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死後,抬棺材的途中發生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2020-12-26 騰訊網

提起孝莊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是大清國入主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傳奇的賢良后妃,還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直到今天,她身上的傳奇仍然未減半分,以她為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數不勝數,且播放率節節攀高。

《孝莊秘史》、《康熙王朝》、《大玉兒傳奇》等,都是火遍螢屏的優秀電視劇,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她。

大多數人對孝莊,都略聞一二,知道她在歷史上地位斐然,一直以來都是歷史學家研究的對象,但是,關於她的很多奇聞異事卻鮮有人知。

比如:她死後在宮中停屍了37年,一直遲遲未曾下葬。可能有人會說,停屍37年不下葬,這女人也太悲劇了,生前沒有享福一天,死後還無法安息。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她到底經歷了什麼?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關於她的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孝莊皇太后生於1613年3月28日,死於1688年1月27日,享年75歲,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作為成吉思汗的後代,她的功績斐然,一生都充滿了神秘色彩。

明朝末年,蒙古族已經日漸衰落,早已沒有了之前的輝煌。而且,滿族人口在此時已經非常少了,約十幾萬人,兵力更不超五萬人,單靠滿族自己的力量和武裝,很難和明帝國對抗。所以,為了增強各自實力,共同抵禦明朝,努爾哈赤便和蒙古各部落進行結盟,並制定了滿族和蒙古族世代通婚的國策。

到了皇太極這一代,前來和親的正是孝莊的親姑姑哲哲。但是,哲哲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孝莊作為陪嫁也被帶了過來,當時,她才年滿13歲。一年之後,在姑姑哲哲的幫助下,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與皇太極成親。就這樣,姑侄二人都成為了皇太極身邊的女人。而這,也是孝莊正式進入清代王朝的開始。

不久後,布木布泰被冊封永福宮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文皇后。其實,這段婚姻一開始就是以政治目的為基礎的,但在孝莊與皇太極的婚姻中,是否存在愛情我們卻很難說。她在世期間,一心輔佐兩位皇帝,皇太極死後,年幼的順治才6歲,孝莊作為母親,盡心扶持自己的兒子,走過了那段特殊時期。

在經歷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之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該月二十五日,七十五歲高壽的孝莊安然離開了人世,壽終正寢。

之後,康熙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

按照清朝的傳統,皇后和嬪妃的園寢一般都在帝陵附近。也就是說,按道理孝莊應該葬在清東陵附近,和皇太極一起。

但實際上,孝莊的陵寢距離東陵差不多6公裡。那麼,貴為皇后的她,為什麼沒有與自己的夫君皇太極合葬呢?是什麼原因讓她死後一直沒有下葬,停靈了37年才得以入土為安呢?是否真如傳言所說,是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糾纏不清,無顏面對皇太極呢?

關於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撲朔迷離。

雖然,現今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孝莊太后曾經與多爾袞之間有過男女之情,但他們二人之間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這卻是確鑿無疑的。

據歷史記載,有一次,多爾袞來北京,孝莊太后去通州迎接他。當天,多爾袞在孝莊太后的大帳中留宿。其實,對孝莊和多爾袞之間是否有愛情,我們不敢妄下定論。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她和多爾袞的這段情感糾葛,不是什麼壞事,相反,對於穩定整個大清政局甚至皇權,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因為,外人只看到了孝莊跟多爾袞的風流韻事,但實際上,心機和眼光孝莊一樣都不缺,感情和身體都是她的武器,她完美利用了二者,才使得皇太極死後皇權沒有大權旁落,甚至,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表面上看,只是太后與臣子之間的感情糾葛,但實際上,卻是政治的交鋒和斡旋。她籠絡多爾袞,用感情將多爾袞牽絆,作為一個女人,非常不易。可以說,在皇太極死後,清朝的政權穩定,離不開孝莊太后的斡旋,順治帝、康熙帝都是她一手幫扶起來的,說她的功績蓋過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不為過。

第二種說法則是孝莊太后雖然死了,一直想念孫子,就託夢康熙,告訴康熙自己不想離開。

據說,孝莊太后的棺材在運往盛京時,還發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費解的事情。她的棺材重到幾百個壯漢也無法將其抬起,似乎是孝莊太后在告訴所有人,她並不想去盛京,不想離開子孫。當天夜裡,康熙夢到孝莊太后留著眼淚對他說:「盛京離康熙太遠,自己也不捨得離開他。」

於是,康熙便依夢,將孝莊的靈柩留在了宮中。

第三種說法是孝莊太后自己並不想離開北京。

據說,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安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

正是因為她的遺願,康熙本身尊崇自己的祖母。既然祖母不願意去太宗山陵,那麼,康熙便遵從遺囑,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在寶座位置停靈柩,以土掩埋後永閉殿門。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葬入地宮,即後世的「昭西陵」。

無論什麼原因使得孝莊死後37年都未下葬,但她的確是我國歷史上帶著傳奇色彩的賢良太后。她的畢生,不僅成就了兩代帝王,連她的歷史功績都將被永載史冊,名留青史!

