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 功(壹):中 國 的 唯 一 ,世 間 的 無 二 !

2021-02-13 陳正雷太極拳東區概念館

現在很多人喜歡太極拳,但大多數人練的都不對。所以,怎麼練都感覺不到練它有什麼迥異於前的地方。為什麼練的不對呢?因為練法體系裡面少了一個重要的步驟——樁功

樁功本是咱們中國任何一家拳術流派體系當中都必須要有的。例如:
少林拳練法體系中有馬步樁、弓步樁、虛步樁、跪步樁、騎龍樁等等,須以馬步樁為主;
形意拳練法體系中有渾圓樁、子午樁,降龍樁,伏虎樁,五拳樁等等,尤以子午樁為主;
太極拳練法體系中有無極樁、渾圓樁、開臺樁、纏繞樁、滾球樁等等。又以混元樁的練習為主;
八卦掌練法體系中有定式八樁、動式八樁、形神八樁、下沉樁等等,而以動式八樁和行樁為主。

由上可見,想學好任何一門的拳術都不能沒有樁功的基礎,可是縱觀現在學拳的人又有多少是從站樁上入手的呢?又有多少人真正用心的鑽研站樁和堅持長時間的站樁呢?所以,這是很多人學太極拳很長時間卻沒有什麼不一樣感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樁功是中國的唯一。你查遍中國之外的武術,搏擊,瑜伽等等,怎麼也不會找到有樁功練法這一項。這是一個不說沒有多少人能意識到,一說又會讓很多人感到很奇妙的事情。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難道外國人不會學嗎?如果你能想到這個問題,答案就接踵而來了。

因為樁功在武術體系當中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求得整體力。而整體力既是中國武術發展到巔峰的大乘認知,同時也最為符合現代科學原理。過去的老前輩們常說,練的就是能把身體這一百多斤的力量放到對方身上,足矣!這說的就是整體力的效果。那麼,這種整體力是怎麼練出來的呢?答案又得回到樁功上去了。

我們可以這麼設想,一個人如果能把一百多斤的重物砸到對方的身上,結果會是怎麼樣?無論你是什麼拳王都得報廢。那麼,這個重物如果換做是我們人自己呢?說到這裡,問題就出來了。而且還是兩個問題。一,如何才能做到把自己一百多斤的重量作用到對方身上?二,如果對方躲閃過去了怎麼辦?

中國的老祖宗們在漫長的歲月實踐中找到了解決的最佳辦法,即樁功。為什麼說是最佳辦法呢?因為通過樁功,首先,能實現把自己一百多斤「砸」向對方的預期效果,其次,即使「砸」不上,仍然能迅速二次蓄力,再「砸」,再「砸」,再「砸」……

這裡的關鍵就在於要能把自己一百多斤的整體力「砸」出去。這個技術就是我們練太極拳的都知道的「借地之力」。但「借地之力」必須要能先做到松沉到腳而不可,然後再通過「勁起於腳,發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順暢勁路得以實現。如此的反覆即可實現再「砸」,再「砸」,再「砸」……

所以,只要我們不是非常笨,

那麼看到這裡就應該能夠認識到,

松沉到腳是先決條件。

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

那麼就無「借地之力」可言,沒有「借地之力」,

我們想產生打擊效果就會用本力,

本力相對於整體力而言是笨力,僵力,局部力。

你或許會很奇怪,

為什麼本力不如整體力還要用本力呢?

沒有辦法!

因為無法「借地之力」,

所以,只能用本力去打擊對方。

而為了加大本力的打擊效果,

就要對肌肉進行力量性的附加練習。

這就是中國之外的武術,

搏擊的訓練為什麼和咱們中國武術有著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也因為這樣,

所以外國的搏擊習練者

看著都是非常強壯的「肌肉男」,

而中國從古到今的功夫家大多都看不出多麼孔武,

尤其是內家拳習練者。

因為,中國的武術練的不是外部肌肉的力量,

而是內裡筋骨膜的超凡!

