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長知道賞識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而更多的是流於一種形式了,更多的家長往往分不清鼓勵和表揚的區別。表揚注重的是結果,鼓勵注重的是過程。今天,我們跟著馮紹偉老師來學習一下鼓勵和表揚的區別。
當我們一直在表揚一個孩子,其實一直是做結果的引導,讓孩子總是去追求一個結果,甚至有時候家長會把這種鼓勵理解成「你做得好,我就鼓勵你一下,獎勵你一下」,長久下來孩子會更加地去追求結果。
孩子更想用一個好的結果去換來家長的一個獎勵或是一個鼓勵,而在交換的過程當中,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是要用好的表現來讓父母滿意。在他看來這給到是一份愛,從而會讓孩子覺得愛是需要來交換的。所以當他在某個地方做不好的時候,結果會讓父母不滿意的時候,孩子就會發脾氣,其實他發脾氣的那一刻真正想表達的是希望不要說他了。其實有時候當家長過多地表揚一個孩子,過多地讓孩子去關注那個結果,同時我們又不正確地去給了一些鼓勵。
所謂的獎勵物質讓孩子形成一種交換的心理,孩子就一直會去追求結果,一旦結果達不到他心目中,他就會覺得無法達到父母的標準,他就會做一些極端的事情。
另外一種,就是孩子在做的過程當中,覺得達不到標準的時候,就乾脆徹底不做了。所以說我們家長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孩子需要的是鼓勵,不是表揚。因為表揚是一直引導孩子結果導向,當一個人形成一種結果導向的時候,即使他以後長大成人走向社會,他也有可能為追求一個結果而不擇手段。我們要讓一個孩子更多的是在做任何事情過程當中,關注到自己在這過程中的努力,而不是只看結果,最終無論結果如何,都全然的接受,全然的接納。有時候家長會困擾,我們不去管結果,但是不代表無論做得好壞都無所謂了,目標還是確定。我們要定下那個目標,希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回過頭來要關注到過程當中的努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斷地欣賞孩子,鼓勵孩子,協助孩子,最終向那個目標接近。家長首先從心裡完全地接納孩子,孩子才能夠很好地接受最終的結果。
當家長能夠平和地對待,孩子也自然會平和。如果我們從小培養孩子這種處世的方式,孩子走向社會的時候,肯定也會是一個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