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晟地產大敗局:項目公章被搶 負債超700億 創始人下落不明

2020-12-26 騰訊網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閩系房企福晟在上海的首個項目——上海前灘海悅華庭陷入了"搶公章"的糾紛中,大批業主為子女購置的學區房因公章被鎖而無法辦理房產證,最終甚至可能導致子女無學可上。

此前,前灘地塊還曾因福晟負債高企屢次出現停工問題,並導致了業主的延期交房。

公開資料顯示,福晟集團由潘偉明在2004年一手創建,曾於2015年成立"飛虎隊"並在此後兩年籤下107個項目,但截至去年年底,集團的負債已高達706.64億元,資產負債比77.32%。

今年年初,福晟集團曾與世茂集團進行"世紀大併購",並聯合成立世茂福晟平臺,海悅華庭即歸屬於該平臺。但當業主齊聚上海世茂大廈要求世茂領導出面解決房產證問題時,世茂方卻遲遲未能回應。

與此同時,幾乎是在"全面接管"福晟集團的高層和業務線後,世茂卻稱不會對福晟的償債難題負責,而諸多找上門的債權人還發現,潘偉明已經失蹤了。

福晟欠錢,項目公司"搶"公章

在福晟集團之前,上海前灘地塊的開發商也曾陷入資金鍊困局。

2013年9月,正值海航集團大肆擴張商業版圖之際,彼時海航曾以總價16.7億元競得該地塊。然而好景不長,在政府發布限制國內企業盲目對外投資的新規後,海航集團被列入風險名單中,不得不對外低價拋售旗下資產。

2018年5月2日,福晟集團以總價29億元從海航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手中接過了前灘項目。5月31日,上海鉅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鉅派")牽頭為該項目建設開發成立了"鉅福上海前灘併購私募基金"。該基金分兩期,合計規模7.5億元,到期時間分別為今年7月2日和9月29日。

據了解,該基金的募集資金主要投資寧波保稅區鉅吉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下稱"鉅吉投資"),鉅吉投資再通過收購福建錢隆海晟投資有限公司40%股權的方式,間接對億城集團上海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億城上海")進行投資,並以億城上海的名義對前灘項目進行開發建設。

海悅華庭是一個公認的優質項目,因前灘規劃、學區優勢、套均總價低等原因,海悅華庭曾一經推出就迅速售罄。鉅派的團隊經理也曾對此表示,"該基金的預期收益會很不錯。"

可是還沒等到兌付日期,福晟的資金鍊就出了問題。2019年11月,福晟在一年前以明股實債形式發起的"信澤福潤一號私募投資基金"產品宣布逾期,這筆總金額為3億元的基金直到2019年年底都未付利息和本金。

因此,為了讓基金得以如期兌付,鉅派自今年1月中旬起就開始與福晟、世茂兩方進行洽談,並最終於今年5月共同擬定《鉅派投資存量融資債務去化備忘錄》,約定世茂福晟應在今年7月份支付前灘項目本息,如不支付則恢復共管印鑑。

基於三方洽談的順利進展和形成的協議內容,鉅派於6月17日發布該基金退出方案公告,稱鉅吉投資將持有的錢隆海晟股權轉讓給福晟指定方後,基金退出款項將於2020年7月和2021年4月分兩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然而,基金一期的款項還是沒能如期兌付。據媒體報導,7月31日,福晟正式向鉅派發送《說明函》,稱前灘項目涉及兩項建設工程合同及銷售代理合同糾紛案件,導致兌付資金被司法查封凍結,並向鉅派提出延長兌付期限的需求。

在與福晟方進行多次的談判和磋商後,鉅派方負責上海前灘併購私募基金項目的投後團隊在律師出具公函後,於9月4日從福晟前灘錢隆廣場"搶"走了上海前灘項目的公章。

據悉,該公章被鉅派鎖進了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的"寶庫一號"。寶庫一號位於上海中心地下25米處,是中國首個第三方私人保管箱,採用了跟美國NASA同樣的軍用安防技術,安防係數超過大部分銀行金庫。

