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灸透,才能「起死回生」~

2021-01-19 騰訊網

將象和,您專業的、靠譜的艾灸指導老師!

規來說,艾灸保健,每個穴位都是推薦10-15分鐘左右,隔物灸也只是推薦3-5壯而已。

但是,大病重病患者,這樣的施灸量真的是隔靴搔癢!先來看一個經典醫案,堪稱近代史上單次施灸時間最長的案例。

灸透百會,治癒腦膜炎!

1985年,安徽碭山爆發流行性出血熱,周老曾應用灸法治療297例,取得了97.8%的良好效果。

周老在其著作《灸繩》中這樣記錄:

「1985年去碭山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期間,當時碭山醫院傳染科人滿為患,臨時搭起的帳篷也不夠用,在門口走廊邊,臥一重病女孩,每次出入必經其旁,因為不是出血熱病人,當時也未予注意。兩天後問其家人,偶爾問及女孩的病情,答稱:醫生說孩子是腦膜炎,牙關緊閉,滴水不入,頸項強直,已昏迷兩天,醫治無望。

我當時聽了一怔,忙去詢問經治醫生及查看病歷,已經做過腰穿,腦脊液為渾濁淡黃膿樣物,白細胞計數為58000餘,必死無疑,即或不死也將形成終身殘廢。出於職業本能,當即找到傳染科主任邊春和大夫,主動要求對患兒治療,當得到允諾與支持後,立即用灸架燻灸百會,令其家人守候,日夜不停,連續三日夜,逐次好轉,終於使患兒徹底痊癒出院。」

百會穴,百,數量詞,多的意思。會,交會的意思。它處於人的頭頂最中央,位於人身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都交會於此。

在這一案例中周老是這樣總結的:

「百會對腦炎、腦炎後遺症及神經精神諸病,療效均確切可靠,不論為直接灸與溫和灸均可有效。但時間一定要長,不能更換位置,可收疊加與積累作用,堅持治療是成功的關鍵。」

可能是考慮到化膿灸法的可接受程度,在這裡周老用的是燻灸法,如果改用古代的化膿灸法,效果可能會更快更直接,而用不著灸三天三夜。方法就是剃去女孩頭頂中央的頭髮,取坐姿,或者是坐臥姿,直接於百會穴施灸,灸立效,驗如神。

艾灸一定要把穴位灸透!

周楣聲教授的思想是:若要想治病,艾灸一定要把穴位灸透!

灸完後皮膚潮紅有白色斑點則是不通,沒有灸透。要灸到裡面的東西(病邪如水汽)能出來,外面的東西能進去(艾熱與艾煙)才可。有灸感的穴位,要灸到感傳消失為止,不計時間(這一點不是所有人都有,取決於經絡敏感性,不必強求)。

初學者要循序漸進

雖然說大病重病要灸透,但是作為初學者,一定不可急於求成、盲目重灸,應該逐漸增加灸量、慢慢體會灸後的變化,然後循序漸進:

重病重灸,小病小灸,養生則輕灸,艾灸量的選擇可以以身體能夠承受的上限為標準,如果你感覺量灸少了沒感覺,也沒有什麼特殊反應的話,也許你就可以選擇加大灸量,但一般一個穴位不宜超過1個小時,否則可能會虛不受補,反而無益。

艾灸,因人而異,沒有什麼方法和標準是合適所有人群的。

艾灸,需要你自己來認真感受和琢磨。

一起為艾灸點讚!

