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三國30|仁者羊祜與智者陸抗,西陵之戰賽過司馬諸葛亮

2021-01-19 建東談歷史

01.戰爭的故事還在延續,但已經換了它的主人公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一部分人,生不逢時;一部分人,生不逢家。雖然凡人安逸,但凡人飽受生活摧殘;雖然豪傑歲月崢嶸,但卻在歷史中零落!

鳳凰元年,東吳陸抗來到西陵前線時,西晉名將羊祜也在來的路上。

蜀國已經被吞併九年,曹魏已經換成了司馬晉,只有東吳還在獨力抗爭。雖然戰爭的故事還在延續,但已經換了它的主人公。

事實證明,延續的家族實力才是恆久的王道。牛人的破綻,往往是他們的後代。

雖然曹劉一世英雄,但曹操、劉備的後人,被團結一致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挨個吃盡。孫權的後人孫皓,則成為了當下司馬氏的另一個目標。

而長江天塹,依然頑強地劃分著南北。

02.英雄的心志是一種傳承,英雄的事業也是一種傳承

大江東流,長江似乎只為江東而生。赤壁之戰、江陵之戰、夷陵之戰……在長江之上,江東從未折戟。

江水奔騰不息,英雄的心志是一種傳承,英雄的事業也是一種傳承。

距離夷陵之戰勝利,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當年曾經的蜀漢夷陵,正是陸抗腳下的東吳西陵,而當年的江東都督,正是陸抗的父親陸遜。

儘管江東的人心已經動搖,甚至西陵守將步闡也投靠了司馬晉,但陸抗來到西陵前線時,還是帶著一種篤定和自信。

外公孫策在江東創業,父親陸遜在夷陵大捷,都離不開眼前的大江。陸抗知道,水路是江東的命脈,大半個世紀裡他們割據江東,是因為他們更了解眼前的大江、大江邊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長江流過西陵,開始進入江漢平原,江流更加奔騰豪放,難以制約。陸抗清楚,敵人如果佔據西陵,意味著水軍可以順流而下,進而控制江陵、夏口、柴桑……

03.西陵,是半個長江的門戶

西陵,是半個長江的門戶,也是東吳的命門。

當下西陵督步闡叛吳投晉,是意外地給壞人打開了江東的大門,讓司馬氏充滿了想像空間。

陸抗記得,父親陸遜曾經說過,作為東吳的西門,西陵容易守,也容易失。而如果西陵失守,東吳將會失去整個荊州。所以,一旦西陵遇險,東吳應該傾國來爭。

以前,陸遜在荊州和劉備打仗,雖然劉備帶領的蜀軍最初勢如破竹,一路攻下了巫山、秭歸。但因為江東兵扼守住了西陵,讓劉備部隊難以再進一步,才有了後來的大捷。

當下西陵之變,軍中刻不容緩!接到消息的都督陸抗即刻調兵,左奕、吾彥、蔡貢三將火速開赴西陵城下,三萬兵馬把城池團團圍住。

但叛將步闡似乎有恃無恐。事實上,接到了步闡的投誠,司馬氏也在第一時間派出名將,羊祜正統率八萬軍隊在趕來荊州的路上。

陸抗知道,要戰勝叛軍保住西陵,當下的兩股勁敵,他都要認真應對:

面前的叛將步闡佔據城防,城堅糧足!路上的名將羊祜,算度深遠,志在必得!

但叛軍和晉軍都有弱點:步闡雖然以逸待勞,但步闡只是靜止的敵人,需要晉軍的外力接應;而羊祜雖然有兵力優勢,但羊祜部隊深入我境,無處紮根,不佔地利,需要叛軍提供地利。

陸抗清楚,叛軍佔地利,但缺乏人力資源,晉軍擁有人力資源,但缺乏地利。

城上的叛軍,和外來的晉軍,他們各有對方所需,就像是乾柴烈火。如果他們發生了關係,局面將變得不可收拾,東吳兵在西陵的地位也將十分尷尬。

04.三國裡奇葩的一幕出現了

不要讓叛軍和晉軍有染,成為了陸抗當下的當務之重!

