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最落魄一首詩,回顧自己前半生,雖風流無比,但一事無成

2021-01-11 曉詩不拾月

在古代有很多懷才不遇的文人,他們大多因才被人妒,所以被趕出朝堂,他們正是擁有文人的傲骨才不會用那些骯髒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和平年代時還好,如果正值戰亂,加上朝堂鬥爭,估計分身乏術。活在晚唐時的「小李杜」杜牧,非常不幸,懷才不遇。只好當一個文人,每天賞景論詩。

很多人認為杜牧就是個文人,其實不然。如果讓他當個將軍,估計歷史再無「小李杜」,估計會多出一個叱吒沙場的杜將軍了。不要忘記杜牧對於用兵之法甚是了解,曾有一段時間深入研究,並且還為《孫子兵法》註解過。

杜牧這一生雖然常年混跡朝堂,但是也只是在外圍轉圈圈,並沒有進入朝堂核心。

杜牧他這一生註定是個文人,寫的詩英發俊爽,讀起讓人感嘆,而本人又喜歡老莊,所以再道學上也頗有研究。並且他還喜歡杜甫韓愈,所以他的詩會有幾絲二人的風氣。

杜牧這個人在曉詩看來,他頗有幾絲柳永的性情,大家都知道柳永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風流詩人,每日青樓必去。雖不是去嫖,但是精神卻無時無刻不是在嫖。

而杜牧也像柳永那樣,朝堂進不去,就和青樓女子一起吟詩作畫,好不快活!在古代的嫖客中,分為兩種人:一種是食色性者,而另一種是柳永這種「精神嫖客」。

這種「精神嫖客」在古代是很流行,如果要是放在現在一個學者去青樓,估計就要蹲大院了。杜牧無事之時就會去青樓逛逛,和小娘子談談心。

杜牧逛青樓雖然也會做些詩,但是也沒像柳永那樣大開大合,咱杜牧則是小酌。杜牧以青樓為題的詩沒多少,但也有那麼一兩首,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關於杜牧去青樓的詩《遣懷》。

《遣懷》唐·杜牧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首《遣懷》是杜牧當黃州刺史時所作,追憶自己十年前在揚州的歲月。在那段時期的自己每日和青樓女子來往,放浪形骸,讓這時的杜牧感覺有點夢幻,並且還有一事無成的感嘆!

詩的上闋是對自己揚州生活的回憶,每日潦倒、以酒為伴過著放浪形骸的日子,自己攬著青樓中的美女,品賞歌舞。而在揚州的那十年感覺就像是一場大夢,如此夢幻,讓人突兀。然而到頭來,只是落得一個青樓楚館內一個「薄倖」的名聲。

這首詩雖然也描寫了杜牧在青樓流連的場景,但是更多的是對自己虛度光陰的懊悔,和對懷才不遇的不滿。而這種聲音在詩的後兩句非常明顯。「十年一覺揚州夢」,在詩中很是讓人覺得突兀,就這樣輕輕淡淡十年過去了,其實這是杜牧心中懊悔所化。如果當時自己在用功一下,估計就不會是這種場景。

但是不管怎樣,如果沒有這一段虛度,杜牧會成為現在非常有名的詩人嗎?估計杜牧都沒想到自己居然在後世人眼中如此的偉大。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也要深刻理解這首詩其精華所在,那就是「虛度」,切不可每日將光陰荒廢掉,如果我們現在的高度有杜牧這樣,那你就隨便,但是我們只是個凡人,還是需要吃飯!

