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枕黃鸝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2021-03-01 飛彈牛

魔棒一揮,動物不請自來。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配色醒目堪比交通警告標誌的鳥類,它就是黑枕黃鸝。

©eBird

黑枕黃鸝(Black-naped oriole, Oriolus chinensis)是雀形目黃鸝科的中型鳥類,長約24-28釐米,比我們一般見到的黃鸝更黃。它們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常綠森林,山區森林和低地森林裡,從俄羅斯到中國臺灣再到東南亞都有它們的足跡。意外的是,它們還是一種候鳥,儘管中國的南方已經很暖和了,但它們冬季會飛往更暖和的東南亞。

我能理解它們的行為,作為一名南方人,我冬天全靠一身正氣活著。

©Singapore Trivia

事實上,黑枕黃鸝還作為一種籠養鳥廣泛存在。據說最早流入新加坡的黑枕黃鸝就是1920年左右逃跑出來的籠養鳥。在1976年-1984年間發行的新加坡「Bird Series」紙幣中就印有黑枕黃鸝。另外,1991年新加坡發行的郵票中(Garden Birds系列)也有黑枕黃鸝的友情客串。

©Singapore Birds Project

黑枕黃鸝雄鳥雌鳥外形有些許不同。雄鳥的黃色非常均一,幾乎都是金黃色。它們的喙為粉紅色,有著黑色的翅膀和尾巴。有意思的是,它們的眼睛是紅色的,並有著濃厚的黑眼圈,黑眼圈從眼睛一直環繞到脖子後部。

以前我看過一本書,上面寫著,黃加黑的配色是最容易吸引人眼球的,所以經常被用作道路警示牌

©setn

不過相對於雄性黑枕黃鸝,雌鳥的頭部更偏黃綠色,上部羽毛也有黑色鑲嵌,也沒有濃厚的黑眼圈

©eBird

所以雄鳥常常質問雄鳥:「看你的黑眼圈,昨天晚上又去哪裡鬼混了?」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來。

然後雄鳥就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Aladdin

黑枕黃鸝有20個亞種,它們主要的差別在於羽毛顏色中黑黃的搭配有所不同。不過動物學家表示,根據這些顏色的變化推斷出黑枕黃鸝的進化和起源遠比我們想像中要更複雜。

另外,可能由於野外生存環境受限制,也有可能它們的顏色過於醒目,有資料顯示部分地區黑枕黃鸝大約只能活3.5年左右。

©eBird

黑枕黃鸝主要以昆蟲和果物為食。水果,漿果和無花果等它們都非常愛吃。它們一般在樹冠裡覓食,很少到達地面尋找食物,通常在葉片和樹枝中尋找蟲子和水果。它們還能從刺桐屬的大花中吸取花蜜。

©eBird

黑枕黃鸝屬於一夫一妻制的鳥類。繁殖期根據地點有所不同,平均為4月至6月。它們有很強的領地性,一般由雌鳥負責在樹叉上築巢,巢一般呈杯狀,並產下2-3個淺粉紅色帶有斑點的鳥蛋。

©josef hlasek

人們常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所以你看鳥類的巢打得結多麼精緻,非常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Pinterest

有一天,黑枕黃鸝在高速公路開車被交警攔了下來。交警詢問它黑眼圈那麼重是不是疲勞駕駛?它說冤枉。

交警又問它嘴巴那麼紅是不是酒駕。它支支吾吾。

所以交警給它貼了張罰單,並告誡他: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Artzine

黑枕黃鸝是個迷人的危險:

