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走「晉」千年熱土 叩問大河文明的前世今生

2020-12-14 騰訊網

出崑崙,穿大漠,驅流沙,越草原,入大海,黃河一路浩蕩東去,卻對三晉大地情有獨鍾。幾番徘徊,終在偏關老牛灣撞開了山西的大門,流經忻州、呂梁、臨汾和運城4個地級市、19個縣(市),黃河用965公裡的澎湃,衝撞出獨屬於山西的精彩,繪就出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史詩畫卷。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踏上三晉熱土,尋根黃河文明,赴一場與母親河的千年對話。

饋贈

有人說,一到山西就誠惶誠恐,因為一落腳就踩著了文化。「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西周叔虞之命、春秋晉文之伯、戰國法家之祖、西漢民族之魂、三國關羽之忠、盛唐詩詞之韻、宋元戲曲之章、明清晉商之通……」公開資料顯示,這裡定義了最早的「中國」,這裡寫就了中華文明的開篇。

三天時間,採訪團未能走遍山西,但僅運城一處,便可慨嘆眼前景色的攝人心魄,敬畏這做城市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之厚重。

山西運城,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主題公園」,擁有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遺存,這座黃河之畔的城市,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102處,成為全國地級市之最。

「一猿一火冠華夏、一湖一祠一裴家、一河一廟兩司馬、一山一宮十寺剎、一樓一院一聖人、一洞一城名天下」,這是運城市委講師團團長李昭陽對運城人類遠古文化、農耕源頭文化、黃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東民俗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描述。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有一座蒲津橋,蒲津橋的橋頭地錨便是黃河大鐵牛,唐玄宗李隆基下令鑄造,俗稱「開元鐵牛」。

在運城,黃河孕育出仙鄉盛水,造就出千年古渡;關羽戎馬一生義勇傾三國,「兩司馬」(司馬遷與司馬光)筆耕不輟寫春秋;《詩經》名篇《伐檀》《碩鼠》誕生於此,女媧補天、黃帝戰蚩尤、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后稷教民嫁穡的古老傳說流傳於此。后土祠中,尊中華最古之祖,演繹皇家祀地歷史;秋風樓裡,一首《秋風辭》徒生多少悲戚;普救寺前,「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見證古今有情人;鸛雀樓上,「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成就千古絕唱。滄海桑田,唯有「開元鐵牛」矗立,伴大河千年。

因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名揚天下。鸛雀樓與江南的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歷史名樓。

人文薈萃,英賢輩出,公侯將相,代不乏人。運城的一步一景,皆是華夏文明進程的生動註腳。歷史因文化而常青,民族以文化而延續,這是黃河水給予三晉大地最好的饋贈。

守護

「湧來萬島排空勢,卷作千雷震地聲」,黃河飛流直下,在秦晉之間撕開一道深邃峽谷,至山西臨汾吉縣一帶,水面由三四百米寬驟然收縮為50多米,跌入落差30多米深的石槽中,傾注而瀉,如金戈鐵馬奔騰怒吼,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壯闊景象。此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壺口瀑布,被譽為「黃河之心、民族之魂」。

中華民族是在驚濤駭浪中成長起來的民族,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堅韌剛強、自強不息。黃河見證中華之崛起,賦予中華之底氣、信心和力量。

「但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啊,誰願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我們抱定必死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抗戰初期,詩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將對黃河、對家國的愛轉換為歌詞和音符,譜寫出一首史詩般的《黃河大合唱》。八年抗戰,無數中華兒女唱著《保衛黃河》,奔赴戰場,拋頭顱、灑熱血。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今時今日,身臨壺口瀑布的人們仍然情不自禁唱起《黃河大合唱》,這是來自血脈的衝動,是根植於這片熱土的時代迴響。從戰火頻仍到和平盛世,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守護黃河,不變的正是「黃河之心、民族之魂」。

「黃河是我的母親,壺口瀑布是我的愛人,我每天用鏡頭守望著她們。她是有喜怒哀樂的。」採訪團到壺口瀑布這天,彩虹飛渡,身著紅色馬甲的呂桂明穿梭在人群中,樂呵呵地給遊客們拍照。今年是他拍攝壺口瀑布的第21個年頭。

