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材《扁鵲心書》用灸的學術思想及特點

2021-02-12 五味古法中醫

竇材,宋河朔真定人,家中四世行醫,曾為武官,後遇關中老醫,遂從而師之。竇材為人孤傲,對仲景之道頗不以為然,自稱三世扁鵲。竇氏受道家思想影響,積四十餘年臨證經驗撰成《扁鵲心書》一書,系統論述竇氏的學術思想。他主張,保命有 3 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對艾灸給予極高的評價。竇氏非常強調人體中陽氣的作用,認為陽氣是人體生長的根本,陽氣的有無是人體生死的關鍵,而扶陽的第一要法便是灼艾。竇氏灸法,常從腎脾著手,灸量極大,動輒三五百壯,驗之臨床,每多奇效。現將竇氏灸法的特點總結如下,以期能夠窺豹一斑。

「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靈樞·經別》說: 「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竇材學宗《內經》,尤為重視百病與十二經脈的關係,他認為醫者診病,首先應熟知經絡,辨識陰陽之交接,臟腑之更遞,窮究氣血之始生,營衛之循行,方能明了神機升降出入之道。

經絡所過,主治所及,這是經絡辨證的實質,熟知經絡是經絡辨證的基礎。經絡走行方向有別,氣血多寡不一,升降出入、陰陽交接更需細緻區分。手之三陰胸走手,手之三陽手走頭,足之三陽頭走足,足之三陰足走腹胸,灸手之三陰,可以調暢胸至手之手三陰氣血,通足三陰之去路,補手三陽之來路。《靈樞·五音五味篇》: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多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明氣血之多寡,有的放矢,調理或氣或血之病。氣機有升降出入,臟腑有氣血運行,氣血行於經絡實現臟腑氣機。明經絡則氣機瞭然,查病機則神機豁然,臨證應用,無不信手拈來,應用隨心,療效隨意。

竇氏認為陽氣乃人身之根本,作為醫者,當知「保扶陽氣為本」。他認為,人至晚年,身體虛衰,行動不便,皆責之於陽氣衰,故平人在保健時亦須常顧真元,常灸關元、氣海、中脘、命關等穴。至於病時,更需小心謹慎呵護一身之陽氣。為醫不能治大病是因為不懂針、灸的原因,指出傷寒、疽瘡、勞瘵、中風等等多種大病如不用艾灸、丹藥,將不能保命。在用灸法治療疾病時,也需「先別其死生,若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人身立命全賴坎中一陽。

坎,中男,二陰一陽,居北,在人為腎、位下,下者競上,陰升賴坎中之真陽,陽降借離中之真陰。人身左升右降,胎陰抱陽而成太極循環周流不息,其動全賴真陽。灸,溫熱助陽。故重視扶陽,應從灸,從臍下,從陰經,陰中求陽。

竇氏在《扁鵲心書》中所列舉的灸法皆為直接灸( 又叫明灸、著膚灸) ,是指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而施灸的一種方法,古代稱為「著肉灸」。肺主一身之表,主皮毛,主衛氣,主肅降。外邪襲人首先犯肺,肺衛足則邪不傷人,肺衛實則閉門留寇。著膚灸如麻黃溫通宣發衛氣,表開則邪有出路,艾灸溫通助營疏洩,祛邪外出。因其會產生強烈的痛感,甚至會遺留瘢痕,今人用之已不多見。《千金要方》記載,艾灸「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既肯定了艾灸著膚的方法,又明確了直接灸的作用機理,使火勢直達病所。

此外,《外科精要》中記載灸高竹真背疽病案,先施隔蒜灸無效,「乃著肉灸良久」方效; 《針灸資生經》: 「凡著艾得灸皰,所患即瘥,若不發,其病不愈。」《神灸經綸》: 「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直接灸對穴位的刺激作用持久而均衡,不管是慢性病還是急性病,常常能效如桴鼓。現代研究表明,在某些疑難重症的治療過程中應用直接灸,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效果。張去飛等採用直接灸治療肺癌化療病人,直接灸四花穴能提高肺癌化療患者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白細胞介素-2水平,降低腫瘤壞死因子水平,從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臨床療效,改善其生存質量。

