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不講政治的,群體免疫輸慘了:這能否改變西方的政治頑固?

2020-12-26 金燦榮頻道

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吳同學

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首相詹森19日宣布,英國首都倫敦等地區將從當地時間20日上午開始實施最高級別"4級"的封鎖限制,以應對新冠病毒變異後快速傳播的嚴峻局勢。詹森在講話中表示,現在認為,新冠病毒的新變種傳染性可能比原始毒株高70%,並補充說,它似乎推動了感染的快速傳播。詹森呼籲居民不要外出旅行,"待在當地",以防止變種病毒在國內和國外傳播。新的限制措施要求民眾在家工作,避免在其他地方過夜,不要離開本地,也建議全英格蘭各地的人們不要外出旅行。

無疑,這是一個沉重的消息,不僅僅對於英國而言,世界都不想面對病毒變異這一事實,但它的確發生了。那麼,為什麼偏偏就發生在英國呢?除了各種各樣的可能原因外,有一個特別重要,那就是英國政治頑固主導下的錯誤決策,群體免疫。

今年3月,英國無視病毒傳播的嚴峻事實,荒唐提出群體免疫。"大約60%的英國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來爆發",這話就是今年3月份,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提出的,爾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英國政界的認可,英國首相詹森就曾極力推崇群體免疫。不過,這種說法受到了世衛組織、國外專家以及英國民眾的批評,但英國非常頑固,拒絕採取最基本的隔離防控措施。那麼,為什麼英國不願採取中國已經探索出來的成熟經驗,而一定要另闢蹊徑呢?只能說,這就是所謂的西方政治頑固,英國從來就覺得自己的科學技術足夠先進,自己的說法做法才是真正的權威,同時,它拒絕接受現實,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無疑,這次疫情給西方的政治頑固上了一課,狠狠的打了其一記耳光。截至目前,新冠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有這麼幾個,美國、英國、印度,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政治頑固,堅信西方的政治理念足夠正確,也堅信西方在新冠疫情問題上的決策足夠正確,可惜,病毒是不講政治的,它只會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西方世界,你的所謂政治正確,其實並不正確。在西方的邏輯思維中,自己就是科學技術的最先進代表,無論什麼事情,世界都應該向西方學習,否則就是錯誤的。這倒好,美英遭遇重創的同時,西方最好的學生印度,也遭遇重創。時間已充分證明,西方的政治頑固,在病毒面前不值一提,在經歷了足夠嚴重的挫折和犧牲後,西方也不得不開始學習中國的抗疫經驗,那就是隔離防護。

最後,希望西方能以此為戒,反思己過,不要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對於西方世界,其實一個最大的政治缺陷,已經在這次新冠疫情面前暴露無疑,那就是政治頑固。對於西方而言,它們已經習慣了自以為是,習慣了高高在上,所以,在諸多國際事務中我行我素,獨斷專行,不肯與世界其它國家進行溝通交流,故步自封。因此,在很多具體的事情上,西方是極難被說服的,它只是希望世界變成它希望的樣子,而對這個世界缺乏最基本的認識,更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如今,這種政治頑固竟然開始影響科學,也真是讓人大跌眼鏡,不過,病毒可懶得跟你辯論是非對錯,它只會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變成冷冰冰的數字,而這,就是西方世界因為它的政治頑固,所付出的慘重代價。

無論什麼時代,無論什麼事務,這個世界都需要互相學習,合作共贏,搞封閉、玩孤立是註定行不通的,當西方世界以為自己已經無所不能,已經站在世界科學和技術,甚至道德的制高點時,就喪失了最基本的是非判斷,陷入了政治頑固的怪圈,或許,國際社會叫不醒它,但病毒應該可以。無疑,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這場戰役中,西方世界輸了,而且輸得很慘,但願其能吸取經驗教訓,徹底反思,走出政治頑固,只有這樣,西方世界才能找到真正的新的出路。

