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未泯盤車模#
行車在外,最重要的還是安全。開年來,有關汽車安全性的問題便一直被「吵」得沸沸揚揚。不管是車內空氣品質還是車輛碰撞測試結果,均受到大量消費者的關注。雖說目前汽車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是年輕人,但是伴隨著成家、生子,兒童如何安全乘車也成為這類人群面臨的問題。恰逢六一兒童節,小智便想著和大家來聊一聊有關兒童乘車安全的那些事兒。
不同於成年人,兒童處於好動、多動且好奇心強、安全意識淡薄的年紀。對此,作為家長或是同行人,則須肩負起保護其安全的責任。在用車過程中,以下的5點千萬要注意,即使部分點會顯得有些「老生常談」。
出於方便管理、或是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部分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坐在副駕駛。雖然我國《道路安全交通法》並沒有禁止12周歲以下(或1.4米以下)兒童坐在副駕駛位置,但是國內外幾乎所有車輛上的安全裝置都是根據成年人設計的,包括坐椅、安全帶以及安全氣囊等,並不能對兒童起到保護作用。兒童乘車時坐在副駕駛座,遇到意外或發生交通事故時的傷亡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對此,不少家長則會選擇抱著孩子坐。但曾有專家做過實驗,以30km/h行駛的車輛為例,在發生正面碰撞的瞬間,車內物體由於慣性產生的相對加速度約等於20倍的重力加速度。以一個10kg的小孩為例,碰撞瞬間可以產生200kg的「逃脫力」。對於成年人來說,根本無法用手臂保證兒童的安全。而且若是抱著孩子坐在前排,沒有安全帶的配合工作,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的彈出會對於兒童造成致命的傷害。
在行車或是停車過程中,孩子往往會因為好奇心強將頭以及上半身探出車窗甚至是天窗。此舉不僅會有碰到其它車輛或是障礙物的風險,而且車輛在緊急剎車時則有可能傷及孩子的脖子和肋骨。作為家長或同行人,應該及時制止,更不能聽之任之。
為了避免孩子的哭鬧,不少家長會在行車時讓孩子做些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例如,在車內玩玩具。但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選硬質玩具或者帶有尖角的玩具,推薦毛絨材質、軟橡膠材質等不會造成孩子碰傷的玩具,防止在急剎車時對孩子造成傷害。此外,在行駛過程中吃東西也較為危險。因車輛的速度是隨時變化的,行駛環境也並不完全可控,遇到急剎、發生碰撞事故時,正在吃東西的孩子很可能會被噎住。
讓孩子自行上下車是相當危險的。由於經驗不足或視野不佳,孩子開車門下車時,可能會傷及車輛周邊的行人或車輛。若是車身較高的話,孩子自行上下車也會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近些年來,因為單獨把孩子留在車內造成的悲劇事件時有發生。密閉的車內空間、流通不暢的空氣以及夏天的炎熱天氣等外部因素,留在車內的孩子極易出現缺氧、中暑等症狀,從而危及生命。
在了解完上述5點注意事項後,想必大家對於兒童乘車規範都有了更深的認識。而考慮到行車安全性,通常車內也會/需配備不少關乎兒童生命安全的配置,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到專門保障兒童安全的配置,不少人第一個會想到兒童鎖。汽車的兒童鎖通常設置在後門鎖區域,一旦鎖定,車門就無法從內側打開。這樣無論是行車還是停止狀態,無論孩子多麼調皮,都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
相信不少人都會看到兒童被車窗或是天窗夾到的新聞。因此,不少車輛則配備有防夾功能。在電動車窗玻璃關閉時,遇到阻力後會自動停止,或者改變玻璃上升行程為下降行程,從而防止夾傷。此外,還可在主駕駛一側的車窗控制面板上按下車窗鎖止鍵,從源頭上杜絕危險發生。
可增高坐墊,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將坐墊抬高。身高1.2-1.5米的孩子,在使用專用增高墊後可以和成人一般使用車內頭枕與安全帶。可即便如此,這也只適用於年紀稍長的孩子,並不如兒童安全座椅來得穩妥。
