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2016年數字醫療領域的40宗併購交易|醫療|數字|盤點|Health|...

2020-12-23 健康界

2016年即將結束,回顧全年,和去年一樣,今年對數字醫療領域的收購活動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年:2016年全年的收購活動達到40宗,超過了2015年的36宗;這其中還包括許多高調且引人注目的公司,如谷歌、Fitbit和飛利浦等。動脈網編譯了外媒總結的併購活動盤點,帶您詳細了解今年的行業併購動向。

據MobiHealthNews 觀察的數據,2016年前二季度共有16宗收購;第三季度的併購活動持續活躍,共有15宗收購及1宗合併;第四季度再添8宗收購。下文將已披露的14宗交易按交易金額大小排序,而未披露的26宗交易則按時間順序排序進行介紹。

1.Thoma Bravo收購Imprivata

今年7月,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列剋星敦的醫療IT安全工具開發者Imprivata公司,同意被舊金山的私募股權公司Thoma Bravo收購,成為其附屬公司。該交易價值約為5.44億美元,是今年交易額最大的一項收購。根據協議條款,在冊的股東每Imprivata普通股將得到19.25美元現金,較之Imprivata最終股票收盤價的14.50美元溢價高達33%。

2.Evolent Health收購Valence Health

兩家公司都是專注基於價值醫療的高科技服務企業。收購活動於10月完成,交易金額為2.194億美元。在交易結束前不久,Valence Health剛與印第安納州聯邦醫療補助供應商、擁有40萬會員的MDWise籤訂了一筆大合同。Evolent Health的執行長Frank Williams在對投資者的號召中說,此次收購將為Evolent Health增加12個合作夥伴中100萬名用戶。

3.Wolters Kluwer health收購Emmi Solutions

前者是面向醫生的移動產品UpToDate和Lexicomp的所有者,後者是一家研發患者參與軟體的公司。該交易於10月完成,交易金額為1.7億美元。本次收購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它是Wolters Kluwer的第一宗以患者參與為中心的收購。該公司此前的併購活動往往圍繞著以醫生為中心的工具,如UpToDate和Lexicomp等,以及藥品信息類APP,如Medi-Span等。

4.Mars Petcare收購Whistle

這筆交易於4月完成,交易金額近1.17億美元。Whistle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寵物健身追蹤公司,開發了一種智能項圈,人們可以用它來跟蹤他們寵物狗的位置和活動。寵物活動數據可以從項圈發送到配套的APP,幫助用戶精確定位寵物狗的位置;還可以向用戶顯示狗的活動和睡眠模式的歷史。Mars Petcare則是著名的寵物食品製造商,旗下品牌包括愛慕思、寶路和偉嘉等。Mars Petcare的母公司是著名的糖果製造商Mars,旗下共有29個品牌的糖果產品,包括M&M巧克力、德芙、士力架和TWIX等。

5.iHealth Labs收購eDevice

交易於9月完成,交易金額為1.06億美元(9833萬歐元)。iHealth Labs是中國醫療設備公司九安醫療下屬的互聯設備的子公司,在法國巴黎和加州山景城等地設有辦事處;eDevice則是一家總部位於法國波爾多的老牌歐洲企業,為醫院和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連接遠程監控設備的後端基礎設施。iHealth是最早進軍在智慧型手機互聯醫療設備領域的企業之一,旗下產品包括各種體重秤、活動追蹤器、血壓計、血糖儀等,並在美國、歐洲和中國銷售。

最近,該公司已經從主要生產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產品轉型到B2B類產品;其在今年的醫療信息與管理系統學會(HIMSS)上公布的iHealth Connect,就是一款企業級的健康管理系統。該系統下的iHealth Gateway是一款安全的數據中心,可收集iHealth的各種家用設備以及糖尿病管理、門診治療和人口健康軟體系統中的數據。收購eDevice表明iHealth將在企業級設備領域更進一步:eDevice的技術將幫助iHealth將數據從其各種設備中傳送到醫療保健機構中去。

