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與火的重重洗禮後,塞拉耶佛純潔如常

2021-01-19 澎湃新聞

原創 柏琳 單讀

2019 年,五位青年創作者——劉子超、柏琳、曾嘉慧、馮孟婕、郭爽——在單向街公益基金會水手計劃的資助下,分別前往帕米爾高原、塞拉耶佛、日本長崎、摩鹿加群島和東南亞等地,用文字和影像的方式記錄下彼時世界的切片。

在「水手計劃」開啟之前,我們的五位「水手」已經提前做了不少功課。他們通過文字、影像與聲音,各自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幅願景,在這趟旅行中得到一次次印證。現在,單讀每周邀請首批「水手計劃」中的五位「水手」,列出他們在行前的準備書籍、影片與音樂,作為一份「水手清單」,分享給無法啟程、但對旅行懷有期待與想像的你。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波赫戰爭結束,過去一個世紀,當人們提起塞拉耶佛,總是與戰爭聯繫起來。如今硝煙散去,那片土地之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是否真能和平相處?這次「水手計劃」,柏琳選擇親自前往塞拉耶佛尋找答案。「水手清單」第二期,請看柏琳的塞拉耶佛清單。

《走出孤島:水手計劃特輯(單讀 24)》

吳琦 主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

「塞拉耶佛,我的愛。

波士尼亞,你是我發間的花朵」

塞拉耶佛書與影

撰文:柏琳

真是讓我很為難,編輯讓我寫一寫關於塞拉耶佛的書影音。當時我腦子裡開來一列小火車,每節車廂都代表一個我想推薦的條目。後來發現,糟糕,這不是一列小火車,應該是一列豪華版火車,類似東方快車之類的,車廂太多了。

不太會寫影評,對於寫書單這件事也發怵。你所熱愛的東西,絕非清單列舉就可以窮盡,且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很怕我私人化滔滔不絕的推薦讓人敬而遠之。後來想想,還是要寫,萬一擊中了某幾個人的心呢,萬一千萬人之中的某個你,和我一樣,被塞拉耶佛之心擊中呢。

有一天我在塞拉耶佛的一家反戰紀念博物館裡看紀錄片,空蕩蕩的大廳只有我一個人。紀錄片名字忘記了,內容是關於 1992-1994 年圍城戰後的倖存者。片子是黑白的,看完後我只能記得一個長發凌亂、眼神晶亮的漂亮小女孩對著鏡頭不斷拋出飛吻,她的發間插著一朵小雛菊。她是家族唯一的倖存者,她身旁的男孩女孩正在循環地唱著一句歌詞,「塞拉耶佛,我的愛。塞拉耶佛,我不能忘懷……」

【書】

《我身在歷史何處》

Où suis-je dans cette histoire?

[南斯拉夫] 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著

苑桂冠 譯

浦睿文化丨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庫斯圖裡卡是誰,我就不再介紹了。兩年前我在貝爾格勒的書展上遇見他,和他搶一個盤子裡僅剩的幾塊餅乾(我們都沒有吃午飯)時,我就願意相信他其實是個情緒挺平和的男子漢——拋開他拍的那些萬物有靈、永遠折騰個沒完的天才電影,庫斯圖裡卡靜靜地坐在角落吃餅乾,一副心滿意足的表情。

庫斯圖裡卡出生在塞拉耶佛的穆斯林家庭,但他幾年前宣布自己皈依了東正教,通過查族譜的方式發現自己的祖先是改信伊斯蘭教的塞族斯拉夫人(類似的例子在波赫不計其數)。他一直都飽受爭議,不僅因為他的政見、他捍衛逝去的南斯拉夫的立場、他永遠有辦法引起別人驚奇的電影,還因為他太愛表達。也許你不知道,庫斯圖裡卡在他的故鄉塞拉耶佛並不受歡迎——他在貝爾格勒可是個大明星——原因有很多,家鄉的許多人以為,他背棄了自己穆族的父老鄉親。老庫對此的回應是十分老庫的,他從不屈服。