這種獨特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功使然。

接骨,抻筋,騰膜。

這是咱們中國武術之所以能有神奇的打擊力的基礎核心所在。

我們很多練太極拳的人都很熱衷柔能克剛一說,

但大家是否想過,稻草為什麼卻克不了鍘刀呢?

你或許會能說出很多道理,

可答案其實既科學又簡單——稻草的質量與密度不夠。

因此,咱們太極拳要想做到以柔克剛,

就必須要做到改變自身的質量和密度的內結構而不可。

這也通用於其它任何正宗的中國武術原理。

所以,我們必須要對接骨,抻筋,騰膜有著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那麼,如何才能接骨,抻筋,騰膜呢?

答案仍然是樁功。

且樁功是其唯一的途徑。

為什麼?就是因為,

一,站樁能最好的放鬆身心,放鬆肌肉;

二,站樁能基於這種松而逐漸找到重心和中心;

三,站樁在能找到重心和中心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真正的接骨(鬥榫)。

骨和骨能合理的對上了,各處的筋也就隨之變化了,膜也就漸而騰起來了。

這就是樁功為什麼要松肌肉,且反對肌肉力量練習的原因所在,這也是樁功為何會變易人體質量和密度的奧妙所在。

所以,真正的中國傳統武術不練肌肉,練中國傳統武術有成者,「沒有肌肉」。

這回大家應該能夠從筋骨膜的層面而言,搞明白為什麼練太極拳要鬆了吧?

可話又要說回來了,學任何拳術都要從樁功開始,這就好似學寫字都要從一筆一划開始的道理一樣,差不多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想練好太極拳就必須也得從樁功開始而不可。而樁功裡的那些奧秘是中國的唯一,世間的無二。