6.Asics收購FitnessKeeper

交易於今年2月完成,交易金額為8500萬美元。FitnessKeeper總部位于波士頓,擁有運動類APP Runkeeper,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已經募集到了約1150萬美元;而Asics(亞瑟士)則是一家日本服裝公司。亞瑟士收購Runkeeper,一是看中了它一對一營銷的發展潛力,二是看中了該APP平臺本身,因為即使收購之後,亞瑟士也不會對其進行改變。FitnessKeeper的執行長Jason Jacobs也承諾,收購後,終端用戶在體驗上並不會有什麼差別。

7.羅技收購Jaybird

4月,羅技電子公司以5000萬美元現今收購了無線耳機公司Jaybird。除了運動無線耳機套裝,Jaybird公司還生產一種名為Reign的腕式活動追蹤器,但該產品線並不是此次收購的重點。

8.Fitbit收購Pebble

12月初,人們見證了一宗震撼全球可穿戴領域的收購:Fitbit收購了Pebble 的資產,包括其軟體IP和人員。雖然交易價格尚未正式披露,但眾多財報援引內幕人士消息顯示,收購金額應該在3400萬到4000萬美元之間。本次收購意味著Pebble設備將不再更新,但Fitbit仍將在至少一段時間內支持現有的Pebble設備。

9.BioTelemetry收購TelCare

兩家公司都是移動醫療領域的早期弄潮兒,BioTelemetry原名CardioNet,而TelCare則是第一家生產獲得FDA批准的蜂窩行動網路血糖儀的糖尿病管理技術公司。該收購交易在12月完成,BioTelemetry支付了700萬美元現金,並還將以現金形式額外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基於績效的獲利能力付款。

10.Sharecare收購Healthways的人口健康業務

今年7月,總部位於納什維爾的員工健康公司Healthways同意將其人口健康業務出售給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Sharecare,這也是迄今為止Sharecare進行過的最大的一宗收購活動。Sharecare將給Healthways 3000萬美元普通股以換取其人口健康業務(包括1700名員工),收購之後,每年收入預計將達到2.59億美元。 Healthways 也將支付Sharecare 2500萬美元的預期負現金流。如果損失超過2500萬美元,Sharecare還可以降低股份支付至1000萬美元。

11.One Medical Group收購Rise

今年2月,數位化基礎醫療服務One Medical Group收購了營養教練APP製造商Rise,交易金額為2000萬美元。Rise成立於2013年,已經成為營養教練APP領域的後起之秀,總融資額達330萬美元,其顧問小組也星光熠熠,包括哈佛大學博士Russ Phillips、CNN首席醫療記者Sanjay Gupta(亦即Rise Labs聯合創始人Suneel Gupta的弟弟)、P90X創始人Tony Horton、OkCupid創始人Sam Yagan的創始人和Facebook的用戶增長副總Alex Schultz等。

Rise為用戶提供一個完整的營養指導體系,可幫助用戶減肥,並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它要求用戶上傳自己每餐食物的照片,以便讓教練(營養專家)看到他們的飲食狀況,並根據這些信息有針對性地提出幫助意見。教練還提供用戶每日的健康反饋和提示。現實生活中,一個一對一的營養教練通常成本每月超過300美元;但在Rise系統中,教練價格可以低至每月約60美元。

12.HMS收購Essette

該收購於9月完成,為現金交易,購買價格是2000萬美元。HMS控股公司旗下擁有多家子公司,為保險支付人等提供軟體工具;Essette則是一個基於網絡的管理平臺,為保險支付人和供應商提供人口健康管理和患者參與管理。Essette與多家風險負擔的供應商組織機構合作,包括管理式醫療機構和保健服務機構。它的軟體可以幫助協調醫療團隊,幫助企業管理多個數據存儲庫,以及改善醫患溝通等。

13.Healthways將MeYou Health剝離出來

MeYou Health是Healthways位于波士頓的創新和數字醫療子公司。交易在今年7月完成,收購人Rick Lee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曾在2013年將早期數字健康平臺Healthrageous賣給Humana公司,他帶動了一批投資者,包括Ballast Point Ventures、加州藍盾以及一些著名的個人投資者,並以1100萬美元買斷了MeYou Health公司。Rick Lee將擔任新獨立的MeYou Health的執行長。