相關焦點

  • 孝莊死後,抬棺材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比如:她死後在宮中停屍了37年,一直遲遲未曾下葬。可能有人會說,停屍37年不下葬,這女人也太悲劇了,生前沒有享福一天,死後還無法安息。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她到底經歷了什麼?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關於她的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 孝莊太后死後37年才下葬,那她的遺體是怎麼保存的?
    然而慈禧則是以一己之力,將孝莊穩下來的天下一手斷送掉,這三位女性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奇女子,不過對於孝莊太后,坊間有一個疑問,她是1688年病逝的,但是到了雍正三年才得以入葬,這期間的37年,她的遺體是怎麼保存的呢?
  • 慈禧去世後,發生了三件難以置信的怪事,最後一件專家給出了解釋
    相信大家腦子都會浮現很多人物,其中武則天、慈禧等是最容易被人談起的,而慈禧太后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關於她的各種事情常被人拿來討論,其中就包括她晚年不管不顧奢靡的生活作風。 慈禧死後操辦她喪事的法師選擇了1909年11月5日為她下葬,本來一切準備妥當,還在慈禧葬禮的前兩天燒了很多的紙兵,為得就是在慈禧下葬之前,有官兵能在下邊先打點好一切,但是在送葬的時候卻發生了三件奇怪的事情。
  • 昭通彝良,出殯途中棺材滑落砸中多名抬棺者和送葬親人,有人被壓
    10月27日有網友爆料稱,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某地一戶人家為逝去的親人舉行葬禮,在出殯途中發生意外,棺材滑落後砸中了多名抬棺者和送葬的親人。根據曝光的現場視頻顯示,當時大家正抬著棺材上一個很陡的土坡,參與抬棺的有十多人,都是青壯男子,陡坡下方是幾名披麻戴孝送葬的親人。
  • 吃屍體、死後擺拍,這些喪葬文化比「黑人抬棺」更魔幻!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人間白來。伴隨著超燃電音響起,幾個身穿黑白西服的黑人,舞出動感的節拍,肩上的棺材,在整齊劃一的搖擺中一上一下。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黑人抬棺」的視頻,沒看過的人是不是遭遇村裡剛剛通網的尷尬呢?
  • 孝莊皇后死後37年不下葬,原因為何?臨終遺言說了什麼?
    一位來自蒙古大草原的女子最終成為了皇太后,清朝的皇太后,並對中國清朝的早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她就是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后變成了科爾沁蒙古草原的親王的女兒,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後者增加在中國的東北,努爾哈赤建立後期強度不強,為了和明代形成權力制衡,建立在政治、國家政策下,皇太極孝莊皇后最終結婚了
  • 多爾袞死後2個月,就被鞭屍掘墳,孝莊太后為何這麼恨多爾袞?
    這具悲慘的屍體是誰?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的嗎?從前文「富麗堂皇」的陵墓,我們不難看出這個人非富即貴。沒錯,他就是清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14個孩子——多爾袞。而死後被掘屍毀墓的故事,記錄在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所著《韃靼戰紀》中。
  • 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保護,比如察爾汗鹽湖,含鹽600億噸,人類可以使用幾千年,非常昂貴,所以戒備森嚴,避免被破壞,但是,我們今天說的是崑崙山每年都是大雪封山,為何要派兵把守?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停留了不下葬
    孝莊對於康熙的教育是極為嚴格的,從其飲食起居到言行舉止,嚴格執行。所以年少時的康熙就歷經徒制,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位偉大的帝王。而孝莊在皇帝身邊也潛移默化的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培養他治國的態度,在幼年時期所養成的好習慣,伴隨了康熙一生才使得康熙如此的長壽,能夠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61年。
  • 孝莊太后為何如此痛恨多爾袞?在他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
    多爾袞與皇太極之間的關係多爾袞(公元1612年—公元165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努爾哈赤一生中共生有16個兒子,分別是:褚英、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德格類、巴布海、阿濟格、賴慕布、多爾袞、多鐸、費揚果。
  • 廣西一村莊發生怪事,村民去山上上香,聽見棺材中有怪聲傳出!