相關焦點

  • 樁 功 大 略 ——李虎 逸之
    樁 功 大 略 ——李虎 逸之一,平步樁(渾圓樁):兩手輕鬆上抬環抱頭前,雙腳分開與肩略寬,兩膝微屈,髖部橫向拉開比膝要寬,肩甲橫向拉開與胯同寬,雙手十指自然撐開高與眉齊,全身放鬆。方箱的後一面向前撐,方箱的前一面向後抱,使方箱有立體感的變形而還原。
  • 急成者非大器,躁進者無大功
    (瓏)評:呵呵,我也是老了,眼看著「藍瘦」二字怪怪的,猜了半天,估計又是網絡新詞,愣是沒敢刪啊。4、樁是要放鬆站,越松越有。一是身體的松,一是精神的松,二者互為因果。隨著站樁時間延長,也會越站越松。無論是他的樁法,還是以前好多門派的樁法,強調腿後側受力、膝蓋不受力的不多。即便是形意拳老祖爺講:形意拳無曲膝折腰之苦,史上包括現在許多形意拳門派的三體式仍然採用下蹲的方式站。馬老剛開始學拳時,也是練的馬步(書中講過),後來馬老學醫體悟陰陽,才逐步開始站直了,並開宗名義的講:樁本身就應該是直的。可能大家接觸外面的樁法不多,對這些不是特別清楚。
  • 絕世武功之樁功篇
    樁的功用是為「功」。祖先覺得「功」應該先從底部抓起,這也符合從下到上的原則!當然,可以齊頭並進,這個道理也有人做,也很有效,從拳種上我們也能片面看出一點點的端的。譬如「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極十年不出門」這是老話,有道理,都是內家拳種,為何這樣呢?當然是練法的問題!說這個比如,不是說哪個拳種好孬的問題,是只說明我們武者練功快慢的問題!
  • 武術樁功漫談
    傳統武術的基本功有二:一個是樁功,一個是輕功。不練輕功身法不靈,不練樁功身若浮萍。所以無論任何一門傳統功夫,都必須首先扎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這裡所說的輕功是指廣義的輕功,不是小說中或影視作品中那種「漫天飛舞」的輕功。輕功有個「十六字訣」,其訣云:「跑跳走伏,躥躍翻滾,攀緣勾掛,提縱遊貼。」樁功也有一個「十六字訣」,其訣云:「提沉含拔,松靜有無,整調三弓,曲挺中抱。」
  • 九宮絕殺十八腿之「踏罡步鬥九宮樁」
    二、三才樁(一)靈猿獻果1.按雲手右勢(含機步)站立樁上(圖2-13)。如果左腳先向中樁上步,動作則相反。(二)真武獻禮1.兩腳分立於兩樁上,重心微向右移,左腳向中樁上步。同時,左手由下向上撩抓(圖2-31)。
  • 臨沂中梁壹號院│天地歸仁 一家仁,一國興仁
    先齊其家」又以「仁義禮智信」五德為準則而置於首位的「仁」是其核心思想對於家庭價值觀的影響也最為深刻「仁」是會意字,從人,從二本義便是指人與人的相互尊重與友愛「仁」來自於人的本性,是人的內在品質孔子曾說立己立人要做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即思想要高遠,
  • 氣 功 名 詞(35)
    指在煉精化氣階段中,眼前三次出現閃光,這是煉精化氣止火之機。陽還陰丹氣功學術語。陽極生陰,陰中有正陽之氣,其氣隨陰下降,叫「陽還陰丹」。見《鍾呂傳道記·論還丹》。陽明陰靈氣功學術語。見《性命圭旨全書·魂魄圖》:「魂者精之神,有虛有實,耳目之所以視聽者,視為陽明,聽為陰靈也」。
  • 強筋壯腰的——清水羅漢樁、五弓樁
    清水羅漢樁本樁屬於中位站樁的強壯功法。二腳平行同肩寬,呼吸平靜後,二手陽掌漸漸上舉,至水平。固定上臂,將前臂向內旋轉180後將二掌向上翹,上翹90°,然後二手腕向內旋轉90°,到十指相對,掌心向前。完成上述動作後,二腿下蹲,同時手臂向下旋轉90°,掌心向下成陰掌。此時拔腰,虛靈頂頸。二手勞宮向下,用意,二眼平視正前方。
  • 壹間琴創始人:那些小房間,將影響一代人
    「我從2017年創立壹間琴的第一天起,就對合伙人說,'壹間琴不會倒閉,只要有我在,永遠不會倒閉'。」在行業浮華和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楊如水這句話的每一個字掉在地上都能砸出個坑來。
  • 天官賜福:身在無間,心在無間,神魔一念之間
    一,做人就做風光無限一番好心終成笑話,萬人敬仰的神官失去信徒。家國滅亡,風光無限的烏庸太子成了亡國太子。眾叛親離,風光無限最終跌落塵埃。他不是謝憐,他沒有淵中人得一雨中笠,他沒有最忠誠的信徒"花城",他認為人間不值得。既然身在無間,不如就成為無間惡鬼,反正上天無眼,蒼生不配得到救贖,不如狠狠的把他們都踩在腳下,成為絕境鬼王。
  • W.Design無間 吳濱新作 | 北京「中建國望府邸」780 平頂級豪宅
    提取自西山赭石色、灰綠色,點綴在弱對比的沈著空間中,超尺度弧形銅質壁爐,形如拱門,使得空間給人壹種豐富層次的直觀感受。推門沒入西山之中,感受空間、人與自然之間的聯動關系,尋找現代設計中,東方樸實、奢華、克制的融合。