老庫不向遺忘屈服,這就是他的自傳《我身在歷史何處》的主題。這本自傳裡充滿了他對過去的頑固的記憶。他在塞拉耶佛度過的日日夜夜、那些青少年時代曾一同廝混的「狐朋狗友」、那些高高低低的塞拉耶佛街區、那些不眠不休的咖啡館歲月……在世界格局重組進行得如此白熱化的時代,庫斯圖裡卡繼續頑固地質問,「我身在歷史何處?」,他屬於這樣一種人:拒絕默默接受大國的意志,拒絕一種叫做勢利的慢性毒藥,他記得兒時的朋友們隨著一個國家的分崩離析而如失航小船般各自撞上殘酷的堤岸,他記得從前有一個國家,叫做南斯拉夫。

《塞拉耶佛女人》

[南斯拉夫] 伊沃·安德裡奇 著

高韌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

我其實最想說:了解南斯拉夫,先來讀伊沃·安德裡奇!可是把這棵「石縫中的松樹」直接拋給你,恐怕你很難立刻消化。關於巴爾幹、南斯拉夫、甚至塞拉耶佛、貝爾格勒、薩格勒布……一切都濃得化不開,可偏偏有一位深諳斯多葛主義內核的偉大作家,看待歷史的驚濤駭浪時總是沉靜如海。他用歷史寫實主義的方式書寫這塊血與蜜之地的故事,悲憫地看待克族、塞族、穆族和猶太人、吉普賽人、土耳其人、馬扎爾人、日耳曼人之間的世代糾纏。面對歷史,他平靜地接受自己的命運。

《塞拉耶佛女人》是安德裡奇「波士尼亞三部曲」中最精簡的一部。對於貪婪這種人性弱點的過於深刻的理解,限制了他的敘事天分,卻成功刻畫了一個扭曲可悲的靈魂:一個塞拉耶佛的「老小姐」、巴爾幹版本的葛朗臺。這位吝嗇鬼小姐悲慘的一生,映照了一戰前後塞拉耶佛動蕩的社會百態對人心的戕害。

安德裡奇最需要平靜,因為巴爾幹最匱乏的就是平靜。這位庫斯圖裡卡的文學偶像擁有一種與這個半島大相逕庭的氣質。即使在《塞拉耶佛女人》中,投機倒把、戰亂逃難、通貨膨脹、叛亂起義等亂世景象無處不在,安德裡奇依然能夠用他最沉靜的筆,寫下這座被陡峭山谷環繞的城市裡,居住著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在他筆下,塞拉耶佛的早晨,即使在最炎熱的酷暑裡,也充滿了早晨的清新空氣。

【電影】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Валтер брани Сарајево

哈伊魯丁·克爾瓦瓦茨 導演

1972

殘忍的黨衛軍最終敗給了如閃電幽靈般的英雄瓦爾特。納粹頭子即將離開這座城市前,站在半山腰的黃堡,遙望迷霧中靜謐如常的塞拉耶佛,不甘心地說,「看,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

很土的,我首先給你推薦這部幾乎所有中國老一代人都耳熟能詳的譯製片。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在依然存有正義與良知的信念的年代,帶領南斯拉夫共產黨遊擊隊進行反法西斯戰爭的瓦爾特,是國人念念不忘的熒幕英雄。當理想如塞拉耶佛清真寺庭院前撲稜稜的白鴿一般純潔,當面對暴行時每一個普通人都勇敢地從廣場四周湧上前與納粹公然對峙,當老鐘錶匠凜然單獨赴死時走過的鐵匠大街響起的打鐵聲在耳邊此起彼伏……至少在那些影像的瞬間,我明了了,人性裡那個不怯弱的部分,本身就是美不可言的。

希望你也能有機會去看看塞拉耶佛 Bascarsija 街區那座高高聳立的鐘樓,黃昏時分成群的白鴿會飛過尖頂。那是瓦爾特單槍匹馬的戰鬥之所,也是老鐘錶匠倒下時無言的見證者。

在我心裡,這部電影定格了塞拉耶佛的美——在血與火的重重洗禮後,她純潔如常。

塞拉耶佛事件

Sarajevski atentat

Veljko Bulajic 導演

1975

依然是一部譯製片,我對譯製片情有獨鍾。因為司機開錯了路,因為不滿 20 歲的塞族青年普林西普拔了槍,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黑山向奧匈宣戰,俄國援助塞爾維亞,德國向俄國宣戰,法國堅守和俄國的盟約,英國向德國宣戰,美國站在英國的一邊,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站在德國的一邊。一戰之後,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土崩瓦解。歷史永遠不會學乖,特別是在巴爾幹,只是過了不到三十年,在反法西斯名義下的二戰南斯拉夫戰場,種族間的愛恨糾纏又來到臨界點,他們流著眼淚進行殺戮。

