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千古情詞,卻引出蘇軾藍顏知己的悲喜人生!

2021-01-19 趙二小的文藝江湖

引子

在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的第二期,當董卿讓康震給現場選手說開場寄語的時候。

康老師說:「剛才董卿老師引用了辛棄疾的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作開場白!這讓我想起來,宋代的另一位著名詞人李之儀,他寫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覺得中華古典詩詞,就好像從遠古來的長江大河,令我們無比的神往,也讓我們非常的歡喜,我們能遨遊期間,真是此樂何極啊!」

康震老師的這個化用,可謂絕妙,竟讓這首千古情詞,瀰漫上了悠長的古今經典文化穿越的意味。

我們今人對經典文化的痴迷,與古人一樣的,是在共飲「詩詞」這一江水!

但是有如此共通意味的一首詞,它都有哪些來歷?它又究竟是寫給誰的?它的作者李之儀又有如何的前世今生?

我這篇文就一一的給大家說一下,希望大家也與我共飲李之儀的這一江水。

<1>烈士暮年,灰暗人生裡的一首愛情之歌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55歲的李之儀,因為得罪權相蔡京,被貶到太平州。

可是沒想到,他這被貶,只是不幸的剛剛開始。

馬上,他的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接著,他自己身體也開始各種病痛。

《與祝提舉無黨》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喪子婦,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脫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繼見舍。第四年初,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

事業受到沉重打擊,家人連遭不幸,李之儀的人生算是跌落到了谷底。

那一年,是他人生裡最最灰暗的時光,估計李之儀都沒有活下去的動力和勇氣了!

但是,生活往往會有一些小意外或者說是小驚喜。

在這時候,一個年輕貌美的奇女子出現了,她就是當地絕色歌伎楊姝。這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歌伎。早年,黃庭堅也被貶到當塗做太守,楊姝只有十三歲,就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她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

履朝霜兮採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

《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後母所讒而被逐,最後投河而死。

後來韓愈也寫有一首,流傳也很廣。北宋範仲淹一生只彈奏此曲,故當時人稱他為範履霜。

楊姝與李之儀的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這正觸動李之儀心中的痛處。

於是,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知音,接連寫下好幾首聽她彈琴的詩詞。

清平樂·聽楊姝琴殷勤仙友。勸我千年酒。一曲履霜誰與奏。邂逅麻姑妙手。坐來休嘆塵勞。相逢難似今朝。不待親移玉指,自然癢處都消。

那一年的秋天,李之儀又一次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甚懂他心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突然湧起萬般柔情,於是就寫下了開頭康老師引用的這首,千古情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如今我們一提起李之儀,似乎這首詞就是他接下來的人生註解。

但是李之儀的人生可沒有這麼簡單!他的前世和今生其實還與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有說不清的瓜葛,我們接著往下看。

<2>東坡的小迷弟和東坡的知心人

李之儀是蘇軾門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團的成員,擅長作詞,前人稱其「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毛晉《姑溪詞跋》)。

李之儀出生於滄州無棣,今山東慶雲人。李氏是名門望族。22歲的李之儀就進士及第,初任職四明、萬全縣令等。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皆其所能。

《四庫全書》裡曾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那是因為他的詩詞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蘇軾的薰陶、指點。

蘇軾對李之儀的影響極為深刻。在《姑溪居士全集》中收錄與蘇軾有關的作品四十餘首;《蘇軾文集》和《蘇軾詩集》中收錄與李之儀有關的作品二十餘首,特別是在遇赦北歸的一年時間內,蘇軾給李之儀的信箋就達七封。由此可見,二人的情誼非同一般。

他曾做過蘇軾的幕僚,不過他的宦海浮沉,也與蘇軾有很大關係。

因為王安石變法,把意見相左的蘇軾貶到杭州,密州,徐州,黃州,讓蘇軾顛沛流離十幾年。這時候還在京為官的李之儀,積極聯繫各方親朋好友積極為蘇軾發聲。這就引起了王安石集團人的不滿,接著上書參劾他,他接著就再也不能任京官了!