在《扁鵲心書·大病宜灸》篇中,竇氏指出: 「世俗用灸,不過三五十壯,殊不知去小疾則愈,駐命根則難。」《銅人針灸圖經》雲: 「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如此,方能「接續真氣」,力挽狂瀾於無形。《扁鵲心書》所列竇材灸法共 50條,針對病症者 48條,另有 2 條講述竇氏灸法的操作及竇氏獨創睡聖散的使用。其中重灸一百壯以上者 36 條,三百壯以上者 24 條,五百壯以上者 6 條。在第 48條中,竇氏對艾炷的大小也作了規定: 灸大人,艾炷如蓮子大;灸四肢及小兒,艾炷如蒼耳子大; 灸頭面,艾炷如麥粒大。由此可見,竇氏灸法明顯的特點就是灸量大,刺激強。

《象形字典》中,「灸」由「久」和「火」構成,「久」指時間長,「火」指燃艾。即「用點燃的艾久久地烤、灼人體的穴道,以達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史記·倉公傳》: 「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飲毒藥也。又通作久。」灸法操作時間長,通過燃艾產生的藥物、熱力雙重作用對腧穴的刺激大大增強,自然能夠搜惕邪氣,壯陽消陰,元氣得復,病安何存?

《扁鵲心書》中、下卷共載病症 120 餘種,應用灸法的病症有 80 餘種,而用穴僅有 26 個,在 26 個腧穴中,應用最多的當屬關元穴、氣海穴、命關穴、中脘穴等寥寥數個。關元穴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是人立命之本,艾灸關元穴可以培元固本,身強體健則邪氣自去。竇氏補脾胃之氣常灸命關穴,命關即今之食竇,為脾經地部經水進入三焦之處,此處氣血的流通出入重關生命。氣海承接任脈水之氣,在此化為充盛的天部之氣,是生氣之海,能治療一切氣疾。中脘穴聚集腹部體表氣血,除承接任脈經水外,還接受來自手太陽小腸、手少陽三焦及足陽明胃經的經氣。竇氏注重脾腎,尤其注意顧護脾腎陽氣,臨證時先審元氣虛實,實者不藥而愈,虛者或服藥物,或灸關元、命關,以固本元。在虛證中,竇氏又分為平氣、微虛、甚虛、將脫、已脫 5 種情況,根據元氣的虛衰程度,辨別藥、灸的使用。在診療過程中,竇氏亦很重視診察跗陽、太溪 2 脈,「此脈若存則人不死,故尚可灸,……或可保其性命」。

《靈樞·背俞》: 「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 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在《內經》時期,灸法的補瀉是以「毋吹其火」和「疾吹其火」來區分的。而《扁鵲心書·竇材灸法》第 49條中,明確指出: 「其灰以鵝毛掃去,不可口吹」。僅用其補法,對於艾灸瀉法則棄去不提。在全書 120餘種病症中,陽證、虛證中的平氣,少用灸法,多用丹、藥等,其餘 4 種虛證多用灸法,不拘泥於衄血、疽瘡、喉痺、中風、腸癖下血等證,只要見證有元氣虛衰,皆用灸法,以扶其陽氣,保其根本。

在《扁鵲心書》中,竇氏應用灸法治療多種病證,包括: 臟器虛損之中風、虛勞、咳嗽、咯血、吐血、尿血、水腫臌脹、小便不通、砂石淋、脾洩注下、反胃、嘔吐、膏肓、勞瘵、暑月發燥、失音、腸癖下血、消渴、骨萎、老人氣喘、大便不盡、兩眼昏黑等證; 傷寒四經之陽明、太陰、太陽及少陰見證; 外邪熾盛之腦疽發背、癧風、附骨疽、瘰癧、破傷風、頑癬、小兒禿瘡、急喉痺、痘疹黑陷等證; 其他病症如氣厥、瘧疾、元陽虛脫等。

竇氏通過灸法顧護人之先後天之本,保元氣,存陽氣,補髒氣,護衛氣。通過扶正以祛邪,達到祛病延壽的目的,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竇氏受道家影響頗深,其研製的治病丹藥約有 40 餘種,成分以雄黃、硫磺居多,除此之外,還有附子、肉桂、乾薑等辛熱之品。應用時輕者僅服丹藥即愈,重者要配合艾灸。