學區房一拖再拖,業主備受煎熬

難產的前灘項目,讓業主備受煎熬。

據界面新聞報導,海悅華庭在2018年開盤時單價超過8萬元/平方米,如今房價更是漲至逾12萬元/平方米。由於福晟集團的資金鍊危機,項目曾幾度停滯,還出現了延期交房的情況。

據地產一條報導,有業主稱在今年的疫情發生之前,海悅華庭的工期就已經延誤了,去年夏天發生過工人欠薪的狀況,後來9-12月期間項目也曾多次停工。

今年4月,有業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本於2018年12月購房,原計劃為2020年2月28日支付,延遲後要等到4月20日才有望收樓,幾乎正好錯過小學入學信息登記期,與此同時開發商並沒提到任何有關賠償方面的問題。

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面。

按照購房合同約定,項目開發商應當於2020年6月30日前辦理項目房屋所有權證,也即"大產證",之後業主們才可以辦理各自房屋小產權證。可直到現在,"大產證"仍遲遲無法辦理。

據悉,因樓盤違建、福晟竣工違約等問題,業主們已多次諮詢政府部門以求解決問題,但就在辦理"大產證"的最後一道障礙解除之際,辦理產證最重要的公章卻被鉅派"搶"走了。

有業主透露,若海悅華庭無法在10月1日之前完成房產證辦理,就會影響落戶時間,從而導致子女錯失就讀相關學校的機會。因此他們最大的訴求即是基金管理人能夠取出公章幫忙辦理房產證。

然而,手握公章的鉅派卻稱此事需要與世茂福晟雙方先行商定有關事宜。有業內人士認為,想要解決此事,需要世茂提前介入,幫助福晟挽救斷裂的資金鍊。

但據界面新聞報導,世茂方面給予的回覆為,"世茂集團從未對相關私募投資基金兌付提供任何擔保或其他措施,故世茂集團對該產品的兌付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責任承擔。投資者無權亦不應向世茂集團主張任何權利。"

福晟集團曾全國跑馬圈地,去年年底負債超700億

曾在全國大肆跑馬圈地的福晟集團,何以至此?

1993年,作為廣東從化鎮鎮長的潘偉明辭去公職,下海房地產市場。2004年,他在福州親手締造了福晟集團。

2015年9月,福晟集團成立"飛虎隊",開始大舉拿地。2016和2017年,"飛虎隊"共籤下107個項目。據克而瑞統計,2017年福晟集團新增貨值達3199.4億元,位列全國第7名,相比之下其銷售額僅有396.2億元、位列榜單第48位。

2017年過後,福晟集團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5500萬平方米,其中在深圳擁有土儲貨值超3000億元,在鄭州擁有近2萬畝土儲,集團還立下3年總銷售2800億元的目標。

同年,福晟集團以19.43億元完成了對香港上市公司佑威國際的反向收購,借殼上市。此後,為保證資金充裕的流動性,福晟集團採用"3691模式",即3個月開工、6個月開盤、9個月封頂、一年收回本金。

然而在政策的收緊下,福晟集團"高價拿地、短債長投"運營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開始顯現。

財報顯示,2015-2018年福晟集團的總債務呈遞增趨勢,分別為251.04億元,333.63億元,448.46億元和616.44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團負債總額已達741.34億元。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由2015年淨流入3.22億元轉為2016、2017年淨支出42.18億元、68.15億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現金流吃緊的福晟集團開始頻繁融資,甚至將內部員工和供應商也拉入了項目跟投的隊伍中。據報導,在福晟集團下發給員工的跟投方案中,每名員工的跟投上限為20萬元。而供應商的跟投額度則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項目預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可讓投資者淨賺30%。而這也為近兩年員工爆發的大面積維權埋下了隱患。

2018年福晟的拿地金額即降至212億元,與前一年的810億元相去甚遠。2019年下半年,集團內部裁員50%、申請破產的消息在坊間傳開,儘管福晟官方對此進行了闢謠,但福晟面臨的債務危機仍舊十分嚴峻。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福晟集團負債總額為706.64億元,貨幣資金比率僅為0.07。

世茂接盤,想"吃肉"不想"救火"?