山西臨汾吉縣壺口瀑布景區出口,展示著呂桂明拍攝的壺口瀑布的春夏秋冬。中國網 江虹霖/攝

呂桂明是在黃河邊上長大的「黃河娃」,1998年在外打工時,偶然見到一張壺口瀑布冬天冰掛的照片,他感到震撼。第二年,他就回到壺口瀑布,自學攝影。從膠捲相機到數位相機,歷經艱難,他用鏡頭記錄下春天桃花汛,夏日清流飛瀑,秋風捲起千層浪和冬日流凌冰掛。

呂桂明拍攝的壺口瀑布

呂桂明說,從前的黃河不像現在這樣美,那時泥沙俱下,動輒洪峰過境,水是黑乎乎的,還夾帶著好多垃圾。「2001年的5月,這裡水質開始變好。由於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措施的實施,加之上遊水庫調控,黃河水變清的時間越來越長。現在,壺口瀑布回歸了她的本色。」

21年潮起潮落,黃河水由濁變清,呂桂明從一個「黃河娃」成長為山西吉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如今,他已是各大媒體的籤約攝影師,攝影是他的主業。呂桂明說,這麼多年的守望,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壺口瀑布,讓壺口瀑布走向世界。

「你見過晚上的彩虹嗎?我有一天拍到了壺口瀑布晚上的彩虹,特別神奇……」說起這黃河水,呂桂明似有說不完的話。

共榮

踏足三晉大地,大河文明的足跡不勝枚舉。這裡自然與文化稟賦得天獨厚,需要的是一個彼此連接、古今交匯的契機。

為充分展現世界四大流域文明惟一遺存的、連續不斷的華夏大河文明,讓世人感知黃河之魂,山西正在按照全域旅遊布局,打造4條黃河旅遊線路。具體為:以壺口瀑布、永和黃河蛇曲、隰縣午城黃土等國家地質公園為支撐,開發黃河黃土地質構造運動史旅遊線路;以西侯度遺址、丁村遺址、陶寺遺址、堯廟、關帝廟、洪洞大槐樹等文物、文化遺址為支撐,開發中華文明演進史旅遊線路;以老牛灣、磧口古鎮、乾坤灣、壺口瀑布、鸛雀樓等自然、文化景觀為支撐,開發黃河文化變遷史旅遊線路;以蔡家崖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高家塔毛主席東渡紀念地、中央後方委員會舊址、劉志丹紀念館等紅色紀念地為支撐,開發呂梁紅色革命史旅遊線路。

「遊山西就是讀歷史」,黃河旅遊線路因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而天然浸染著濃鬱的歷史氣息,同時,黃河燦爛的文明也賦予了旅遊線路更多的意義和可能性。

在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芮城段望河亭觀賞到的黃河景觀。

這不僅是觀光路,更是一條條扶貧路、資源路、產業路。以記者所到的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芮城段為例,芮城縣在公路沿線設立了36個農副產品收購點,輻射沿線萬畝蓮藕、蘋果、桃、杏、蔬菜和花椒等,為群眾提供便捷銷售通道,形成一個個微型生態特色農產品貿易區。同時,大力發展「農家樂」「採摘園」「體驗園」等,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真正讓沿黃路成為轉型路和富民路。芮城黃河一號旅遊公路的建成,將惠及全縣 7 個鄉鎮 24 個行政村 24 餘萬人,對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全域旅遊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生

地處黃河金三角的運城,是華夏農耕文明的濫觴之地。相傳「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后稷教民稼穡於稷山」,人類在此迎來農耕文明的曙光。歲月更迭,如今的運城已經是一座農業大市,成為山西三大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

大河文明造就河東兒女耕讀傳家、持重敦厚的品格,也賦予他們敢於突破創新的勇氣。新時代的運城開始賦予農耕文明新的解讀。運城一方面積極調整農業內部產業結構,發展果林業、食用菌業、特色養殖業,目前已形成糧、果、菜、畜等主導產業和紅棗、蘆筍、中藥材、菸葉等特色產業;一方面把農業與二三產業緊密結合,發展旅遊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科普農業等新的農業門類,把農業的生產過程、生產場景以及農耕文明的歷史起源變成旅遊資源。