14.美泰收購Sproutling

美泰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EI Segundo,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在兒童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方面處於領導地位。Sproutling則是一家總部位於加州舊金山的公司,主要開發嬰兒穿戴式健康感應裝置;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共募集資金至少650萬美元,其最近一輪融資於去年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Sproutling的投資者包括First Round Capital、Forerunner Ventures, FirstMark Capital、Accelerator Ventures、Lemnos Labs、BoxGroup,以及Napster的聯合創始人Shawn Fanning等。該公司仍然將出售其產品品牌Sproutling,但其團隊還將與美泰合作設計和開發美泰品牌下的新產品。

下面是26宗未公開交易金額的併購活動。

1.Greyhealth Group(GHG)收購Lathe。該交易於2月完成。GHG是一家WPP集團旗下的醫療保健機構,也是Text4Baby的聯合創始及IBM沃森的早期合伙人。Lathe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醫療APP設計和開發公司,並已與多家醫療保健公司合作開發APP和移動端網站。Lathe的賣點是對醫藥營銷規則的深刻理解,其旗下產品包括慢性病管理APP、偶有療法APP,醫療設備APP和OTC藥品APP等,拳頭產品則有針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APP,用於治療哮喘和過敏患者的iPad應用程式,而一個為Valeant製藥公司建成的針對溼疹兒童的父母的網站等。

2.Virgin Pulse收購ShapeUp和全球企業挑戰公司 (GCC)。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弗雷明漢的員工健康和參與公司Virgin Pulse收購了兩家員工健康公司:位於普羅維登斯羅德島的ShapeUp和澳大利亞的GCC。ShapeUp面向企業開發的社會健康計劃,可以通過團隊訓練挑戰來維持員工的身體健康;該公司已經運營了大約10年,籌集資金已超過1550萬美元。此外,ShapeUp的方案還能夠追蹤團隊進度,鼓勵良好的生活習慣,提供營養和鍛鍊方面的健康指導,並從各種健身器材中提取數據。GCC已經運作了11年,同ShapeUp一樣,它也專注于于員工健康領域,但規模則更為龐大:該公司的計劃目前已涵蓋185個國家的4,700家公司的近200萬員工。

3.休倫諮詢集團收購MyRounding。總部位於芝加哥的休倫諮詢集團,是一家比較重視醫療保健業務的全球諮詢公司,同樣以不明價格收購了移動健康軟體公司MyRounding。HCG計劃將MyRounding併入其旗下的醫療業務並向醫院客戶提供其軟體。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的MyRounding成立於2012年。該公司的產品是一款面向醫生、 護士和其他負責病房巡視的醫院專業人員的iPad/web應用程式。通過使用平板電腦巡視病房、收集患者的反饋意見,醫院可以持續跟蹤患者並更快地響應他們的需要和要求。基於雲計算的平臺還可以將數據錄入醫院的電子健康記錄。

4.HealthTap收購Docphin。3月,醫療科技公司HealthTap以未披露金額秘密收購了致力於簡化醫生查找和閱讀醫學文獻過程的Docphin公司。在2012年,Docphin曾是Rock Health的二類加速器成員,同年晚些時候則成為了StartUp Health旗下的二類初創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0 年,雖然從未公開宣布任何融資活動,但似乎在成立之初已籌集到了約160萬美元。

5.Scrypt收購DocbookMD。同樣在3月,文檔管理公司Scrypt收購了醫生溝通平臺DocbookMD。兩家公司均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而DocbookMD早在2012年年初就獲得了220萬美元的種子期投資。DocbookMD由一對夫妻執業醫師創建,他們是整形外科醫生Tim Gueramy和家庭醫生Trace Haas。此前,該公司的應用程式或網頁版統一通訊產品已獲得42個州超過3萬名專業醫護人員的青睞。醫師可以使用該系統來交換文本、照片、圖表、X光片及類似信息。

