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方復原系列裡最難等的永遠是優質的藥材,而這紫雲膏中,當數紫草。紫草的藥材來源有三,紫草科軟紫草屬的軟紫草(新疆紫草)和黃花軟紫草(內蒙古紫草),以及紫草屬的紫草(硬紫草),硬紫草主產於東北、華北地區。通常我們以產地和植物形態來區分紫草的品種。慣用上,以軟紫草(新疆紫草)為道地且質優,選取條粗大、色紫、皮厚者為佳。
然而在與藥商溝通選貨時,卻是困難重重。現今紫草的市面價格已經是百位數,在指明要新疆軟紫草的情況下,竟然還有幾十塊的報價,在剔除一些劣質商家之後,寧願花貴一點的價錢,買到品質較優的紫草。藥材質量是藥效的關鍵,所以寧缺毋濫。
(新疆紫草-軟紫草)
起先:出自我國明朝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名醫陳實功所著的《外科正宗》白禿瘡門,原名潤肌膏。白禿瘡即今之所謂白頭癬(小兒)。
治禿瘡、乾枯、白斑、作癢、脫髮。取麻油四兩、當歸五錢、紫草一錢同熬。藥枯濾清、將油再熬,加黃蠟五錢,化盡。傾入碗內,頓冷後搽拭患處」。--《外科正宗》
而後:在日本江戶時代,由當時外科專家華岡青洲(1760—1835年)將製法加以改良(增加豚脂、改進加工法)後,更名為紫雲膏,載於其所著《春林軒膏方便覽》中,並將主治條文改為「可潤肌長肉,療瘡愈痕」。
「紫雲,潤肌膏是也,號春林軒紫膏。香油40錢、當歸5錢、紫根4錢(一作5錢)、蜜蠟(黃蠟)10錢(一作15錢)、豚脂1錢。右5味先煮香油,然後放入當歸、再下豚脂,煮後入紫根,俟泡沫消失後方可入,溶化後去火。」
----《春林軒膏方便覽》
現今:紫雲膏是日本最常用的外用漢方藥,國內做得好的廠商,恕我孤陋寡聞,尚未聽聞,所以才決定復刻一款。
紫草,性寒,味甘、鹹,主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紫草外科應用制膏,如紫草膏、紫雲膏、生肌玉紅膏,都是以紫草為主藥,用於治療癰疽腫毒,常用於潰瘍糜爛創面,有生肌長肉、除溼熱、涼血止癢、消腫止痛作用。
(新疆紫草-軟紫草)
當歸,性溫,味甘辛,主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當歸養血潤燥,內服外用均有滋潤肌膚之功,祛瘀生新之力。
在現代藥理研究裡,紫草所含的主要成分紫草素,屬於萘醌類化合物(含苯環),具有抑菌、消炎、解熱等作用。紫草素的結構決定了它溶於有機溶劑,不溶於水,所以這也是用麻油來提取的原因。麻油、黃蠟作為外用膏的常用賦形劑,也有潤肌之功。
日本已故漢方醫學家矢數道明(1905-2002年),在其著作《漢方臨床》中關於紫雲膏的運用,對於溼疹、乾癬、皮膚角化症、疣贅、胼胝、雞眼、燒傷、褥瘡、潰瘍、皸裂、幹皺、凍瘡、臍垢、幼兒臍部潰爛等療效尤佳。以肌膚的乾燥、粗糙、潰瘍及增殖性皮膚異常,皮膚色素異常等為適應症,但並非只限於皮膚乾燥性疾病,有時溼性病灶也能奏效。
中醫學者—大邑重行先生特做詩一首,精闢概括了紫雲膏的功效:
紫雲吐色抱奇靈,
特以平和潤燥肌,
試用糜瘡當解熱,
亦能迅愈創傷疵。
以古方陳實功《外科正宗》潤肌膏為底本,而原方製法甚是簡單,操作之前需要考慮很多問題,比如何時加入當歸、紫草,藥枯的評判標準,以及油熬至何時加入黃蠟,最後熬至何種程度可以出鍋,頓冷的具體操作等一系列問題。
好在繼陳實功之後的諸多外科醫書中可以找到蛛絲馬跡,清代·程國彭(鍾齡)所著《醫學心悟》有當歸膏一方,含潤肌膏原方,雖然主治癘風,製法詳盡,可供參考如下:
先將前九味,入油熬枯,濾去滓,再將油復入鍋內,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黃蠟,試水中不散為度,候稍冷,傾入蓋碗內,坐水中,出火毒,三日聽用。