但要在城下隔離叛軍和晉軍,陸抗就要面臨腹背受敵。在叛軍和晉軍看來,陸抗就是他們中間的絆腳石,妨礙他們的好事,勢必除之而後快。

也許乾柴和烈火之間的引力,是世界上最大的引力,最好的辦法,也許是在烈火到來之前,先消滅乾柴。但陸抗卻別出心裁……

在羊祜帶著軍隊趕來時,陸抗讓東吳部隊,繞著西陵城池外圍,建起了圍牆。三國裡奇葩的一幕出現了:從赤溪到故市的預定戰場,瞬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

初冬十月的長江邊上,江東兵起土、拌漿、立木、疊石……陸抗親臨工地,督導進度晝夜不息。

弟兄們不害怕打架,所以來參軍幹拆遷,誰知道卻遇上了工頭陸遜,變成了堅強的泥瓦匠。

弟兄們覺得像在做噩夢,他們知道:幹城管可以發財,幹泥瓦匠卻只能減肥!

但陸抗似乎決心要當工頭!奇葩的陸抗,硬是把一個拆遷隊,幹成了建築隊,城外的工地上洋溢著一股濃烈的窩囊氣,弟兄們怨聲載道!

05.疲勞已經戰勝了軍隊的理智,說服眾人放棄僥倖並非易事

弟兄們認為,讓大家起牆的工頭陸抗,既是不尊重他們的身份,更是無視東吳城管的拆遷能力。

總會有好漢不甘寂寞,來自宜都的城管隊長雷譚,從眾人中站了出來。

雷譚告訴陸抗:他和他的弟兄們,受夠了築牆。他們都是荊州精銳的軍隊,他們都有豐富的拆遷經驗,他們的銳氣應該用於強拆,而不是用來給釘子戶步闡增加一道外牆。

雷譚問陸抗,如果大夥把力氣都耗在一道牆上,當晉國的軍隊到來時,弟兄們還怎麼跟人打架?

陸抗知道,城管隊長雷譚的話擲地有聲,很能代表當下工地上普遍的心聲。

但陸抗還是告訴大家:西陵城防堅固,他陸抗曾親自設計過其中的城防體系,如果東吳兵現在發動強攻,在羊祜的西晉大軍到來之前,弟兄們也不可能攻破城防。當下不修工事,在羊祜帶著大軍到來時時,東吳部隊面臨的,將會是一場屠殺!

但修牆的疲勞已經戰勝了軍隊的理智,說服眾人放棄僥倖並非易事。

作為不服死的城管隊長,在他雷譚沒有見識真正的釘子戶以前,他絕不可能對攻城死心。

06.羊祜是個不誠實的人

陸抗不得已,同意了雷譚的請戰。雷譚帶著隊員們冒死衝鋒,儘管戰場上他們滿腔雞血,但是西陵城卻堅固如山。雷譚失利了,成為了反面教材。

雷譚的失利,徹底粉碎了軍營裡潛伏的僥倖,陸抗也戰勝了他面臨的三個對手:江東部隊裡浮躁的軍心。

江東兵在西陵開始踏實築圍牆,但是晉軍主帥羊祜卻撲向了江陵!

西陵叛吳,羊祜卻要直撲江陵,他要親自直插東吳的腹心。名將羊祜是司馬氏的娘舅,他代表晉國來收穫西陵,他要先掌握戰場的主動。

同時,羊祜讓將軍楊肇攻擊西陵,接應步闡;派將軍徐胤,攻擊建平。

羊祜似乎要避實就虛,東吳的將軍們則希望陸抗坐鎮江陵,親自面對名將羊祜。

但在陸抗看來,羊祜直撲江陵,是並不了解荊州的行情。江陵城雖然地勢平闊,但江陵城城池堅固,糧食充足,不易攻取。

陸抗堅持在西陵前線指揮,以隔斷乾柴步闡和烈火楊肇。

羊祜選擇江陵的另一個原因,是工頭陸抗在江陵修過大堰,積水很高,用來防止吳國軍民的叛逃。羊祜說他這次要去毀堰,以方便人們陸地交通。陸抗聽後,讓士兵決開大堰,釋放積水。