之所以推薦這部電影,是感覺有必要用影像的方式捋一捋一戰的謎團,在影像空間裡還原那顆射向悲劇的子彈的移動軌跡。不幹革命的時候,恐怖的青年不再恐怖,他們寫詩,調情,喝李子白蘭地,在田野放聲高歌。他們浪蕩,激烈,忠誠,對腳下的土地滿懷赤裸的熱情。民族主義還是恐怖主義?是帝國的狼子野心還是政客的叵測居心?營養不良的青年合上了疲憊的眼睛,無力回答。他們為這毫無道理可言的熱情,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說,巴爾幹的歷史,就是他們的命運。他們無處可逃。可我多麼想讓他們逃跑。

格巴維察

Grbavica

亞斯米拉·日巴尼奇 導演

2006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和波士尼亞有關的一切似乎只能用悲情來感受,但這樣的悲傷裡總在孕育強壯的希望。2006 年,柏林電影節,中國的參展電影是 3.6 億人民幣的《無極》,但評委們決定把金熊獎給年輕的波赫女導演亞斯米拉.茲巴尼克和她的《格巴維察》。它是戰爭廢墟上綻放的花朵。

單身母親艾斯瑪為了給女兒籌集學校郊遊的 200 歐旅費,不得不揭開自己身上最黑暗的傷疤。90 年代初的波士尼亞戰爭,給少女艾斯瑪留下了無法癒合的創傷,直到戰爭過去許多年,她依然需要頻繁地前往心理治療中心接受輔導。母親給女兒留下一個光榮的謊言——缺失的父親是一位烈士。可是她無法提供「烈士死亡證明」,因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人,甚至誰是父親,她也並不知道。看著女兒鮮活的臉龐,這張由魔鬼與受難者共同澆灌的臉龐,讓這位隱忍的母親再度墮入戰爭深淵的記憶。

我不會把這樣一本電影看成是女性電影,在我面對的世界裡,人性裡對惡的承受,對善的堅守,並無性別之分,雖然電影裡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有一個堅強的女兒。她們四目相對,緊緊相擁,她們試圖洗刷殘暴世界加於己身的種種恥辱烙印,但當她們獲得救贖的那天,是終於決定讓這烙印暴露於日光之下的時刻。日光之下,罪將無所遁形。

在塞拉耶佛,在波士尼亞,在巴爾幹,我知道這只是千萬故事中十分平常的一個。好在決堤過後,人們可以重新來過。好在,女孩依然在輕輕哼唱,「塞拉耶佛,我的愛。波士尼亞,你是我發間的花朵。」

2020 年,水手計劃仍將繼續!

我們邀請你——關注世界、懷抱理想、敢於實踐的青年創作者

帶我們看看寬闊的世界!

2020 水手計劃詳情及報名方式,請點擊下方文章連結:

關於北京單向街公益基金會

北京單向街公益基金會於二〇一六年正式成立。其理想是深入推廣閱讀文化、扶持文學、藝術領域的優秀創作者,資助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倡導不流於消費時代的精神價值;單向街公益基金會籌集和管理各界人士捐贈的善款,搭建一個透明、有公信力並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平臺,以實現話語世界最優秀的文化公益基金會為願景。