相關焦點

  • 西方的疫情政治攻勢與中國的應對
    「五眼聯盟」(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五個國家組成的情報共享組織)一份所謂可證明「新冠病毒可能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絕密檔案』」最終也被證實不過是東拼西湊的媒體報導,根本不包括通過人工搜集或電子攔截的原始情報。西方疫情政治攻勢的方法論與認識論剖析西方的八種謬論、四種伎倆是如何對華開展攻擊的呢?
  • 從口罩到群體免疫 中國已再不盲從西方 而西方正在極力避開中國成功方案
    針對群體免疫,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是不接受的。一個是道德倫理上的不接受、一個是科學常識邏輯上的不接受。我們中國的科學家也很早就駁斥群體免疫的概念,因為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實新冠痊癒者可以實現終身免疫。這可能源於他們曾反覆或嚴重地與病毒接觸。而攜帶抗體人數減少最明顯的是75歲以上人群以及疑似患者,最不明顯的是18到24歲的年輕人以及確診患者。這意味著抗體反應與年齡及病情嚴重程度有關。用大白話說,就是: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攜帶的病毒抗體,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新冠痊癒者不是終身免疫。
  • 倫敦最高級別封鎖,英國的「群體免疫」失敗的政治文化原因
    我覺得與英國的體制和政治文化分不開的。01 三地首府,意見林立,三個制度,無法統一,實行「群體免疫」的不得已其實,漢語中現在總把這個國家叫「英國」,只是習慣上的,並不是非常準確,中文早期把它叫作「英聯王國」[備註1],應該比較妥帖。
  • 從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看「群體免疫」的是與非
    面對嚴重的疫情,此前西方國家提出的「群體免疫論」,與中國對疫情的嚴密防控,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輿論場中,特別是中國的輿論場中,對「群體免疫論」普遍持批評立場。疫情迅速蔓延,對社會形成巨大的衝擊,「群體免疫論」能否作為一個應對疫情的合理選擇?讓人不由得想到了當年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應該是思考「群體免疫論」的一個很好的歷史性樣本。
  • 預言了群體免疫的《是,大臣/首相》,永恆的人類政治悲喜劇
    這些「洩密者」都是政府要員,甚至就有位居高位的公務員群體,而這些消息荒誕不經的喜劇程度,無不讓人感嘆「生活高於藝術」:《是,大臣》第二季第一集中刻畫了一家設備齊全,已經僱傭了五百名行政人員,建立了工會,吃著政府稅收卻沒有醫生護士,也不接待病人的「醫院」,無數觀眾痛斥這一集的荒謬,然而很快,英國的記者們就在全國範圍內真的找到了好幾家這樣的醫院——按照劇中漢弗萊爵士的說法,那就是「我們畢竟不是搞喜劇的…
  • 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失敗,都是病毒傳播模型惹的禍?
    病毒傳播模型和政治模型惹的禍瑞典堅持群體免疫的直接原因,是政府採用的病毒傳播模型完全不符合事實。這個模型是瑞典首席防疫專家特格內爾創設的。在這個模型裡,新冠肺炎的定義非常嚴格,疑似感染、死亡都不算。所以,這個模型下的新冠病毒傳播非常「小眾」,很容易被控制。而瑞典政府之所以相信特格內爾模型,不僅源於特格內爾有威望,更源於瑞典近幾年的政治模型。近幾年受歐債危機、難民問題、川普在美國崛起等影響,瑞典右翼勢力急劇上升,瑞典以前傳統偏左的政治光譜現在已變成了右強於左。瑞典近年來對華態度有變,就與這個大背景有關。
  • 「群體免疫」與「悶死病毒」兩種抗疫模式的利弊得失
    自從英國首相詹森,說出英國要採用「群體免疫」的辦法,來抵禦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全球譁然,「群體免疫」的詞兒,成了全球的熱搜詞。客觀的說,一般的國家,特別是小國或者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根本承受不了這種代價。「群體免疫」模式在中國,「群體免疫」這個詞,這幾天已經被徹底妖魔化了。官媒幾乎沒人敢說清楚它到底是怎麼回事。
  • 全球戰疫·洞勢丨英國抗疫的問題不在「群體免疫」而在實力
    雖然首相和兩位科學家並未在記者會當場釋放這一信息,但政治評論家羅伯特·佩斯頓(Robert Peston)撰寫的新聞和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接受電視採訪時的回答,都印證了「群體免疫」概念確實存在於鮑裡斯政府的防疫政策表述中。而且從瓦蘭斯當時的措辭來看,「群體免疫」是可以被解讀為一種政府策略的。此舉在英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換句話說,當一個病毒能夠由一個人傳染給其他人,可以傳染的人數越多,在群體水平上要控制這個病毒就需要更高比例的人有免疫力。  說到這裡總結一下:個體免疫是群體免疫的基礎,但兩者很不相同。就像反擊人體免疫系統一樣,病毒對群體免疫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 群體免疫有效嗎?Does herd immunity work?
