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壯士出川,幾人回

2020-12-14 第十放映機

壯士出川,幾人回?

「只要還有一個四川佬,川軍團就沒的死光。」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川軍以貧弱之師在歷次大會戰中,戰績卓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成為人所稱道的鐵血之師。

01

《壯士出川》——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壯士出川,幾人回」,川軍團戰鬥力之強悍確實驚人,川軍團雖然不是身體最強壯的,不是裝備最好的,但卻是最能打的,就是中央軍也不得不佩服川軍團的戰鬥力。

川軍團出川時,都會回頭朝著自己的故鄉深深的鞠躬,因為知道既然離開,就不一定還能回來。既然離開就抱著必死的心態,誓要把日軍趕出中國,所以走之前每人都要帶一把故鄉的黃土。

02

「湖南個錘子,就是北方人也得佩服我們川軍團。」

《我的團長我的團》之「要麻」,真名「李四福」,四川巴山人。他是炮灰團中僅存的「川軍團」成員。他詼諧幽默、語出驚人,是炮灰團中幽默的代言人。他頭腦精明、思路清晰,是炮灰團中唯一一個看透「緬甸之行」的人。他是湖南兵「不辣」永遠的死黨,也是「豆餅」的第一任老大哥。他是這次遠徵軍中永遠留在緬甸的人,也是炮灰團中除了李連勝,犧牲最早的。

結語:

「要麻」的犧牲,有點太突然。突然到我們還沒來得及從他和迷龍鬥嘴的搞笑聲中緩過神來,要麻已經被一槍爆頭了。以至於我們都無法用過多的言語去描述他,留下的只是有著一腔「抗日」熱血的巴山人的詼諧幽默。

