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聰明:巧者勞而智者憂

2020-12-11 騰訊網

上個世紀80年代,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在大陸出版,書中對民族的劣根性進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認為國人死不認錯,愚蠢是一坨坨的出現的。

柏楊先生的觀點振聾發聵,確實也榨出某些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面對紛繁的亂局,我們一定要自信起來。

先賢說,立國之道,以忠信為甲冑,禮儀為幹櫓。

所以,不要去試圖說服那些人,因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它蠢樂蠢樂的,因為腦子有貴恙,是會拒絕治療的。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不要弄到最後不歡而散,朋友都沒得做。

郭德綱說,你搭理他,從一開始就說明你輸了。

不要再三努力同腦子有貴恙的人論理,因為那既無用又危險。

赤裸裸的真理從來就是不討好的,「嗯嗯,這個孩子很漂亮,這個孩子將來能做官」,皆大歡喜;「嗯嗯,他最後還是要死的」 ,打出去,打出去。

聖人說,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

這是一個套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皇上希望從人們的傻蠢樂之中,而不是從人們的獨立判斷和敏銳思想之中,獲得更多的弔民伐罪的炮灰。

大事記如果一定要作為新聞要素,必須無條件使用蒙太奇或者濾鏡,為尊者諱嘛。

考察一個人的判斷力,主要考察他的信息渠道和信息來源的多樣性。

什麼現在是資訊時代,要表述嚴謹直接?可是,我們文化的妙處,不就是留白不說破嘛——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去。

有無數人,長期活在單一的信息裡,而且是一種完全被扭曲顛倒的信息,這是導致他們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你悲哀?看看通透的莊子怎麼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敖遊者也。

腦子有貴恙的人總是自鳴得意。

此次整個人類面臨這麼嚴峻的病毒挑戰,一種對生命的無助感和對科技的無知,使得某些人又自以為聰明的接受了陰謀論,雖然正式渠道一再闢謠,某些人還是願意相信,病毒是美帝家養的,隨時放出來咬人的。

病毒是別人養的?這真是精神病人思路廣,智障青年歡樂多,這清奇的邏輯,一般的弱智都不會相信。

他們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相,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

歷史給我們的一個令人難過的教訓就是:如果我們被套路得足夠久的話,我們就越傾向於駁回那些關於我們被套路的證據,我們對於找出真相不再感興趣,因為要承認它實在是太痛苦了,即使只是對自己承認。……

如果你認為僅僅是不讀書的人有這樣的想法,你就錯了,這個陰謀論在相當層次上都有市場。

所以,腦子有貴恙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種智力上的缺失。

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卻是白痴;還有些人智力低下,但絕非傻白甜。

讀書多不等於見識廣,相信陰謀論的不都是不讀書的,相反,好多人擁有高學歷。

腦子有貴恙是養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一方的強勢,需要收割另一方的智商。

人們多多少少會感到,尤其是在同腦子有貴恙的人談話時會感覺到,簡直不可能同他本人談話,而是一連串標語口號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的背誦和重複。