    雖說我們現在是生活在科技時代,但當我們遇到一些怪事時,是都還會往鬼神方向上想。這不,在我國廣西一村莊就發生了一件怪事,村民去山上上香,聽見棺材中有怪聲傳出!這是怎麼一回事?據了解,在村子裡,有一個老人是經常重病纏身。而根據當地的傳統,這老人是被安排到了村子裡的祖屋去住。等過一段時間村民去看這老人時,這老人是沒有了生命特徵,村裡的人是把他放到了靈堂裡放了三天。
  • 這個皇帝的死法太奇葩,死後,竟然被一口棺材給難住了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733字,閱讀約4分鐘永琰生於1760年,她的生母是眾所周知的令妃,從小就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乾隆一生立了三個太子,但沒有公開是第三個之前的太子都是明立的,但都是英年早逝因為皇室在一堵牆的水深的地方,和不明白的事也多,隆也為了保護永玉,那樣,他對隆的愛也極深喲。
  •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是什麼意思?
    話說諸葛亮自知大限已到,於是在彌留之際,遺書給後主劉禪,讓他安排自己的後事時,不用專門大興土木建造墓地,只需要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這便是大家所說的「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由來。
  • 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為何執意公布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的曖昧關係
    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終於在死後被追封為皇帝,實現曾經渴望的夢想,達到風光榮耀的頂峰。但其死後哀榮曇花一現。次月十五日,多爾袞屬下蘇克薩哈等人,率先告發多爾袞,說多爾袞死後,侍女吳爾庫尼在殉葬前,曾將羅什、博爾惠、蘇拜、詹岱、穆濟倫五人叫來,叮囑他們一定要將王爺多爾袞生前秘密備下的八補黃袍、大東珠等物,偷偷放進多爾袞棺材內。多爾袞生前還試圖率兩旗兵馬駐永平,陰謀篡奪皇位。
  • 元朝皇帝死後為何不用棺材,而是將一棵大樹掏空?
    總有些言論圍繞著密葬展開,稱獨木棺是密葬的一部分,亦是防盜措施,這未免過於牽強,難道換成棺材就不能密葬了?難道金箍紮起來,盜墓者就看不出來那是棺材? 所以帝後病危時,他們就會按照蒙古人的傳統,移居氈帳之中,在裡邊等待死亡,待帝後死後,則直接於此氈帳中殯礆。
  • 唐末一窮小夥埋父親棺材發生怪事,道士:龍穴,只有天子才配享有
    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沒有錢給父親搞葬禮,只能隨便買個棺材找塊地把父親埋了,可是在埋父親棺材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怪事,這個棺材怎麼也擺不正。突然有一個道士路過,對王建說:那可是龍穴,只有天子才配享有,你這種小輩也敢在這裡下葬。王建根本不想理他,自己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了,哪兒還管他是不是龍穴。
  • 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眾所周知,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在人去世的時候,通常運送屍體的正是「棺材」。不過有小夥伴疑惑,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呢?難道是因為什麼「禁忌」的原因嗎?其實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 人死以後要許多人抬棺,且棺材不能落地,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公正的,但是死亡除外很多哲學家大概都說過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公正的,但是死亡除外,的確,無論你生前是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過往,或者說你多麼輝煌,最後也都和任何人一樣只成了一捧土灰,所以說,死亡是最無可避免的,但是很多生前享盡榮華富貴的人們也會在死後給自己特殊的待遇
  • 舉辦葬禮過程中棺材動了 有人質疑活人下葬 專家:人死後能移動
    都說人死不能復生,但事實上也發生過人死復活的情況。家人都準備下葬了,發現棺材裡有響動,打開棺材發現人活了。這類情況被稱為假死狀態,所以很多地方,老人去世後,都要在堂屋停屍3天再下葬。近日,印尼馬納多發生了一件類似的怪事情,一群人為逝者舉辦葬禮,棺材已經放到了坑裡,當牧師在禱告的過程中,棺材裡的死者疑似揮了揮手,詭異的一幕恰好被拍下來。該視頻上傳到網上後立即引起了轟動。通過視頻看到,的確看到一隻輪廓清晰的「手」揮舞了一下,然後撫摸棺木上的玻璃窗。有網友質疑是否存在活人被下葬,也有網友認為這並不是死者的手,可能是老鼠在棺材裡亂竄。
  • 慈禧為什麼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日,送葬隊伍真的是臭氣燻天嗎
    儘管慈禧太后歷史評價不高,但她掌權48年來,擁有著強大的政治手腕,對當時的清廷威懾力極強,即使她死後,依然威懾猶在。但值得探究的是,她死後並沒有在當年就被葬進陵寢,而是在1909年11月才下葬。更有甚者,傳說為她送葬的隊伍當時還臭不可聞,路人們紛紛掩口掩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