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學生家長:
你好!過去的一年,不斷有培訓機構關門跑路、裁員破產的新聞見諸報端,有人惆悵,有人慶幸。不知此刻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是否也經歷過艱難維權的時刻。
前幾日,我與一位學生家長聊天,她說想給孩子報一個輔導班,銷售人員不斷向她強調,「您放心,我們絕對不會倒閉的。」
這句話久久縈繞在我的腦海,什麼時候我們選擇一家教育機構,不僅要考慮它的課程、師資、服務,甚至還要賭上一把:他能活幾年?
某一次坐計程車,收音機裡播放著一期電臺的維權節目,我又聽到一位學生家長投訴某一家頭部的在線教育機構:直播課程的信號斷斷續續,孩子根本沒有聽到什麼內容,再加上家長群裡都在傳他們要破產了,想退費,但是退費難。
這一席話裡,讓我思考到兩點:一是技術,教育藉助網際網路的東風,幫助學生們實現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聽課,還能足不出戶與大洋彼岸的外教互動,但是既然藉助了技術這一工具,工具也不總是盡善盡美;二是資本,過去幾年,不斷有新興的攜帶資本光環的在線教育品牌迅速崛起,但是我們又害怕資本趨冷,「燒錢」質疑下,這些品牌又像曇花一現。
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今天,我透過一雙教育從業者的遭遇,跟你一起來探討一下這件事,可能只是個例,不夠代表整個行業,但是,我還是想從這個個例出發,或許能以小見大。
武老師最近有些煩惱,他沒想到從沒跟官司打過交道的自己,還主動挑起了官司。武老師經營一家英語線下培訓機構,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和研究,英語圖書開發,同時還提供教師培訓等服務,至今已成立12年的時間。
從線下起家,當線上之風遍吹培訓機構的時候,武老師也做了進軍線上的規劃。他從錄課上傳音頻平臺起步,同時還開發了自家的品牌網站,這時又有開著豪車的投資人找到武老師,要幫助他共同開闢線上的疆土,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
投資人自稱在金融領域已經摸爬滾打數十年,熟悉資本運作。投資人出錢,武老師出力,武老師負責抓緊時間規劃線上課程,直播設備、流程、技術支持則與另外的專業公司合作。
但很快,兩人開始產生分歧。武老師認為,線上課程畢竟不同於線下,需要調研、打磨,另外還需要拓展師資,新入職的老師要進行培訓,將課程知識、品牌理念、服務特色灌輸給新人。但投資人認為,時間不等人,必須要立即上線,教師可以招兼職的,立馬上手,重要的投入應該在招聘銷售人員方面,課不推出去,怎麼會賺錢。武老師則說,「課做得不好,怎麼會有人買。」
說到這裡,武老師情緒有些激動,不斷用「資本入侵」來形容自己的遭遇。他原本認為,投資能為自己錦上添花,但沒想到,卻是一股破壞性的力量。武老師說,「教育品牌的核心包含產品、師資、口碑等多個方面,說到底他提供的是一種服務。」武老師認為,耕作了十二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一旦不成熟的課程上線,服務又沒有跟上,口碑必定極具下滑,最後品牌毀於一旦都有可能。但是投資人給的回覆卻是,「先收錢再說。」
武老師很吃驚。
之前每次與投資人會面,會有專車接送武老師,後來變成打車報銷,再後來連停車券都不給報銷了,但是合同已經籤了,武老師進退兩難。
「打官司!」武老師講到,其中還牽扯到員工薪酬、持股比等的各種細節扯皮問題,武老師覺得,無論技術的加持使得教育的形式如何變化,教育的本質和核心不會變。「有時候資本注入並不一定是好事。」武老師望著前方這樣說到,「活了半輩子沒打過官司,這次我就跟你較量較量。」 說完,他將自己面前的一杯酒一飲而盡。
之所以將這個故事講給你聽,是因為我從武老師的眼神中,真正切實感受到了一位專業鑽研課程的老師,對產品、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我也想請你對教育從業者懷抱信心,相信他們對教育的敬畏。
武老師並不是主動跟我談起他的遭遇,而是我向他詢問,現在線上教育拓客成本居高不下,行業究竟有何種解決辦法時,他說,「我覺得資本入侵是更嚴重的問題。」
5年前,我國在線教育剛剛起步,資本入局,創業者蜂擁而至,加上資本助推,行業快速發展。
2019年有新東方在線港交所掛牌上市成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跟誰學、網易有道等平臺也紛紛上市,行業也誕生了如VIPKID、猿輔導、iTutorGroup、掌門1對1、噠噠英語、作業幫等知名「獨角獸」。
玩家眾多、競爭激烈、同質化問題,企業為了爭奪客戶,不惜推出降價、免費體驗、「滿減送」等各種優惠手段,加之網際網路紅利的消失,線上獲客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一對一、小班課、外教等的高投入,眾多企業出現入不敷出的跡象。破產、跑路傳聞四起。
身為家長的你,或者已經投入大量報名學費的你,一定有些慌張。
但是,我記得曾經採訪過的一位同樣也是深耕教育行業數十年的老師告訴過我,教育是需要沉澱的,真正的好的教育品牌會隨著市場大浪淘沙的過程凸顯出來,並且技術是不斷衍進的,雖然現在技術似乎隱藏在一家教育公司的幾個要素:招生、獲客、師資、內容、服務等的的後面,課程線上化門檻變低,但不排除未來有一天技術會跳到前臺來,變成一個核心要素。
正是懷抱對未來技術的更高級的想像,以及教育從業者對學生、對教育的敬畏心,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教育在線化程度會不斷提高,品質也同樣會不斷攀升。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身為家長,如何衡量一家教育機構會不會倒閉?我想答案應該是:率先衡量其對待教育的初心,而不是將資本的強大與否放在第一位。
最後,祝孩子和你一切都好!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