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敗將,卻被民間當「神仙」供奉,佛教道教都尊他為「財神」

2021-02-08 騰訊網

提起「聖人」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文聖孔子,此外還有一個人在民間與孔子其名,這個人就是「武聖」關羽,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清楚,論謀略關羽遠不及諸葛亮司馬懿等人,論武力也不如呂布勇猛,那麼為什麼武將當中只有關羽流芳百世,脫凡入聖呢?

孔子創立的儒學思想影響著整個封建王朝,歷朝歷代都倍加推崇,很多地方都能見到供奉孔子的文宣王廟,實際上供奉關羽廟宇規模更大更多,現代學者認為關羽身上凝聚出現的忠、義、仁、勇、信等精神,是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縮影,是浩瀚華夏之魂的的體現。

早年間關羽跟隨一無所有的劉備,從一個無名小卒到嶄露頭角,引來眾人側目,曹操不止一次邀請關羽加入自己的陣營,但是關羽始終如一,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因為心高氣傲而敗走麥城,關羽的一生盪氣迴腸,死後更是被逐漸神話,成了眾多宗教信仰爭相供奉的「神靈」。

知名學者田海曾深入的研究過關羽的生平,出版《一個失敗英雄的宗教後世》,這本書一經推出就掀起了軒然大波,深刻的解讀了關羽為何被世人推崇,逐漸封神的由來,現如今各地有25000多座關帝廟,封號也從「壯穆候」到「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足足24個字,關羽正式脫離肉體凡胎成為「關聖大帝」,對此人們認為是文學作品的過度渲染所致,實際上田海教授卻認為人們過於高估了文字的影響力,他認為關羽之所以被眾人推崇,更多的還是人們口口相傳所致。

這裡就不得不提宗教思想的影響,田海教授列舉了中外學者對關羽的研究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素材都取自小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這兩部文獻是產生「關羽崇拜」的重要理論依據,但是為何田海得出的結論卻與之相反,在他看來這些研究結論歸根結底都走向兩個方向。

首先就是受到佛教的影響,說到這裡在人們印象中,關羽似乎與佛教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傳教者為了宣揚教義的手段而已,實際上很多佛教寺廟中也供奉著關羽的神像,原因是隋唐時期,智顗高僧超度關羽亡靈,讓他成了佛家弟子,後來玉泉山大同禪寺將關羽封為護法迦藍,關羽成了佛教眾多神靈中的一個。

實際上最初的崇拜思想位於關羽死亡之地,而佛教寺廟大多建在深山當中,兩者並沒有很大關聯,除了這方面影響之外,就是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影響了,幾乎在所有的史籍與文學作品中,關羽都是一個光輝的正面形象,人們從中看到了真正的英雄。

但是有個問題不知大家想沒想過,古代大眾的文化水平並不高,閱讀率也是如此,想來《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在當時真正閱讀的人並不是很多,閱讀能力限制了書本的流通,自然通過文學作品了解關羽的概率也小了很多。

此外調查發現北方的關帝廟要遠遠對於南方,規模上也更大,而在古代經濟重心南移之後,南方的生活水平更高,文化水平也超過北方,如果按照這種觀念來說,南方的廟宇應該更多才是,而調查表明恰好相反,說明這種假說不成立。

對此田海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首先佛教當中把關羽當做護法迦藍,但是關羽的身份並不是,這種觀念直到明朝末期才出現,除此以外關羽與佛教之間的聯繫很少,當然不只是佛教,關羽也被道教推崇,關羽在道教中的形象則是財神。

實際上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與關羽之間的聯繫都很牽強,幾乎都在「關羽崇拜」思想後期形成,這些都是崇拜導致的結果而非來源,說了這麼多究竟什麼才是關羽封神的原因呢?