原標題:《在血與火的重重洗禮後,塞拉耶佛純潔如常丨單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進戰火紛飛的塞拉耶佛——重溫經典影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它是曾經經歷過無數次戰火洗禮的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是無數英雄們浴血奮戰過的城市,是「瓦爾特」單槍匹馬和黨衛軍的戰鬥之所,是老鐘錶匠「謝德」倒下時那無言的見證者。《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是一部幾乎所有老一輩的國人都耳熟能詳的譯製片。1972年,這部影片由前南斯拉夫拍攝。
  • 最經典的戰爭電影,火遍全中國的《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Hello,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部非常經典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也是一部紅色戰爭電影。該片主要講述了瓦爾特這個人物在與敵軍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成功地抓到間諜,並且給敵人重重的一擊的故事。電影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形象的人物,他們無一不為了人民的解放的隨時鬥爭著。
  • 塞拉耶佛的玫瑰
    塞拉耶佛是波赫的首都,是一個充滿了悲情的美麗城市。這個地方對於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就是1972年上映的著名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前共產主義國家和中國有著錯綜複雜的情結,塞拉耶佛是一個飽經戰火的城市,其中1914年的「塞拉耶佛事件」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開啟了歐洲之死,或是歐洲之始。 然而塞拉耶佛又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地方,因為宗教的多元化還被譽為歐洲的「耶路撒冷」。然而那裡的戰爭卻才短暫的離開。
  • 我的塞拉耶佛情節
    堅持要去塞拉耶佛,在他們的墓前獻上一束鮮花,是我的夙願,對我本身而言,也是為了找回已經近乎遺失的情感。波赫的三大民族:波士尼亞族、克羅埃西亞族和塞爾維亞族,實際上有著共同的祖先,只是在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巴爾幹後,皈依穆斯林的克族和塞族人成了現在的波士尼亞族。在波赫內戰前,異族通婚普遍,但戰爭改變了這一切,目前塞拉耶佛市民主要是波士尼亞族。
  • 懷舊經典《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1972 南斯拉夫)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片,該片由哈依魯丁
  • 疫情逼近塞拉耶佛,浙江小夥堅守在這座二戰英雄城
    他是浙江青田來波赫開飯店的青年海外創業者,在塞拉耶佛和莫斯塔爾有兩家飯店,取名叫做「長城大酒店」,去過塞拉耶佛旅遊的朋友一定對這兩家飯店有印象,店招則是中國龍和長城圖案! 我們來聽聽疫情對於塞拉耶佛的影響。
  • 「瓦爾特」永別塞拉耶佛
    這讓人想起了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的經典臺詞:「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當天,眾多熱愛「瓦爾特」的人在貝爾格勒送這位銀幕中的英雄最後一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給包括中國影迷在內的眾多人留下了經典形象。飾演男一號的塞爾維亞著名演員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因而成為人們心中的「瓦爾特」。
  • 冬奧城市|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奧林匹克金質勳章 塞拉耶佛,這座飽經戰火的城市也通過冬奧會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浴火重生後的美麗。 03 不平凡的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建於1263年,是南斯拉夫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共和國首府。
  • 塞拉耶佛沒有眼淚波赫
    再次回到杭州後,我希望能將這次旅行整理出來,記錄下我所看到的。 鄭秀文的這首《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傳唱度很高,講的是波赫內戰中的孤城塞拉耶佛,有一個塞爾維亞族的小夥子與一個穆斯林姑娘相愛了。兩個民族正在經歷血腥的戰爭,卻無法改變兩人的深情。當他們決定出逃穿越戰線時,雙雙被槍殺。
  • 原來這個地方藏著一個悲傷愛情故事……塞拉耶佛的背後你不能不知道
    《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可能這首歌很多人都聽過,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個真實的故事。在沒有真正踏足這片可歌可泣的土地之前,無知的包括我。腳踩在泥濘的草地,很費力氣,塞拉耶佛已經連續下了三天的雨,連綿不斷,把人看風景的心也澆溼了。風景?
