜牧「落魄載酒」是對池州的感受,還是對揚州的回味?抑或兩者皆有?而「江南」是指池州?還是指揚州呢?同樣,「十年一覺揚州夢」也是令人疑惑的。此句可解釋為:十年只是一夢,而所夢者惟揚州而已;也可以解釋為:揚州的日子只如一夢。
  •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風流倜儻杜牧之
    那一年杜牧做了池州刺史,他途徑烏江亭,譏諷西楚霸王不能忍辱負重。於是,徘徊於烏江岸邊,吟詠著《過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公元833年春,杜牧由宣州去往揚州,途徑江寧,建康等城。這一路,他觀遍長江兩岸春色,訪盡六朝遺蹟,於追昔撫今裡,一時心生無盡慨嘆。《江南春》、《泊秦淮》等一批江南詞作應運而生。
  • 《贈別》二首,杜牧揚州一夢醒於此
    杜牧雖然身在揚州,但心有不甘,他念念不忘的仍舊是大唐的朝廷和國事。因為滿心憤懣鬱鬱寡歡,所以公事之餘,杜牧的閒暇時間就全部奉獻給了揚州的煙花場所。作為杜牧的好友兼上司,牛僧孺看到杜牧夜夜笙歌,流連於煙花之地,心裡放心不下但又不便說出,只好秘密的派了幾個人暗中保護杜牧。這一保護就是幾年,直到杜牧臨離開揚州,牛僧孺為杜牧餞行之時才把這件事情說破。
  • 何謂青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何謂青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現代人常把妓院稱之為「青樓」,其實在古代,青樓的原意是指富貴人家豪華雅致的青磚青瓦的樓房,因富貴人家的姬妾和家妓大多數都住在此地,所以,到了唐朝人們就逐漸把這裡稱之為煙花柳巷之所。
  • 杜牧最落魄一首詩,通篇句句經典,最後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唐朝的詩人悲慘的詩人,那也是比比皆是,很多的詩人他們一輩子也是鬱郁不得志,例如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他就一輩子顛沛流離,始終也沒有機會,這也使得詩人最終時常是流連於那聲色場所。也正是這樣的經歷,令他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作,而且他的詩作除了很傷感之外,其中有一首還無比的落魄,那便是他的這首《遣懷》,這首詩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 杜牧最落魄一首詩,回顧自己前半生,雖風流無比,但一事無成
    活在晚唐時的「小李杜」杜牧,非常不幸,懷才不遇。只好當一個文人,每天賞景論詩。很多人認為杜牧就是個文人,其實不然。如果讓他當個將軍,估計歷史再無「小李杜」,估計會多出一個叱吒沙場的杜將軍了。不要忘記杜牧對於用兵之法甚是了解,曾有一段時間深入研究,並且還為《孫子兵法》註解過。杜牧這一生雖然常年混跡朝堂,但是也只是在外圍轉圈圈,並沒有進入朝堂核心。
  • 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抒發懷才不遇,為後世文人所激賞!
    杜牧居揚州時,頗好晏遊,放浪形骸,與青樓女子多有來往,其表面是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發洩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對懷才不遇的不滿,這首詩在後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賞。《遣懷》唐代:杜牧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注釋】1、楚腰:用楚王好細腰的典故。
  • 杜牧說,你們只看到我的風流,卻看不出我鬱郁不得志
    杜牧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他的父親與伯父也都在京為官,家宅正居長安城中心的安仁坊,一時顯貴無比。對於自己的家族,杜牧一直頗為自得,他曾寫詩誇耀家中的萬卷藏書,可見很珍視這種家學傳統。他生平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很有見地,也精通詩賦古文,是當時『名振京邑』的才子。杜牧雖是中晚唐人,詩歌卻有盛唐風骨,發出俊秀豪爽之氣。
  • 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橋名叫「二十四」還是揚州共有二十四座橋
    唐代的文學創作形式以詩歌為主,出遊訪友要寫詩,花前月下也寫詩,訴說衷腸還寫詩,總之詩歌無處不在。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描寫揚州的詩,其中的千古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讓世人對揚州充滿了嚮往。想要身臨其境看看揚州的橋,聽聽美人吹奏的音律。
  • 杜牧的一首絕句,尺幅之間,萬裡之遙,卻深情無限
    有人誇獎他吟詠入幽,有人表揚其含蓄委婉,更有人讚美小杜語言凝練。這首《有寄》雖然流傳不廣,但同樣精彩。杜牧不僅自幼聰穎、才華出眾,而且素有遠大志向。他鑽研兵書戰法,學習經史子集,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建功立業、光耀門庭。但從來都是天妒賢才,如此幾十年不遇的俊傑,最後只能多少年沉淪下僚。
  • 杜牧《泊秦淮》:世上真有亡國之音?
    其實這裡杜牧並非批評商女,而是劍指聽者。演唱什麼,不是由賣唱歌女決定的,而是由買唱的達官貴人決定的。實際上,杜牧這裡是諷刺那些愛聽《後庭花》之類曲子的達官貴人。愛聽《後庭花》,即沉湎聲色,不思進取。實際上,亡國的不是音樂,而是這些沉湎聲色、不思進取的人。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唐太宗李世民。
  • 杜牧這首詩豪宕雄渾,層次分明,筆墨灑脫
    唐代詩人杜牧也是樂山愛水之人,秀麗的山川帶給他寫詩的靈感,清澈的溪水賦予他文學的涵養。他讚美秋天的紅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他喜愛迷人的江南,「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可是他也惆悵滿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更是悲愁於心,「聚散竟無形,迴腸自結成。」下面這首詩就反映了杜牧矛盾的內心世界,筆墨灑脫,情感深沉。
  • 沉溺在青樓裡的晚唐才子,十年一覺揚州夢,只因廣陵有佳人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這首《贈別·其一》,道不盡詩人對揚州的喜愛,吟不完對青樓紅顏知己的垂青。因為有了杜牧,揚州才擁有鮮豔光彩的靈魂;因為有了揚州,杜牧才找到了突然的本真自我。
  • 杜牧:家裡有礦,心頭也慌
    他原本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人生起點很高,26歲時便進士及第。名流吳武陵向他推薦了杜牧,還飽含激情地念了一遍《阿房宮賦》,說此人可為狀元。雖然崔郾也覺著文章很贊,但還是表態,杜牧不能當狀元。等他回到酒席上,同僚們問吳老頭來做什麼,崔郾如實回答。旁邊立刻有人搭話,說杜牧才氣很大,但有些不拘小節,喜歡煙花風月,好出入娛樂場所。看看,杜牧好玩樂的名聲,那時已經流傳甚廣了。不過他確實挺有本事,這次科舉發榜,高中進士。三月又應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又以第四等及第,風光無限。
  • 讓歐陽修和杜牧告訴你,男人喜歡怎樣的女人
    杜牧年輕時,恃才傲物,放浪形骸,在揚州過了十來年花天酒地的生活,後來要回長安,對於自己心愛的揚州還是依依不捨,於是寫了二首《贈別》詩,其一為: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