相比大家都知道了,綜合來說「口口相傳」才是最終原因,古代大多數的故事都靠傳說流傳下來,例如沿海地區的「媽祖」,這些崇拜現象都離不開人們的口頭文化,當然口頭文化也與書本脫離不開,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搜集了許多資料,其中不免一些傳說故事,此外作者往往也是將口頭敘述轉為文字加工,這也是書籍產生的過程。

關羽身上的「忠勇」與儒家學說崇尚的「尊君」都成了統治者維護統治的武器,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關羽逐漸被神話,尤其是明清時期,關羽崇拜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對關羽的推崇也影響到了東南亞地區,總之關羽死後經歷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也算是絕無僅有了。

參考資料:

【《中國的關公文化》、《關羽:一個失敗英雄的宗教後世》】

相關焦點

  • 終南山書院 | 讀懂中國道教的宮觀和神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作為中國古代「三教」之一,道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醫藥科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但現今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對道教並不了解——鑑於此,今天為大家推出:中國道教的宮觀建築和神仙譜系溯源。
  • 一口氣讀懂中國道教的宮觀和神仙!
    作為中國古代「三教」之一,道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醫藥科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但現今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對道教並不了解——鑑於此,今天為大家推出:中國道教的宮觀建築和神仙譜系溯源。道教建築的布局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園林建築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道觀都採取這一方式;
  • 道教神仙那麼多,我們到底該拜哪一位呢?
    去過道觀的人會發現,裡面有規律的分布著多座神殿,每座神殿都供奉著不同的神明,面對如此眾多的神仙,我們到底需要拜哪一位呢?如果每位神仙都拜一遍的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對於尤其是「選擇恐懼症」的人來說,是非常傷腦筋的。本期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執掌不同神職的神仙,方便大家去選擇。在介紹之前,首先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何謂道教的神仙。
  • 臘月三十送財神,道教財神那麼多,我們送的是哪一位財神呢?
    除此以外,春節期間有一項活動是民間與道教都非常重視的,那便是「送財神、祭財神、迎財神」,今天臘月三十送財神,道教財神那麼多,我們送的是哪一位財神呢?財神是民間和道教共同供奉的俗神之一,他們的神職是執掌著天下的財源。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對於財神的信仰崇拜甚至要遠遠高於其他神仙,人們渴求通過對神靈的祈禱以獲得財富的好運。道教的財神有很多位,你知道送的是哪一位嗎?道教是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其內部的神仙體系有諸多神明,人們信仰的財神也不例外,他也有一個龐大的「財神天團」。
  • 財神到底是什麼人
    財神是中國人最喜聞樂見也是民間最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各家各戶都要更換新財神,希望來年能求得獲得更多的財富。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萬事「吉利」,而吉利其實就是吉祥如意、一本萬利的意思。更是帶著求財、求福、求壽的期盼,而這一希望在春節這一特殊時刻會達到民俗慶祝的頂峰。財神爺為什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神祇之一?
  • 武財神
    供奉武財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人物簡介趙公明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趙公明是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
  • 道教及民間名氣最大的重要神仙都是誰?
    現今道教神仙主要有四大體系:正統道教神系、民間信仰神系、上古神話神系、神魔小說神系。在道教最高規格的羅天大醮儀式中,會恭請 3600 位神仙。下面介紹一些道教及民間信仰中名氣較大、知名度較高的重要神仙。▌十二生肖每個人的守護神、吉祥神,深深融入國人的生活、思維之中。
  • 北京白雲觀都有什麼殿,各殿內供奉的都是什麼神靈
    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全稱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在民間的稱呼為「真武蕩魔大帝」,有時也稱「玄天上帝」等。 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第二個來歷,就要從「玄武」之名,神仙信仰都是從星辰崇拜而來,把整個星空分四方為二十八星宿,每七個星宿在一方位,組成「四象」,這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玄武大帝為北方之神,這其實就是「真武」的源頭,北方之神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
