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河來旅遊! 跟著這三條「黃河文化」特色主題遊線路打卡黃河美景

2021-02-08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將黃河流域河南段富集的文化和旅遊資源,轉化為遊客可親近、可感知、可體驗的文旅產品。12月25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春滿中原 老家河南」主題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了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挖掘整理了「黃河文化」三條特色主題遊。

據悉,這三條特色主題遊線路分別是中華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風光體驗之旅、治黃水利水工研學之旅,共涵蓋九條線路,旨在將黃河流域河南段富集的文化和旅遊資源,轉化為遊客可親近、可感知、可體驗的文旅產品,打造成彰顯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旅遊帶。積極發展紅色旅遊、研學旅遊、生態旅遊等,讓「遊黃河」成為老百姓最喜歡的選擇,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譜寫出彩河南篇章。

第一主題:中華文明溯源之旅

線路1:古都探尋

黃河流域很早就有人類生活,人們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文化領先世界,後來手工業從農業分離出來,河南制陶業高度發達,金屬冶煉逐步萌芽,原始宗教、建築、紡織、繪畫、陶塑、天文、數學、音樂、契刻文字得以開創,黃河流域迎來了文明曙光。夏商周時期,國家機構、禮樂制度規範,文字成熟,青銅文化聞名中外,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和哲理豐富的《易經》等不朽之作誕生。八大古都,在黃河流經的河南區域就有鄭州、安陽、洛陽、開封四座。四大古都集中展示出了中華燦爛的黃河文化和先進的新時代文旅成果,可以參觀體驗的景點有——

鄭州:黃河博物館、商城遺址、河南博物院、鞏義雙槐樹遺址、鞏義宋陵、鞏義康百萬莊園、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大河村遺址、建業電影小鎮。

洛陽:龍門石窟、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白馬寺、洛陽博物館、王城公園、天堂明堂、洛邑古城、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關林。

開封:鐵塔、龍亭、大相國寺、清明上河園、大梁門。

三門峽:仰韶村遺址、虢國博物館。

安陽:殷墟遺址、中國文字博物館。

線路2:尋根問祖

河南是中華姓氏的主要起源地,炎黃子孫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特有的姓氏文化資源,使河南成為華夏兒女魂牽夢繞的尋根聖地。

這條線路以沿黃流域根祖文化為主題,主要以文物保護單位、精品陳列博物館類景觀為主。可以參觀的景點有——

新鄭軒轅黃帝故裡—商丘孔子還鄉祠—三門峽函谷關老子道德經誕生地—衛輝比幹故裡—周口太昊陵—安陽內黃二帝陵—周口老子故裡—河南南樂倉頡造字陵

線路3:非遺展示

這條線路圍繞河南代表性非遺項目,整合項目所在地的旅遊資源,開闢出了一系列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非遺主題旅遊路線,串聯起非遺項目、景區、博物館、展示館、傳習所、手工藝體驗館等豐富的環節。讓參與者認識非遺的同時,亦能認識非遺背後的地方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俗,更為生動立體地去感受中原文化魅力。可以參觀體驗的城市和景點有——

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河南戲曲聲音博物館、登封窯陶瓷博物館、觀星臺。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展示館、七盛角非遺體驗館。

洛陽:洛邑古城園區(河洛大鼓、孟津剪紙、皮雕等)、三彩小鎮觀唐藝術館(唐三彩文化園)。

許昌:神垕鎮、禹州鈞瓷窯爐博物館。

汝州:中國汝瓷博物館。

三門峽:地坑院(窯洞營造技藝、民俗、澄泥硯、民間剪紙、捶草印花)。

周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淮陽泥泥狗陳列館、文獅子舞。

鶴壁:濬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泥咕咕)。

線路4:功夫體驗

該線路以河南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少林、太極兩大功夫文化品牌為載體,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與武術魅力的結合,是海內外遊客近距離體驗中國武術獨特內涵的精品旅遊線路。可以參觀體驗的城市和景點有——

