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半年,終於,這部去年頒獎季大放異彩的戰爭大片終於來了。
《1917》。金球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奧斯卡10個提名3個獲獎。
豆瓣8.5分,近21萬打分。
爛番茄新鮮度89%,爆米花度88%。
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全片一鏡到底。
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指鏡頭從頭到尾一直在拍攝未出現cut的情況。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知影片中所發生的一切,有一種極其強烈的真實感。
當然,拍攝的難度也可想而知。演員的表演,機位的走動,光線採集等等各個因素都要嚴格把控。稍有差錯,就只能推到重來。
據說影片的準備工作長達6個月,每一天都是彩排。演員的走位,臺詞的長短都是經過了極其精密的計算。
整部電影,宛如一臺機器一樣。
這其中最大的功臣當屬本片的攝像羅傑·迪金斯,科恩兄弟的御用攝影。
《肖申克的救贖》,《老無所依》等等都是他的作品。
2018年,他憑藉《銀翼殺手2049》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攝影。
他善於將光線和實景相結合,為觀眾打造出現實和形式主義相交融的場景。而本片再獲奧斯卡最佳攝影就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實際上,如果你足夠仔細,也足夠專業,會發現其實影片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剪輯的。
只不過通過一些特殊的技巧,做了處理,通過巧妙的拼接給人一種一鏡到底的感覺。
沒錯,這是一部「偽一鏡到底」的電影。
但這絲毫不影響本片極高的完成度,並成為現代電影工業的標杆式代表作。
當然,任何的技術最後都要為故事服務。
如果最終不能講出一個好故事,那麼它始終都只是一部炫技的電影。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戰時期,德軍與英軍相持不下之際,德軍撤退到興登堡,並設置了地雷和狙擊手作為埋伏。
而英軍還在尋找著攻擊的機會,直到最後才發現是一個陷阱。
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兩個年輕的戰士奉命去前線傳達命令,冒險進入敵區要求停止攻擊。
這不僅僅是為了拯救1600名士兵,更是為了布雷克的哥哥。
電影的主題是一戰,很宏大;但是切入點和聚焦點卻是兩個年輕士兵,很渺小。
導演正是通過這一點,以小見大,為我們展現了那個史詩的年代普通人的命運是如何被改寫的。
而這兩個戰士,也從最開始的厭戰,到最後富有責任感。不僅僅是對布雷克的哥哥,也是對1600個生命,更是整個戰爭的格局。
前後的轉變非常自然,給人很強烈的代入感。
最終,兩名普通的戰士變成了英雄。人性在戰爭的殘酷面前,綻放出了光輝。
電影在風格化上也更多的採用了「看上去很美」的鏡頭,來為展現那場戰爭。
這也讓它成為了必須要在電影院觀看的電影之一。只有在大熒幕上,我們才能感受到那份震撼,和感動。
明天,一起走進電影院,欣賞這部遲到了半年的戰爭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