危難時刻,世茂宣布接盤福晟,曾給一眾業主、員工、基金管理人員帶來了希望。

2020年1月13日,福晟集團與世茂集團正式宣布雙方締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成立"世茂福晟"平臺,由世茂海峽發展公司(下稱"世茂海峽")董事長兼執行總裁呂翼擔任總裁。

現任世茂集團董事會副主席、總裁許世壇曾在發布會現場強調,不是誰收購誰,雙方將對外輸出"世茂福晟"品牌。福晟董事長潘偉明則稱,福晟將與世茂聯手金融機構清理債務,將短債換成長債、降低融資成本,解決流動性困難。

3月8日,原福建福晟總部更名為世茂福晟總部,而原福建福晟在多地的所轄項目和總部商業管理中心,則分別由世茂海峽、世茂商娛接管。

3月17日,福晟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由潘偉明變更為許幼農。新董事行列中,許幼農、呂翼、陳芳梅、趙嶸均來自世茂,翁敬明來自信達資產,餘竑來自東方資產,僅有林向魁一人來自福晟。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世茂對福晟集團的控制來自三方面。其一是通過基金間接持股福晟集團的地產平臺——福建福晟;其二是通過高達51%的持股比例併購福晟的物業公司——福晟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其三是通過質押方式運作福晟的工程建築平臺——福建六建集團有限公司。

雖然無論是從管理層還是業務層面,世茂都對福晟進行了資本入駐和人員更替,但有關福晟的償債問題,世茂卻秉持另一種看法,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世茂曾強調,福晟的債務問題,不應該由世茂承擔。

許世壇還在5月27日世茂房地產的股東大會中談到,"收購福晟或者說戰略合作並不是如市場傳言般要幾百億。當然我們也不是一分也不投入,大概會投入五十到六十億左右。而五六十億能夠拿到超千億的貨值,我覺得當然好。"

需要指出的是,福晟的債務問題不只涉及福建福晟,還存在其他的民間借貸和員工跟投債務等,這導致在過去的半年,員工維權、投資人報警等事件屢次上演。

另外,有媒體報導稱世茂於8月20日開始停掉了福晟員工的工資發放。而在世茂口中,曾經的"世茂福晟"如今已經改口成為"福晟紓困管理平臺"。

有業內人士曾對此評論稱,世茂只想「吃肉」,不想「救火」。

值得一提的是,當債權人想去找福晟前董事長潘偉明的時候,卻發現他失蹤了。據紅商網報導,一份涉及他的司法文件稱其"下落不明",而這半年多來,很多債權人因找不到人,持有的投資協議或到期或逾期,大都兌付無門。

