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普卡帕宮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的「紫禁城」這裡是歷史的展示

2020-12-14 旅遊路上邂逅的風景

託普卡帕宮被稱為舊宮殿,當然,這與泰國無關,又叫大炮之門,地址可能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半島的頂端,在這裡你可以俯瞰馬爾馬拉海和博斯的普魯斯海鮮,但在這裡玩的最大方式是進入宮殿了解它的歷史。

託普卡帕宮建於1454年,整個宮殿分為內庭和外庭,外院是政府工作的地方,內院是皇室的住所,進宮有三道門,第一道門是皇帝的門,大門上有關於穆罕穆德蘇丹的碑文,也可以說是一部史料,第二道門是禮門,第三道門是豐饒門禮門,這是通往王室核心區的入口,也是舉行重大儀式的起點。

真箇故宮由四個院落和一個後宮組成,每個庭院由幾個宮殿群組成,它也可以看作是一些較小的皇宮,庭院相互獨立,又緊密相連,現在為了旅遊,故宮部分開放,不是全部開放,這裡的守衛也比較嚴格。

舊宮殿的綠化相當好,走進它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中標博物館旁邊種了兩朵棕櫚樹和玫瑰,院子裡種了李子,舊宮的另一種感覺是它金碧輝煌,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喜歡黃金,他們也喜歡用黃金來來裝飾建築物。

舊宮殿裡有許多博物館。

我建議你看看,如果你擅長外語,你可以請評論員告訴你這裡的歷史和英語,你也可以閱讀這些展品的說明。

在這些博物館裡,你可以找到大連的珠寶、工藝品、珍寶、盔甲、官方制服、中標、武器等,但這裡不允許拍照。

小貼士:我們前面提到的博斯-布魯斯頻道需要通過第四道門才能看到,其次,這裡的瓷磚,不管怎樣,看過他們的人都有很好的評價,它們非常精緻,你參觀時一定要注意他們。

至於整個舊宮的秩序,建議你左進右出,這是逆時針的順序,您可以從蘇丹艾哈邁德廣場最東邊的大門進入,在這裡通過安檢,你進去後,你會看到第一個院子,參觀第一庭院不需要門票,你可以在這裡買票進入其他庭院,參觀後宮需要單獨的門票。

第一個庭院主要用於綠化,這裡有很多綠色植物,第二個院子裡有很多展品,包括中國的瓷器、各國的餐具、馬廄和衛軍的宿舍,這裡有一些豪華而珍貴的展品,蘇丹圖書館在第三個院子裡,那裡存放著大量伊斯蘭教的聖物。