登封少林寺、禪宗少林·音樂大道、陳家溝、萬歲山·大宋武俠城。

線路5:詩詞傳誦

河南是中國歷史開始的地方,也是中國詩詞文化的發源地,杜甫、韓愈、李商隱、範仲淹、蘇軾等眾多文學大家在河南留下了最富詩意的創作,這些線路將循著古人的腳步,感受詩境裡的家國情懷。

鄭州:鞏義康百萬莊園、杜甫故裡、李商隱公園。

洛陽:白居易故裡。

鶴壁:雲夢山、淇河詩苑。

第二主題:大河風光體驗之旅

黃河河南段,西起靈寶,東至臺前,流經三門峽,洛陽、濟源、焦作、鄭州、新鄉、開封、濮陽8市24個縣(區市),河道全長711千米,自西向東,經歷了山川峽谷、低山丘陵、平原三個不同形態的河段。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態複雜,既有陡峭對峙的高山峽谷,又有驚濤拍岸的懸河雄姿,風光絢麗多彩,氣勢蔚為壯觀。

線路1:山水觀光

1.依託黃河沿線城市,以河南品類豐富的自然山水為本底,在山水觀光的基礎上,將生態休閒、文化體驗、遊樂探險等新元素融入山水旅遊,充分體現了「中華源,好河山」的魅力。

鄭州:嵩山。

洛陽:白雲山、老君山、龍潭大峽谷、黛眉山、重渡溝、青要山。

焦作:雲臺山、青天河、神農山。

新鄉:南太行、寶泉。

安陽:紅旗渠、太行大峽谷。

濟源:王屋山。

三門峽:黃河丹峽旅遊區、豫西大峽谷。

線路2:溼地峽谷

這條線路以黃河峽谷及溼地旅遊為主題,主要以黃河流域峽谷風光景觀、湖泊、溼地風光、生態旅遊區景觀為主。主要城市與景點有——

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商丘民權黃河溼地—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濟源黃河三峽。

第三主題:治黃水利水工研學之旅

黃河因水少沙多,災害頻發,尤以河南段最為兇險。為防止黃河決口改道,歷朝歷代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長期而艱難的治理,湧現出許多治河名家。大禹是4000多年前堯舜時期的治水英雄,他公而忘私、不畏艱險的治水精神被傳為千古佳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黃河澆灌千裡沃野,輸入廠礦企業,澤被千家萬戶,充盈河口溼地,涵養生態脆弱區,成為一條造福百姓的幸福河。更應讓廣大青少年了解治黃水利水工的偉大曆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線路1:水利水工

此研學線路依託河南豐富的歷史、地理、文化、水文等黃河資源,沿著黃河順流而下,歷經三門峽、洛陽、濟源、鄭州、開封等城市,沿著這些偉大的水利工程,共同研讀黃河壯麗的歷史和滔滔的史詩。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楚河漢界景區、河南黃河花園口風景區、黃河博物館、南水北調穿黃工程、黃河大堤。