壯士出川,這是他留給我們唯一記憶

相關焦點

  • 推薦一部抗日戰爭劇《壯士出川》
    《壯士出川》講述的就是抗戰時期川軍出川的抗戰事跡。抗戰時期川軍出川350萬人,相當於當時整個抗戰人數的五分之一,劉湘一句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整個川軍就離開了家鄉,為了和平為了保護兄弟姐妹參加抗戰。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1937年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凡我國人,必須歷經艱辛,從屍山血海中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擔負之責任,較其他各省更重」。接下來,劉湘任總司令,下轄兩個縱隊,從9月7日起,分別從川北和川東開赴抗日前線。新都人王銘章師長從秦嶺出川前,曾在德陽誓師,抬棺遊行,後藤縣一役為國捐軀,成了戰死沙場的第一個川軍將領。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屬南充市下轄的西充縣,一個八百壯士出川抗日的故事,至今仍婦孺皆知。2005年,西充八百抗日壯士惟一生還者李宏毅老人病逝。臨終前,他將一本親筆所寫的《徵途札記》留給了兒子李汝江。在書中,老人字字血淚地講述了自己親歷的那段歷史。
  •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三杯酒,上敬戰死的英靈,下敬塗炭的生靈,中間敬人世間的良心」這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一句臺詞。抗戰期間,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圖為川軍死字旗。
  • 《我的團長我的團》,龍文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劇中的龍文章以一種十分獨特的出場方式迅速讓炮灰團的一干人等找到了主心骨,他的出場是在大家被幾個日本鬼子趕到一個緬甸倉庫裡面,一個個都驚魂未定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出來救了大家,卻也差點讓人給弄死。即便他肩膀上頂著的軍銜足以充當他冒充的身份,可是炮灰團的人卻依然將信將疑。
  • 我和八百壯士萬連卿
    懷著對八百壯士的無限景仰和對中國抗戰史的濃厚興趣,我一有空就主動接近萬連卿,和他聊天交心。相處時間長了,我們慢慢地聊出了友誼,聊出了感情,逐漸成了忘年之交,無話不談。隨著我對他的了解不斷加深,一個在八百壯士光環裡閃閃發光、令人眩目的民族英雄,慢慢還原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喜歡喝上兩口的,有時爽朗大笑、有時嚎啕大哭的普通老人。
  • 張抗因《壯士出川》而走紅,看完這部電視劇後我們很受感動
    張抗就是這一時期的熱血軍人,張抗是《壯士出川》中的男主角,張抗也因《壯士出川》而一炮走紅,張抗憑藉著愛國熱情和作為軍人的使命感紅遍全網也是理所當然的,在此僅以個人的觀點為《壯士出川》這部電視劇點讚,張抗和戰友們的民族大義感和愛國熱情為抗日戰爭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張抗從軍的時代背景。張抗是一名軍校生,還沒有畢業,就走上抗日的道路。
  • 《我的團長我的團》昨日兄弟今何在?何時才能再聚首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我的團長我的團》開播至今已有將近十二個年頭了,劇中昔日的那些「炮灰團」的兄弟們,都如何了?曾有傳聞說,這些兄弟有望再聚首。您做好準備了沒有?《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抗日題材劇,且極為寫實。它以中國遠徵軍為原型,將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重新展現在我們眼前。只不過該部作品,並沒有將整部小說的內容展現給我們觀眾,尤其是故事中的幾位主人公結局。
  • 十一年回歸,主角未變,《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二部即將來襲!
    雖然在十一年前,或許這幾位演員還沒有那麼的出名,但是實力卻是不可否認的,甚至很多人認為如果是《我的團長我的團》先上映的話,絕對不會次於《亮劍》的。沒準《亮劍》連現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那種程度的名聲都不會有。
  • 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一期群演演技
    之所以對這部劇津津樂道,除了前幾期講的真實程度高、細節把握好、優秀的臺詞、主演演技好,還有就是各位配角、群演的表演也是非常的好。這裡挑幾位印象深刻的來和大家分享。配角(戲份少的部分演員)第一位:李連勝——杜建橋
  • 關於八百壯士的幾個史實
    一般來說,軍的參謀長低於師長,和旅長平級;師的參謀長低於旅長,和團長平級;旅的參謀主任低於團長,和營長平級。所以謝由旅參謀主任改任中校團附算是晉升。 在踞守四行倉庫時,已經出現了謝團長一稱,但謝晉元真的被任命為團長,是在撤入租界後。有說就在孤軍撤入租界的當天,也就是10月31日,蔣介石中央明令晉升謝晉元為上校團長,晉升上官志標為中校團附,晉升雷雄為營長。
  • 《我的團長我的團》有了新備案,主角都沒變
    畢竟一部爛劇沒人願意翻拍,只有經典才會讓人樂此不疲的換著花樣去鼓搗著賺流量。今日有人發現,《我的團長我的團》好像也有了有了新備案,甚至主角都沒變。 這部戰陣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在播出十多年後依然有著9.4的評分,相較於那些手撕敵人的神劇來說,顯示出了個更多的悲壯和真實,即便有人評價說,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小丑多於英雄,潰敗多於勝利。但是在很多觀眾看來,正因為這看著更像是身邊的你我他的鮮活人群,所以導演鏡頭下的這部劇,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遍,多回憶一次。
  • 《我的團長我的團》:國產抗戰劇巔峰作品,也是一部槍械展覽盛宴
    不過,也有一些比較優質的,說起優質的抗日題材電視劇,很多人都會想到《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2009年上映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在11年過去後,拿下了國產戰爭劇最高評分9.4分,是國產戰爭劇的巔峰作品,該劇能在觀眾心中佔據如此重的分量,不僅僅是因為劇情出色,演員演技出眾,《我的團長我的團》採用了大量真實道具,而且都非常符合真實歷史,竭盡全力為觀眾呈現出真實的抗日戰爭背景,對於軍迷來說《我的團長我的團
  • 《我的團長我的團》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文:愛電影的小菊花國產好劇推薦《我的團長我的團》,當年的《士兵突擊》橫空出世,廣受好評奪獎無數,導演康洪雷趁熱打鐵帶領原班人馬拍攝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因為《士兵突擊》的成功讓這部還在拍攝《我的團長我的團》備受關注,期望值極高各大衛視爭相爭奪放映權,可惜這種悠長且帶著莫名旁白的方式不受當時觀眾所接受,豆瓣評分俯衝3.6分影迷大呼失望。實踐是檢驗佳作的唯一標準,好的作品從來都不會被埋沒。十年過去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從3.6攀升至9.6分,高度還原歷史的拍攝是對演員的考驗。
  • 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一期演技篇
    先看看主角(相對而言戲份比較多的演員,因為好多我覺得都可以作為主角)第一位 龍文章——段奕宏(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他是《士兵突擊》中幽默帥氣的老A隊長袁朗,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悲天憫人、一心報國的團長龍文章,《烈日灼心》裡沉著敏銳的的警官伊谷春;《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我的團長我的團》喜獲臺灣觀眾誇讚:大陸最好的電視劇
    《我的團長我的團》喜獲臺灣觀眾誇讚:大陸最好的電視劇。國產電視劇題材有三個大的方面,抗日戰爭劇、古裝清宮劇和愛情偶像劇,當然這三個方面是大多是電視劇的題材,還有一些較小方面的像家庭倫理劇、青春勵志劇、偵探懸疑劇等等。今天為大家聊一聊抗日戰爭劇。
  • 《我的團長我的團》續集來襲,孟煩了已經回歸,其餘原班人馬呢?
    抗戰題材的片子,雖然以「神劇」居多,但是依舊有很多是「良心劇」,李幼斌的《亮劍》,段奕宏、張譯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皆在其中。因為太過於優秀,所以一直被關注、被拿來作比較,尤其是後者《我的團長我的團》。目前,這部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4分,堪稱國產抗戰劇中的巔峰之作。
  • 《我的團長我的團》國產戰爭劇的巔峰,我看未必!
    我是最近才重新回顧《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很多人會說突破尺度,為國軍頌揚這樣的話語,在我看來這樣的評價給《我的團長我的團》真的太多的局限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人物很多,人物塑造的豐富程度使我們根本不能去單一的評價。
  • 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結局如何,團長被刺殺,抗戰結束後只剩100人
    而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就是這這種狀況下產生的。蔣介石雖然想撤軍,但還是要留一部分軍隊抵抗,因為之後九國公約的代表要在上海籤字。蔣介石想通過這些部隊的抵抗來換取各國的同情。最終決定讓八十八師留一部分人留守。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覺得,既然留下來的橫豎都是死,不如稍少留一點。最終決定留一個團來守一兩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