請關注備用號:青史夢回2

相關焦點

  • 中華名句全鑑第七期|巧者多勞,智者多憂
    原文: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解讀與感悟:語出《顏氏家訓》巧者多勞,智者多憂,巧者和智者常因自己的能力出眾而被人役使,反而會感到負累。魏代書法家韋仲給兒孫留下「不要學書法」的訓誡,是很有道理的。
  • 笨拙造句和解釋_笨拙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笨拙(bèn zhuō)。近義詞有:呆笨,拙笨,愚笨,愚拙,愚鈍。反義詞有:靈巧,聰明,機靈,靈敏。 2、既然我天生笨拙,那就用堅定去補。 3、他常為言語笨拙以致得罪別人而自苦不已。 4、笨拙的藝術家永遠載別人的眼鏡。 5、等待機會,是一種十分笨拙的行為。 6、動物園裡那隻笨拙的黑熊在向遊客討要食物。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孔子對他的學生們說:「聰明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性格就象水一樣活潑,有仁德的人就象山一樣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會長壽。」子貢問孔子:「為什麼仁者樂於見到山呢?」子貢接著問道:「為什麼智者樂於見到水呢?」
  • 大愛無聲,智者無言,智慧生於沉默
    多年脫離社會的家庭生活,讓原本聰明、時尚、富有主見的兩個女孩,變成了瑣碎嘮叨的家庭主婦。一邊辛苦地持家帶孩子,一邊警惕著丈夫身邊的女職員,生活並不如意。眾人聊天時,沉浸在回憶中的女孩,各自訴說著當年的風光與輝煌,仿佛煥發新生一般。回到現實中,卻又難免落寞與無奈。而當年讓班長擔心嫁不出去的醜小鴨,卻都收穫了各自喜人的事業和愛情。
  • 《刀鋒1937》的智者 龐德
    龐德—《刀鋒1937》裡的智者。龐德(寇世勳扮演),有勇有謀、堅忍果敢、重情重義、堅持原則和底限、風度氣質俱佳。做他的兄弟,不會後悔;做他的女人,心甘情願;做他的對手,也會有惺惺相惜之感。為什麼說他是智者,因為他有智者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智慧超人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從上海灘總舵主,到被滅滿門,到遠渡日本臥薪嘗膽,再到重回上海灘。為報二十年前的家仇苦心經營、歷盡劫難。他經歷了太多,他說是全都經歷過、徹底理解了,因而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有了後來計劃周全的報復。
  • 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
    其與《嶽陽樓記》中傳唱至今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許多以天下為己任之中華兒女之風範。為中華民族之脊梁,為國家之棟梁,為蒼生之福祉。為後人樹立光輝之典範。 多少仁人志士,鞠躬盡瘁。乃至拋頭顱,撒熱血。不計個人名與利,只為人民謀幸福。精神可嘉,可歌可泣。為後人緬懷,為後代祭拜。從而實現自己之理想和情懷。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究竟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夫子怎麼說?
    子曰:「智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生於2500年前的孔夫子向後世拋出了這個至理名言,在千百年的社會演變過程中,此讖言逐漸成為生活中亙古不滅的真理。孔夫子道:「聰明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性格就像水一樣活潑,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樣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仁德的人會長壽。」
  • 巧者為下,拙者為上
    巧者為下,拙者為上這是一個古代美學觀點。也是我喜歡的話。更是我喜歡上石原的原點。但單一個拙字,並不能完全概括石原的作品。拙趣,變化,溫暖,治癒。
  • 聰明卻深藏不缺幾個大生肖動物:一個聰明,一個狡猾,另一個聰明
    與智者共事,我感覺很好,與成功通信的概率將很大,並且不會增加,在十二生肖裡有那麼多人可以把每件事都做好,智者,智者,智者,智者都是非常強大的。戰略家:戰略家通常都很正派,對生活方式了如指掌,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不喜歡報復。到將沒有波瀾或暴風雨的波浪,生活將像水一樣平淡。俗話說,一鳴驚人。
  • 智者大師與淨土法門
    智者大師,名智顗,字德安,姓陳,潁川人。母親懷孕時,夢見五彩的煙縈繞懷抱。師誕生時,室內光明洞然。師眼有重瞳,乃古帝王之相。
  • 《悟學.第152篇》先之勞之
    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譯文】子路問(如何治理)政務。孔子說:「以身作則,吃苦耐勞。」子路請求多講一些。孔子說:「不要懈怠。」先之勞之【集解】孔曰:「先導之以德,使民信之,然後勞之。《易》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
  • 智者大師-第01集
    天臺三部也是高麗佛教之本,有人反對,高麗王左右為難,問諦觀禪師有何看法,禪師建議光宗應遣更盛大的使團護持返還中國,因為智者大師被尊為東土釋迦。高麗王也很讚歎,天臺山究竟有何丰采?於是派諦觀禪師率團奉還。回溯隋開皇18年(西元601年)國清寺落成,隋煬帝楊廣親來追念與智者大師的師徒情。
  • 正確把握憂與樂的辯證法
    歷史證明,一個人,如果能跳出小我的漩渦,不僅關懷自我的憂樂,也關懷他人、天下人的憂樂,其生命將由此得到更大的擴展和提升。人生為何憂為何樂,為誰憂為誰樂,因此形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獨特而有重要人文價值的憂樂精神。 一、從《詩經》到《論語》,從孔子到範仲淹——憂樂精神的源與流 探索憂樂精神的源與流,可以上溯到先秦時代。
  • 笨拙的真誠最可貴
    可是,笨拙的我卻不小心忘記,你的世界暖陽常顧,更何缺餘暉。——馬妍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會不會有這樣一些人,曾把一個人入命般放在心間上,並樂此不疲的為了他(她)做過許多無我、忘我的傻事,卻終究是自己用心良苦,不被珍惜。
  • 聰明的人和智慧的人區別在哪裡?看這三個細節一目了然
    如何區分聰明的人和智慧的人,從這四個地方看下就一目了然了:一、聰明人往往不吃虧,能吃虧的大都是智者聰明的人和智者的區別的往往在於,聰明的人會過於在乎利益的得失。而智者卻在乎是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的事情,是不是有利於眾生。我曾非常佩服吳清友老師,他開的誠品書店虧了15年,但是他一直堅持在做這件事。
  • 黃岡智者告訴我:真正聰明之人,往往會善待這些機會,有道理
    1我們黃岡有位八十七歲高齡的老人,飽讀詩書,深諳世俗,被我們黃岡佬稱作黃岡智者。2019年國慶節,我有幸結識了這位老人。老人雖處在耄耋之年,卻面色紅潤,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2黃岡智者說,有貴人相助時,千萬莫過於依賴貴人。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貴人,來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可是幫助就只是幫助,千萬不能有懶人思維,天真地認為,既然都有人幫忙了,自己就不需要再動腦動手了。
  • 為什麼哲學家更願意被人稱為「愛智者」而不是「智者」?
    這兩個詞分別為智者(sophist)和愛智者(philosopher),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除卻詞彙本身的不同之外,在於智者代表了希臘哲學的鼎盛時期的一批人,他們也被稱為智者派。但為什麼像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人甚至為將自己與智者區分開來而稱自己為愛智者呢?蘇格拉底稱智者為:「批發或者零售靈魂糧食的人。」但智者派初期如普羅泰戈拉等人還是值得稱讚的,普羅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
  • 簡媜:大憂大慮
    甭提別的,這道理老梳不順,到底憂了近的,必得慮遠的;還是有遠慮就省了近憂?這且不管,咱們老祖宗可真聰明——你想,不聰明他能當咱們老祖宗嗎?他把咱們現代人的脾氣摸得熟透吶!怎不熟?沒熟能吃嗎?打良心說,這憂慮還真管用哩!您瞧!紅紅的太陽掛在天上,一朵白雲飄過山。萬裡晴空一朵雲,好風景!不好。我說,衣裳收了沒?收了。老狗拴了沒?拴了。雞鴨牛羊圈了?圈了。鍋勺碗瓢擱了沒?擱哪兒?擱地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