洛陽: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景區、陸渾水庫。

焦作:武陟嘉應觀。

商丘:民權葵丘會盟臺。

三門峽:黃河三門峽大壩風景區。

安陽:滑縣漢代大堤。

開封:懸河、城摞城遺址、蘭考東壩頭。

線路2:紅色文化

鄭州:登封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開封:焦裕祿紀念館。

新鄉:劉莊、郭亮。

焦作: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舊址、青天河精神紀念館。

三門峽:劉少奇舊居紀念館、盧氏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

濟源:王屋山、愚公移山精神紀念館。


相關焦點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要實現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打造精品景區和線路,提升產業品質,還要實現黃河文化旅遊在區域、產業、市場、服務、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展示黃河文化的旅遊景區和線路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 東營市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工作綜述(下)
    在這裡,能閱覽黃河入海、黃藍交匯的壯闊與神奇,能欣賞蘆花飛雪、百鳥翔集的浪漫與靈動,更能享受到這個溼地城市的美景與愜意。在這裡,可以自駕車輛在黃河口暢玩,可以飛上天空轉一圈來一趟獨特的景色欣賞之旅,更可以選擇步行,在各種城市公園、各色採摘基地隨意轉轉。
  • 打造黃河主題鐵人三項賽 大力弘揚黃河特色文化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8日訊(記者 鄭美芹) 東營銀行·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暨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旅遊展示賽,以「胸擁黃河情懷 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將於9月12日在美麗的東營市2020年,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擬建立「長徵」「長城」「長江」「黃河」等15個主題鐵人三項賽事。黃河主題鐵人三項賽,以傳播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而創立的新型主題賽事。東營將是黃河主題鐵人三項賽的首站比賽。
  • ——東營市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工作綜述...
    在這裡,能閱覽黃河入海、黃藍交匯的壯闊與神奇,能欣賞蘆花飛雪、百鳥翔集的浪漫與靈動,更能享受到這個溼地城市的美景與愜意。在這裡,可以自駕車輛在黃河口暢玩,可以飛上天空轉一圈來一趟獨特的景色欣賞之旅,更可以選擇步行,在各種城市公園、各色採摘基地隨意轉轉。
  • 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暨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旅遊展示賽...
    在這場體育盛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們共赴黃河鐵人之約,融入到母親河的懷抱中,激情演繹精彩的「鐵人」角逐,奏響黃河之畔的「鐵人」之歌。這是一站獨具特色的「鐵三」賽事:黃河主題賽道錘鍊鐵人本色「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條「東方巨龍」一路穿山越峽、奔騰萬裡,在東營匯入浩瀚的渤海。
  • 賞呂梁風光 圓百年夢想——黃河人家鄉村旅遊季活動啟動掠影
    鄉村美景迎客來——呂梁黃河人家鄉村旅遊季臨縣磧口主會場活動啟動側記□ 本報記者 阮興時悠悠黃河之濱,磧口古鎮之中,青牆黛瓦的古樸山村延綿悠長6條特色線路、25條縣市區鄉村旅遊線路和40家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43個市級黃河人家……本次黃河人家鄉村旅遊季已籌劃安排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將達到四地聯動、以點帶片,持續擴大鄉村旅遊規模、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強富民效果。讓遊客在「賞呂梁山風光」的同時,深刻體悟呂梁完勝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夢圓的巨大變遷。
  • 重現黃河文化風景線——清澗縣全域旅遊創新發展之路
    因此在規劃中,將沿黃的太極聖境、北國風光、魚兒峁、兩河河口、黃河母親峰、李家崖鬼方文化遺址公園等六大景區進行整合聯動,以景觀極致化、文化主線化、體驗豐富化等系列手段,通過沿黃攝影景觀廊道串聯,將現有的沿黃幾大景區整合打造成一個黃土風情的北國沿黃自駕公園大景群,根據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提升,打造「沿黃旅遊IP」,打造面向全國的市場引爆點。
  • 山西臨縣:尋根黃河 夢回磧口
    呼嘯黃河,龍吟磧口。以「黃河·古鎮·紅棗」為主題的中國·磧口第五屆「棗兒紅了」紅棗旅遊文化節暨第三屆「農民豐收節」於9月27日至29日在磧口古鎮舉辦。旨在進一步挖掘臨縣紅棗產業文化內涵,展示臨縣紅棗產業發展成果,推廣「臨縣紅棗」特色品牌,將「紅棗+」「旅遊+」等項目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以磧口古鎮遊、沿黃公路遊、鄉村觀光遊等旅遊精品線路,做優做強臨縣紅棗產業、文旅產業。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位於黃河中遊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自然景觀獨特,人文資源豐富,是中國紅棗之鄉、中國傘頭秧歌之鄉。