永濟伍姓湖景色 中國網 江虹霖/攝

位於黃河之畔的永濟正因此煥發生機。永濟古稱蒲坂,堯舜禹都曾在這裡建都。黃河文化、農耕文化、堯舜文化、紅色文化、愛情文化、詩歌文化源遠流長,五老峰、伍姓湖、水峪口古村、普救寺、黃河大鐵牛、鸛雀樓等特色景點星羅棋布。

據永濟市市長黃亞平介紹,永濟將要打造農業特色街區。圖為黃亞平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中國網 江虹霖/攝

為了充分用好文化和自然資源稟賦,永濟市啟動建設沿黃「農林文旅康」融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循環圈,藉助沿黃旅遊公路形成的循環圈涉及兩個鎮(街道)14個村,囊括經濟林、蘆筍、水產養殖、大棚蔬菜等一批以觀光、採摘、垂釣、農家樂為主的休閒觀光農業。一樹芳菲點亮滿園春色,永濟的特色景區串點成線、連線成圈,鑲嵌在圈內的14個村猶如星辰閃爍,成了循環圈裡的新亮點。

圖為農家正在直播售賣農產品。中國網 江虹霖/攝

9月22日,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首次走出北京,在運城舉辦。從刀耕火種的石器時代,到如今無人機、衛星定位等高科技技術應用下的現代農業,再到產業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農耕文明傳承至今並熠熠生輝。普天同慶,共迎豐收,不同的時空,相同的喜悅,這又何嘗不是與遠古農耕文明的對話。