併購方推脫,創始人杳無音信,此時政府又祭出"三道紅線"的難題,福晟集團還能還上債嗎?買了學區房的業主們,何時能拿到房子?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註: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福建福晟集團法人換人了,潘偉明出局!廣州中院稱潘「下落不明」
    世茂公子許世壇許公子笑容滿面,福晟創始人潘偉明料是其苦不堪言,但也不失風度。 你以為至此就結束了?檯面上的客氣與和氣,也止不住臺面下的暗流湧動。就在今天(3月18日),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顯示了一條法定代表人變更動態,退出者自然是福晟創始人潘偉明,法定代表人從「潘偉明」變更為「許幼農」。
  • 福晟地產長沙多個項目停工!克拉美麗山莊、翡翠灣、錢隆國際等等,原因是…
    唐總注意到福晟地產是一家閩系地產,曾經創造過"千億黑馬"的神話,意氣風發,深耕湖湘更是十四載,可為何轟然倒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福建福晟集團創立於2004年,但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93年創立的雲星集團,一直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規模不斷壯大,旗下擁有很多子公司,進入到了全國7個省市市場。
  • 閩系黑馬房企福晟集團出事了
    2018年,時任福晟集團執行總裁的郭國強在公司成立25周年發布會上豪言稱,「2018年福晟將收購一個百強企業。」福晟不僅要進入千億級陣營,而且要進入地產行業TOP30之內。郭國強當時表示,福晟地產板塊計劃在2019~2020年分別實現銷售目標900億元、1300億元。
  • 當當網被搶公章已追回,香港迪士尼再度關閉|奇扒說0714
    來源: 奇點商業地產進入2020下半年,地產商們開始緊鑼密鼓地拿地,而很多鬧劇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終於有了結局。日前,瑞幸洗牌結束,郭謹一出任董事長及CEO,陸正耀被正式踢出局;「慶渝年」事件也有了新進展,內部信稱被搶公章已被追回,公司恢復正常運營。
  • 福晟集團黑天鵝不斷,多處樓盤爛尾業主怎麼辦?
    這則沒有公章的公開信裡透露了較多關於世茂、福晟之間難辨真假的合作細節,如世茂方面「已陸續無償變更了福晟旗下14家項目公司的股權」以及「無償取得福晟生活服務集團51%的股權」等。雙方合作涉及福晟集團地產板塊的87個項目,總量超千億元,涵蓋大灣區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的多個商住項目和舊改項目,主要由世茂海峽操盤。
  • 一封文件背後,世茂福晟合作再起風波
    世茂表示,各紓困方根據有利於項目資產盤活和有利於債權保障的原則,根據各項目具體情況,經紓困各方充分評判、溝通完成了個別項目的股權入股,已經入股的項目對自身債務應據實承擔。雖然這封信件的真實性還難以判定,但這場「世紀大併購」之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 世茂向左、福晟向右
    11月25日,一封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致福晟集團全體跟投員工的公開信》文件,再一次將世茂與福晟之間合作的問題,以一種戲劇性的衝突展現給外界。   該公開信的最後落款處雖署有「福晟集團有限公司」字樣,但由於沒蓋有福晟公章,真實性引起了各方的質疑。
  • 千億市值的地產巨頭,股價跌至6分錢!創始人失蹤,留兒子收攤?
    這位企業家也不知所蹤,留兒子一人收拾"爛攤子",他就是福晟集團的創始人潘偉明。 步子邁的太快 在飛虎隊成立兩年左右的時間裡,福晟一共交涉了近1700個項目,最終成交的項目達到了77個,成交面積為
  • 一封「神秘來信」 世茂與福晟合作羅生門之謎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 世茂與福晟這場未滿周歲的「世紀大合作」,似乎走得頗為坎坷。11月25日,一份名為《致福晟集團全體跟投員工的公開信》的文件在朋友圈悄然傳開。截至發稿,福晟方面尚未對該份文件做出公開回應。但晚間有接近合作雙方的一個消息來源告訴觀點地產新媒體稱:「這份文件(公開信)中所提內容確實是真的,福晟方面相關人士昨天還就這件事開了個會。」不過因為上述說法屬於孤證,觀點地產新媒體尚無法從多個消息來源對其真偽做出驗證。
  • 當當網被搶公章已追回 當當網現狀如何?
    7月14日,網絡熱傳一封當當網關於「搶」公章事件的通報。通報顯示,7月7日被李國慶等人搶奪的公章、銀行U盾等重要文件已被政府相關部門追回並歸還給噹噹,當當網已全面恢復正常運營。據此前消息,李國慶因擾亂當當網正常工作秩序被依法拘留。資料顯示,當當網由李國慶與俞渝夫婦1999年創立,2010年在紐交所掛牌,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退市時市值只有5.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6億元)。目前,當當網並未在A股上市。