  • 世界大河文明旅遊帶——「包頭百裡黃河文化長廊」的恢宏巨製!【讀道文旅100個經典落地案例】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共商共建共享「黃河文化國家旅遊線路」,更是作為弘揚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 黃河遊覽區旅遊攻略
    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這裡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終點,黃河中下遊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形成了博大、宏偉、壯麗、優美的自然景觀。她處於中華民族發源地的核心部位,景區歷史古蹟豐富,文化遺產深厚。
  • 永和黃河一號旅遊公路 「0km」標誌文化驛站啟用!
    9月23日上午,我縣舉行黃河一號旅遊公路「0km」標誌文化驛站啟動儀式。 啟用儀式上,舉行了 2020「豐百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臨汾·永和段)自行車邀請賽和「豐百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徒步行活動,為啟用儀式助力添彩。
  • 【磴口旅遊】約會「黃河流凌」 打卡「水煮黃河」
    冰煮黃河染霧凇 李慶光 攝 最不能錯過的網紅打卡地 霧氣騰騰,雲蒸霞蔚這是日前在磴口縣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庫區出現的難得一見的美景,整個水面被籠罩在白茫茫的霧氣之中,如夢似幻,宛如仙境,黃河水仿佛沸騰了一般,因此,這一景象也被稱為「水煮黃河」。
  • 黃河頌——中國國家畫院黃河文化主題寫生創作作品展在北京開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要求,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用藝術的方式講好黃河故事,按照文化和旅遊部關於黃河文化主題美術創作的統一部署,中國國家畫院積極開展了這次關於黃河主題創作活動,組織本院70餘位藝術家,深入黃河流域九個省區的48條線路採風寫生。大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採集最生動、鮮活、豐富的一手素材,為黃河主題美術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 黃河在這兒轉了七個彎!如今,一條路改變歷史!
    山西臺記者 孫夢醒黃河在晉陝峽谷間奔騰不息,黃河邊上的旅遊公路,正在加緊施工,讓城市到景點通,讓景點到景點也通,未來,黃河旅遊公路將把這一個個的景點串成一條條美麗的項鍊,連接起黃河沿岸豐富的旅遊資源,讓這條路變成旅遊路,
  • 河長史萬鈞:講好「黃河故事」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編者按:烏海市這座年輕的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遊,是黃河由寧夏進入內蒙古的第一城,近年來,烏海市打造了「來沙漠看海」等諸多文旅名片,開創了烏海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近日,《對話黃河河長》欄目專訪烏海市委書記、烏海市總河長史萬鈞。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策馬濮上踏歌行
    公西集黃河溼地生態園美景如畫。王善波從小在黃河邊長大,年輕時一直在外打拼,2012年回到家鄉進了村委,2014年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立志要帶著鄉親們走上致富路。近年來,濮陽市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針對渠村鄉南灘片區10000多畝灘涂地,確立了以公西集村為中心,高標準規劃建設文化旅遊產業,打造全域文化旅遊經濟帶。
  • 黃河奔騰於榆林轉彎,一路呼嘯,風光旖旎!
    這條傳奇的沿黃觀光路,自榆林市府谷縣牆頭鄉開啟。在榆林境內,沿黃區域共涉及府谷、神木、佳縣、吳堡、綏德和清澗6個縣,25個鎮,407公裡,總面積5085.79平方公裡。遙望黃河大峽谷、欣賞白雲觀建築雕塑藝術,為眼前的陝北黃土風光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大加稱讚。
  •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孟州篇:傳承發揚黃河文化 力促...
    就是從這裡開始,黃河衝出高山峽谷進入廣袤平原,河床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孟州以東直至鄭州、開封、蘭考世所罕見的「懸河」景觀;千裡長堤始起,修至黃河入海口,構築抵擋滾滾黃河水的堅固防線,見證我國勞動人民同洪水鬥爭的艱苦卓絕。據史料記載:黃河築堤始於戰國,當時,沿黃諸侯各國「雍防百川,各以為利」。
  • 央視新聞《跟著黃河入大海》主題活動東營開啟:滔滔黃河入海 寫入...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九曲黃河,從青海奔騰萬裡,穿越九省區,來到了山東的入海口。9月30日,央視新聞「跟著黃河入大海」系列直播的收官之站將來到山東東營,並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一場以「送黃河源頭水入海」為主題的線下活動。在壯闊的黃河三角洲,與你共看河海交匯、水天三色的奇觀,感受黃河與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 【中國夢·黃河情】走「晉」千年熱土 叩問大河文明的前世今生
    三天時間,採訪團未能走遍山西,但僅運城一處,便可慨嘆眼前景色的攝人心魄,敬畏這做城市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之厚重。 山西運城,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主題公園」,擁有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遺存,這座黃河之畔的城市,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102處,成為全國地級市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