6.Mad*Pow收購遊戲化鍛鍊APP HotSeat。也是在3月,專門從事醫療服務設計的設計機構Mad*Pow宣布收購應用程式開發商Fran Melmed旗下通信諮詢公司Context的遊戲化鍛鍊APP HotSeat。雖然收購價格尚未被披露,但該機構曾是HotSeat的開發者之一。HotSeat可以幫助上班族將體育活動融入日常工作,並支持其他人開展同樣的活動。該APP面向的銷售對象是擁有500名以上僱員的公司。HotSeat的用戶可以在兩分鐘的休息時間裡,進行簡單的步行或滑稽舞蹈運動(Melmed在2012年向《摩比健康報》展示的遊戲是「Gangham Style」)。員工們不僅可以選擇自己的活動,還可以挑戰同事。該應用程式還可以與用戶的日曆同步,根據他們的日程安排休息時間。

7.Fitbit收購Coin的可穿戴支付平臺。今年5月,Fitbit收購了智能支付公司Coin的可穿戴支付平臺,包括其相關的智慧財產權。Fitbit還從Coin可穿戴支付平臺團隊聘請了關鍵人員。通過此次收購,Fitbit便可以將近場通信(NFC)支付功能整合到未來推出的設備上,但該公司表示目前還不打算將這些功能添加到2016年推出的任何產品上。

8.Canary Health收購bLife。同樣在5月,位於洛杉磯的Canary Health是一家使用數字健康工具幫助人們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初創公司,該公司以未公開的金額收購了壓力管理APP公司bLife。Canary Health致力於向醫院和衛生系統出售其疾病管理程序,而bLife則致力於開發直面消費者的壓力管理應用程式,並且為奧普拉電視網、Deepak Chopra和赫芬頓郵報等客戶開發應用程式。

9.MedData 收購Duet Health。還是在5月,位於俄亥俄州布雷克斯維爾的醫療服務公司 MedData(注意:並非Medidata)收購了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患者參與公司Duet Health。MedData致力於提供醫患溝通工具、收入周期管理軟體,以及有關計費和編碼的諮詢和分析服務。該公司向超過5000名的醫生提供服務,並在全美設有7個辦事處。Duet Health成立於2009年,其提供的白標病患參與套件使得醫療服務供應商能夠發送安全視頻、文本和圖像信息,存儲圖像並查看緊急服務計劃。公司的客戶包括OhioHealth、Cardinal Health、布萊根婦女醫院、自閉症之聲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

10.DocPlanner與Doctoralia合併。6月,波蘭在線醫生預約公司DocPlanner宣布,其已完成與西班牙巴塞隆納的競爭對手Doctoralia的合併。DocPlanner稱,在併購之前,公司每月擁有800萬獨立用戶,而其中90%的客戶來自歐洲。雖然歐洲市場表現最為強勢,但截至去年,該公司已在25個國家建立了業務,包括一些亞洲和南美洲國家。同時,Doctoralia每月也有超過900萬的獨立用戶,其中大部分流量來自西班牙、巴西和墨西哥。該公司一直活躍於全球20個國家。因此聯合公司預計將在20個市場擁有1700萬獨立用戶和付費用戶、涉及500萬名醫生的最大全球資料庫以及300萬聯合平臺註冊用戶。

11.皇家飛利浦收購Wellcentive。7月,總部設於阿姆斯特丹的飛利浦公司收購了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Wellcentive公司,具體收購金額不詳。Wellcentive及其僱員將成為飛利浦人口健康管理業務組的一部分。目前,該部門提供企業遠程保健、家庭監測、個人應急系統,並致力於多種人群的疾病預防、門診醫療,以及高危疾病治療的個人健康服務。

12.Mindoula Health收購Care at Hand。馬裡蘭州的 Mindoula Health 是一家精神健康保健管理公司, 它收購的Care at Hand則是波士頓的一家醫療分析公司,該公司可以為患者的家庭照顧者提供基於行動裝置的報警系統,收購金額未公開。Care at Hand在種子輪融資中僅獲得了200萬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來自兩個加速器的小股權投資,其一為StartUp Health,是Care at Hand參加的第一類由GE共同發起的融資;其二為Rock Health,其在2011年的第二次投資中選擇了Care at Hand。Care at Hand的產品可幫助家庭護理管理者識別並阻止有風險的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是通過行動裝置,並交付護理人員調查相結合的再入院危險因素數據分析得到的。