相關焦點

  • 杜牧最落魄一首詩,通篇句句經典,最後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那唐詩也正是由於其這種豐富性,從而也使得後世很多的詩人都從這些作品中汲取了靈感,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作品。同時唐朝又是一個極為包容,也無比開放的時代,當時的唐朝在各個領域,那都是世界一流。這也使得很多的詩人充滿了自信,他們原本憑藉著自己的一腔熱血,以及才華,可以在這樣的太平盛世裡,能夠有一番作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 杜牧:詩酒風流,不負韶華!
    他就是中唐詩歌史上的代表人物——杜牧。杜牧,字牧之,與杜甫合稱為「大小杜」。杜甫是魏晉名將杜預第四子杜耽的後裔,而杜牧則是杜預少子杜尹的後代。杜甫已然成名天下,高山在前。在他去世三十三年後,杜佑的孫子杜牧,卻跟隨這位遠親的步伐,踏上了對詩歌的追尋之路。
  • 此人據說是杜牧私生子,一首僅僅4句的小詩,卻成為詠松絕唱!
    國家不幸詩家幸,晚唐國雖衰,但詩壇卻是達到了唐詩又一個高峰期。晚唐詩壇名家頗多,「小李杜」杜牧李商隱足以與盛唐爭鋒,還有許渾、羅隱、韋莊、陸龜蒙等等。不過,晚唐詩壇的情感基調與國家的衰敗保持一致,多懷古傷今、感家國身世之悲,可以說整個晚唐詩壇都籠罩著一層「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濃重悲情色彩。
  • 杜牧說,你們只看到我的風流,卻看不出我鬱郁不得志
    杜牧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他的父親與伯父也都在京為官,家宅正居長安城中心的安仁坊,一時顯貴無比。對於自己的家族,杜牧一直頗為自得,他曾寫詩誇耀家中的萬卷藏書,可見很珍視這種家學傳統。他生平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很有見地,也精通詩賦古文,是當時『名振京邑』的才子。杜牧雖是中晚唐人,詩歌卻有盛唐風骨,發出俊秀豪爽之氣。
  • 杜牧——京城闊少:才子雖風流,心亦懷天下
    ……再讀到這些詩句,估計很多人都能記起自己當年絞盡腦汁、齜牙咧嘴背詩的模樣~那時候的我們一邊背著詩歌,一邊埋怨著那些正事不幹就寫詩的詩人,而在「那些詩人」之中,杜牧絕對值得擁有姓名~但提起杜牧,大家卻未必能想到哪個標籤詞彙!說到底,詩言志,歌永言。這還是跟詩人的一生際遇脫不開關係!咱們都知道,李白生活在盛唐,夢想當個政客,但沒能當官,為人豪邁,天天在詩中做夢,他的詩浪漫極了!杜甫遭安史之亂,眼看大唐王朝由盛轉衰,他的詩緊貼社會、生活現實。……那,杜牧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 杜牧《遣懷》:一個滄桑綽約的煙雨揚州夢,卻被誤解為豔情詩
    事實上,杜牧的《遣懷》詩是一首詠懷詩,大抵作於842年杜牧外放黃州之時,詩中抒寫的是他由京官而外放的不滿情緒,詩雖提及他當年在揚州的押妓舊事,但自嘲之中別有寓意。01杜牧曾於833年,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請,入幕揚州為掌書記,835年赴京任監察御史,在揚州前後不超過十年。
  • 元稹生性多情風流,對亡妻卻是深情無比,一首悼亡詩成為千古名篇
    元稹在妻子韋氏去世後,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離思五首·其四》,首聯兩句寫得用滄海之水、巫山之雲,比喻他和妻子的愛情,因情感真摯、熱烈而千古流傳。 即使他不經意地,再度流連花叢,當他看到別的鶯鶯燕燕時,也失去了回顧的耐性。 寫到這時,元稹又開始檢討自己:從前一個這麼風流的浪子,為什麼現在變成了這樣呢?這大概一半是因為自己最近開始修習禪道,學著清心寡欲,另一半還是因為放不下亡妻。 元稹這一首悼亡詩比喻用得非常高妙,且抒情感十分強烈。
  • 杜牧一首很孤獨的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人到中年如果還一事無成的話,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那無疑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畢竟年紀越來越大,無論心境,還是那份熱情,很顯然都不如年輕的時候,所以想要做一番事情,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多努力。  這首詩很顯然是抒發了年華易老的感慨,當時杜牧寫已經是四十歲,回首往事時感慨萬千,畢竟已經四十歲了,可是依舊一事無成,這對於一位有著遠大理想的人來說,那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所以杜牧在這首詩中,把那種複雜的心情,還有生活中所遭受到不公
  • 張祜的一首知名唐詩,最後兩句催人淚下,杜牧寫了一首詩稱讚!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何滿子》是一首極其哀怨的曲子。孟才女情深意切地演唱了這首曲子,以至於用情至深,加上想到了自己悽苦的身世,又見臥榻不起的唐武宗,於是眼淚成雙成對地往下掉。最後這兩句寫出了積壓在女子心中的愁緒,終於借著這首哀婉的曲子唱了出來。
  • 張祜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四句蘊含人生哲理,杜牧看後讚嘆不已
    張祜可謂是中晚唐時期的一個著名詩人,他的圈中好友有被稱為「小杜」的杜牧,不過「小李」的名字被李商隱佔有了,此時張祜一定在惱火自己為什麼不姓李。雖然不姓李,但是不能妨礙他追隨李白的足跡,他不僅詩風像李白,就連性格也像李白,他一生狂放不羈,也最愛提著劍自稱為俠客。俠客最愛打抱不平,張祜也一樣,他的成名作就是一首為深宮女子鳴不平的《宮詞》。
  • 杜牧的一首遣興之作,信手拈來,卻飽含哲理