相關焦點

  • 每天灸一灸,大病惡疾都遠離
    4個動作拉開它,大病惡疾都遠離!這個穴位到底是什麼呢?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使用「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實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這麼好的穴位到底是什麼呢?如何用呢?大家都聽說過「病入膏肓」這個成語,它源於《左傳》中的一段典故。晉景公患了病,太醫經過診斷,對景公說:「病入膏肓,藥物已無濟於事,無法治了。」後來景公不治而亡。
  • 影響艾灸效果5大因素第4講之灸量:效果好不好快不快,灸量是關鍵
    我們常說艾灸要灸透,就是要把灸量給足,但是也不能太足,就是指的灸量飽和的狀態。艾灸不灸透,效果打折扣我們經常聽說「灸透諸經治百病」,這裡的「透」很難把握,所以灸量是決定艾灸效果的一個關鍵所在。比如我們經常說一個穴位灸15分鐘,其實這個具體量化的時間,並不適合所有人,也不適合所有穴位,只是對一個初學者的大概施灸參考時間。對於有些人15分鐘尚未灸透,而對於有些人15分鐘已經灸量超標了。至於穴位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些穴位灸透可能需要時間長,有些穴位需要時間短。
  • 不要亂灸「神闕」,洩你的元氣,減你的壽命
    有時候還必須讓它出泡,因為出泡有時候對某些大病、重病、疑難病來說有治療效果。在一般情況下,保健養生的時候或者說一些小病,通常來講還是不建議燙傷。如不小心燙傷,之後怎麼處理?如果燙得比較嚴重,可以塗燙傷膏,然後記好:裸露燙傷處!千萬不要在燙傷處去包、去敷。特別重要!!!
  • 鮑姑神灸
    她長期與丈夫葛洪在廣州羅浮山煉丹行醫,採用越秀山腳下漫山遍野生長的紅腳艾絨進行灸療治疾,她以專治贅瘤和贅疣而聞名於時,以艾線灸人身之贅瘤,一灼即消,療效顯著,後人稱此法為「鮑姑神灸」,嶺南人民尊稱她為"鮑仙姑"。曾有詩讚頌:"越井崗頭雲作嶺,棗花帘子隔嶙峋。我來乞取三年艾,一灼應回萬古春。"
  • 竇材《扁鵲心書》用灸的學術思想及特點
    為醫不能治大病是因為不懂針、灸的原因,指出傷寒、疽瘡、勞瘵、中風等等多種大病如不用艾灸、丹藥,將不能保命。在用灸法治療疾病時,也需「先別其死生,若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人身立命全賴坎中一陽。坎,中男,二陰一陽,居北,在人為腎、位下,下者競上,陰升賴坎中之真陽,陽降借離中之真陰。人身左升右降,胎陰抱陽而成太極循環周流不息,其動全賴真陽。灸,溫熱助陽。
  • 麥粒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施麥粒灸後,局部皮膚發紅,破損,產生灸瘡,稱之為化膿灸。(一)為什麼要灸出瘡來?臨床上常會遇到一些難治性疾病,這是是化膿灸的主要適應病症。儘管化膿灸會產生灼痛感,但相對病情而言,這種「小創傷,大效應」是完全值得的。灸瘡療效顯著,古人早有記載。
  • 扶正脈氣灸
    【扶正脈氣灸】是由中醫段師傅十年艾灸臨床經驗,結合晉代道家名醫葛洪古法艾灸自然而成。古人認為「理不清事不明」,只有全面了解何謂「道」「陰陽」「古中醫」,才能明白中醫的調病的機理,才能明白無形陽氣支配有形身體,才能明白有形身體的疾病是來自於無形陽氣的不足。才能明白這個世界是由無形支配有形。
  • 學會直接灸,90%的小毛病不用找醫生!
    比如B型肝炎,謝老經過多年的精簡提煉,採用灸肝俞、足三裡治療,一般在3個月可以改善症狀,陽性體徵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謝老用此法治療諸多難治病,皆獲良效。謝老深有感觸地說:「以我一生的經驗總結,凡是大病、難治病、古怪病,用艾絨直接灸,都可以有效。」而且凡是虛寒衰弱、免疫力低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都可以用灸法治療、養生和保健。
  • 謝氏三大灸--雷火神針
    祖父謝錫亮系山西省著名老中醫,中國灸界泰鬥,著述豐碩,成果卓著,德高術精,經祖父口傳心授,耳提面命,精心栽培12年,親炙至深,盡得真傳,以秉承祖訓,沿襲家傳絕技為己任。臨床20餘年,擅長直接灸(麥粒灸),隔物灸(隔藥灸),雷火神針(太乙神針),懸灸,新鋪灸,毫針,火針,針挑,刺血,火罐等自然療法。並將上述諸法有機結合,提高療效,隨症加減,靈活變通。
  • 艾條灸關元中極穴作用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文章,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艾條灸關元中極穴作用這方面的知識,關元穴和中極穴是兩個穴位,容我一個一個解釋科普。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而灸關元就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古今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並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其實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關著元氣,艾灸關元補元氣,人體元氣足了各種問題都會沒有了!!!
  • 吸香灸治肺炎,菸灰能美容,8000元1斤的煙料可治百病?