但是這段時間,他給蘇東坡寫了大量的書信,讓在人生低谷的蘇東坡得到了很多的安慰,讓蘇東坡還嘗到了點人情世故的溫暖。

蘇軾的書信佳作《答李端叔書》就是這時候寫的,在這篇文章中,蘇東坡就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已厭倦官場遊戲,淡泊利祿聲名,與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樂趣。

《答李端叔書》----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於人;皆物之病也。謫居無事,默自觀省,回視三十年以來所為,多其病者。足下所見,皆故我,非今我也。無乃聞其聲不考其情,取其華而遺其實乎?抑將又有取於此也?此事非相見不能盡。---

能讓蘇東坡如此傾吐肺腑的人,絕對是蘇東坡非常看重的人,從某些方面來說,李之儀可謂是蘇東坡的藍顏知己。

那麼李之儀,他除了寫了一首千古情詞,還有替蘇東坡發聲,他還具體幹了哪些事情呢?

<3>狂人狂語,但說得卻很有道理

大凡有才之人,常常會對前輩大家們指指點點,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尖酸批評,李之儀在這方面也不能免俗。

他很注意詞的特點,曾說「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為難工,自有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

他批評柳永「韻終不勝」、張先「才不足而情有餘」,而主張像晏殊、歐陽修那樣「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跋吳思道小詞》)。

他對晏殊和歐陽修的評價,也是說出了寫詞的精髓呢,對後人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那麼他本身的詞的特點是什麼樣呢?

他曾與秦觀、黃庭堅、賀鑄等人歌詞贈答,當時人也多將他與這幾人並提。但實際上他的創作成就比起秦觀等人還是要遜色一點的。

清人馮煦評論說「姑溪詞長調近柳(永),短調近秦(觀),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意思是,李之儀的詞,長調比較接近柳永,短調接近秦觀,但是只是接近而已,還遠遠比不上。這真是一種相當尷尬的事情啊,但是他對柳永等人的評價卻是極其準確的!

看來能評論的人,不一定會超能寫啊,就像我們《中國詩詞大會》中的康老師,他如今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會寫詩詞!

其實,這是我們觀眾要求高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康老師擅長的領域只是詩詞解說和賞析,而不是詩人詞人,這點我們大家一定要分清!

拐回來,我們繼續來看李之儀!

<4>生為滄州人,死為姑溪魂

我們都知道,李之儀是在1103年,55歲的時候,人生走向昏暗的谷底的,但是即使在谷底,生命依然給了他一抹亮色,於是他就寫出千古情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首詞寫的太好了,流傳的範圍也太廣了的緣故,他不久後就遇赦復官,並被授朝議大夫。

但又不知道怎麼回事,他未去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當權人士還是蔡京的緣故吧!他不願與之同流合汙。

他估計也想起了他曾經的知己兄長蘇軾那看破人生的生活態度,他也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山水為伴,與自然為鄰,充分的享受人生的散淡時光。

他不但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稱鵝溪)為緣,自名「姑溪居士」,死後,也葬於當塗的藏雲山致雨峰下。

那一年,他69歲!

雖然李之儀的一生,沒有經歷什麼大的風浪,也沒有值得人們太心潮澎湃的事跡,但是僅僅一首「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已經證明,他曾從華夏的詩詞長河中走過,還激蕩起了明亮的浪花!

不過這就足夠,畢竟在詩詞的長江大河中,像「李白」「蘇東坡」這樣大文人是屈指可數的,他們的誕生還有各種機緣巧合,以及各種各樣的不可控因素,他只做他的李之儀也挺好!

我最近疏於更新,其實一直是在思考如何繼續自己寫作方式,這篇文就是思考過後的接下來寫作思路,若朋友們喜歡我這樣的文,希望點個讚或評論回應一下,讓我能獲得及時的反饋!多謝多謝了!

中國詩詞大會:千古第二詞人悲喜境界,被董卿作開場白,真提氣!