    杜牧是晚唐傑出詩人,與李商隱齊名,他們才氣縱橫、各開生面。杜牧出生於官宦之家,他不喜歡元稹和白居易的詩歌風格,而讚賞韓愈的散文作品。時至晚唐,多有浮豔之作,杜牧卻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強調詩文應以內容為主,但也不輕視文採。
  • 杜牧最傷感的一首詩,通篇沒有一個愁字,卻處處充滿了無限憂愁
    杜牧,字牧之,也是晚唐時期最了不起的一位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描寫得很是傷感,也很是落魄,尤其是他的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把自己內心那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 杜牧最春風得意的一首詩,大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架勢
    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詩就很形象地表達出金榜題名的喜悅得意:「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可謂是及其恰當了!金榜題名之時,正要錦衣駿馬看近長安好風光,也是藉此讓世人看到自己的榮耀。晚唐詩人杜牧也有一首金榜題名之作,雖然不如孟郊詩有名,但也將金榜題名的喜悅表達得淋漓盡致。
  • 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詩人杜牧憑弔古戰場,看見沙裡沉埋著斷戟,也抒寫了千古名作《赤壁》,表達了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一首優秀的詩篇,既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也能從中得到深刻的啟迪。而孩子們頑皮率真,又天性喜歡新鮮,說話更不會遮遮掩掩,但是大人們卻感慨良多。南宋一位才子有一次聽了孩子們的一番言談,就創作了一首佳作。下面介紹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 杜牧最負盛譽的一首寫景小詩,通篇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
    杜牧最晚唐最負盛名的詩人,雖然整個晚唐整個的綜合國力大不如從前,但是在文化上卻是依舊還很強盛,特別是以杜牧和李商隱為首的詩人,他們同樣的寫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而且他們的這些作品每一首都感人肺腑,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人會把杜牧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的原因。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
  • 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抒發懷才不遇,為後世文人所激賞!
    這首詩題為《遣懷》,意思是排遣情懷。杜牧居揚州時,頗好晏遊,放浪形骸,與青樓女子多有來往,其表面是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發洩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對懷才不遇的不滿,這首詩在後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賞。
  • 杜牧為贈別歌妓,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千年來廣為傳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別二首·其二》,便是杜牧為贈別歌妓所寫的一首詩。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即將離揚州奔赴長安。所以杜牧不得不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至於這位歌妓姓甚名誰,史書並無記載,但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卻描繪了她的形象,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感慨人生無常,李商隱、杜牧各寫下一首詩,這次李商隱輸了!
    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因為牛李黨爭遭排擠,終身潦倒,杜牧為宰相杜佑之孫,中進士後在朝為官,生活優渥,放蕩不羈。用現代名詞形容,李商隱是「窮屌絲」,杜牧是「官N代」。生活背景不同,兩人的詩作風格截然不同,李商隱詩作風格穠麗,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廣為流傳;杜牧詩風俊雅清麗,獨樹一幟。
  • 《贈別》二首,杜牧揚州一夢醒於此
    ——杜牧《贈別》這兩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當時的創作背景是,杜牧在大和九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在離開揚州奔赴長安之際,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之作。牛僧孺還善意的提醒杜牧,雖然才高八鬥日後前途無量,但一定要收斂自己的行為,以免落下口實招致禍端。杜牧聽到牛僧孺的肺腑之言,對這位昔日的上司,除了敬重又多了一份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