一般來說,整個過程需要2-3個小時。

門票:72裡拉。

交通:景區位於聖索菲亞大教堂後方,步行15分鐘即可到達。

營業時間:9:00-17:00

整個景區還是比較熱的,在穿著方面,建議你戴太陽帽和太陽鏡。

相關焦點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歷任蘇丹之二:帝國的奠基者奧爾汗一世
    阿拉丁親王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大維齊爾。彼時,奧斯曼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突厥公國,安納託利亞半島一角:群敵環視的奧斯曼公國面對敵國外患,在大維齊爾阿拉丁親王的建議之下,奧爾汗一世組建了土耳其新軍,即蘇丹親兵軍團:耶尼切裡常備軍兵團。
  • 精選 殘忍「血貢」:奧斯曼土耳其的國家奴隸制度
    但在歷史上,這樣的場景恐怕更有可能是另一番截然相反的情緒和景象:因為根據當時的記載,這些基督徒父母不惜通過賄賂負責選拔的帝國官員,以期他們帶走自己的孩子;波士尼亞統治者甚至和土耳其蘇丹達成了協議,讓「血貢」選拔對象覆蓋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而不合規範的波士尼亞家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帝國灰燼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土耳其共和國
    ——蕭伯納(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帝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帝國甘心自己的滅亡,總希望在灰燼中重生,再度強盛。總有人企圖恢復祖先的榮光,充滿著野望;但人類無法預知未來,因此也很難預知這種野望將給充滿野望的人和周圍的鄰國帶來什麼?
  • 四戰之地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土耳其共和國
    ——蕭伯納(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帝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帝國甘心自己的滅亡,總希望在灰燼中重生,再度強盛。總有人企圖恢復祖先的榮光,充滿著野望;但人類無法預知未來,因此也很難預知這種野望將給充滿野望的人和周圍的鄰國帶來什麼?
  • 一戰前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中國新疆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四大帝國灰飛煙滅,其中前三大帝國都曾參與八國聯軍,在1900年出兵侵略中國。當時的奧斯曼蘇丹阿布杜·阿齊茲已經受到剛剛興起的泛伊斯蘭主義的影響,認為土耳其蘇丹不僅是奧斯曼帝國的元首,也是其他國家穆斯林的領袖。他決定在英俄兩強角逐的中亞地區培養親土耳其的勢力,以改善奧斯曼帝國的地緣政治處境。奧斯曼帝國官方開始造勢,喀什噶爾(今天的喀什市)幾乎在一夜之間為奧斯曼朝野人士所知。
  • 老城區的託普卡帕宮皇宮,當地的觀光勝地,相當於「中國的故宮」
    土耳其 全民信教 一個穆斯林國家 自古以來以宗教為主流的國家發展真心不會太快 難怪現在要被 中國「一帶一路」 莫名的優越感吶 可全程苦了老媽 從來不吃牛羊雞肉的她 吃了十多天的水果和方便麵 結果一斤都沒瘦 而在吃的問題上從不虧待自己的我 竟然瘦了七斤 想想都要笑死 講真土國菜真的是不太好吃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與沙皇俄國的崛起
    歷史就是這麼的巧合,當龐大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之時,恰是沙皇俄國躍躍欲試企圖崛起之日,而且沙俄就看中了這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封建軍事帝國,在241年中不間斷向這個帝國發動10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從而加速了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拉德一世、堪比先知穆罕默德
    這裡是塞爾維亞、波士尼亞、阿爾巴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邊境的交匯處。奧斯曼軍隊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是在信心和士氣上都要優於塞爾維亞人和他們的盟友。穆拉德成竹在胸,甚至十分有遠見地命令士兵在戰鬥中不得毀壞這一地區的城堡、城鎮和村莊,因為他作戰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這片富饒的土地,而大肆破壞或與當地人民不必要的結怨將有損於他的利益。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不識字,因此每次籤字都是摁手印
    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拉德要想鞏固他在巴爾幹地區的地位,還需要三座城市。首先是索非亞。得到這座城市就可以讓他的帝國版圖擴張到保加利亞北部,直抵多瑙河河畔;其次是尼什(Nish),這座城市是打開塞爾維亞的鑰匙;第三座城市是莫納斯提爾(Monastir),得到這裡就可以確立奧斯曼帝國在瓦爾達爾河以西的統治,到目前為止還只有一些劫掠者曾經深入這一區域。在穆拉德把目光從亞洲的戰場挪回到歐洲之後的短短六年裡,他的將領們就達成了上述全部目標。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最後一搏
    接下來,我們將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末期的地緣局勢說起,解析這場戰役的來龍去脈和深遠意義。「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的分崩離析1453年5月29日,曾經作為東羅馬帝國輝煌象徵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人的重重圍攻下最終陷落,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則騎著高頭大馬帶領軍隊成為這裡的新主人。