綜上,竇氏認為灸法為祛病、保命第一要法,所列病症涉及內、外、婦、兒、五官諸科,多數病症之後列有驗案,為今人臨床應用灸法提供了思路,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此外,陰虛之人不宜灸法,但書中鮮有介紹,若胃陰不足,灸諸經助陽,恐有劫陰動陽之禍,灸法火熱,傷及胃陰,胃氣離根,胃氣絕則人亡,慎之慎之。

艾,來自遠古,大地之恩賜,厚德載物

灸,源於太陽,上蒼之饋贈,自強不息

沒病的時候灸一灸能強身健體;

生病的時候灸一灸能調病驅疾。 

五臟六腑保養熅熅養生灸

心俞

巨闕』關元

內關,大陵,少府,勞宮

肝俞,膽俞

陽陵泉,外丘,太衝

(脾俞,胃俞)(中脘,天樞)(足三裡,陰陵泉,地機,三陰交)

脾俞,胃俞

中脘,天樞

足三裡,陰陵泉,地機,三陰交

肺俞

中府

天樞

(腎俞,京門,)(中極,氣海,關元,)(復溜,湧泉)

腎俞,京門

中極,氣海,關元

復溜,湧泉

對於正在從事中醫養生事業的你來說,加入「熅熅」代理可得到的突破性成長。

一、首先給的是一項壟斷權利。

成為五味中醫認可的「熅熅」產品縣市級代理,意味著五味中醫給你在這個區域以產品授權和流量扶持,只要經營成功,你的收益是長期的、排他的。

二、五味中醫的信用背書和百萬中醫會員流量的持續加持。

你領到了一張授權書,這個項目由五味中醫來背書。對於縣市級代理,五味中醫會在自有的百萬會員社群中精準導流,不但幫助快速銷售產品,對你當前經營的其他項目也會有強力拉動。

三、長期持續的學術支持。

這個特許狀背後還有一項東西,那就是整個五味中醫的實力。你經營的這塊區域的宣傳組織,五味中醫將長期持續給你學術、人力與技術方面的支持。這包括線上導流拓客、海報文案、學習會議的組織。

↓「古熅療法群將免費公開授課,趕緊進群吧」↓

群滿了進不去?加客服微信,幫你進群↓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五味古法中醫}

民間中醫網

華夏中醫網

原始點論壇

中華傳統文化論壇

(撰稿支持)

| 上古傳承  經典中醫 |

已入駐騰訊新聞、鳳凰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悅讀、ZAKER、鮮果閱讀等客戶端

原始點公益聯盟成員

投稿、商務合作,聯繫微信

『 五味古法中醫 』

傳統中醫,專家團隊

健康養生之術、膳食調理之法

高質量健康生活養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投稿,商務合作,添加QQ:40304452