13.Providence St. Joseph Health收購Medicast。Medicast掀起了電話預約上門醫療的熱潮。7月,總部位於華盛頓的Providence St. Joseph Health衛生系統收購了此家公司。據媒體報導,Medicast最初的心態是直面消費者,但隨後又開始與醫療服務供應商展開合作,包括其最終收購者、18個月前成為Medicast客戶的供應商Providence St. Joseph。Medicast的創始團隊表示很高興能被Providence收購,並將加入集團的戰略與創新部門。

14.Gamgee被匿名公司收購。7月,一家尚未披露的公司收購了位於加州聖馬特奧、經營22otters等業務的數字醫療初創公司Gamgee。Gamgee和22otters的官方網站同時發布了這一通知,但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

15.athenahealth收購Filament Labs。8月,基於雲計算的電子病歷提供商、業務管理軟體和人口健康服務公司athenahealth收購了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醫療IT公司Filament Labs。在Filament Labs開發的護理協調平臺Patient IO系統中,患者可以通過完成智慧型手機或web應用程式上的一系列可操作日常任務來訪問他們的護理計劃。Patient IO將成為athenahealth面向患者的新應用程式athenawell的基礎。患者可以通過Patient IO在其自身的醫護計劃中發揮參與度更高、持續性更強的作用,包括藥物管理到自我報告數據的記錄,以及了解其更多的健康狀況。

16.CRF Health收購Entra Health。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CRF Health,是一家致力於為臨床試驗提供電子臨床結果評估解決方案 (eCOA)的公司。同樣在8月,該公司秘密收購了數字醫療公司Entra Health。這次收購將擴大CRF移動和無線醫療設備部門的產品線,幫助該跨國公司建立解決方案,來收集、管理和分析生物和臨床試驗數據。2010年年初,Entra曾與諾基亞合作,並使用諾基亞應用商店中的應用程式連接早期智慧型手機和Entra開發的藍牙血糖儀。

17.蘋果收購Gliimpse。該交易於8月完成。Gliimpse是一家專注收集健康數據裡夾雜的「麵包屑」的初創公司。蘋果公司在2014年年中推出HealthKit框架後,便將健康數據共享作為了其進入醫療保健的切入點,而Gliimpse恰好符合蘋果的計劃。此外,蘋果還曾使用電子病歷(其中最有名的是Epic)來集成 HealthKit數據。由Gliimpse提供的代碼可以簡化蘋果產品與醫院系統的交互過程,加強蘋果公司的數據安全性,這些都是Gliimpse的主要賣點。

18.Mapbox收購Human。8月,總部位於舊金山的開源繪圖平臺Mapbox收購了健身追蹤類應用程式 Human。用戶可以使用該程序追蹤全天活動並利用收集到的數據匿名創建城市信息。作為一款被動應用程式,Human的目標非常簡單:每天移動30分鐘以上就可以獲得「每日30分」勳章。與複雜的鍛鍊設置或手動數據錄入不同,用戶完成設置後,Human就會自動跟蹤包括騎行、步行和跑步在內的任何燃燒卡路裡的活動。用戶還可以選擇是否接收完成「每日30分」的通知。此外,該應用程式同時兼容iOS和安卓系統,併集成在HealthKit中。

19.Sharecare收購BioLucid。 9月,Sharecare宣布將收購虛擬實境公司BioLucid,暫未披露收購金額。BioLucid的技術利用身體虛擬之旅來進行患者教育,將被納入Sharecare日益穩定增長的患者參與度工具中,但該公司也將繼續以「Sharecare Reality Lab」的名義運營其位於佛羅裡達州薩拉索塔市的公司。數月前Sharecare創始人Jeff Arnold在接受MobiHealthNews採訪時談到,這標誌著Sharecare的第11次收購,而這些收購也標誌著Sharecare正在戰略性的構建一個全面的患者參與引擎。