  • 塞拉耶佛,波赫共和國的首都,文化中心
    大家好,我是張林園,今天給大家介紹《塞拉耶佛》塞拉耶佛塞拉耶佛是波赫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位於薩瓦河支流波士尼亞河上遊谷地的塞拉耶佛,四周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海拔約530米。塞拉耶佛的建城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263年,它曾長期被土耳其人佔領。」薩拉熱」一詞的意思是:「蘇丹總督的宮殿」。1965年,蘇丹的使者先建造了自己的官邸,然後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一個公共浴他、一座橋梁、一項水利工程、一家客店和一個貿易區,這些都成為以後城市的中心。一個世紀後,一位行政官在這座城市又建造了圖書館、室內市場、宗教學校、寺院以及一種供窮苦市民和遊人免費進餐的公共食堂。
  • 塞拉耶佛,不再是瓦爾特的城市
    塞拉耶佛市中心的新商廈我是乘坐火車從波赫共和國南方的歷史名城莫斯塔爾抵達塞拉耶佛的,它在內雷特瓦河谷穿行3小時45分鐘,最終抵達塞拉耶佛的中央車站。我在塞拉耶佛已經有了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他將會在未來的一周時間陪伴我。
  • 塞拉耶佛:戰爭已成往事
    作者抵達塞拉耶佛後遇到的「跟蹤者」 (圖/谷立恆) 「那是什麼人?」我問身邊的老人。 我們進入公寓後,老人的兒子正坐在門前的桌子邊等我。顯然,將公寓放到網上出租的是這個年輕人。我為自己的遲到表示抱歉。他沒苛責,看我對塞拉耶佛不熟悉,還熱心地拿給我地圖,在上面畫出我一定得去的景點。
  • 塞拉耶佛,熄滅了的火藥桶|會玩
    事實上,做上述事情的時候並沒有絲毫感觸,至少對於我是如此。這是一座太過普通的石頭橋了,單看外形,他甚至不如同一條河上不遠處的其他橋更賞心悅目地融入背後的風景。走進博物館,一間展示便是它的全部,只含有一間展室,簡單的圖片陳列,簡單的說明性文字,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這簡單與簡陋間展開。「他不過是個走投無路的流氓無產者罷了。」
  • 與中國"零距離":冬奧之城塞拉耶佛
    1978年,就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年,在這裡被選為第14屆冬奧會會址後,前南斯拉夫著手開展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新建了奧林匹克村,整修和擴建了科舍沃體育場及相鄰的澤特拉體育館,以及其他比賽場地。籌委會的出色工作,受到各國好評。東道主運動員弗蘭柯(Jure Franko)在大迴轉比賽贏得一枚銀牌,成為南斯拉夫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冬奧會獎牌的運動員。中國人對這屆奧運會的印象十分深刻。
  • 塞拉耶佛——神奇的國家,神奇的首都
    塞拉耶佛: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首都。很多人對塞拉耶佛的記憶來自於斐迪南大公的遇刺吧。 塞拉耶佛並不是一個熱門的旅行地,但不來就可惜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內部分為三個政治實體。而塞拉耶佛正處於這幾大實體的影響下:它的文化相當地包容與開放。
  • 歐洲小城塞拉耶佛,如何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斐迪南大公夫婦為什麼會去塞拉耶佛呢? 塞拉耶佛是一座位於歐洲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小城,總面積只有142平方公裡,19世紀初時總人口約十多萬。塞拉耶佛有著悠久漫長的人文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
  • 處女座4大血型性格大揭秘,A型血純潔善良,「它」純情派代表
    處女座A型血:純潔善良、謹慎懦弱處女座A型血的人純潔而又善良,謹慎而又懦弱,不喜歡別人亂動他們的任何東西,如果別人侵犯了他們的生活空間,他們就會大動肝火;他們就像是一個處女永遠守護自己的那份聖潔的王國,如果收到有些人褻瀆了他們的聖潔,他們便會對你發洩一頓脾氣,並將你逐出聖潔王國。
  • 至今,毛洪濤事件,仍疑點重重
    但是毛洪濤事件的疑點仍然非常多,至今毛洪濤的疑點重重,很多疑點一直困擾著大家,希望能夠得到有關方面的解答。那是哪幾個疑點呢,一起來看一下吧!疑點一:大家都知道毛洪濤在溺亡前在自己的朋友圈上發布了一段遺言,這段遺言顯示了毛洪濤和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有矛盾,在這段遺言中所說的矛盾是否屬實,現在仍是一個疑點。
  • 「保衛」瓦爾特——記塞拉耶佛雅戈泰漫畫書店
    這是3月11日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拍攝的《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新華社發(內迪姆·格拉博維察 攝)  新華社塞拉耶佛3月18日電 通訊:「保衛」瓦爾特——記塞拉耶佛雅戈泰漫畫書店  新華社記者張修智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的雅戈泰漫畫書店毗鄰當地的地標景點巴什察爾希亞廣場,在這樣的黃金地段,店家的主打圖書竟是漫畫版《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