儘管東吳的軍隊認為陸抗有病,主動給敵軍幫忙,但他們還是執行了命令。

羊祜是個不誠實的人。他真正的用意,是要借積水通船,向前線運輸軍糧,而他卻造謠說要去毀堰。羊祜以為他很聰明,但他卻不知道,陸抗既實在,又熱心腸。

當羊祜的糧船行至當陽,他聽說「熱心腸」陸抗,已經在下遊替他毀堰排水。

現在晉軍真的可以方便陸地交通了,在行軍在中途,羊祜只好把糧船又換成車馬,大費了些周折。

07.戰場上卻總是也會有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

心謀深重的羊祜,在荊州遇上不解風情的陸抗,也許是他的一次災難!

羊祜選擇的江陵,成了一塊難吭的骨頭,遲遲攻不下,而因為運糧貽誤的戰機,讓陸抗又在西陵修成了圍牆。

可憐的晉將楊肇被限制在圍牆之外,他和西陵城上的步闡遙遙相望。陸抗認為,他們像銀河上的牛郎織女,可望而不可及,他們無聲勝有聲……

但是,陸抗雖然精明,戰場上卻總是也會有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

也許分久必合是天下大勢,也許孫皓確實不得人心。當戰役進行到僵持階段,十一月的一天夜裡,陸抗舊部硃喬、俞贊頂著北風,投靠了對面的晉軍。

陸抗覺得,像硃喬、俞贊這種可憐蟲,也許少兩個更好。但可惡的是,他們會把前線的情報透漏給敵人,讓對手知道自己的破綻。而知情的敵人,一定會對山區民兵防守的地段實施拆遷。

在夜裡,陸抗將民兵負責的地段,都換上了尖刀營。天亮之後,晉軍果然對這些地段進行全力強攻。一茬茬晉軍像螞蟻一樣湧來,卻都被吳軍消滅在了圍牆外。

08.越來越多的「步闡」出現,義無反顧地投向晉國

在攻擊西陵和江陵防線時,楊肇和羊祜的部隊,折盡了銳氣。他們沒有得逞,卻死傷慘重。

烈火還是沒有點上乾柴,就像久旱的地看見一片雲,卻不能遇上甘雨。十二月裡,晉軍扔下了西陵城頭望眼欲穿的步闡,從前線撤退。

步闡據守的西陵成為了孤城,陸抗終於開始全力以赴地,對叛軍的發起攻擊。

江水奔騰不息,英雄的心志是一種傳承,英雄的事業也是一種傳承。陸抗平定西陵時,距離陸遜指揮夷陵大捷,恰好五十年。

名將羊祜雖然在荊州折戟,但他在西陵之戰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東吳土地上蘊藏的反孫皓的力量。

