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川的川軍有多難?一頂鬥笠,一雙草鞋徒步上戰場

2020-12-18 排頭檔案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二十一軍在劉湘的帶領下克復重重困難出川抗戰,劉湘於1938年1月在漢口病逝。劉湘死後,二十一軍繼續在抗戰前線英勇殺敵,功勳卓著。在抗戰八年中,很多出川抗日川軍都被撤銷,但是二十一軍的番號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7月10日,劉湘主動致電蔣介石,表示願帶兵出川抗戰,並且還通電全國,一致抗日。'l14日,劉湘又發表通電,通告全國:「和平已到絕望,抵抗不容稍緩,請全國軍民急起抗戰。」「拼與一決,希望全國上下同德一心,在全國整個計劃之下,共赴國難。」並向蔣介石表示「於委座整個計劃之下,同德一心,共同禦侮」。

8月1日劉湘赴南京參加最高國防會議,劉湘在會議中表示:「要抗戰刁『能救亡圖存,才能深得民心,要先攘外才能安內,抗戰,四川可以出兵三十萬,提供壯丁五百萬,供給糧食若千萬石。」「現時軍隊整理業已就緒,人力財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於國家。」表達了其本人以及四川人民出川抗戰的決心和勇氣。

當時劉湘所屬部隊由第二十一、二十三、四十四三個軍,下轄九個師;還有兩個獨立師,七個獨立旅。二十一軍作為出川抗戰的首批部隊,與二十三軍的五個師及獨立13旅、獨立14旅編為第二縱隊,以唐式遵、潘文華為司令、副司令。戰鬥序列制定以後,二十一軍被指定由川鄂大道出發,向宜昌集中,準備增援平漢鐵路前線。9月1日獨立十三旅田冠五部作為先頭部隊,乘長江輪船出川。後二十一軍其餘部隊則到重慶、萬縣搭乘輪船出川,由於各種原因,直到十月底十一月初才到達漢口,劉湘也於1937年11月出川抗戰。

出川抗戰,是為歷史之創舉,受到了四川各界的稱讚「我們的軍隊現在真正為了我們大家出川拼命了」。

出川抗戰克服了巨大的困難,首先,四川軍閥常年混戰,經濟落後,民不聊生,四川軍人大多未受過正規訓練,甚至很多都是被剿滅的土匪直接編入,戰鬥力低下,此次全川總動員,川軍出川抗戰,困難重重。川軍本來正在整軍,此次日本突然發動侵華戰爭,整軍未畢,川軍隨即抽調出川,顯得很匆忙。

其次,川軍各部開拔作戰費用多由中央補助,但是由於中央經濟困難,「故劉主任商承中央及行營,於萬分困難中,另籌四百萬元。。。這是與其它省出徵部隊有異的地方。而且川軍由於常年混戰,破壞了四川經濟,部隊軍費不足,裝備簡陋,每個士兵僅有粗布單衣2件,綁腿1雙,單被1條,小單席1張,草鞋2雙,鬥笠1頂,所用步槍80%系川造,品質差。

同時,還有交通問題,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雖然近代開始,陸續修建了一些道路,如川鄂、川湘、川陝路,但是如此龐大的隊伍在短時間內出川,路上交通和水上交通都無法滿足。川軍出川抗戰,東路與北路軍都是步行,只有少數部隊乘船出川。條件儘管如此艱苦,川軍還是堅持出川抗戰,並且血灑沙場的川軍無數,可以說是建立了不朽的傳奇。