  • 「萬法歸宗」話樁功,一樁懂,則萬樁通;三樁通,則從此天下無樁
    樁功,是傳統武術的萬功之基,是「功拳一體」圓融匯通之基,是內家拳各門派入門的必修功夫,也是長久功夫。「拳以樁為根,樁以拳顯神,樁無拳不靈,拳無樁不穩。」 「練拳不站樁,到老一場空。」「練十年拳,站十年樁。」「未習打,先練樁。」
  • 鷹爪專練十指抓捏之功,功成後,手指可捏破核桃、石子等,實為擒拿點穴、分筋挫骨的必修之功
    待右手螺旋狀前伸至盡頭時吸氣; 同時右手爪稍內扣,如拉一千斤重物般,吸氣時臂與爪繼續緊繃,待氣吸至不能再吸時呼氣;同時右手再由螺旋狀回拉,臂與爪緊繃,待回拉至胸部時放鬆。然後, 調整呼吸改習左手。左手與右手練法一致,唯方向不同。意念同第一式。如此,左右手各習49 遍。三、鷹覓食樁習者右腳向前邁一大步,呈大右弓步。
  • 補壹刀:美國,請坦蕩接受世衛組織的調查!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李小飛刀&胡一刀 就世衛組織近期提出的,正與相關方討論再次派團前往武漢尋找病毒來源的說法,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中國對和世衛組織在包括病毒溯源問題在內的各種合作保持開放,只要是有利於人類更好應對重大傳染疾病的事情
  • 真正的無極樁——和你想的不一樣
    無根者,練拳東倒西歪,遇力而不逮;有根者,盤架隨曲就伸,無點而能借。根者,非五指抓地用力硬撐之謂。乃十三勢之中定是也。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定者,住於其間,漸而自生太極之功。行功走架不可中定,如此方能生發圓活順遂,收放由心之理趣。而中定練法實有循序次第,完全是由無極樁始,漸而生太極之功。有功之拳,練之則不空。是以無極者,道之本體也。
  • 站樁功再探及胎兒樁
    輕:存想全身失去重量,可以在山野間飄浮,可以在空氣中飛蕩,如羽毛,如白雲,有無拘無束的逍遙之感。《紅樓夢》裡薛寶釵詠柳絮的《臨江仙》云:「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它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詞中意趣,庶可比擬。
  • 功力樁臂力手
    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洪拳梅功中的簡單易學、易練的堅硬功夫。功力樁功成之後,雙腿如鋼柱一般,穩如泰山。臂力手功成之後可撕皮肉,碎筋骨。現以本人習練之法,整理成文,供喜愛武術真功者研習。  練習前,先活動熱身,如壓腿、踢腿,活動腰、胯,運活手臂、指及膝關節的習練,以求全身肌肉、關節松活自然,預防在練功過程中肌肉過早疲勞,關節僵滯現象。
  • 太極拳「間架」如何建構?須知前輩所傳上乘功法"渾圓功"
    如:外家拳為增強抗擊打力和攻擊時骨骼的強度,有打沙袋、打木人樁、站馬步樁等多種筋骨皮硬功練法。而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優秀拳種,所有訓練離不開內氣和內功,楊式太極拳"渾圓功", 是太極拳特有的骨骼鍛鍊和保護內臟的功夫。
  • 瓜爾佳族人尋根【二】
    規定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為一甲喇(隊),設甲喇額真(參領)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都統、旗主)一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額真(副都統)。努爾哈赤設置八旗授三譚長子布赫(布赫與鰲拜同輩)和扎鼐為正白旗牛錄額真即佐領(牛錄額真為清代八旗基層組織牛錄的統領官。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八年改名為「牛錄章京」。順治十七年改稱「佐領」。
  • (圖文)詠春拳教學體系三拳一樁一刀一棍詳解
    木人樁,為武術器材,以木材製造,有樁手及樁腳之設置。容許少量活動(彈性)。當作模擬敵人練習。鍛鍊手部接觸部分之剛強性,全身整體活動性。步法之靈活性。木人樁是詠春拳獨有的訓練拳腳、手法、身法的器械。通過練習木人樁。可將詠春拳的所有手法腳法揉合到自由搏擊中去。拳論有云:化橋覓對手,有師更需求;無師無對手,鏡與樁中求。 它與壓腰、徒手對練、詠春推手等同屬對抗性訓練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