  • 他前世是佛教大鵬鳥,死後卻成了道教神仙,嶽飛是護法四帥嗎?
    山西省介休市,他是道教的護法神,前世卻是佛教的大鵬金翅鳥。他前世是佛教大鵬鳥,死後卻成了道教神仙,嶽飛是護法四帥嗎?(王建安 攝影)介休市后土廟史稱「道家地」,位於山西省介休市舊城西北隅廟底街,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話說:民間在大年初五「接財神」的風俗習慣
    大年初五是民間「接財神」的節日,老百姓都有願望把生活過得「豐衣足食、財源廣進」。這天,道教,佛、菩薩信眾都要「接財神」,因此不要混淆要接不同的神仙和佛、菩薩財神光臨到家,送財納福;傳統習俗也有社會團體共同「接財神」的活動,給春節增添了更加熱鬧祥和喜慶有趣的氣氛。
  • 道教簡史一
    此時的道派在理論教義和法術科儀上相互融合,以終南山少陽派(全真道前身)、茅山宗為道教主流。中晚唐和五代時期,由於戰亂兵禍道教相對低迷,中晚唐的統治者延續尊本崇道政策,五代十國也有帝王信奉道教。其中唐武宗和後周世宗尊道最為突出,同時也採取了廢除佛教的政策。
  • 中國古代「三教」之一道教的宮觀及神仙仙譜!
    作為中國古代「三教」之一,道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醫藥科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但現今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對道教並不了解——鑑於此,今天為大家推出:中國道教的宮觀建築和神仙譜系溯源。道教建築的布局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園林建築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道觀都採取這一方式;
  • 武財神的由來
    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民間宗教信仰自漢朝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如媽祖屬於道教,孔子屬於儒教,觀音屬於佛教,神明的界限相當清楚。
  • 探訪武漢市唯一的道觀長春觀,解密信奉道德和神仙的本土宗教道教
    武漢長春觀簡圖中路核心建築為:靈官殿、太清殿、七真殿、三皇殿。左路建築為:財神殿、道藏閣、客堂、長春堂、、呂祖殿、方丈堂;右路建築為:齋堂、元辰殿、祖師殿等。今天我們就主要來看看觀內的這些核心建築裡都供奉了哪些神仙。
  • 太平禪寺供奉的財神有哪些?
    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餘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這五路財神的故事可從一部中國的古典名著《封神演義》中探得其來歷:趙公明是在開天闢地時修成大道,法力通玄, 本來在三山五嶽任其逍遙,奈何烽煙四起,神仙也不能置身度外 。
  • 道教神話體系中的神仙,都在這兒了,值得收藏
    眾所周知,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它是一個多神教,既然是多神教,它所信奉的神仙就絕不止一個,而是有許多個;那麼,道教所信奉的神仙都有哪些呢?來看一看我們今天的這篇文章吧,道教神話體系中的神仙,都在這兒了,值得收藏。
  • 難得一見的佛道儒三合一寺廟,不過供奉的神仙都藏在洞穴中
    例如「寺」其實就是中國佛教建築的代名詞、而「觀」則是中國道教的建築稱為道觀、「庵」就是中國尼姑們居住的庵堂,所以不同的宗教建築裡也都供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在中國還有佛道儒三合一的寺廟,雖然很少但是確實存在。也就是說你來到這裡朝拜不僅可以拜佛教、還可以拜道教以及儒教,花一樣的錢,能見識到三種不同的宗教多好。這座三合一的寺廟叫做興龍寺,也叫盤龍洞。
  • 湛江及廣東民間供奉的「華光大帝」,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這位尊神威風凜凜,有三隻眼,左右跟著兩個小神。不了解的人,以為這是二郎神。其實不是的,二郎神手執一把三尖兩刃刀,皂靴前還有一條哮天犬。而華光大帝的神像一般是拿金磚火丹(也有不拿的,只是手指捏個訣),但肯定是沒有神犬的,背後是他收服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兩位小神。華光大帝,民間又稱華光祖師、華光尊皇、華光天王、馬元帥、馬天君、馬王、馬神等。為什麼有這麼多「馬」字?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大臣返回中原時,還帶回來兩名印度高僧,漢明帝十分隆重地接見了他們,並將僧人安排在鴻臚寺暫住。第二年,漢明帝敕令於洛陽城西雍門外三裡御道北興修僧院。為了紀念白馬馱經,將其取名為「白馬寺」,僧人在白馬寺翻譯經文,為百姓講經說法。自此以後,「寺」逐漸成為佛教建築的一種稱謂,在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
  •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道教是一個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除了那些逍遙世外的仙人以外,大部分的神祇都有不同的神職,如文昌帝君掌管著世間的功名利祿,月老掌管著天下人的姻緣,財神管理著天下的財源,土地神護佑著一方百姓的平安……在諸多的神明中,有一位化身三界十方,救苦救難,祂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位神祇便是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