羊祜回到晉國以後,開始調整策略,經營起他獨有創意的,針對東吳的政治瓦解運動。

西陵之戰的勝利,催生了更加狂悖自大的孫皓,於是有越來越多的「步闡」出現,義無反顧地投向了晉國。

鳳凰元年,陸抗變成了江上的秋風,東吳再無名將……

羊祜的政治瓦解策略卓有成效,西晉滅吳前一年,一代名將羊祜也變成了秋風。

相關焦點

  • 西陵之戰:三國最後的名將--陸抗與羊祜的終極博弈
    陸抗為了讓他們心服,同意他們去試一下,果然無功而返,於是眾將終於全身心的投入到建設防線的工作中去了。但其實陸抗的騷操作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動作更是讓眾將大驚失色,陸抗居然置江陵於不顧,而是決定親赴西陵前線指揮作戰。手下眾將又開始懷疑人生,要知道,對方可是羊祜率五萬大軍圍攻江陵,怎麼就放棄江陵了呢,而陸抗再次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 比起諸葛亮和司馬懿這種宿敵關係,陸遜之子陸抗遇上羊祜是幸運的
    說起三國有名的cp配對,有諸葛亮跟司馬懿、姜維跟鄧艾,之前我曾開玩笑說他們相愛相殺,但他們畢竟是很明確的宿敵關係。今天要說的這一對,是有真感情的,晉朝的羊祜和東吳的陸抗。01羊祜背景首先介紹一下「陸羊配」誰是攻方誰是守方。當然,國力強大的晉朝是攻擊的一方。
  • 三國:三國末期最後的名將之一:羊祜
    三國末期,魏國的權力實際上都掌握在司馬家族的手裡,直到司馬炎的出現。司馬炎逼迫魏國皇帝禪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晉朝,史稱西晉。西晉剛剛建立的時候,有兩位名將,一個叫做羊祜,一個叫做陸抗。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個三國末期的名將,羊祜。
  • 我眼中的歷史人物----羊祜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羊公即羊祜,峴山也叫峴首山,在襄陽,羊祜經常在此飲酒詠詩。          羊祜是誰,簡而概之,他是西晉開國初期晉武帝司馬炎心中的諸葛亮。西晉經過三國混戰、曹魏篡漢、司馬氏又篡奪曹魏政權等大事件,人民困苦不堪,而官場政治鬥爭也極為殘酷,政治生態苛刻,朝政被幾個大家族控制,政治上不許民間人士講話,不許百姓妄議國事,於是便有了竹林七賢嘯聚江湖、社會流行玄學空談。
  • 讀心三國44|羊祜:會做事的人,仁義盡可以為武器
    羊祜的德行先過了長江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儘管政治無情,但仁義卻是天底下最鋒利的武器,真正會做人的人,可以盡收天下人之心。遍觀古今,強大的敵人都源於人才的厲害,在西晉的戰船沒有打過長江以前,羊祜的德行先過了長江,讓東吳的部隊不可抵擋。
  • 羊陸之交:沒打過一場勝仗的羊祜,是如何戰勝三國名將陸抗的?
    此人名叫羊祜,字叔子,晉徵南大將軍。雖然一場像樣的勝仗都沒打過,但羊祜並不是關係戶,而是公認的、名副其實的名將+戰略家。而羊祜能夠列於一流名將之中,得益於三國末期一段有名的政治友誼-羊陸之交。一、272年秋,西陵之戰爆發。
  • 曹魏末路 羊祜陸抗的較量
    因其姐羊徽瑜是司馬師的繼室,有此姻親關係,日子倒過得逍遙自在。 直到司馬昭徵辟羊祜才出仕,為官持身守正,得到同僚的尊重,鍾會受司馬昭寵信時,讒害了嵇康等人,羊祜也很忌憚他敬而遠之。等到司馬炎稱帝建晉,羊祜有擁立之功,進封為侯。
  • 三國最後兩位名將羊祜、陸抗對決:相殺更相愛
    而陸抗也是世代書香,其父陸遜掌兵時,就被稱為「書生拜大將」,而其子陸雲、陸機,後來成為晉代文壇的著名學者,「潘江陸海」一詞中的「陸」字就是說他們。羊祜和陸抗,分屬晉和吳,所以他們不得不做了對頭,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彼此間都吃過對方的苦頭的。公元272年,爆發了著名的西陵之戰。東吳的西陵守將步闡,率部降晉並獻城。吳主聞訊後,急忙派大將軍陸抗率大軍去討伐。
  • 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泰山郡南城縣(今山東省平邑縣)人。西晉時期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曹魏上黨太守羊衜的兒子,名儒蔡邕的女兒蔡文姬的外甥。出身「泰山羊氏」,博學能文,清廉正直。曹魏時期,接受公車徵辟,出任中書郎,遷給事黃門侍郎。姐姐嫁給大將軍司馬師,投靠司馬氏家族,仕途平步青雲。
  • 羊陸之交,陸抗和羊祜這對惺惺相惜的敵手
    在紛亂的三國亂世後期,出現在一對惺惺相惜的敵手,那是晉國的羊祜和吳國的陸抗,在這樣一個爾虞我詐的亂世之中更顯得難能可貴。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魏晉時期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出身於漢魏名門世族之家,並且是以清廉有德著稱的官宦世家。他長大後博學多才、善於寫文,在當時還頗有盛名。陸抗,字幼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遜次子。