20.Glooko和Diasend合併。一些風險投資商認為,成功的公司合併進行實力互補,是未來數字醫療領域併購的發展方向。今年9月,兩家大型的糖尿病管理公司便進行了合併。美國加州的Glooko和瑞典的Diasend將合併成一個統一的公司,以更好地利用Diasend的全球能力和Glooko用戶友好平臺。該項聯合解決方案將以Glooko的名義進行實施,為23個國家、15種語言的4000個糖尿病臨床中心提供服務。該聯合平臺下載了來自160多個不同的設備,包括血糖儀、胰島素泵、動態血糖監測儀和活動跟蹤器等,佔到了全球糖尿病患者使用設備數據的95%。

21.HCA收購Mobile Heartbeat。9月,總部位于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在英國及美國20個州共擁有169家醫院和116家獨立手術中心的美國醫院協會(HCA),宣布了對臨床工作流程和團隊通信應用程式開發商Mobile Heartbeat的收購計劃。該公司並未透露協議條款。此前,HCA曾與Mobile Heartbeat展開過合作,針對其iMobile項目,運用CURE軟體進行了試點研究。該項目的目標是實現基於智慧型手機的重症監護團隊的溝通。HCA在去年推出了這項措施,而其工作人員則迅速採納了這項技術。

22.Salus Telehealth收購VideoMedicine。9月,位於喬治亞州的Salus Telehealth收購了位於芝加哥的視頻訪問供應商VideoMedicine,收購的具體條款尚未披露。兩家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此次併購將使得Salus Telehealth能真正提供一個端到端的遠程醫療解決方案,降低醫療總成本,並顯著提高整體健康狀況。

23.Zimmer Biomet Holdings 收購RespondWell。10月,專注於肌肉骨骼保健的醫療器械公司Zimmer Biomet Holdings收購了專注於遊戲化家庭物理治療工具的數字醫療公司RespondWell,收購金額尚未公開。此次收購將打造出Zimmer新近宣布的「Signature Solutions」系列,為其增添家庭遠程康復產品。Zimmer還將在Signature Solutions系列中完整保留其Therapy@Home 品牌產品。

24.Vital Images收購Karos Health。11月,總部設在明尼阿波利斯的診斷成像公司Vital Images收購了總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的臨床信息系統製造商Karos Health,包括其旗下面向患者的臨床溝通應用程式Rialto。收購的金額尚未公開。Karos成立於2004年,旗下主要有2個產品:其一為Rialto平臺,旨在促進不同醫療系統間的臨床影像和文件交換,也允許患者能夠輕鬆獲得實驗室結果和圖像;其二為EasyViz,是一個用於顯示診斷影像的移動平臺。因為Vital Images將自己定位為一家診斷影像和企業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故而本次收購中Vital Images很可能就是瞄準了Karos Health的EasyViz。

25.ContextMedia: Health 收購AccentHealth。前者總部位於芝加哥,是一個醫療保健決策平臺,而後者則是一家定點照護的患者教育公司。收購於11月進行,收購金額尚未透露,但ContextMedia: Health表示收購將採用全現金交易。收購AccentHealth後,ContextMedia: Health將可觸及55000個醫療地區,推動全美每年5億次門診醫療諮詢,並有望在2020年佔到全美醫療行為的70%。

26.Zipongo收購FillMyFork。Zipongo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數字營養平臺,FillMyFork則是一個面向員工的促進健康飲食的激勵型APP。收購在11月底完成,具體的收購條款尚未披露。 FillMyFork提供了一個以分數為基礎的激勵計劃,能對用戶購買健康食品的行為進行獎勵,正好適合Zipongo不斷擴展的「食品福利管理」平臺。該平臺下有多個不同的APP,均旨在通過改變人們周遭的環境來改善營養行為。

(原文標題:最高金額5.44億美元,2016年全球數字醫療領域的40宗併購交易盤點)

