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2020-12-14 小小史觀

「三杯酒,上敬戰死的英靈,下敬塗炭的生靈,中間敬人世間的良心」這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一句臺詞。抗戰期間,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圖為川軍死字旗。

25歲的四川男兒王建堂本是一名書生,七七事變後他和許多中華熱血男兒一樣,主動請纓殺敵組建了一支義勇隊開赴沙場,途中父親王者誠得知兒子請纓出川抗日後,立馬給兒子寄去了一面旗子,中間的「死」字十分醒目,字裡行間中都透露著老父親濃濃的愛國情懷。

七七事變爆發後,長年軍閥混戰的川軍放結束內戰,開始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揮師出川抗擊日寇,圖為抗日戰場上的川軍部隊,裝備簡陋、衣衫襤褸,只有兩頭小毛驢拉著輜重。

眾所周知,川軍是抗戰隊伍中裝備最差的一支隊伍,,有些人用的還是鳥槍,許多人還有人連軍裝都沒有,他們肩挑手槓 ,穿著草鞋,可川軍打仗最猛、最不怕死,而且川人打仗最精怪,臺兒莊大戰中,川軍死守滕縣,數次打退日軍進攻,李宗仁說「若無滕縣死守,焉能有臺兒莊之大捷」,可見川軍英勇無畏。

川軍簡陋的裝備打出了中國軍人鐵血的軍魂,予以狂妄的日本侵略者承重的打擊,這是一種堅韌、不怕犧牲的信念,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財富。圖為衣衫襤褸的川軍戰士,他看上去還沒有步槍高,好像還是一個少年,腳底下踩著一雙草鞋。