中國詩詞大會:大姐忘熟詩,令董卿蒙曼好焦急,瀟灑離場讓人欽佩

中國詩詞大會:樸實大姐令康震趣解宋之問,讓董卿深情告白故鄉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上,蘇軾傷感人生的詩,被康震解說成風趣而哲理的勵志語
    人生當中自有一場詩意,詩意裡面可領悟一段人生。《中國詩詞大會》自從播出以來,它就以其獨特的詩詞魅力贏得了無數熱愛中華文化的廣大朋友的青睞,尤其是在大會裡面各位點評嘉賓對詩詞的獨到見解,也無不引發出人們的許多思考,吸引著眾多的觀眾朋友。
  • 詩詞大會12歲小選手遇到肉麻情詞,康震耐心講解,重點卻不方便講
    語文老師的難處,在《詩詞大會》第5季中,嘉賓康震老師也遇到了。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來自少兒團的12歲小選手周胤好就遇到了首肉麻情詩題,當時的題目要求划去兩句詩中的錯誤項:A.其實題目很簡單,答錯的人也不多,畢竟這是一個千古名句。但主持人龍洋還是讓康震老師講解一下這首詩,對著一位12歲的小朋友講這樣一首肉麻情詞,也確實有點兒為難康震了。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 中國詩詞大會:才女蒙錯,令康震董卿好惋惜!引出千古喝酒遊戲!
    泱泱中國,煌煌華夏,我們的酒文化,似乎從沒有缺席過!也真是想不明白,它到底是有什麼魔力,竟然讓國民樂此不疲了幾千年!但是古人喝酒,比我們現代人講究,不像我們現代人粗魯的對瓶吹,人家是用各種器皿盛著酒,換著花樣來喝的。我國酒器之多,種類之繁,造型之美,可以說是世界之冠!
  • 康震詩詞大會誤用杜甫千古名句,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失誤這麼低級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五期,選手們吟唱的腳步神遊而至白帝城,來到這座詩書璀璨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激揚文字,刻霧裁風,一較高低。然而,白帝城的舉世聞名卻不是因為公孫述,而是得益於歷代詩人的登臨吟詠: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陸遊等,都在這裡留下輝煌巨篇。 所以,白帝城又被譽為「詩城」。詩詞大會將這一期的主題定在這裡,是非常詩意的選擇。節目開場時,主持人龍洋這樣介紹白帝城:李白從這裡出發,輕舟飛揚,沿江東下,一往無前;杜甫在這裡遠眺,夔門天高,落木蕭蕭,舉酒賦詩,千古壯哉!
  • 流傳900年的詞,康震在詩詞大會講解後不少家長表示:不讓孩子讀
    無獨有偶,在《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中,一位選手也遇到了一首很經典的情詞,詞名《卜算子》。讓我們來讀一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中國詩詞大會:帥哥錯答表情羞澀,令董卿等惋惜,引出千古佳句!
    在看《中國詩詞大會》的過程中,我非常喜歡烏克蘭選手曾子儒。這個長腿小哥,不但人長得帥,他的舉止還非常的儒雅。可惜的是,小哥在舞臺上停留的時間不太長,當他答到一道關於時節的題目的時候,有點小懵,又有點小猶豫,最後選了個錯誤的答案,令董卿惋惜,令康震和蒙曼老師遺憾!他們應該跟我一樣,都是期盼著這個小哥能在這個舞臺上多站一會的。
  • 康震:詩詞從來都很酷 ​
    今年年初,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落幕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日本方面在給中國捐贈的防疫物資上附上意味深長的經典詩句,引發輿論探討。在接受《新周刊》採訪時,《中國詩詞大會》顧問、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認為,作為古典文學研究者和推廣者,他樂見古典詩詞的當代應用。
  • 康震:詩詞從來都很酷 ​
    今年年初,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落幕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日本方面在給中國捐贈的防疫物資上附上意味深長的經典詩句,引發輿論探討。在接受《新周刊》採訪時,《中國詩詞大會》顧問、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認為,作為古典文學研究者和推廣者,他樂見古典詩詞的當代應用。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選擇用中華古典詩詞來表達、傳遞疫情期間人們的思想感情,可以理解,值得肯定。
  • 李白蘇軾900多年難分高下,詩詞大會康震王立群這番討論,很透徹
    在詩詞大會上,康震和王立群的一番討論,是我聽過最透徹的答案。康震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宋神宗讀了李白的詩作後,很是讚美,便問大臣說:我朝中誰可以和李白相比較呢?大臣說:蘇軾可以。神宗說:「你說得不完全對,李白有蘇軾的才氣,但卻沒有蘇軾的學問。」康震老師非常認可宋神宗的看法。
  • 蘇軾李白誰更牛?詩詞大會康震王立群的說法,是我聽過最有見地的
    李白,是唐代文壇的驕傲;蘇軾,是北宋文壇一哥。雖「文無第一」,但多年來關於兩人誰更牛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李白真愛粉拋出了很多李白更牛的理由,他們認為李白的《將進酒》、《行路難》等作品達到的水準,別說蘇軾,放眼幾千年文壇,也沒有人能達得到。
  • 中國詩詞大會:蘇軾《定風波》曠達灑脫,簡樸深邃,啟迪人生!