  • 土耳其歷史除了奧斯曼王朝,有其它朝代嗎?還有個耳熟能詳的朝代
    其實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整個歷史也是只有兩個朝代,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眾所周知,土耳其歷史有個大名鼎鼎的奧斯曼王朝,也是土耳其歷史最後一個朝代,在其之前土耳其還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朝代,它就是羅姆王朝,別稱羅姆蘇丹國。土耳其所在的地方叫做安納託利亞,它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叫小亞細亞。歷史上的土耳其先後是馬其頓王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塞爾柱帝國的領土。
  • 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反而加快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紅線區域內為奧斯曼帝國領土範圍歐洲國家開始奪取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地,帝國版圖開始縮水在奧斯曼帝國崛起不久之時,帝國蘇丹就已經在進攻歐洲的同時又與伊斯蘭世界的其他國家展開了交戰。奧斯曼土耳其的經濟開始下滑前文已經提到,因奧斯曼土耳其佔據了歐洲通往亞洲的貿易道路,所以許多歐洲國家不得不選擇開闢海上航路來重新建立起貿易通道。當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在海上取得一定成就之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參與到了開闢新航路的活動中去。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三場巔峰之戰,見證帝國崛起與中興
    引言1453年,隨著君士坦丁十一世脫下象徵皇帝的紫袍衝向不斷湧入的敵軍,最終力戰陣亡,一個歷經近兩千年的文明也畫上了它的休止符,而為羅馬文明奏響覆滅悲歌的正是稱霸地中海東岸數百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如果說,羅馬帝國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加文明融合的輝煌史詩,那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歷史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戰爭史。
  • 一部基於奧斯曼史料的帝國史
    奧斯曼家族能夠在強敵如林的諸公國中脫穎而出,短短兩百年中就從一個小公國成長壯大為兩大帝國的繼承者,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是邊疆民族不穩定的天性驅使奧斯曼公國不斷開疆闢土?是不是因為奧斯曼公國地處拜佔庭帝國防禦薄弱的邊境地帶、在地理上具有戰略優勢,繼而徵服與之競爭的王朝?再或者奧斯曼公國的擴張是勵精圖治的蘇丹、敏銳精準的政治謀略與福星高照的必然結果?
  • 土耳其人為何有大國心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確給了他們輝煌過去
    其實這還要從土耳其的歷史說起,歷史上的土耳其曾經非常強大。那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人有一種大國心理和驕傲,也就並不為奇了。 後來當奧斯曼成為奧斯曼突厥人的首領之後,這些從中亞遷徙到西亞的遊牧民,才真正開始了自己發展和壯大的歷史。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時期蘇丹號稱羅馬皇帝的繼承人
    他的繼承人曼努埃爾,作為對蘇丹唯命是聽的附庸,在蘇丹宮廷裡的地位幾乎與被人鄙視的勤務官相差無幾,不僅受盡屈辱,還要經常忍飢挨餓。在老皇帝駕崩後,他逃回君士坦丁堡,保住了他的皇帝寶座。他的父親在世時曾經開始重新修建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並且在黃金門的側面興建裝飾華美但實為防禦工事的塔樓,為此不惜拆毀了數座教堂。
  • 奧斯曼1299-1923:帝國的興起與終結
    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希臘,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奧斯曼帝國是如何從一個邊緣部落成長為一個大帝國,又是如何從一個強盛的帝國淪為備受歐洲壓迫、剝削的「歐洲病夫」,並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崩潰的?
  • 楊晨評《奧斯曼帝國》|一部基於奧斯曼史料的帝國史
    奧斯曼家族能夠在強敵如林的諸公國中脫穎而出,短短兩百年中就從一個小公國成長壯大為兩大帝國的繼承者,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是邊疆民族不穩定的天性驅使奧斯曼公國不斷開疆闢土?是不是因為奧斯曼公國地處拜佔庭帝國防禦薄弱的邊境地帶、在地理上具有戰略優勢,繼而徵服與之競爭的王朝?再或者奧斯曼公國的擴張是勵精圖治的蘇丹、敏銳精準的政治謀略與福星高照的必然結果?
  • 從奧斯曼到土耳其
    從奧斯曼到土耳其文|沈大園
  • 土耳其前傳--奧斯曼一世
    塞爾柱蘇丹在羞辱羅曼努斯四世的景象,來自15世紀薄伽丘所作1243 年,蒙古人在克塞山徹底擊敗了塞爾柱軍隊,塞爾柱帝國崩潰, 倖存下來的塞爾柱小公國的蘇丹們成了蒙古人的附庸。蒙古人的統治崩潰後,塞爾柱人也無力恢復以往的帝國統治。倒是活躍在邊疆的加齊們隨著蒙古帝國和塞爾柱帝國的退出,日益強大起來。他們不斷進攻拜佔庭統治的小亞細亞領土,到了公元1300 年, 一些部落領袖在這裡各自統治著十幾個加齊小國。其中的一個,其統治者名叫奧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