相關焦點

  • Rock Health 和 StartUp Health 數據總結2019,全球數字醫療融資...
    近日,Rock Health和StartUp相繼發布了對2019年數字醫療領域的投融資報告,和動脈網的統計數據類似,兩家機構都觀察到了全球醫療健康融資總額在2019年出現輕微回調。動脈網對兩篇報告進行了編譯,我們首先看看Rock Health的總結。
  • 數字健康併購盤點:亞馬遜進軍處方藥,諾基亞出售數字健康業務
    不過,除了亞馬遜不按常理出牌的併購行為,還有15宗數字健康併購交易同樣值得關注。本季度併購最活躍的數字健康領域就是遠程醫療。美國遠程醫療獨角獸Teladoc沒有停止它買買買的步伐。Teladoc和American Well都收購了規模較小的telehealth公司,以支撐他們的部分產品。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動脈橙產業智庫梳理了百度自2012年至今在數字健康領域的醫療大事件。一. 百度數字健康之智慧醫療百度在智慧醫療領域已發布三款醫療AI產品:AI眼底篩查一體機、智能分導診、CDSS輔助診斷系統。2)醫惠科技與百度達成合作,致力AI醫療創新應用項目領域2020-04-102019年10月29日,思創醫惠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醫惠科技與百度籤署《深度合作協議》,就雙方在AI醫療創新應用項目領域內開展合作達成框架性協議,深度合作期限為2年。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放眼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無一不是歷經併購,逐步成為行業霸主的,正所謂「無併購、不巨頭」。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球發生152起併購案,本文將著重盤點醫療器械海外TOP 15併購案、國內TOP 3併購案。
  • 美股盤點|從數字醫療到臨終關懷,美國熱捧的醫療抗疫股
    從防護、檢測、隔離到治療,即使有了中國成功的抗疫經驗和發達創新的醫療環境,美國公民依然經歷了比我們更長遠且仍無盡頭的抗爭。這也使得美國公民對於「抗疫概念賽道「的需求和想像更加豐富。疫情之後,雖然美股市場整體迎來重挫,但仍有一波非接觸的數位化醫療服務股逆勢上漲。美國股民心中的抗疫概念股都來自哪些領域?美國的醫療服務和數字醫療企業在疫情中有著怎樣的表現?
  • 貝殼社|海外醫療併購痛點在哪裡
    然而,做海外併購的專家都知道,國外EBITDA指數在10倍左右,相當於市盈率在12倍左右。這意味著,一方面,中國項目比海外同等項目貴3倍,而技術上卻落後30年,這中間存在巨大的境內外性價比差。對於上市公司來說,這就是跨境套利空間——醫療跨境併購正成為併購的主要趨勢。2015年,中國海外併購前10大交易,交易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只有6起。
  • 醫療保健領域的爭奪賽:10位投資者和企業高管為數字健康改革發聲
    Bill Taranto, 默克全球健康創新基金負責人默克公司是數字健康行業中最大的醫藥投資公司,該公司從戰略上大力強調數據的重要性,並積極將數字健康納入醫療保健價值鏈的各個部分。「醫療保健的未來在於數位化。我們假設在未來的醫療保健市場中,數據將是交易的籌碼,所有的數據都源於數字健康行業,這也是我們主要的投資依據。
  • 行業|2020年以來醫療科技前五大併購案!|併購|archerdx|illumina|...
    前言據普華永道《全球併購行業洞察:製藥及生命科學》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製藥及生命科學行業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均下降。單從醫療科技領域來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儘管有總價值超過21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尚在進行中,但該領域總計完成的醫療科技交易總價值卻不到20億美元。
  • 速看| 醫療器械領域Top10事件|醫療器械|機器人|醫療|-健康界
    來源:  鈕達發布  作者:一霓對於醫療技術交易而言,2019年始於爆炸式增長。Evaluate MedTech追蹤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在短短六個月內完成了295億美元的收購,相比於去年的12個月的交易額為268億美元,這完全使2018年的併購總值黯然失色。
  • 2019併購市場年度盤點,全年交易額下滑20%
    圖2 2010-2019年中國併購市場總體統計2019年交易金額前十大併購事件盤點市場仍以國內併購為主,VC/PE機構在跨境大額併購中表現亮眼2019年我國併購市場仍以國內交易為主,交易數量佔比93.0%,交易規模佔比83.4%。
  • CB Insights公布全球數字醫療150強,深透醫療等中國力量上榜