    因為看《中國詩詞大會》,寫到了宋朝的頂級文人蘇軾。對於這個,是李白,白居易和劉禹錫等合體的大文豪,古往今來真的是有太多供人品評學習,或者膜拜的地方。幾篇文字肯定不能介紹出他的精髓,所以我就儘量能寫幾篇寫幾篇,權當是為了自己的吸納學習,並與大家共勉。不到之處,還請朋友們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 詩詞大會王立群點評《月下獨酌》,康震認為他的理解錯了,誰高明
    在品賞古詩詞時,很多人都說「1000個人心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所以怎麼理解都是對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未必!在近幾年的文化圈,很多經典古詩詞都被歪解得令人瞠目。當紅女詩人餘秀華,把千古名作《登鸛雀樓》解釋得讓人看不下去。
  • 《中國詩詞大會》由酈波董卿說王維的寂靜之妙,引出詩佛佳作十首
    都說,如果中國沒有李白,那麼中國人的想像力會狹窄很多;如果中國沒有杜甫,國人的失意之痛,家國動蕩等的詞句表達也會遜色一大截。可是,如果中國沒有王維呢?所以我經常說,以有聲寫這個靜寂之妙,無過於「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以微光來寫暗幽之妙,無過於「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所以你看這裡頭有聲音,有畫面,有詩。蘇軾說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個人認為,王維是詩、畫、樂三絕。
  • 北師大教授康震,因詩詞大會上一首七絕,一夜之間讓自己跌落神壇
    《中國詩詞大會》出色的導師有很多,但要說到最多才多藝的那還要屬康震老師。康震,文學博士學歷,現在是北師大博導,主要研究古代文學、古詩詞等文學方面的東西。  「人怕出名豬怕壯」康震曾經寫過幾本學術書刊和上過《百家講壇》,但他始終沒有火,通過《中國詩詞大會》才火起來,並且火得一塌糊塗,有人叫他「康甜甜」。
  • 都誇武亦姝,康震卻用李清照詞在詩詞大會教育她,網友覺得說得對
    中國詩詞大會總共已經播出五季,在這個欄目中,很多人也學到了許多經典詩詞,進一步豐富了詩詞儲備量。5季詩詞大會,5位冠軍中,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武亦姝可謂是別人家的孩子,她有才,這個才華不只是在古典詩詞方面,還在於她能憑實力以613的高分考入清華大學。自從登上《中國詩詞大會》開始,大家就都在誇武亦姝。比如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時候,有一場比賽中,題目是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詩詞,這首詞很多人都有讀過。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錯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康震皺眉,觀眾質疑
    與這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古典詩詞的魅力和價值卻幾乎無人質疑。這是為何?根本原因在於,與《弟子規》等一家之言的書相比,古典詩詞的範圍顯然更廣,自第一首詩歌開始到現在,詩歌歷經先秦詩、樂府詩、唐詩、宋詩等多個階段。所以,你可以說某一首詩詞好或者不好,卻無法質疑古典詩詞的魅力,這也是其成為文化瑰寶的原因。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強勢回歸,細品節目中的變與不變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正在中央一臺黃金時間點播出,這也成為電視機前喜愛詩詞觀眾在新年期間的一道文化大餐。節目一經播出,亮眼的觀眾便發現了《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的不變與變化。不變的是嘉賓陣容,今年的嘉賓陣容同前四季一樣,可謂是鐵打的康震和蒙曼,康震是一如既往的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而蒙曼淵博深厚的文化功底令人折服。本季《中國詩詞大會》最大的變化是主持人的更換和題型更加多元化的變化。
  • 寫詩格律不合,誦詩讀音不準,康震為何能常年坐鎮《詩詞大會》
    在如今層次不窮的學術明星、文化IP名人中,康震無疑算是行業前輩,早在2008年的時候,他便活躍在各種文化類的電視節目之上,擔任主講人、評委。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要算《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以及《經典詠流傳》等節目了。
  • 《中國詩詞大會》裡誰的點評更具學術性?康震,蒙曼,還是酈波?
    康震第一,蒙曼第二,酈波第三,王立群跟前面幾位比差一點,點評的時候有時記不住,還要低先看一下,不接受反拔,我老公也這麼認為,我只發表自己的看法。中國詩詞大會,為什麼叫「大會」,好比古代文會肯定要加以議論。我覺得比賽第二。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妙語連珠,堪稱作文典範!
    用康震老師的話說:實至名歸。每一場詩詞大會,開場白都有一個主題,伴隨著主持人的美妙的聲音,徐徐道出。那些妙語連珠的句子,讓人十分陶醉。人生難得知己,知己貴在相知。在古代社會通訊不便,但只要心繫彼此,即使遠隔千裡,也能夠相伴相依,正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可以感嘆「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但如果是知己,「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