    簡單解釋一下啥有群體免疫。1個人得了病,傳染給2個人,然後再以指數的速度不斷在群體裡傳播,直到整個群體都被傳染上這種疾病。在病毒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有十分之一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死掉了,大量的人都被處於被感染但是未死掉的狀態。
  • 土耳其確診病例飆升,「半封鎖」背後隱藏群體免疫議程
    另外,土耳其居民的儲蓄率並不高,從這個意義上講,該國缺乏支撐嚴格社會封鎖的經濟韌性。土耳其國內的一些醫療專家及反對黨政客指出,目前的封鎖程度與感染病例增速不相匹配。土耳其主要反對黨政客、伊斯坦堡市長伊馬姆奧盧對媒體表示,伊斯坦堡目前每天仍有約110萬人使用交通工具,街上有眾多私家車在行駛。「這絕對是瘋了。」伊馬姆奧盧感嘆到。
  • 從病毒進化角度看,「群體免疫」靠譜嗎?
    針對防疫,某國的「群體免疫」政策引發了熱議,本文無意討論時政。只想從進化角度闡明病毒的終極目標,並簡單討論下「群體免疫」靠不靠譜。病毒結構超級簡單,只有遺傳物質核酸(DNA或RNA)加一個蛋白質衣殼,無法獨立進行代謝,藉助宿主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才能生存和增殖(病毒產生子代不叫繁殖,叫增殖)。宿主死光了,病毒也就完蛋了。病毒目的很簡單,就是延續自己的基因,這點和其他生命沒有什麼區別。
  • 川普還想著群體免疫呢?允許年輕人感染並形成自然免疫你覺得靠譜...
    眾議員詹姆斯·克萊伯恩(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眾議員)說,他領導的新冠病毒小組委員會的調查人員發現了證據,表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開展了一場「政治施壓」,目的是「脅迫」專業人員,此舉可能是想誤導美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反應,從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目的。
  • 威廉·瓊斯:川普「中國病毒論」是個廉價的政治花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播克裡斯·科莫直接批評道:「我們不需要敵人,我們已經有一個敵人了,它是病毒。」環球網記者就相關話題採訪了美國、德國、肯亞、泰國以及中國的專家學者,他們對這些問題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1、 如何看待川普總統堅持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 ?
  • 操弄政治病毒只會玩火自焚
    4月22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每日電訊報》一篇文章惡意篡改中國國徽圖案,把新冠病毒與中國相聯繫,引發巨大爭議。這一做法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中國駐雪梨總領館第一時間發聲,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 瑞典官員稱該國下月可實現群體免疫 德國表示群體免疫行不通
    據中新社消息稱,德國聯邦總理府部長布勞恩於日前表示,"群體免疫"不適用於德國抗擊新冠疫情,德國當前的策略是在疫苗出現前減緩病毒傳播速度。疫情數據顯示,德國目前共有超過十四萬人感染了病毒,死亡近五千人。至於為什麼要反對"群體免疫",布勞恩當天作出了解釋。
  • 「利害共生」的政治:病毒從不外在於我們,如何對其作戰?
    [2]這個事實怎麼強調也不過分:此病毒非彼病毒,病毒之間天差地別。流行病也是如此,每一次都很特殊,會受到地理、環境和社會政治等等因素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形式。這些紛繁複雜,但被我們通通歸類為「病毒」的生命體在生物界中「人多勢眾」。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根據德國哥根廷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系講席教授於曉華發表的文章,「群體免疫」是否有效,需要達到「群體免疫」門檻,這與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即平均一個病人傳染的人數,R0  運用「群體免疫」成功克制流行病也有諸多成功案例。在歷史上,被人類消滅的烈性傳染病天花就是依靠「群體免疫」的原理。
  • 以視覺藝術追溯政治思想,反思西方對中國的誤讀
    然而,思維一旦懷有偏見,它就傾向於採納最為荒唐的謬傳,並且將這一切都視為事實,這種思維趨於貶低我們不喜歡的人,甚至把這種不喜歡說成是值得讚揚的美德。——讓·巴普蒂斯特·杜赫德可以說,沒有哪一種文化被看成比中國文化更有別於西方的價值觀念。
  • 政治正確?我看不太正確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是完全,完全無法理解的,但是卻又知道谷歌這麼做的原因。在現在輿論趨勢下,種族平等,是一個鮮明,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這高壓線,誰碰誰死。但是,這還不能另那些白左滿意。(白左:白左即「白人左派」,是指白種人當中的一種政治立場。主要特徵包括:同情弱勢群體或者少數派、主張保護生態環境、反對性別歧視。)最後,迫於壓力之下,Facebook從增加56種性別到可自定義性別。而蘋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