留言板~

相關焦點

  • 六盤山的黑枕黃鸝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句杜甫的古詩寫於我的老家四川,我也只在四川和內蒙古見過為數不多的幾次黑枕黃鸝。而來寧夏後,每年的六盤山都能記錄到黑枕黃鸝夏候鳥,他們是來六盤山避暑還是來六盤山繁殖的我就不知道了。        今天的六盤山黑枕黃鸝記錄照全部來自於六盤山自然觀察記錄愛好者郭志宏,並得到了授權才發布的。
  • 黑枕黃鸝:孵化觀察
    黑枕黃鸝 2020年6月12日 府河魔樹林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是雀形目黃鸝科黃鸝屬的鳥類
  • 《車禍現場模擬器》發售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如果遇到車禍該怎麼辦?由《廢品大亨》研發團隊Duality Games帶來的新作《車禍現場模擬器》將模擬車禍現場,你要做的就是幫助受害者,並找出車禍發生的真相。本作在10月14日正式發售並支持中文,售價48元人民幣,限時打折15%。
  • 道路千萬條,安全騎行第一條
    不管在哪個國家,每年交通事故的案列太多了,有關於這方面的視頻看的是驚心動魄,在這就不一一舉例了,騎行必須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和豐富的安全經驗和知識。千萬不要圖一時之快,跟機動車搶道,你畢竟不是」中國飛俠」, 不管這條路是不是機動車道,也不管機動車是否違章,只要是機動車就要給它讓道。
  •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電動車交通違法駕駛人曝光第九期來了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騎行電動自行車千萬別再「任性」上路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 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後直行通過。
  •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開車帶孩子出門應該注意哪些事兒?
    雖說目前汽車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是年輕人,但是伴隨著成家、生子,兒童如何安全乘車也成為這類人群面臨的問題。恰逢六一兒童節,小智便想著和大家來聊一聊有關兒童乘車安全的那些事兒。不同於成年人,兒童處於好動、多動且好奇心強、安全意識淡薄的年紀。對此,作為家長或是同行人,則須肩負起保護其安全的責任。
  • 工傷預防話你知丨第③期:@貨運司機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本期《工傷預防話你知》科普教育短視頻「貨運之王」以一個長途貨運司機的小故事為例,通過演員生動幽默的表現手法和專家「現身說法」的方式,幫助大家提升安全意識,提醒廣大貨運司機駕車時應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共同營造一個有序、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運輸環境
  • 黃鸝的悲劇 鳥人的悲哀
    不同於去年10月底的那一次因為在遷徙季節出現了罕見的斑姬鶲,迅速竄紅,成為了拍鳥的網紅地;今年的6月這一次在全國「出名」,是因為在這個小公園裡,部分不文明的鳥類攝影愛好者修剪鳥巢導致黑枕黃鸝雛鳥死亡。今年6月,在小公園中,發現了一窩黑枕黃鸝的鳥巢,消息傳出,四面八方的攝鳥人蜂擁而至,他們帶著長槍大炮,圍成一圈,把黑枕黃鸝的巢徹底包了「餃子」,就等著成鳥回來給雛鳥餵食,然後快門響成一片,拍攝「精彩大片」,這樣的行為,無疑幹擾了成鳥給雛鳥的餵食,降低了哺餵的頻率,使得雛鳥成長速度大大降低。
  • 上海疫情防控發布 | 運動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別急著去跳廣場舞
    但千萬不要多人集中鍛鍊!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針對室內運動提出以下四點健康提示: 1、牢記「三個適宜」,狀態適宜、環境適宜和著裝適宜。當天身體不適不要勉強運動;要在空氣流通、溫度適宜的空間運動,千萬不扎堆;運動時應穿著輕便吸汗的衣服和軟底的鞋子。
  • 術前精細評估 絕非小題大做——麻醉評估千萬條,保障安全第一條!
    近年來,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開展麻醉門診和術前評估,在實施麻醉前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確保每一臺外科手術或內科檢查的麻醉安全。這點引起張權的注意,為保證醫療安全,張權在詳細查閱病史資料並同眼科醫師了解後,得知王先生原來曾於外院接受過"大腦中動脈瘤切除術+基底動脈瘤加固術"。那麼,問題擺在了麻醉醫生面前:手術單上要求局麻強化,是不是把局麻打好點,讓患者睡一覺就可以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基於患者情況,麻醉醫生需要全程監護患者生命體徵,特別是血流動力學和呼吸指標。