參考資料

【1】馬宣偉,溫賢美:《川軍出川抗戰紀事》

相關焦點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三杯酒,上敬戰死的英靈,下敬塗炭的生靈,中間敬人世間的良心」這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一句臺詞。抗戰期間,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圖為川軍死字旗。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他們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真正演繹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川軍的回憶錄中,句句是抗戰意志的堅定,字字是為國捨身的決然。盧溝橋的槍聲一打響,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1937年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凡我國人,必須歷經艱辛,從屍山血海中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擔負之責任,較其他各省更重」。
  • 川軍出川—川軍抗戰的那段歷史
    於是,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川軍這個歷來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的派系積極響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川軍進入了歷史的大舞臺,成為後人矚目的焦點,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據不完全統計,八年抗戰共有300萬川軍出川抗戰,64多萬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劉湘的回答是:日軍侵略非一省一部之問題,我們的民族要亡國滅種了!我們整個中國的人都要說日語了!川軍要為民族、為國家盡忠! 劉湘在這件事上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四川也不是在開玩笑,在立下誓言堅決抗日之後,四川開始了全省總動員。
  • 抗戰史上的四川及川軍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如何做到「無川不成軍」
    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
  • 永不磨滅的軍魂川軍
    父手諭」 蔣介石是非常希望劉湘出川的。 一方面,中日雙方一上手就互丟「王炸」的淞滬會戰,消耗了蔣介石大量的部隊,包括他的嫡系中央軍,急需補充兵源。另一方面,蔣介石早就有把四川作為戰略大後方的準備,所以一直希望能分割消滅劉湘的川軍勢力。所以,劉湘主動請纓出川,蔣介石求之不得。
  • 推薦一部抗日戰爭劇《壯士出川》
    《壯士出川》講述的就是抗戰時期川軍出川的抗戰事跡。抗戰時期川軍出川350萬人,相當於當時整個抗戰人數的五分之一,劉湘一句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整個川軍就離開了家鄉,為了和平為了保護兄弟姐妹參加抗戰。
  • 「川軍不死、中國不滅」,慘烈犧牲傷亡64萬餘的川軍到底有多鋼
    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抗戰時期中國有句話:」川軍不死,中國不滅「。這個口號可不是隨便說說,是川軍用熱血和生命築寫的神話。
  • 為何川軍、黔軍稱「草鞋兵」「雙槍兵」,鄰近的滇桂軍卻無此稱呼
    但自始至終,偏處西南的川、桂、滇、黔等省一直都沒有納入北洋軍閥的統治區域,川軍、桂軍、滇軍、黔軍也都在各自區域內開始了獨立發展之路。但這四支軍隊的境遇卻完全不同。▲腳穿草鞋身背大刀的川軍戰士川軍、黔軍經濟狀況比較悲慘貴州「貧瘠為各省冠」,從清朝末年時全省開支,有近三分之二都是靠外省所謂的「協餉」。
  • 川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此戰過後,無人不知川軍
    稍微對抗戰歷史熟悉的人一提到川軍,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無川不成軍」! 到了抗戰的後期,幾乎70%的軍隊都有川軍的組成部分,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位。然而在抗戰初期,人們對川軍形象卻是有著天壤之別,他們出川抗戰卻無人願意接收,只能四處漂泊。最終,川軍經過一場史上最悲壯的保衛戰證明了自己,在戰場上身披死字旗奮勇向前,此戰過後川軍便天下揚名!
  • 「從未負國,無川不成軍」!八年抗戰,這句誓言是何等沉重
    壯士出川在中國歷代戰史上,有一句話直到今天依然一直響徹雲霄:「川人從不負國」。在北方軍隊基本打光的情況下,劉湘在1937年年底就率領第一批10萬川軍出川抗戰。川軍的到來對於抗戰形勢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川軍一度成為中國抗戰的主力軍。不過川軍剛出川時,各界普遍卻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川軍出川時正值盛夏,所以大部分士兵都還穿著單衣。
  • 300多萬川軍出川,人數雖大,但國軍對其戰鬥力卻這樣形容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四川的出兵數居全國之首,三百多萬的川軍離開家鄉,進入全國的各個抗日戰場,而且當時的川軍裝備,在各地軍隊之中,是屬於比較的落後的那一種,所以在抗日戰爭之中,人們將川軍稱為:草鞋軍。說的就是川軍的裝備太差。
  • 川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 為何差點被蔣介石撤銷番號?
    打劫的不是別人,而是來自四川的川軍第22集團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的川軍第22集團軍為何打劫閻錫山的軍火庫?川軍第22集團軍總司令叫鄧錫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鄧錫侯在全國人民日益高漲的抗日救國熱潮的推動下,在中共中央特派員張曙時等的影響下,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主動請纓,出川抗日。
  • 無川不成軍,川軍從未負國,川人威武!
    川軍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政府編練四川新軍開始,後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四川新軍轉身一變,就成了四川軍閥了!雖然同為川軍,但是四川軍閥內部派系林立、山頭眾多,他們相互之間誰也不服誰,成天的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 四川為抗戰作出的貢獻何止是幾十萬川軍?川人從未負國!
    國破家亡的危難面前,川人站在了最前面!不過,此時的川軍在大多數國軍將領眼中是最不受待見的部隊。因為這支部隊是所有國軍中裝備最差的,軍紀是最渙散的,軍事素養是最低端的,自然戰鬥力也是最弱的。這樣一支軍隊走上抗日戰場與精銳的日軍作戰,誰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 「從未負國,無川不成軍」!八年鐵血抗戰,這句誓言是何等沉重
    在北方軍隊基本打光的情況下,劉湘在1937年年底就率領第一批10萬川軍出川抗戰。 川軍的到來對於抗戰形勢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川軍一度成為中國抗戰的主力軍。不過川軍剛出川時,各界普遍卻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川軍出川時正值盛夏,所以大部分士兵都還穿著單衣。
  • 川軍縮影,兒子決心出川抗日,父親送來死旗:只願你在民族上盡忠
    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川軍將領第三天就向蔣介石發電報,請纓抗戰,一個月後,在國防聯席會議上,劉湘說「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以兩年為期限,四川可籌出兵員500萬,供給糧食1000萬擔以上。」
  •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四川為全國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戰爭爆發到結束,一共有350萬川軍開赴戰場,而在這部分人中,有近1/4的戰士永遠埋葬在他鄉。
  • 一乞丐為收復縣城立功,後壯烈犧牲,川軍一個師也傷亡千餘人
    抗戰時期,我軍的裝備普遍劣於日軍,而且在兵員素質上將,我軍也要差很多,大部分士兵都是不識字沒有文化出身,就連電燈泡也沒有見過,而日軍士兵的營養充足,大部分具備小學文化以上,能夠看懂地圖,加上當時雙方國力的對比,因此這一戰一開始就不是對等的戰爭,而我軍也為了抵抗日軍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