  • 陸抗和羊祜的君子之交,使晉吳多年無戰事,杜預二話不說偷襲西陵
    陸抗和羊祜的君子之交,使晉吳多年無戰事,杜預二話不說偷襲西陵西晉方面,有司奏報後,司馬炎大怒。楊肇被貶為庶人,羊枯被奪取所有封侯賞賜,降為平南將軍,仍領荊州事務。其實陸抗對西陵的重視,羊枯是很清楚的,當年陸抗圍攻羅憲,司馬昭正是使用了聲東擊西之計圍攻西陵,才使得陸抗撤圍。
  • 羊祜和陸抗,是對手更是朋友,不知這兩個人,就沒有讀懂三國
    把這句話放在魏晉時的羊祜和東吳陸抗兩個人身上,簡直沒有更合適的了。如果他們兩個人不是敵人,那將會是一輩子的朋友,無話不說的知己。而不是站在對立的立場上,互相傷害。羊祜出身名門,姨媽是蔡文姬,姐夫是有名的司馬師,他的祖上是漢朝人,而他自己則是晉武帝的開國功臣。史書上對他的描寫是身長七尺三寸,鬚眉秀美。
  • 能否躋身三國頂級統帥?
    陸抗與羊祜(hù),是三國末期的兩位著名軍事將領,分屬吳國和魏國(後來的西晉)陣營。兩人都系出名門:陸抗是東吳名將陸遜之子;羊祜祖父是東漢末年的南陽太守,父親羊衜(音dào)是曹魏時期的上黨太守,母親是漢代名儒蔡邕(音yōng)的女兒,姐姐嫁給了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為妻。
  • 三國後期,名將羊祜到底有多厲害?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鹹寧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羊祜出生在漢魏名門的泰山羊氏。
  • 讀書偶記:「三國歸晉」之襄陽
    【每日習武/文】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獲《隆中對》,從而明晰了鼎足三分的戰略格局,劉先主也在諸葛亮等名臣輔佐下創建蜀國,成就了匡扶漢室的基業。據《三國志 諸葛亮傳》裴松之註:「《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裡,號曰隆中。」
  • 西晉大將軍——羊祜
    公元272年9月,吳主孫皓獻城降晉;陸抗聞訊,立即派兵圍攻西陵,司馬炎命令羊祜和巴西監軍徐胤各率軍分別攻打江陵和建平,從東西兩面分散陸抗的兵力,以實現由荊州刺史楊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闡的計劃。陸抗破壞了江陵以北的道路,五萬晉軍糧秣的運輸發生困難,再加上江陵城防堅固,不易攻打,羊祜頓兵於城下,不能前進;後因西陵救援失利,羊祜遭彈勀被貶為平南將軍。
  • 宋代追封古代名將72人,九位三國名將上榜,除了關羽還有誰?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國無疑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期。彼時,魏蜀吳三國較量多年,促使各方都出現了不少婦孺皆知的武將。在此基礎上,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將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國時期。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至於杜預、羊祜、王濬等人,雖然出生於三國時期,但是,這幾位一般被歸結為西晉時期的名將。
  • 三國時的六位「鎮軍將軍」:除了趙雲,另外五人分別是誰?
    鎮軍將軍:趙雲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徵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 羊祜 - 泰安市人民政府 歷史名人 羊祜
    羊祜的祖父曾任南陽太守,父曾任上黨太守,外祖父即東漢著名學者、中郎將蔡邕,我國古代著名女詩人蔡文姬是其姨母。西晉開國皇帝之一司馬師的妻子羊徽瑜(景獻皇后)即其胞姐。其前母又是三國時名儒、北海太守孔融的女兒。羊祜出生在這樣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為他後來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
  • 三國名將之子誰家最出色?只有這兩人堪稱虎父無犬子 其他都表現平平
    三國名將之子誰家最出色?只有這兩人堪稱虎父無犬子 其他都表現平平時間:2020-05-30 18:01   來源:溫娟說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名將之子誰家最出色?   陸遜之子   陸遜之子陸抗,這個堪稱虎父無犬子的典型:陸遜是東吳四大都督之一,襲取荊州攻勞僅在呂蒙之下,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石亭之戰擊敗曹休,四大都督中論戰功也就只有周瑜可與之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