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韓敏先生
韓敏教授陝西乾縣之鐵佛鄉人,1934年6月27日生。先生生於苦寒之家。既生,家貧不能自給,父輩三人傭給於人。由是,先生自幼即與父輩一起參加繁重勞動,備嘗艱辛。新中國成立後,先生始入學讀書,先入乾縣初等師範學習三年,卒業後留校任教一年。此後,先生分別於1953年9月、1956年9月進入乾縣中等師範學校及陝西師範大學深造。先生之入學,受惠於新中國之成立,由是先生常懷感恩之心,兢兢於學業,其為學之用心,用功之精勤,有口皆碑,堪稱榜樣。1960年8月,先生畢業,留本校歷史系任教,直至1996年2月光榮退休。
先生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先生勤於筆耕,先後著有《中國近代史》、《陝西通史》(清代部分)、《陝西五千年》、《清代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史》、《陝西回民起義史料》諸書並論文數十篇。先生於陝西回民起義史,用力最多,見解獨到,其所著之《清代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史》一書,史料詳瞻,論議宏辯,致力於為陝西回民起義辯誣,令歷史真相得以還原。其學術之嚴謹,深為學界所稱道;其用心之良苦,亦深得廣大回族兄弟愛戴。由是先生與回族兄弟結下深厚友誼,並擔任中國回族學會常務理事多年。此外,先生於太平天國史、辛亥革命史、義和團運動史研究均有建樹,曾為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及義和團運動史研究會會員。
先生從教30餘年,1986年始任陝西師範大學副教授,1994年為正教授,並擔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多年,於本系中國近代史專業學科建設貢獻卓著。先生曾先後為本科生及研究生開設中國近代史專題、中國近代史史料學、晚清史、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近代經濟史等課程,先後培養研究生七屆共15人,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亦可雲多。先生博學強記,於教學事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敦厚之風,薰沐杏壇,弟子感恩,同仁敬重。先生一生,為人持正,品行高潔。家教有方,子女已然成才。先生伉儷情深,白頭相守,堪稱模範。
韓敏先生還編輯了《陝西回民起義資料》(陝西地方志資料叢書)16開254頁,1987年由陝西地方志編篆委員會出版,只印了一千冊。該書是作者幾十年艱辛萬苦,奔波各地圖書館、檔案館、文史館,翻閱了大量的歷史古籍,甄別考證,篩選出非常珍貴歷史資料,其中一部分是罕見的孤本或抄本。
該書是一部研究回民起義的必不可少的珍貴資料。
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專著文集類,共收錄二十餘種,如《秦難見聞記》、《再生記》、《壬戌華州回變記》、《鹹京被難記》、《多忠勇公平陝事略》、《憂憤疾書》等。
第二部分是地方志類,共收錄陝西省六府、五州、五十二縣的五十七種地方志中有關回民起義的各種記載。
《清代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史》
自 序
這部書搞共十一部分,約16萬字,其中一、六、七部分中採用了《陝西回民起義史》我所撰寫的部分舊稿,但作了重要修改和補充。在目次、內容和觀點上都自成體系,是一本全面系統地闡述清代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的史書,作者認為稿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一、記述起義過程完整。作者根據翔實的史料,實事求是地記述了清代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的全過程,內容包括從同治元年陝西回民起義爆發到光緒三年白彥虎率5000軍眷撤退至俄國境內的16年反清鬥爭史事。重點是陝西回民起義,對陝西回民起義軍轉戰甘、寧、青、新諸省,也列專章節記述,如第六部分(一)《甘肅東部地區陝西回民起義軍的反圍剿鬥爭》、第八部分《陝西回民起義軍轉戰甘寧青》、第九部分《陝西回民起義軍戰鬥在新疆》,都是記述陝西回民起義軍起義軍在西北各地的反圍剿鬥爭。第十部分還專章編寫了起義失敗後陝西回族的情況,史料豐富,內容完整充實。
二、起義過程線索清楚。本書不採取 事本末體裁,集中地敘述每個地區或按某個問題說明它的始末。而採取編年史的一些方法,依照時間順序,記述了起義的爆發、擴大、高潮及轉戰西北各地等重要階段,對每階段的主要事件(戰役)和人物活動重點記述,也注意到同時期發後的其他相關的事件,比較真實地展現了起義鬥爭的發展過程和特點。
三、作者認為同治年間陝甘回民起義是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重大政治事件,反封建是這次起義最主要的、最本質的性質。
這次回民起義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回民大眾與清朝封建統治者的對立鬥爭,反抗清政府軍事圍剿是回民起義的基本過程和主要內容。所以書稿從目次和內容上都重點突出了起義反抗清朝黑暗統治的反封建性質。起義初期,重點記述回民反抗地主團練的鬥爭,起義高潮主要突出回民起義軍圍攻府州縣城及抗擊清軍軍事圍剿的鬥爭,轉戰西北各地是陝西回民反圍剿鬥爭的繼續。書稿的第十一部分《餘論》,集中地論述起義性質失敗的原因和歷史地位。作者根據大量確鑿的、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論證了回民起義的正義性和它在中國近代史上反封建的歷史地位。
四、作者客觀地記述了陝甘回民起義時期的回漢關係,書中列舉了大量的漢民以各種方式支援回民和回民與太平軍、西捻軍相互支援、聯合抗清的史事,充分說明回漢不是對立的。起義初期因清朝封建統治者挑撥所發生的回漢相殘是時間短暫的、局部地區的現象、學術界有人不顧事實把這種現象誇大為普遍的、是貫徹起義過程始終的,這種觀點缺乏史實根據,歪曲了起義鬥爭,是極其錯誤的。
五、對起義中的一些重要問題,作者提出新看法。認為聖山砍竹事件是回民起義前夕一次嚴重的回漢械鬥事件,它加劇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擔並不是引發起義的導火線。直接引發起義的事件是地主團練燒殺秦家灘回村,回民歌謠中說:「事由先趕秦家起,火燒秦川八百裡」,八女井和孝義鎮同時首義,揭開了大起義的序幕。所以書稿列專記述地主團練剿洗秦家灘事件和八女井、孝義鎮首義,這樣就使起義爆發的歷史更加具體化,更加真實。
起義迅速擴大的原因是什麼?作者認為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各地地主團練瘋狂屠殺回民。所以本書第三部分列專節《地主團練瘋狂屠殺回民與起義地區的擴大》,詳盡地敘述各地地主團練屠殺回民為了捍衛生存自由反抗鬥爭的情況。
對李藍起義軍佔領周至怎樣評價?藍大順佔領周至縣城的時間是同治二年十月九日,其時關中回民起義已進入低潮。九月十日蘇家溝、謂城失陷,東路回民起義軍撤退甘肅,西路回民起義軍圍攻鳳翔府城鬥爭即將失敗(十月十三日清軍解除鳳翔城圍困)所以李藍起義軍佔領周至的戰略意義不大,無力改變起義低落的形勢。雖然它也牽制了清軍對回民的追剿,但孤軍獨立,難以持久,不久即被清軍攻破(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周至失陷),因此誇大它的作用及意義也不妥當。
2006年4月6日於陝西師範大學
【西安回坊】微信號:
xian-huifang
熱愛回坊,關注回坊,
收集保護回坊人文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