備料:當歸 紫草 有機芝麻油 天然黃蠟
當歸和紫草皆切細,黃蠟用刀切碎(一開始面對黃蠟,並不知道如何下手,直到刀的出現才解救了它)。
切完紫草後,手指很快就被染成了紫紅色。
這麼大塊磚頭一樣的原蜂蠟,但是用刀竟然很好切。
(一)熬油:武火將芝麻油燒開(冒煙);
(二)炸藥(用油炸):開小火,加當歸、紫草入油中,油迅速變為紫紅色,藥焦枯。
紫色煙氣蒸騰上來,然後很快就消失,用天光乍現、紫氣東來形容毫不為過。
(三)去渣:用紗布濾去藥渣,藥液紫黑色。(還是熬得過頭了)
濾過的藥油紫黑
(四)熬油:小火熬至滴水成珠。
(五)加黃蠟熬製:黃蠟化盡,繼續熬,並不停地攪拌。第一次沒有經驗,熬了近40分鐘,試水中不散,關火。
黃蠟是之前輔料們文章裡提到的朋友家天然蜂蠟,所以一下鍋就聞到濃鬱的蜂蜜香,而且黃蠟在油裡很快就融化發出滋滋滋的聲響,很是有趣的。
只有熬製過程中不停地攪拌,出的膏才能細膩。
將油滴至水中不散
(六)去火毒:冷卻至鍋內無煙,倒入經高溫和酒精消毒好的瓷罐中,入水浴中,去火毒。
高溫開水消毒3分鐘
並用消毒酒精清洗罐口,確保瓷罐乾淨無菌。
(七)每日換水,三日後用。
在第一次的製法中,仍然有很多困惑點,比如怎樣判斷加入當歸、紫草的最佳時機,紫草在加熱的油溫下很容易焦枯,如何優化?加黃蠟後熬至水中不散,時間是否過於久?
三日之後啟用,先來看看效果如何。紫草膏的涼血作用,應對目前夏季蚊蟲叮咬,應該是不錯的,我用來塗抹後,止癢效果並不佳。贈送給一位乾性腳癬的朋友,反饋說生肌效果還不錯。而我自己之前爬山磨出的水泡,用紫草膏外塗後,確實潤肌恢復較快。
這次的主要問題應該是出在第五步熬油時間過長上,致使紫草的涼血作用減弱。
針對以上問題,於是我決定查閱日本漢方製法,重新再做一次。在漢方裡,對油溫有具體的要求,方法比較現代,當然我仍是以古方為基礎,漢方做部分參考。其中配方多加的豬油(豚脂),容易致腐,並未加入。
備料:當歸 紫草 有機芝麻油 天然黃蠟
(一)熬油:麻油入鍋,熬至滴水成珠不散;
看到中間油油的小黃點了嗎
(二)炸藥濾渣:開小火,入當歸,炸至焦黑(容易焦黑,枯黃為度),過濾藥渣;
(三)炸藥濾渣:濾取的油熬至滴水成珠,加入紫草,迅速冒紫煙,藥汁變紫紅色,紫草焦黑,撤火,過濾藥渣。
(四)加黃蠟熬油:同時攪拌,熬至入水中不散,關火,待稍稍冷卻。
(五)去火毒:裝入瓷罐,入水浴中冷卻。第一次的煉製完後,想到用井水冷卻是極好的,於是就去虎跑後山的上口井打了一桶冷水做水浴。
井水甘、涼,自古用來煉製諸藥是極好的。
(六)每日換水,三日後用。
照片拍不出它的美,實物偏鮮紫紅一些
漢方裡認為紫雲膏顏色越鮮明,質量越好,確實第一次煉製時間過長偏紫暗了,而第二次改進之後,顏色紫紅了不少。兩次制出的對比之後,對於蚊蟲叮咬的止癢效果第二次確實明顯,而其它效果就等有緣人來試了。
《漢方治療實際》裡言「凍瘡、燒傷、擦破傷、跌打傷,塗布外敷應驗。輕度燒傷外塗即癒合,家庭主婦炸蝦,油濺手之燒傷用之效佳。預防刀傷化膿,治癒又快。」
因為經常在家做飯的緣故,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油濺、水蒸汽燙傷,所以紫雲膏居家是必備的。
雖然經過兩次的實踐,仍然覺得距離把握恰到好處還欠一些,紫雲膏會一直做下去,直到滿意為止,如果你們在實踐中有什麼困惑也可以一起討論,希望古方復原不是我一個人在戰鬥,如果真的一個人,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
誰和我一起嗎
文|圖 = 渡月
註:部分資料參考於矢數道明(著)候召棠(編譯)《漢方臨床治驗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