    據抖音用戶「商佔」介紹,他們吸食的不是煙,而是一款名叫百草香灸的產品,「不是煙,而是一種內用灸法,複合了300多種中草藥,百病通調,甚至可以起死回生。」 一款養生煙,真的可以包治百病,甚至起死回生? 吸食百草香灸,導致急性肺炎 案例證明,這款百草香灸不僅無法治病,如果濫用甚至會致病。
  • 謝氏灸法--麥粒灸
    古代稱為「著肉灸」,如《千金要方》載,「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又《外科精要》的灸高竹真背疽病案,先施隔蒜灸無效,「乃著肉灸良久。」施灸時可在皮膚上塗點香油或紅花油等,以防其傾倒。著膚灸因其對皮膚刺激程度及灸後有無燒傷化膿的不同,又分為化膿灸(瘢痕灸)和非化膿灸(無瘢痕灸)兩種。
  • 灸量宜足,辨證選量
    宋代醫家認為灸量足才能達到驅邪扶正的功效。  《扁鵲心書》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云:「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補接真氣,即此法也」宋代艾灸壯數多則百壯甚至千壯。當然,灸量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疾病性質和部位辨證選量。本研究顯示,宋代對於虛證、重證、寒證施灸的壯數多。例如,《針灸資生經·虛損篇》云:「凡此等疾,皆刺灸之,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
  • 太古-正元灸 助您過暖冬!
    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太古正元灸,補益真元的不二之選。     「太古正元灸」系列所用艾絨及艾柱全部採用五年以上陳艾,配以中藥材,結合藥理及物理療法,扶正氣,補元氣。相較與其他艾灸,「太古正元灸」保留了傳統艾灸療法的特點,現代科技的加入使艾灸變得更適應當代人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了艾草的藥理作用。不只是局限於單一的穴位,可較大範圍的施灸,以補益真元,排出體內的溼寒,以求達到健康的身體狀態!       在此機理作用下,「太古正元灸」結合現代器具,衍生出更具療效、針對性、舒適性的艾灸方法。
  • 不論男人和女人,一定要灸透~
    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正如《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 收斂神氣。」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
  • 灸法篇——實 按 灸 4.2.雷火針灸
    ②具體操作;在施灸鬱位輔上面紙10餘層或棉布5~7層。取需火針2支,約點燃一闡,將其中一支作為備用,另一支以握筆狀執住艾條,正對穴位,緊按在面紙或棉布上,稍留1~2秒鐘,使藥氣溫熱透入深部,至奧者覺燙不可忍,略提起藥艾條,待熱減後再行按壓續。中艾火娘滅,可取備用的藥艾條接替痤灸。如此反覆進行,每次約按壓7~10 下,務使熱力持續深透。
  • 麥粒灸的臨床應用
    麥粒灸又稱直接灸,明灸、著膚灸,它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而施灸的一種方法。古代稱為「著肉灸」,如《千金要方》載,「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又《外科精要》的灸高竹真背疽病案,先施隔蒜灸無效,「乃著肉灸良久。」
  • 錯過等一年的「三伏灸」
    顧名思義,「三伏灸」即在伏天內進行艾灸治療以溫補陽氣,順應自然,達到治已病、防未病的目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可知夏季是萬物生長茂盛,開花結實的季節。
  • 夢密功祖師傳奇故事之:老氏睡功-火龍回陽炁灸傳奇
    經文中對於灸法的治療範圍和原則有著明確的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俱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戰國時的孟子曾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說明「灸法」在春秋戰國以前就已經在民間廣泛應用了。孫思邈年輕時不信艾灸,直至晚年才對艾灸有深刻認識。《千金方》云:「艾火可以灸百病,殺鬼邪。」
  • 灸法篇——其 他 灸 5.1.1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一種特製的金屬圓筒,外形分筒體和持柄兩部分。—實 按 灸  4.5  桃 枝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6  桑 木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7 藥 錠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8 藥 捻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9 大面積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10  竹 茹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11 麻 葉 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