大河之畔、黃河之魂,回望千年過往,從來歷久彌新。這是華夏民族走向復興的底氣和力量之源。

(記者 江虹霖)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原創短視頻大賽投票開始啦!
    九曲黃河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 奔騰不息的河水負載著 這個古老民族對未來的無限希冀與憧憬 心繫黃河情,共築中國夢
  • 【中國夢•黃河情】行走黃河看巨變 萬裡寫入胸懷間
    作為我們民族的搖籃,黃河催發了這片土地上的文明,留下了思想和智慧,她經歷了頻繁的變革,造就了英雄與史詩。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及黃河流域九省區網信辦承辦,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等單位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已結束。
  • 中國夢 黃河情丨閃電漫評:黃河落天走東海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古道人·九天上」輪轉千年 黃河入海 首屆「千裡走黃河文化節...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4日訊 首屆「千裡走黃河文化節」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 邁麥(山東)品牌運營有限公司承辦。該項活動由中國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作為指導單位,山東省體育總會、山東黃河文化經濟發展促進會作為支持單位,濟南市黃河河務局等部門給予熱情支持和關心。
  • 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母親河」的是黃河而不是第一大河長江?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 關於河南的千年一問【大河文典之一】
    文化復興、教育昌達、科技隆盛、海運暢通,在不少中國、東亞及歐美學者眼中,宋朝系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被譽為「現代的拂曉時辰」。春秋戰國和宋,這兩次被公認的中國文化的高峰期,其發生地都在以中原為中心的黃河流域。
  • 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即將進入「臨汾時間」
    正在加快譜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9月7日上午10時30分,「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暨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新聞發布會在太原迎澤賓館舉行,通過媒體向世界宣布:熱情好客的450萬臨汾人民邀請大家相約魅力臨汾、相聚秀美雲丘,共論大河之道,共商互贏之策,共議和平之舉,共尋合作之路,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實踐!
  • 【海上疊夢】辣椒個前世今生
    【海上疊夢】辣椒個前世今生 2020-04-14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夫妻,是前世的情人。之所以今生做夫妻,是因為前世欠了你的情債,今生是來報恩的。所以才會今生跟你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共同經歷生活一路的風風雨雨,忍受你的壞脾氣,照顧你,心疼你,呵護你,陪伴你,怕你冷,怕你熱,懂得你的不易,心疼你的安危,為的就是感恩你在前世修給她的一份深情的愛。不論是情人還是夫妻,因都在前世。
  • 【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楊洪濤:精打細算 德州做活黃河「水...
    為防洪防凌建設黃河北展區時,齊河老縣城及所有自然村全部搬遷,展現了齊河人民高度的大局意識和奉獻犧牲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如禹城禹王亭、臨邑鯀堤、武城陳公堤、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樂陵黃河千年棗林等都有黃河印記。近年來,德州市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對黃河文化資源的傳承保護、開發利用。一是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
  • 【中國夢·黃河情】 我們的幸福河主題活動完美收官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被認為是對黃河最貼切描述。萬馬奔騰,咆哮入海,波瀾壯闊是人們對黃河的固有印象。」而在鞏義天河龍灣,完全改變了我們對黃河的印象,在這裡,一向波濤洶湧的大河,溫順的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在廣袤的灘區裡,輕盈的繞過一個個沙丘,在綠油油的草叢裡迂迴穿插,靜靜的向東流去。在它的身後,留下了一道龍的身形。
  • 黃河遊覽區旅遊攻略
    歷經四十年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融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尋根祭祖、弘揚華夏文明為一體的大型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內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是「中華民族之魂」----黃河之旅的龍頭景區。其中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採用中國傳統雕塑藝術和中國建築藝術相結合的手法進行建造,高106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裡。"覽百川之弘壯,莫尚美黃河。發崑崙之峻極,出積山之嵯峨"(晉成公《綬大河賦》)。在她的哺育滋潤下,炎黃子孫偉大的母親河--黃河得以繁衍生息,華夏文化得以起源發展。
  • 中國夢 黃河情丨閃電漫評: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黃河》足不出戶就能讓你領略黃河的壯美 | 繪本賞讀
    黃河流經了中國的哪些地方?黃河之水哪裡來?黃河為什麼這麼彎?黃河下遊為什麼多次改道?黃河為什麼是中國的母親河?.這裡不僅有黃河的十萬個為什麼,還有華夏文化的前世今生。孩子正好在語文課中學習了《敕勒歌》,其他有關黃河的詩詞他也知道一些,結合這本書能讓他有更深刻的領悟。你還能閱歷城池的前世今生。《清明上河圖》下開封城重重疊疊的繁華與淹沒;素有中國水渠博物館之稱的寧夏千百年來的演化與變遷。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當紅軍和黃河一起走過草地,那泥濘的沼澤陷下了肉體卻矗立起豐碑;當紅旗和黃河一起北上,百轉千回卻成就了一片紅色土地;當黃河在咆哮,黃土上誕生了一個有尊嚴的中國。黃河不語,千載萬年,背負著沉甸甸的富足和貧窮,繁榮和衰敗;黃河奔騰,日日夜夜,中華文明在她身邊生生不息,終於東方大地上,生長起一個浩然的魂魄,站立起一個坦蕩的中國。
  • 黃河文化:燦若星辰 光耀大河
    □本報特約記者 郭旭帆  九曲黃河,蜿蜒不息。在黃河治理保護的漫長歷史中,無數先賢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這些文化遺產是揭示黃河自然歷史、文明內涵、治理開發技術發展等方面的寶貴資源,歷經雨打風吹愈加源遠流長。
  • 居家悅讀——千年氣候與江河文明《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
    千年氣候與江河文明——《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讀書筆記作者/孫焱中國大地是處於季風性氣候,尤其是北方四季分明,氣候變化明顯,南北方氣候的不同,也導致了河流對農業產生的影響不同,生產生活方式也不同,猶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以無窮也。」
  • 讓黃河之水滋養心靈!詩人王國欽與《黃河賦》
    祖源於青藏巴顏喀拉,搖籃乎神州夏商周漢;蛇行之北國晉陝蒙魯,滋養兮泱泱民族心靈。卡日曲至河口鎮,水清流緩曰上遊也;河口鎮達桃花峪,浪險風高乃中遊也;桃花峪之入海口,潮湧沙淤為下遊也。彼水草豐美、鯉躍龍門、問鼎中原、帶礪山河者,魂牽夢繞於赤縣神州也。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等高吟絕唱,直令人激情滿懷、口齒生香也!
  • 中國第二大河 黃河 孕育出了 光輝燦爛的 黃河文化
    黃河,全長約5464公裡,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面積約75.5萬平方公裡。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大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區,最後在山東墾利縣流入渤海。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