眾所周知,不管是駕車還是乘車都需要繫上安全帶。但是安全帶、安全氣囊等這些車內安全系統往往都是為成人設計的,兒童並不能適用。因此,就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兒童安全座椅,這樣才能更好地規避危險。至於兒童安全座椅,接下來我們會詳細介紹。
汽車兒童安全座椅也稱兒童約束系統 CRS(Child Restraint System),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兒童座椅分為嬰兒型、嬰幼兒型、兒童增高座椅和全能型。根據規定,12歲以下(1.4米以下)的兒童均需要在車內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而按照擺放方向,汽車兒童座椅可分為:1.臥式,手提式嬰兒床(嬰兒提籃)屬於這類,使用時嬰兒平躺著,適用於1歲以內的嬰兒;2.後向式,兒童乘坐的方向朝向車輛後方,使用時兒童往往斜躺著,配備有多點式安全帶,多數產品適用於1-3歲的兒童;3.前向式,兒童乘坐的方向朝向車輛前方,使用時兒童正常坐著,一般與成人安全帶組合使用,多數產品適用於3歲以上的兒童;4.可轉換式,既可後向式也可前向式使用,一般適用於年紀較大的兒童。
兒童安全座椅的安裝主要有三種方法,傳統的方法是由汽車安全帶將兒童座椅固定在汽車後排座椅上,但是其安裝複雜且緊固力量不足。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則為歐洲(ISOFIX系統)與美國(LATCH系統)制定的兒童座椅固定方式標準。
依照法規FMVSS213,所有汽車後座位置都要安裝有兒童安全座椅固定點,位於汽車座椅靠背和坐墊之間。兒童安全座椅底部有連接件,可以是剛性的或可變形的,用來連接汽車座椅較低位置的固定點。此外,在汽車座椅上部也要有固定點,連接兒童座椅的上拉帶。較低位置的固定點與上拉帶就組成了LATCH系統。
ISOFIX國際標準快速剛性連接系統主要包括:位於汽車座椅靠背與坐墊之間可將兒童安全座椅與車體本身結合起來的兩個剛性固定點;面朝前的座椅還有一個「防傾斜」固定點。與LATCH系統不同的是,其除了低位置的連接必須是剛性外,對上部固定點沒有強制要求。為此,不少車輛則對於兒童安全座椅接口的配置做了變通,即後排標配ISOFIX兩個硬質接口,靠背後面還有一個LATCH規格的第三接口。如此一來,便可以兼容兩種規格的兒童座椅。
了解完兒童安全配置後,小智接下來就聊聊兒童在車內究竟該怎麼坐。對於12歲以下(1.4米以下)的兒童來說,坐在兒童安全座椅上是最為穩妥與安全的做法。那麼,車內的哪個位置安裝兒童安全座椅才更具安全性呢?
根據美國交通管理部門通過近10年的事故調查分析,以及數次實車碰撞後得出結論:如果將汽車駕駛員座位的危險係數設定為100的話,副駕駛位置的危險係數是101,而駕駛員後部座位的危險係數是73.4,後排另一側座位的危險係數是74.2,後排中間位置的係數為62.2,因此後排中間位置在理論上最為安全。
而考慮到後排乘坐舒適性以及接口兼容度等問題,後排兩側則會比較適合安裝兒童安全座椅。相比之下,雖說駕駛員後排座位的危險係數會更低,但是因為國內道路靠右行駛,將兒童安全座椅設置在副駕駛座後方會更加方便輔助兒童上下車。
近些年來,伴隨著二胎政策的「普及」,不少家庭用戶便會遇見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家有兩個孩子該如何安裝兒童座椅?對此,若你的車輛為5座,並且有很大的概率兩個孩子同時乘車,小智則建議將兒童座椅安置在後排中間位置和副駕駛後方。
如果希望後排成人能同時照料兩個孩子,則可將座椅安裝在兩側,只不過中間乘客的乘坐感受會打些折扣。但其實掌握好兒童座椅的拆裝方法,及時拆、及時裝便不會影響車內空間的靈活性。
若你的愛車為6/7座,請打消為了讓前兩排成人乘坐舒適、將兒童座椅安置在第三排的「大膽」想法。先不說第三排是否提供安裝接口,單從安全性與便攜性(方便進出)角度考慮,這都不會是好的解決方案。
以上就是關於兒童安全乘車的講解,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於兒童乘車的注意事項、車內兒童安全配置以及如何規避風險等均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小智在這提醒大家開車在外一定要謹記「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對於車內兒童的安全絕不可馬虎大意。如果你有關於保證兒童乘車安全性方面的心得,或是有關於兒童乘車方面的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