圖為開赴戰場的川軍部隊,烈日炎炎之下,沒有車沒有馬,扁擔上扛著衣服被褥、彈藥,路兩旁的殘垣斷壁曾經是熱鬧的縣城。

以上這些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一定有太多的艱辛和淚水。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滕縣之戰後世人無不對川軍將士肅然起敬。抗戰期間,350萬川軍出川抗戰,佔全國同期實徵1405萬餘人的五分之—還多,無川不成軍,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他們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真正演繹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川軍的回憶錄中,句句是抗戰意志的堅定,字字是為國捨身的決然。盧溝橋的槍聲一打響,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1937年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凡我國人,必須歷經艱辛,從屍山血海中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擔負之責任,較其他各省更重」。
  • 「從未負國,無川不成軍」!八年抗戰,這句誓言是何等沉重
    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壯士出川在中國歷代戰史上,有一句話直到今天依然一直響徹雲霄:「川人從不負國」。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國難當頭,所有川軍部隊全部收起以前懶洋洋的樣子,四川軍閥內部一致停戰,時任四川軍政府主席劉湘主動請纓抗戰。而四川的徵兵令一發下去,四川兒郎爭先恐後地報名參軍。誰能想到之前的四川,剛剛還處在一片軍閥混戰之中。但是當日軍侵略者打到中國來的時候,這些軍閥們馬上攜起手來,帶領著四川百萬壯士,一起誓死出川抗戰。
  • 「從未負國,無川不成軍」!八年鐵血抗戰,這句誓言是何等沉重
    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壯士出川 在中國歷代戰史上,有一句話直到今天依然一直響徹雲霄:「川人從不負國」。
  • 四川為抗戰作出的貢獻何止是幾十萬川軍?川人從未負國!
    或許不了解川軍的人會認為這是一支單純的舊軍閥部隊,但是真正了解這支隊伍的人卻知道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踐行了「川人從未負國」的誓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川軍,這支悲壯的部隊!一、國軍將領眼中的魚腩部隊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開始全面侵華!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從川軍出川的背景我想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不管什麼時候,不管有沒有內憂外患,不管有沒有領導的號召,我們都應該保持深明大義、忍辱負重和注重團結的精神。在成都市檔案館裡,至今留存著一批沒有發出去的川籍將士抗日陣亡通知書。抗戰八年,近30萬份陣亡失蹤將士通知書陸續從前方發回四川,送達遺屬手中。但因為戰時混亂,很多都沒能送達。
  • 看看四川人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就能明白「川人從未負國」的含義
    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川人熱血樸素,英勇善戰。中原地區一旦危矣,那川渝地區就是我們最後的根據地,也是最堅韌的後盾。回望歷史,劉邦發跡於四川,唐玄宗逃亡至四川,蔣介石遷都重慶,川軍出山抗擊日寇等等,都是這塊風水寶地的事跡。川渝地區與川人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莫大的貢獻。所以就有了「川人從未負國」的由來。看看川人,川地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就知道這句話是多麼的真摯了。
  • 《壯士出川》以真實題材講訴川軍部隊為抗戰勝利所作的貢獻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爆發,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甫澄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
  • 無川不成軍,川軍從未負國,川人威武!
    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到1945年小日本投降,14年的抗戰過程中,雖然也出現過一些漢奸賣國賊和不放一槍一炮就撤退的軍隊,但是更多的,是有血有肉有氣節的中國軍人,正是在他們的堅持下,中華民族才能戰勝不可一世的日軍!這其中,就有一支特別的軍隊,因其特立獨行的氣質和英勇抗戰的事跡,而廣為人知!這支軍隊就是川軍,一支從四川走出來的軍隊!
  • 抗戰八年,無川不成軍,川軍將士用鮮血築起了最後的防線
    其中就包括了當年川軍出川抗日的英雄事跡。壯士出川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日本軍國主義藉機向我國發動了全面入侵。抗戰初期,由於我方準備不足,加上國力,軍力都有限以及國內的矛盾。日寇在我國長驅直入,更妄想在短時間內佔了中國全境。
  •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四川為全國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戰爭爆發到結束,一共有350萬川軍開赴戰場,而在這部分人中,有近1/4的戰士永遠埋葬在他鄉。
  • 川軍縮影,兒子決心出川抗日,父親送來死旗:只願你在民族上盡忠
    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川軍將領第三天就向蔣介石發電報,請纓抗戰,一個月後,在國防聯席會議上,劉湘說「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以兩年為期限,四川可籌出兵員500萬,供給糧食1000萬擔以上。」
  • 《我的團長我的團》:壯士出川,幾人回
    壯士出川,幾人回?「只要還有一個四川佬,川軍團就沒的死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川軍以貧弱之師在歷次大會戰中,戰績卓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成為人所稱道的鐵血之師。01《壯士出川》——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推薦一部抗日戰爭劇《壯士出川》
    《壯士出川》講述的就是抗戰時期川軍出川的抗戰事跡。抗戰時期川軍出川350萬人,相當於當時整個抗戰人數的五分之一,劉湘一句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整個川軍就離開了家鄉,為了和平為了保護兄弟姐妹參加抗戰。
  • 張抗因《壯士出川》而走紅,看完這部電視劇後我們很受感動
    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人們都習慣宅在家裡看電視劇,軍旅劇是人們的最愛,所謂的軍旅劇就是圍繞著一群熱血軍人所講述的故事。雖然現在我們已經遠離戰爭,但是抗日戰爭那些年月熱血軍人的愛國熱情確實令我們永遠不能忘懷。時間雖然過去了好久,但是一切關於抗戰的事跡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記憶猶新的。
  • 《壯士出川》你一定想知道的幕後故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壯士出川》是由花箐執導,高姝瑤、林江國、王韋智主演的一部抗戰劇。該劇主要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奉命增援的川軍20軍某團一上戰場便與日軍遭遇,奪回了戰略要地頓悟寺。日酋震動,日軍大舉反攻,至此雙方展開拉鋸戰。
  • 川軍出川—川軍抗戰的那段歷史
    37年這個註定成為億萬中國人永久記憶的數字。在那一年,全國性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線正式形成。蔣介石代表隊的國民政府正式與共產黨展開合作,聯合抗日。於是,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川軍這個歷來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的派系積極響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川軍進入了歷史的大舞臺,成為後人矚目的焦點,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劉湘沒有辦法,只有自己拿出10萬大洋做抗戰軍費,有了劉湘的帶頭,川軍將領們也紛紛解囊,這才湊出了50萬大洋,此後四川省政府從財政中撥出了40萬大洋,四川百姓捐出了50萬大洋,兩個出川抗日的川軍集團軍的費用這才籌齊。
  • 歷史的另類臉譜: 鐵血桂軍, 狼兵天下, 抗戰中雜牌軍的縮影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湘軍有晚清末年力挽狂瀾的大氣磅礴,川軍有壯士出川不生還的慷慨悲壯,而被稱為「鐵血狼兵」的桂軍,卻少為人知。早在晚清末年的中法戰爭,廣西兵在鎮南關大捷立下汗馬功勞。北洋王朝的軍閥混戰,處於劣勢的桂軍更是大敗玉帥吳佩孚麾下的精銳直系軍隊。在中原大戰中,看似實力最弱小卻桂軍,以5萬餘兵力面對湘軍、滇軍、粵軍12萬兵力聯合進攻,仍然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