    收併購方面的動態也反映了近期數字醫療的發展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到達了階段性的頂峰。8月14日,矽谷最強智庫之一的CB Insights公布了2020全球數字醫療150強榜單(CB Insights Digital Health 150),甄選了全球150家最具潛力的數字醫療企業。從榜單來看,中國「數字醫療」的整體實力不容小覷。
  • CB Insights 發布改變醫療健康未來的150家數字醫療創企,太美醫療...
    (原標題:CB Insights 發布改變醫療健康未來的150家數字醫療創企,太美醫療科技登榜!)
  • 易凱資本:2016年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報告
    2016年將會受到資本重點關注的領域與醫療體系改革相關的醫療服務:康復、連鎖藥店、社區醫療與生活方式改變相關的醫療服務:整形美容、腫瘤、輔助生殖、精神疾病、中醫、 高端診所 醫療服務市場A股主要玩家傳統醫療服務企業: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美年健康傳統的醫藥企業:恆康醫療、康美藥業、天士力傳統的醫療器械公司
  • 行業|2020年以來醫療科技前五大併購案!|archerdx|illumina|瓦裡安...
    前言據普華永道《全球併購行業洞察:製藥及生命科學》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製藥及生命科學行業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均下降。單從醫療科技領域來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儘管有總價值超過21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尚在進行中,但該領域總計完成的醫療科技交易總價值卻不到20億美元。
  • 420起交易,120億美元融資,2020年Q1全球醫療健康資本動態報告
    此外,根據IT桔子數據, 2020年Q1全行業發生634起新經濟領域投資事件,同比下降 44.5%;交易金額共1191億元,同比下降 31.3%。我們發現醫療健康產業依然堅挺,在全行業的融資事件中佔比近1/6,加之疫情將推動IVD、網際網路醫療等更多細分領域的加速發展,我們相信未來國內醫療健康產業仍然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 回顧2016:海外醫療領域15位風雲人物
    2016年,回首這醫療界的精彩一年,全球生物科學、移動醫療的各界合作和進展越演越烈,從世界矚目的醫學科研計劃,到大火的下一代基因檢測及基因編輯、細胞測序和機制、幹細胞應用,再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推動醫療試驗和實踐等,都有數不清的從業者在努力,為全人類帶來更好的醫療解決方案。
  • 宏力醫療擬香港主板上市 連續4年利潤下滑 曾涉及24宗醫療糾紛
    ;2016年至今共涉及24宗醫療糾紛,其中10起醫療糾紛涉及患者死亡。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9月30日,宏力醫療分別錄得人民幣0.24億元、0.35億元、0.40億元及人民幣0.28億元的淨流動負債。而宏力醫療大部分的流動負債為長期借款的即期部分、短期負債及其他借款,其資產負債率達到65.7%,而與此同時宏力醫療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則均維持在0.3左右。
  • 遠毅資本數字健康高峰論壇,解讀未來十年醫療產業新機遇
    2020 年在政策變革、技術發展、市場演變、疫情影響等多重變量的推動下,醫健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數字世界。越來越多的跨界合作正在發生:藥械企業、體外診斷廠商、數字科技企業、保險公司等正在跨界合作,在數位化的助力下,為垂直專病領域的醫生及患者提供整合的一體化服務,提升患者全生命周期價值。
  • 全球醫療融資併購周報-NO.1 | 2020年6月20~26日
    閱讀提示:本文預計閱讀完成需要28分鐘(300字/分鐘)這是動脈橙團隊為各位帶來的新欄目【全球醫療融資併購周報】,我們將在每周1更新,在我們可找到的信息中,這應該是目前全網唯一一份最全的融資併購周報
  • 廣東省數字醫學研究中心 以數位技術重構醫療健康邊界
    隨著相關政策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各平臺正持續著力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創新服務模式,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有序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為積極響應國家「治未病」的醫療指導原則,加速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