  • 安全第一條 出行就選華晨鑫源金杯T30
    隨著最新一股冷空氣的襲來,全國各地的氣溫紛紛降到了零下,雨雪冰霧等惡劣天氣開始逐漸增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也進入了高發期。俗話說得好,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尤其是對於「超載」現象十分普遍的物流運輸業來說,不規範的駕駛行為往往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在外工作一定要格外當心。
  • 花滑版「流浪星球造句」:跳躍千萬條,足周第一條,跳躍不規範…
    小破球上映後,誰都沒想到,火了的是這句交通安全提示。「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除了迅速的被交警蜀黍們活學活用,各行各業也掀起了一場「流浪地球造句大賽」。各位也都是非常有才啦!這也刺激到雞架,想要跟著一起,造句逗個笑話啦。
  • 時代少年團嚴浩翔被跟車 追星千萬條距離第一條
    時代少年團嚴浩翔被跟車 追星千萬條距離第一條時間:2020-06-15 13:06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時代少年團嚴浩翔被跟車 追星千萬條距離第一條 6月14日晚,時代少年團嚴浩翔通過微博曬私生跟車的照片,並霸氣喊話道:跟這麼久不累嗎?別跟我車。
  • 市區31條道路為單行道
    同時,市民還想了解,現在市區共有多少條單行道路?就此,記者聯繫到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科相關工作人員。據介紹,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在單行道內逆向行駛會被處以駕駛證扣3分、罰款200元的處罰。目前市區有31條單行道路,具體分布如下(括號內為允許行駛方向):●城東區5條:為民巷(由西向東)、北園巷(從七一路駛入,共和路駛出,方向為由南向北再向東)、中南關(由西向東)、中南關二巷(由東向西)、下濱河路(由西向東)。
  • 切勿放鬆警惕,加強疫情防範:留學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這個消息的出現引發了我們國家很多人的關注,他們沒有把自己的生命處於安全的環境當中,這給留學生本人和所有人的公共衛生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還讓國內的親戚朋友感到擔心,這件事為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敲響警鐘。對這些海外留學人員而言,要做好防疫持久戰,千萬不能鬆懈怠慢,當前國外很多國家的疫情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很多國家,又出現了新的疫情傳染。
  • 烏魯木齊米東區今年新建23條道路 年底完成10條道路通車
    今年,米東區新建23條總長16.2公裡的市政道路,其中10條道路年底通車,其餘在明年中旬前通車。11月15日,在新建設的規劃路六上,米東區建設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與道路建設方正在做道路通車前的各項檢查準備工作。
  • 這10條道路取消臨停!
    這10條道路取消臨停!/@濟南交警 多次收到違停舉報/為了維持良好的道路秩序,保證道路暢通,結合網友舉報,根據實地考察,蜀黍決定:以下10條道路不再允許車輛臨時停放!也就是說,停車位以外禁止停放!3天 緩衝期3月27日至3月29日,濟南交警將在以上10條道路安排警力提醒引導;在此期間違停的車輛,濟南交警將首先提醒告知車主,3天緩衝期後再執行違停執法。請各位老司機們及時奔走相告,不要再在上述路段違停啦!
  • 帶兵千萬條 真情第一條
    「今天,我以一名老兵的身份,跟大家一起聊聊『兵之初』……」針對新戰士下連後「水土不服」現象,某旅領導親自上好「第一課」,言傳身教、解疑釋惑,推心置腹、凝聚兵心。 經過3個月新訓磨練,新戰士陸續下連。如果說入伍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那麼新兵下連則是這次抉擇後遇到的第一個十字路口。
  • 挑戰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救援人眼中的極限、風險與救援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挑戰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救援人眼中的極限、風險與救援  新華社記者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的消息,王旭東一直在關注。固然因為各種新聞APP的推送,更是他身為綠舟救援隊成員的本能。  「非常遺憾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翼裝飛行一旦出事可能就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