相關焦點

  • 【古代醫家】竇材
    人物簡介竇材,南宋人,生卒年代不詳。據《扁鵲心書》竇氏紹興十六年自序「苦志五十餘年,悟得救人秘法,已十餘年矣」,竇氏大約生於公元1070年。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中國醫籍提要》及《中醫大辭典》均載其祖籍為山陰(今浙江紹興)。
  • 深度中醫帶你學習古中醫,《扁鵲心書》精華閱讀版
    大病宜灸  醫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針艾故也。世有百餘種大病,不用灸艾、丹藥,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又世俗用灸,不過三五十壯,殊不知去小疾則愈,駐命根則難。故《銅人針灸圖經》云: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補接真氣,即此法也。  若去風邪四肢小疾,不過三、五、七壯而已。孫思邈晚年方信,乃曰:火灸,大有奇功。
  • 竇材針灸妙案賞析
    竇材,宋時(約生於公元l076~l146年)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他學醫於「關中老醫」,曾任紹興開州巡檢等職。他受道家思想影響,積數十年經驗,著成《扁鵲心書》三卷,附「神方」一卷。紹興間,劉武軍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後入江湖為盜,曾遇異人,授以黃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潤。辛卯年間,嶽陽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後被擒,臨刑,監官問曰:汝有異術乎?
  • 灸量宜足,辨證選量
    從灸量演變的角度看,參考隋唐時期以及金元明清時期的醫學著作可發現,隋唐時期灸量多以幾壯、幾十壯或「隨年壯」進行規定。宋之後各朝代則繼承了宋代灸量宜足,辨證選量的思想;明代《針灸大成》云:「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說,而不通其變也」。
  • 錯過等一年的「三伏灸」
    顧名思義,「三伏灸」即在伏天內進行艾灸治療以溫補陽氣,順應自然,達到治已病、防未病的目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可知夏季是萬物生長茂盛,開花結實的季節。
  • 艾灸丨灸量宜足,辨證選量
    從灸量演變的角度看,參考隋唐時期以及金元明清時期的醫學著作可發現,隋唐時期灸量多以幾壯、幾十壯或「隨年壯」進行規定。宋之後各朝代則繼承了宋代灸量宜足,辨證選量的思想;明代《針灸大成》云:「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說,而不通其變也」。
  • 夢密功祖師傳奇故事之:老氏睡功-火龍回陽炁灸傳奇
    一、關於灸法:灸法早在戰國時期《內經》就有記載,歷代著名的醫家如孫思邈、王燾、竇材、張景嶽、李梃、金冶田等皆有研究和重要發揮,但近年來中醫厚針薄灸的思想影響了其臨床應用,殊不知灸法治病效捷而著,灸法非雞肋,不用太可惜。
  • 7月16日,初伏將至,伏前灸趕緊灸起來!三伏灸一灸,疾病繞道走!
    2、延年益壽宋代名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 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撫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根據臨床實踐,命門和神闕穴組方,壯陽第一,三伏採用灸法,會感到有熱感從穴位直透體內,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行;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 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扁鵲心書·住世之法》中指 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古代醫家、養生家在運用灸法進行養生方面,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扁鵲全書》中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歲矣。」時至今日,這種方法仍是廣大群眾所喜愛的、行之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有「知艾者福,善灸者壽」之說。
  • 詳解艾與灸的「前世今生」,值得一看.
    上述種種特點,可能是古人最終唯獨選擇艾草作為施灸的材料,「灸」也就成了「艾灸」的簡稱。  灸   灸法的起源 灸法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用來治療和緩解自身病痛的方法。早在170萬年前,人類學會了用火。用艾燒灼人體也會造成創傷,而壯和創的意思又完全是相同的,故幾壯也是燒灼幾次的意思。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等情況,確定每次施灸的壯數。如《素問·骨空論》說:「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就是按照病人年齡大小決定施灸的壯數,如5歲灸5壯,10歲灸10壯,依次遞增,到一定年齡後再依次遞減。
  • 鮑姑神灸
    鮑姑神灸是通過點燃用艾草加工是艾絨製成艾炷、艾條,燻烤人體的穴位已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它治病養生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熱力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溼等效果。外用灸法則能灸治百病 。艾絨質量是由艾絨的純度來決定的。純度越高質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絨純度是用多少公斤艾葉製作成1公斤的艾絨這個比例數來表示的。常見的艾絨有5:1、8:1、10:1、15:1、……35:1等。
  • 如何對待熱症用灸?
    古代的灸法是以直接的化膿灸為主,在仲景的時代,不但沒有今天溫和的艾條灸,即或是隔蒜與隔姜等間接灸法,也可能還在萌芽時期,由古法急劇強烈的化膿灸,衍變為今天徐和舒暢的溫和灸,已經有天壤之別。因此既不能為盛名和崇古的思想所束縛,更不能用古代的直接灸與今天的溫和灸相比擬。
  • 扁鵲神方二首
    扁鵲神方二首來源:《扁鵲心書》作者:竇材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  簡介:扁鵲是中醫學的開山鼻祖。從司馬遷的不朽之作《史記》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鵲既真實又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扁鵲創造瞭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礎。
  • 校補版立春節氣灸|春灸氣海及春季艾灸法
    升氣旺於東方,故東方屬木氣.此時陽根動搖,小兒即多虛病。"(平時脾腎中下陽氣虛之大人也一樣。)立春是木氣升發之始,對應人身是肝氣左升之始。所謂「秋灸關元,春灸氣海,久久不畏寒暑」(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氣海為生氣之海;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春夏之際各灸之,以順應時令之變,以合髒氣生藏之機。若是素體肝氣寒溼之人,此時灸氣海應春生之時序,以助肝木之氣升發,逐陳寒溼氣,為一年的生長收藏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