  • 世茂福晟羅生門AB面:「合作紓困」的生與死
    福晟2.6億員工跟投款撲朔迷離的去向及世茂和福晟的"聯姻」狀態引起業內關注。文件顯示,2020年11月18日凌晨,世茂方在未經使用福晟集團保管的覆核KEY的情況下,經恆豐銀行配合,擅自將2.6493億元款項從共管帳戶中轉出。福晟方發現該情況後,立即與世茂方進行了嚴正交涉,但世茂方拒絕將款項調回。
  • 福晟國際:「二代」潘浩然的新戰場
    ,福晟創始人潘偉明出生於廣東,在廣州創辦的雲星地產,曾一度進入全國百強企業。2003年潘偉明創辦了福晟,並於2006年收購了福建六建集團,逐漸將福晟發展成為一家集住宅、商業開發運營及建築為一體的綜合企業集團。   2017年12月1日,福晟集團以19.43億港元的代價反向收購香港上市成衣業務經營商佑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1月11日,佑威國際正式更名為福晟國際。
  • 傳福晟國際10億港元放售香港九龍灣企業廣場物業
    來源:觀點地產網11月20日市場消息,福晟國際正以10億港元放售香港九龍灣企業廣場3期41、43、45、47及49樓5層寫字樓,總樓面7.98萬平方呎,呎價約1.25萬港元,較2018年初購入價13.3億港元,低近25%。
  • 海航集團上海「賣地」 海悅華庭作價29億售予福晟集團
    5月2日,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航投資(000616,SH)發布公告表示,擬轉讓上海一個商住項目予福晟集團,涉及資金達29億元。據了解,這是海航集團2018年繼處理海南多宗地塊之後再一次出售房地產資產。
  • 閩系房企上市步伐加速 福晟集團借殼佑威國際登陸港股
    1月14日,福晟國際再發公告稱,陳璐莎已呈辭公司秘書及授權代表,辭任後其職務由陳銘基接替。不僅僅是福晟集團,閩系房企近來上市步伐加速。據媒體報導,正榮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日前通過上市聆訊,擬於1月16日赴聯交所上市,計劃融資46.92億港元,在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度房企銷售排行榜單中,正榮地產排名20,福晟集團則排名48。
  • 房地產跟投世相:世茂斷福晟後路,綠地大幹快上
    來源:是個人物一號說:跟投正在從暴富手段變成打工人的投名狀悄無聲息中,地產圈發生了兩件不太顯眼的事。但這兩件事都跟地產「打工人」直接相關,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當前房企中瀰漫的一股風氣:收拾細軟,隨我上船。
  • 從福晟變成世茂福晟,鷹真的能重生嗎?
    80餘個項目的事,世茂董事局副主席許世壇和福晟集團創始人潘偉明出現在國內200多家媒體的視線中。出席的還有世茂集團執行董事兼財務管理中心負責湯沸、世茂集團執行董事、世茂海峽總裁呂翼,福晟集團董事長潘偉明、副董事長潘俊剛。儘管福州是福晟的大本營,但今天的發布會更似世茂主場。 雙方將成立一個新平臺「世茂福晟」,並通過這個新平臺全方位接管福晟集團所有地產項目,未來福晟所有的項目都會更名為世茂福晟。
  • 從世茂與福晟的聯姻看許世壇的平臺戰術
    早在3天前,世茂與福晟在上海舉行了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一紙協定在地產圈傳出了不同版本,87個項目、2000億……媒體捕風捉影各種數據。而今,這場2020年首單「世紀大併購」終於正式官宣。   1月13日,福州雨轉晴,世茂和福晟的戰略發布會選擇在這裡舉行。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和福晟集團董事長潘偉明一起現身福州世茂洲際酒店,共同站臺。
  • 2.6億《帳戶共管協議》洩露 「紓困之難」與「福晟之亂」
    11月25日,一份網絡流傳的《致福晟集團全體跟投員工的公開信》將世茂和福晟的合作推向輿論的風口,據信中描述,11 月18日,世茂在未經使用福晟集團覆核KEY的情況下,在恆豐銀行的配合下,擅自將2.6 億款項從共管戶中轉出。「員工跟投款」、「2.6億」、「共管帳戶」、「擅自轉出」……一系列敏感吸睛的字樣,立即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 清流|福晟700億債務殘局:老闆「失蹤」 世茂吃肉不救火
    清流工作室獨家調查顯示,許榮茂控制的雄將公司通過層層的股權結構,實際持有福建福晟約8%的股權,卻獲得了大舉進駐福晟的入場票。其「吃肉不救火」背後的玄機,可能是按照有限合夥的約定,世茂方最大虧損或為出資額9億元。一個需要市場警惕的問題是,債務壓頂下的福晟創始人潘偉明,為何願意有人「吃肉不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